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明1644 >

第392部分

逆明1644-第392部分

小说: 逆明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一天的时间,当上百名技术工匠踏上已经干涸结硬的水泥桥面,看着脚下浩荡长江,就连他们也不相信这样的奇迹竟然在自己的手中设计督造完成了。

大约在沉寂了半刻钟后,所有技术工匠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每一个个双目含泪,他们完成了一个历史壮举。

当消息传出去,各地百姓,朝廷文武百官,就连朱慈踉都亲自来观看这历史的一刻。

大明的强大再一次深入大明百姓心里,大明的民族自信心又一次增涨。

长江大桥的贯通,紧接着便是在桥面上铺设铁路。

由于早先设计时便考虑过,大桥的桥面设计得很宽,能容纳两条铁路之余,还能余下一条供三辆马车并排行驶的水泥路面,在其他地方铺设铁路的同时,这条水泥路面已经先一步向百姓开通。

这一刻,两岸的百姓过江,再也不用坐船。

马车在水泥路上面奔跑过江,大量货物来回运送,极大的刺激了南京城一带长江两岸的经济发展。

皇宫御书房。

“南京长江大桥虽然建城了,但大明各地还有大量的跨江跨河大桥需要修建,而且大明超过万里江山,光靠着三百余万俘虏修建铁路网和水泥路网过于缓慢,所以朕决定在各地大规模征召民夫,由朝廷发放工钱,各县百姓参与,不仅将自己县里的铁路和水泥路修建起来,还要同时兴修水利,有大明亿万百姓参与,朕相信,五年内,大明全国各地的水泥路网和铁路网以及水利设施都都能全部修建完毕!”朱慈踉对着李岩等六位内阁大臣说道。

“皇上可否想过,大明之广,若由朝廷发放工钱,全国各地亿万百姓参与修建路网水利等,将要花费的钱财之巨,无法想象。”掌管户部的刘宗周说道。

朱慈踉点了点头道:“朕当然想过,但朕此举正是要将国库里的钱财散发到民间去,所谓藏富于民,民富则国方能富,届时还能得到全国铁路网和水利,利国利民,总好过国库大量钱财闲置的好。”

当初成立大明中央银行与国库绑定,如今大明中央银行已经开到了各个县镇,百姓陆续存换的金银财物加上国库本就有的数亿金银,等合计超过五十亿白银的价值,而靠着这五十亿白银,按照每一两银子换一百银元计算,在加上纸币与现银五倍的发行量,大明中央银行实际刊印了两万五千亿银元,而真正发行到百姓手中的,其实只有不到八千亿银元,剩下的高达一万七千亿银元的纸币都归纳在国库,若不想方设法发行出去,则大明经济很难更上一层楼。

这是朱慈踉经过深思熟路做出的决定,他觉得只有百姓有钱了,才能购买更多的东西,这将带动从制造到销售的繁荣,到时候金钱流转,民富国也富,此两利也。

“皇上圣明,臣等敬服!”刘宗周和李岩等拜服道。

有了朱慈踉和内阁的一致赞同,圣旨很快下发到各县镇,开出的工钱直接达到十五银元一天。这不低了,要知道,当前一银元可是能买五斤粮食,十五银元的工钱,几乎是百姓平时帮别人工作的两倍了,更重要的是,本县人只在本县修,离家不远,而且每日只出工四个时辰,朝廷还包吃,又不限制去留,百姓闲时可以参加劳作,忙时又可以选择在家忙碌,这简直就跟天上掉馅饼似的。

几乎每家每户年轻力壮的男子都报名了,各县忙得热火朝天。

为了有足够的水泥供应,各县都办起了水泥厂,炼铁厂,大明上下一片热火朝天。

当然,为了严格控制水泥技术不至于很快流出大明,各县的水泥厂都是直属于朝廷,由南京城派人督察,而且采取流水线的方式生产,每人只能掌握一道工序,而且许多生产机器,特别是蒸汽机也都由朝廷严格控制下派,这就保证其他人想得到水泥生产的全套技术,极难极难。

炼铁长方面就没那么严格了,因为铁路需要的钢铁大都是普通钢铁,没有多少值得隐瞒的技术。

为了控制一些县令官员吃空饷,作假贪污等等,朱慈踉还下旨各县衙,警察署,法院等等机构相互监督,百姓举报有赏等等,还派出大量锦衣卫密探不时到各县巡视暗查,最大限度的控制下拨的钱财的流失。

