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明1644 >

第178部分

逆明1644-第178部分

小说: 逆明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军都可以算成是当年的泉州军。

郑芝龙的眼中微微有些黯然。

其实郑芝龙毫无疑问是一个极为有野心的人,反军声势最大的时候,郑芝龙甚至一度考虑参与进去,靠着掌握在手的几万泉州军和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巨额财物干一番比经略南洋更大的事业。

要不是想到郑森被皇帝派去了云南,而且郑森对大明表现得太过在乎的态度也是让郑芝龙犹豫的一面,在天下各路反军四起的时候,郑芝龙很可能便会是仅次于福王和潞王的反军第三大势力了。

当然,如今郑芝龙已经不敢想了,福王和潞王以及各路反军败得实在是太快了,让郑芝龙这位见惯了大场面的枭雄都有些心寒。

“大哥,应龙军用的似乎是洋人最新式的‘燧发火枪’,你说我们要是弄到了这玩意将二十军和第九军武装起来,是不是就能够对抗应龙军了?”郑鸿逵突然突发奇想的说道。

其实当前洋人早就研发出了燧发火枪,郑家的水师在南洋打最多交道的便是荷兰人,他们已经在荷兰人手中见识过了,虽然洋人限制得厉害,但以郑家的实力,真想弄一点燧发枪还是有希望的,所以郑鸿逵被应龙军的战绩所震惊后才有这样的想法。

郑芝龙楞了一下,立刻摇了摇头说道:“还是不行的,应龙军清剿各路反军的时候,还暴露了另一样杀手锏,一种重量不是很重,可跟随应龙军快速奔袭作战的野战大炮,而且威力比红衣大炮还要厉害,据我所知,洋人最新式的大炮也有所不如!”

“也是。”郑鸿逵被吔了一下,怎么也反驳不了,当即叹了口气道。

郑芝龙和郑鸿逵一同沉默了片刻。

郑芝龙说道:“算了,总之我们郑家还是大明的臣子,去年皇上让去南洋购买的番薯,土豆等种子也得尽快运去南京,皇上怕是正等着推广种植呢!”

其实朱慈踉让郑芝龙购买的那批种子,以郑家的实力,郑芝龙数个月前就买回来了,只不过那时候正逢朱慈踉清洗盐政,沿海动荡,郑芝龙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就先压了下去,没有直接上报。后来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当他又想上报的时候,又赶上了朱慈踉取消士族宗室特权,限制土地租赁的价格,之后反军四起,郑芝龙便有一次压了下来,没有上报上去。

如今反军已经被清剿干净了,郑芝龙也一时没了那些野望,加上应龙军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的震慑,郑芝龙不敢乱生出什么想法,只希望这批种子不要因为送去太晚了些而遭到当今皇上的怪罪。

当朱慈踉接到郑芝龙的奏报的时候,脸上并没有什么欣喜的表情。以锦衣卫密探的手段,朱慈踉早就知道郑芝龙数个月前便把种子弄回来了,至于郑芝龙为什么压到现在才上禀,他的心思朱慈踉隐隐能猜到一些。

“郑芝龙到底没有做出让朕失望的事情。”朱慈踉意味深长的笑了一下。

“郑森也快从云南回来了吧,是时候准备解决郑家的事情了,大明的海军也该成立了!”

…………………………………………………………………………………………

317。第317章 郑芝龙采购种子回来了

郑芝龙从南洋采购回来的番薯,马铃薯,玉米等种子很快便通过海运而后进入长江水道,运到了南京城。

这次是郑芝龙亲自押送,郑家数百条船只密密麻麻的飘荡在宽阔的长江面上。

其中,领头的是三十余艘巨大的远洋海船,另外的那些船只也小不到哪去,毕竟是从泉州一路在海上游弋过来的,就算走的是近海,但也不是普通小船可比。

“大人,郑家水师的实力果然强大,光是领头的远洋大海船我们长江水师加在一起也不过十二艘,而郑家水师现在便能看到三十几艘,其隐藏的实力还不知道有多少呢!”一名长江水师将领对着沈景超感叹道。

“这有什么办法,大明自嘉靖年间便开始海禁,我们长江水师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出过远洋了,自然比不上,不是我们大明造不出来,而是没有机会!”沈景超极为无奈的道。

虽然说长江水师当前足足有两千余艘船只,但八成都是只能承载数人或者数百斤货物的微型小船,风稍微大点也就在长江近河游弋一下了,真去到江中心都有倾覆的危险。

沈景超已经当了十余年的长江水师提督了,他曾经有一个梦想,便是带着一支数百艘远洋大海船组成去远海威风一下,重振永乐年间大明水师的威风。

“不说了,他们已经近了,轮到我们上去迎接。”随着郑家船队越来越近,沈景超恢复肃然,说道。

“属下遵命!”

