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明1644 >

第183部分

逆明1644-第183部分

小说: 逆明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327。第327章 秋粮的大丰收(二)

随着黄牛拉扯着木犁走过,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的甘薯被翻了出来。

“这就是甘薯!”老农将其中一个甘薯拿在手中,瞪大了眼睛观看。

“爷爷,好多甘薯!”小孩捡起一个又一个的甘薯堆在一起,不一会便堆了一小堆,见怎么捡也捡不完,小孩仰着脑袋对爷爷大喊道。

“继续捡!”老农笑着将手中的甘薯放在地上,也开始加入了捡甘薯的队伍当中。

地里的甘薯实在是太多了,翻出一个又一个。

“爷爷,甘薯能吃吗?”小孩用袖子擦了一下头上的汗,举着一个甘薯,眼睛亮锃锃的看着不远处的爷爷。

小孩刚说完,眼珠子一动,不等爷爷回话便掰下的一角放进了嘴里。

老农才刚回过头,就看到孙子已经掰下了手中甘薯的一角放进了嘴里。

“不能吃!”老农大惊失色,赶紧跑了过去。

虽然说甘薯是新粮,必然是能吃的,可是这还是生的,许多东西熟的能吃,但吃生的是要肚疼拉肚子的,万一这甘薯也是那样的东西怎么办。

“你吃下去了?”老农脸色都白了,掰开孙子的嘴巴,已经发现空空如也。

“爷爷,甘薯好甜的。”小孩挠了挠头,不明所以,刚才他尝过了甘薯真的很甜,他还想吃。

老农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孩子………”这个时候,小孩的其他家人也跑了过来。

“爹,您刚才大喊了一声,是怎么回事?”汉子对着老农问道。

老农一脸苦色,赶紧将刚才孙子将生的甘薯吃下肚的事情说了出来。

“啊,孩子真吃下去了?”孩子的娘一把将孩子抱进怀里:“孩子,快让娘看看,你肚子没有疼吧。”

看着一家人都在着急,汉子突然笑道:“爹,甘薯不是新粮吗?既然是新粮,那就是可以吃的粮食,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就算孩子把生的吃下肚子里去了,也没什么,最多孩子肚子疼两天,就当给孩子一个教训好了。”

小孩被一家人围着,有些摸不着头脑,特别是又被娘亲莫名其妙的检查了一番,看着娘亲焦急担忧的样子,小孩灿烂一笑:“娘,甘薯很甜的,跟树上的水果差不多。”

汉子心中一动,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你真的一点感觉都没有?”

“嗯,什么感觉都没有。”小孩用力点了点,天真的笑道。

汉子顿了顿,也捡起一个甘薯,掰下一角放进嘴里嚼了嚼,立刻双眼一亮。

“爹,甘薯真的是甜的,想必生吃也没事,不必担忧。”汉子对着老农说道。

老农也尝了尝,虽然谨慎起见,他和汉子都没有吞下肚子里面去,但味道算是尝出来了,真的是甜的。

好奇之下,又见小孩迟迟没有什么反应,一家人不由得都尝了一下。

“真的是甜的!”一家人全部惊喜,无论如何他们也想不到这新粮竟然是这种味道,原本听说是粮食,他们还以为是稻谷和小麦一类的,想不到却是长在地里的,而且水分足,味道甘甜。

随着一亩甘薯渐渐被捡拾了,堆成十几堆,产量也差不多能估算出来了。

汉子幼时曾上过两年学堂,到能识数,一番估算之后,汉子带着震惊说道:“这一亩甘薯,怕是至少有一千五百斤的产量!”

一千五百斤!

全家人都震惊了,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一亩上等良田若是一年两季都种稻谷的话,也不过得四百多斤稻谷,而甘薯仅仅一季就至少一千五百斤,是稻谷的五倍以上!

震惊的不止这一家人,所有种植甘薯的农户,在甘薯的产量出来后都震惊了。

不仅甘薯,马铃薯同样如此,稍微种得好一些的马铃薯竟然也有一千多斤,次点的也有一千斤左右,还有玉米,玉米的产量虽然没有甘薯和马铃薯多,但在没有将玉米粒剥出来的时候,百姓们连着玉米棒一起估算,竟然也有近千斤!