各地无数民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各县的路网和水利工程都有各县的百姓承担了,但那三百二十余万俘虏也没有能闲着,一些偏远的地方,还有一些铁路通过的大山需要开隧道等等,都由他们去完成。

相比较于民夫每日四个时辰的工作量,俘虏们就没那么幸运了,每日至少六个时辰的工作量,稍微懒惰还不能吃饱。

八月,大明第二条铁路,南京至洛阳的铁路正式贯通。

原本便已经修了大半,只差长江大桥一段了,现在长江大桥修建完毕,再铺设完铁路之后,自然全线贯通了。

八月十三,就在中秋节这两天,南京城到洛阳的第一辆载客火车从南京站出发,经过六个时辰的行驶后,到达洛阳。

有了长江大桥的成功例子,济南黄河大桥和洛阳黄河大桥也开始建设。

大明的第一次超大规模建设,如火如荼,中央银行积累的天量银元也在以每日超过十亿银元的速度流向民间,藏富于民,可想而知,当大明各县路网全部建设完成的时候,路通了,百姓也积累和大量银元,大明将开启一次怎样的腾飞。

………………………………………………………………………………

717。第717章 多尔衮的野心和谋划

中东方面,大清王国,伊斯法罕城。

大明在如火如荼的全民大规模建设,多尔衮也没有闲着。

去年,受到大明的逼迫,多尔衮被迫让大清帝国去帝号,向大明称臣纳贡。

多尔衮还清楚的记得,当这个消息传出去的时候,治下的波斯人何等哗然,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甚至连清真寺都明确表示对他有意见,毕竟当初波斯帝国虽然连战连败,失去大片疆域,可是也从来没有对外邦称臣纳贡,可是当前统治的满人却这么做了。

波斯人耻笑他,奥斯曼人耻笑他,哥萨克人也耻笑他。

这让多尔衮感觉到自己和大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

哥萨克新汗甚至不自量力的让大清也对他们称臣,笑话!

大清能忍受大明的侮辱,可是哥萨克区区汗国,实力连波斯帝国都不如,比奥斯曼帝国更是差远了,算各什么东西,也敢来辱大清?

正是在那个时候,多尔衮暴怒之下,亲率大军攻入哥萨克草原,与十五万哥萨克骑兵大战,凭借着满八旗的悍勇,凭借着仿制神武大炮的犀利,还有破龙军燧发枪,清军几乎从一开始便压着哥萨克骑兵打,很快便击溃哥萨克骑兵,并趁机攻占大片哥萨克草原,打得哥萨克人心惊胆寒。

大胜而归,不过多尔衮并不如何高兴。

不管是当初与波斯帝国大战,还是与奥斯曼帝国大战,亦或者入侵莫卧儿帝国和当前攻打哥萨克汗国,八旗铁骑虽然依旧悍勇无比,是击败敌军的中坚力量,可是也没有哪一场缺少了大炮等火器的参与。

要想到当初在中原与明军交战,还有年前那一次和明军交战,明军正是大规模使用火器,甚至他们的火器比大明仿制的厉害不知道多少倍,大清才屡次败北。

八旗铁骑不弱,就算面对大明当初最精锐的应龙军,多尔衮也有信心压应龙军一筹,当然,提前是应龙军不使用火器,不管怎样,火器都表现出了他的强悍。

八旗就算悍不畏死,战斗力强大,和终究也是血肉之躯,挡不住子弹,攻城略地更需要大炮的支援,将来再次和明军交战的话,若没有克制明军利枪利炮的办法,大清同样不可能有胜算。

别说大清去主动攻击大明了,若有一日大明再次主动攻击大清,大清该如何抵挡!

多尔衮这些日子以来,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那便是大清拥有超过大明的火器,至少是不弱于大明的火器,唯有如此,八旗才能发挥更强大的战斗力。

要说当前的大明拥有满洲,拥有蒙古草原和准格尔草原,这些地方都是极好养马的地方,每年都能为大明产生大量战马,让大明所有正规军都能够组成铁骑快速激动,同样组成铁骑的明军面对大清八旗铁骑,他们的优势便是手中的骑步枪。