所有的百姓都震惊的,看着甘薯马铃薯和玉米等三样新粮,眼睛都红了。

原先朝廷出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保底,他们还以为自己赚了,想不到却是亏了,而且是大亏特亏。

“悔不当初啊!”百姓们捶胸顿足,悔恨自己在当初领取新粮种子的时候接受了朝廷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如今想反悔也晚了。

朱慈踉自然由不得百姓们反悔,他明年还要将新粮推广向全国,这一次是必须要全部收上来统一分配的。

有锦衣卫在旁边看着,百姓们虽然后悔,但也无可奈何,拿着朝廷给的银子,眼睁睁的看着朝廷派来的人将一车车新粮运走。

当然,也有一些百姓偷偷藏起来了一些,留着明年种植,不过这只是少数的,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近百万亩的新粮收上来了之后,得到的新粮是巨量的,足够明年向全大明大规模推广。

大明日报自然而然的刊登了这个好消息,新粮丰收,三样新粮的产量均在千斤一亩上下。

这个消息太大了,所有百姓都震惊了,这样高产的新粮,谁不想种植。

一些百姓开始火急火燎的寻找种子,可惜种子在就被朝廷全部收上去了,就算有一些,也是原先种植的百姓偷偷藏有的一些,没有人愚蠢得会拿出来。

没有人找到种子,这可急坏了许多心急的百姓。

待新一版的大明日报出来之后,百姓们才知道,原来朝廷将所有新粮全部收上去,是为了明年大规模向全国推广,到时候各县镇都有大量分配,百姓们这才安定了下来,耐心等待明年开春的到来。

新粮如此巨大的产量,不仅百姓们震惊和兴奋,满朝文武百官同样兴奋,一些官员甚至含泪不断高呼‘天佑大明’来缓解心里的兴奋。

一些官员更是提议要普天同庆,恳请朱慈踉大赦天下!

朱慈踉欣然应允,当即大赦天下。

整个大明都被笼罩在了新粮丰收的喜悦当中来了,一个个都期待明年朝廷向全国大规模推广之后种植这些产量巨大的新粮。

朱慈踉之所以同意大赦天下,其实是故意制造全国性喜悦的气氛,好为他下一步‘重赏’将种子带回大明的郑芝龙。

“郑芝龙,希望朕给你的重赏能让你满意!”朱慈踉要看着泉州所在的方向,嘴角勾着一丝含着莫名意味的笑意,目光幽深的说道。

…………………………………………………………………………………………………………………

328。第328章 三道圣旨

大明中兴二年十一月,三道圣旨陆续从皇宫转发各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新种引进,福泽天下百姓,郑芝龙为大明引进新种有功,理当重赏,现封郑芝龙为世袭‘安国公’,郑家三十七口限半个月内迁居南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之故,安国公郑芝龙当安享晚年,不宜再领南洋水师提督一职,南洋水师从今日起并入大明海军序列,为保大明万里海疆,大明海军分为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海军提督沈景超领东海舰队,威武伯郑森领南海舰队!”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明辐射四海,为彰显大明……………………,自今日起,大明取消海禁,所有百姓均可下海捕鱼经商,沿海各县镇设海关,统筹海贸!”

毫无疑问,朱慈踉这是开启了解决郑家和取消海禁的事情。

之所以封郑芝龙为‘安国公’,便是朱慈踉给郑森的承诺,他不会亏待郑家,有一个世袭国公的位置,郑家若是安分守己的话,子孙后代都可衣食无忧的享受富贵。

安国公的封号带着一个安字,便是要郑芝龙安分守己,当然,这就要看郑芝龙最终的选择了,如果郑芝龙舍不得用郑家水师来换,便又是另一番光景了,朱慈踉虽然不想用强,但也不怕用强!

“李爱卿,随着圣旨发去泉州,为了震慑郑家,把调令也给身在福州的第四军发过去吧!”朱慈踉笑着看向李岩,自从李岩当上兵部尚书,为了不让李岩难做,朱慈踉已经很少自己发布调令了,调军这种事情他都让李岩去安排。

“是,皇上!”李岩点了点头。

其实,怎么解决郑家的事情,朱慈踉事先便跟李岩商议过。

“皇上,台湾那边的消息也打探出来了,最近几天,将有一支荷兰人的舰队前往台湾,具体时间还不知道,但消息是确认的,海军那边也要准备行动了吧!”李岩说道。

在圣旨颁布下去的同时想办法震慑郑家,让郑家迫于压力妥协,是朱慈踉早就与李岩拟定好的计划,不仅要派一支应龙军从陆上威压,海上方面同样拿非法盘踞台湾的荷兰人开刀。

荷兰人号称拥有当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十几年前便趁大明无暇顾及之际,非法占据台湾,奴役台湾的大明子民,朱慈踉自然不会放过他们。

郑家这些年时常跟荷兰人交手,虽然胜多败少,但荷兰人毫无疑问是郑家最大的敌手。

朱慈踉和李岩拟定好的派海军从海上威慑郑家,当然不会是直接针对郑家,而是直接针对荷兰人,震慑郑家的同时,一样要震慑荷兰人!