明军骑兵的骑步枪射程近三百米,而大清八旗铁骑的弓箭只能射百米上下,差距太大了。

早在穆尔卡拉城的时候,多尔衮便用当初西迁顺道带来的汉人工匠重新建造了一个大清火器制造局,为大清生产更多的仿制神武野战大炮和燧发枪。

然而,这些旧式的神武野战大炮和燧发枪比之大明现有的弱得太多太多了。

大炮和枪都是汉人发明的,大明坐拥无数汉人工匠,多尔衮实在没有信心用麾下仅有的少数汉人工匠研发出和大明同样厉害的枪炮。

虽然如此,多尔衮一样没有放弃拥有与大明同样厉害的枪炮的想法。

想当年,他便通过收买和间谍的方式从大明盗取了合金钢炼钢之法和大炮反后坐力装置,制造了仿制神武野战大炮,虽然重量比大明原版的大炮重了二百斤,可是威力和射速却都不差多少。

当年既然可以从大明得到技术,今日又为什么不可以。

“伦崮,大清的真正复兴,将来是否能够打败大明,洗刷大清被迫去帝号称臣进贡的耻辱,便都在你身上了!”多尔衮对着伦崮说道。

伦崮是多尔衮的心腹,武力虽然不如鳌拜,但也不弱,最重要的是,伦崮心比较静,比许多人都能够隐忍,排他去执行间谍任务最是合适。

不错,多尔衮正是打算再一次从大明盗取火器技术。

当年,满清虽然战败,被大明北伐驱逐,不得不西迁,可是当年多尔衮在大明江南可是安插有不少暗装,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暗装可都还在,就算有一部分脱离了掌控,可还是有其中一部分能绝对掌控。

只有成功盗取了技术,让大清能够拥有和大明一样的火器技术,大清才能够有可能战胜大明,夺回满洲祖地,洗刷称臣纳贡的耻辱。

“喳!奴才万死不辞,若不能将技术带回来,奴才无颜再见摄政王!”伦崮单膝跪地道。

“嗯,你去吧!”多尔衮点了点头说道。

“喳!”伦崮领命退了出去。

当日,伦崮和二百多名满人策马离开伊斯法罕城。

与其他满人不同的是,这二百多名满人并未将头剃成金钱鼠尾,而是留了大明汉人的发行,甚至于这二百多满人各个都熟悉汉话,说得还极为标准,由此可见,多尔衮早有预谋,为了这项大计,谋划良久。

时间很快进入到十一月,又是一年冬天,多尔衮不打算平静渡过这个‘难得的冬季’。

冬季是枯水期,各个河流的水位都没有其他时节高。

莫卧儿帝国的屏障印度河的水位自然也降低了不少。

自从上一次击败莫卧儿帝国三十万大军,攻占印度河以西的所有莫卧儿领土后,莫卧儿帝国面对大清心惊胆寒,如惊弓之鸟,疯狂的守住印度河,不让清军有机会渡河继续入侵。

莫卧儿帝国之富庶,比之大明都不差多少,是多尔衮眼中肥肉中的肥肉,多尔衮怎么可能会因为一条印度河就放弃撕咬这块肥肉。

经过大半年的探查,终于让多尔衮在印度河上游,临近雪山的地方,发现一处河面窄,水流不深且缓慢的地方,几天前从那个地方回来的探子带来了好消息,冬季水位下降之后,那个地方已经能供战马越过。

这下好了,大清铁骑只要能踏上印度河东岸,便能够继续进攻莫卧儿帝国,从莫卧儿帝国身上刮出大量油水,不断增强大清的实力。

十一月七日,多尔衮亲率十四万骑兵,其中六万满八旗,八万仆从骑兵,大清骑兵几乎全部出动,大规模渡河入侵莫卧儿帝国。

因为印度河的防守,莫卧儿帝国颇为松懈,无论如何也没有预料到清军怎么突然出现在了东岸。

随即,清军骑兵肆虐,一度杀至莫卧儿帝国都城德里边缘。

莫卧儿帝国上下心惊胆寒,纷纷下令关闭城门不出,任由清军骑兵肆虐,不敢随意出兵决战。

……………………………………………………………………………………………………………………

718。第718章 陈秀秀被掳

就在多尔衮带着清军铁骑肆虐莫卧儿帝国之际,伦崮奉多尔衮的命令,带着二百多伪装成汉人的满人也成功悄悄潜入了大明境内,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陆续混进南京城。

又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布局探查,这才慢慢联系上几个暗装,了解了大明火器局和科技院内的一些情况。

南京城,一间隐秘的房屋内。

伦崮和几个满人探子秘密聚集在此。

“大人,照已经了解的情况看来,盗取图纸已经没有半点可能。”一名满人探子对着伦崮说道。

“不好办啊!”伦崮叹息了一声道。

自从上一次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