“既然如此,海军也出动吧,告诉沈景超,让他给朕打好点,狠狠的揍死荷兰人,要是让朕失望,朕绝不轻娆他!”朱慈踉眼中利芒闪过,笑了笑说道。

“遵旨!”李岩也笑了笑,恭敬的退了出去!

……………………………………………

“驾!”

三道圣旨,有两道是发到泉州的,两起快马在数十名侍卫的保护下,将带着两道圣旨急速奔向泉州宣读!

圣旨还未传到泉州,不说泉州郑家会有什么反应,首先便引起了南京城百姓的震动和文武百官们的震动。

“皇上这是要对付郑芝龙了!”

事情太明了了,百官们都不用猜也能清楚事情的原委。

“首辅大人,你说皇上是不是太大方了点,安国公之位啊,还是世袭的,就为了真正收服郑芝龙这个草莽?”一名官员颇为嫉妒的对钱谦益问道。

不奇怪这名官员为什么会嫉妒,郑芝龙虽然雄霸南洋,海上力量强大,但在这群朝廷官员面前,依然是草寇一个,怎么能当得起国公之位,更何况是一个世袭的国公,整个大明朝至今也没有多少个,他们自然不会服气。

“还有海禁之事,事关重大,皇上一个圣旨就取消了,首辅大人理应召集我等前去向皇上询问!”这名官员要求道。

其实不光是嫉妒郑芝龙,更重要的是海禁!

要说大明的海禁,如今已经是名存实亡的了,限制也不过是限制朝廷本身,许多官员暗中都有在名存实亡的海禁中获利,朝廷一旦全面取消海禁,那么还有什么走私的事情,他们便又少了这一项利益,自然很想反对。

钱谦益看了这名官员一眼,他清楚得很这名官员心里的想法。

钱谦益摇了摇头,淡笑道:“封郑芝龙为安国公一事,皇上事先早已跟内阁有过商议,郑芝龙为大明引进新种,万民获利,功劳确实不小,我等遵从皇上的决议,至于海禁一事……………数十年前,穆宗皇帝时期就曾取消过,万历皇帝时期也有取消,大明立国近三百年,开启海禁和取消海禁不下近十次,并非什么大事,皇上想要取消海禁,我等也不便阻止!”

郑芝龙的事情就不说了,稍微明眼的人都知道皇上想干什么,虽然有些不舒服郑芝龙能得一世袭国公之位,但以朱慈踉的威望,坚持如此,确实没人敢说什么。

至于海禁,正如钱谦益所说的,除了那些有利益在里面的人,否则对于如钱谦益这种没有利益在里面的人而言,的确不是多大的事情,钱谦益更加懒得反对。

这名官员有些不敢,不过钱谦益既然这般拒绝了,他也不好在说下去,让他自己带人去找皇上,他更没有那个胆子。

“哎!”这名官员叹了口气,看来他就算不甘,此事也只能作罢了!

兵部的调兵令很快发布下去。

长江出海口,海军的数艘装备齐全的炮船在沈景超的统帅下扬帆出海,目标便是台湾海域,一场可能的海战即将爆发。

福州,第四军接到命令,也快速开拔,直扑泉州!

………………………………………………………………………………………………

329。第329章 艰难选择

随着第四军的开拔,猛扑泉州,两道圣旨也在侍卫的护送下,来到了泉州。

“圣旨到……………”

“安南伯郑芝龙接旨!”

“威武伯郑森接旨!”

连续两道圣旨,郑家的人都惊住了。

虽然以郑家的势力,太监和侍卫一接近泉州,郑芝龙便接到了消息,不过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会有两道圣旨。

郑家的人没时间疑惑,郑芝龙和郑森立刻出来接旨。

圣旨自然是一道接着一道宣读的,第一道是宣读关于郑芝龙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新种引进,福泽天下百姓,郑芝龙……………………………………………………………”

当听到朝廷封郑芝龙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