“告诉下面的人,我们长江水师的大海船虽然比较少,但也不能堕了大明的威风,谁敢丢人,本提督定严惩不贷!”沈景超极为严肃的下令道。

很快,长江水师的近千条大小船只在十二艘主力大海船的引领下,缓缓与驶来的数百条郑家船队汇合。

在双方距离三百多米的时候,各自有一艘可远洋的大海船向中间驶去。

毫无疑问,在这两艘大船上面的便是双方的最高统领。

“嘭!”两艘大船轻轻的碰撞在了一起,双方的水兵赶紧向对方抛出铁索,将两艘船只连在了一起。

“哪位是安南伯郑提督!”沈景超拱着手面带笑意的大声朝对面问道。

“在下郑芝龙!”虽然有爵位在身,加上挂着大明南洋水师提督的名号,理论上来说郑芝龙的职位比沈景超大,但郑芝龙哪敢托大,赶紧迎了上去道。

“敬礼!”沈景超突然神色一正,大吼了一声。

郑芝龙被唬得一愣,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见沈景超船上的所有水兵全部啪的一声并拢双腿,笔直得犹如一根标杆,并唰的一下抬起右手,五指伸直,微贴太阳穴处,手心朝下,做出了一套标准的敬礼姿势。

“礼毕!”随着沈景超再次大吼,水兵们统一将右手放了下来。

这是应龙军基础训练必须的课程,长江水师虽然是水兵,但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数个月前朱慈踉便早早的抽调出一部分应龙军前去训练长江水师的士兵。

还真别说,这一大通训练下来,长江水师的士兵,素质愣是提高了一大截,反正沈景超是极为满意的,也隐隐明白应龙军为什么能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了。

“沈提督,这是…………”做为枭雄,郑芝龙虽然被唬得楞了一下,但很快便反映了过来,笑着问道。

“皇上让人教受的一套敬礼姿势罢了!”沈景超笑着回应道。

“哦。”郑芝龙有意无意的又扫了一眼沈景超船上那些面目肃然,笔直站立的水兵们。

郑芝龙虽然表面上不怎么在意,实则内心正在震动。

他带着郑家水师纵横南洋二十几年,一眼就看出了一群素质高明的水兵对于一只船队的意义,这是一只强大的水师必然要具备的。

郑家的水兵虽然也经常训练,并且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训练方法,但以郑芝龙的眼光他看得出,长江水师或许在大型战船方面缺少,可水兵的素质却半点也不比常年训练的郑家水兵差,甚至还要高出一筹。

郑芝龙不是第一次见到大明的长江水师了,至少半年前长江水师的水兵还是一群不成气候的队伍,可今天,最多半年就有了郑家水师水兵常年训练下来的素质了,最重要的是,他从沈景超口中得知,这是当今皇上弄出来的结果。

皇上不是打算开启大明的海禁,建设一支堪比永乐年间的庞大水师舰队吧?

想到这个可能,郑芝龙的心猛然一紧。

若真是那样的话,他们郑家今后可就得小心了!

“安南伯?”沈景超见到郑芝龙愣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什么,立刻提醒道。

“一时失神,让沈提督见笑了!”郑芝龙回过神来,连忙对着沈景超笑道。

不等沈景超说话,郑芝龙又立刻说道:“沈提督,郑某还要去向皇上交差,便不在这里跟沈提督闲聊了,待交完差事,郑某一定去给沈提督告罪!”

郑芝龙暂时放下心里的杂念,想先靠岸,最好能进宫探探皇上的态度。

“哪里,哪里!是沈某的错,安南伯这是在折煞沈某了,沈某这就引安南伯靠岸!”沈景超自然知道郑芝龙不过是在说客套话,哪敢当真,当即也不再浪费时间了,引着郑家的船队到港口靠岸。

港口早已准备好了人手搬运货物,等郑家的船队一靠岸,数百青壮便开始一船一船的搬运,而郑芝龙则去皇宫向朱慈踉交差。

“启禀皇上,安南伯求见!”太监进来禀报道。

“宣!”朱慈踉放下手中的奏折,等郑芝龙进来拜见!

片刻,郑芝龙便在太监的引领下,第二次走进了御书房,上一次是去年了。

郑芝龙虽然是枭雄,但也是从小听着皇权长大的,对于觐见皇帝这种事情他心里还微微有些惶恐,并不能做到心无波澜!

……………………………………………………………………………………………………………

318。第318章 播种

“臣郑芝龙,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快快免礼!”朱慈踉赶紧让郑芝龙起身,并笑着道:“此次爱卿顺利将种子带来,是立了大功,朕很是欣慰,必有重赏!”

“谢皇上隆恩!”郑芝龙站起身来,同时心里微微松了一口气,他迟来了半年,但听皇上的口气并没有问罪的意思,这也就表明近期内皇上并不会动郑家。

心里没了压力,郑芝龙笑着说道:“为皇上效力是臣的职责,不敢要赏,请皇上收回成命!”

这话有客套的意思,也有一丝试探的意思。

朱慈踉看出了郑芝龙的试探,目光微微有些幽暗,但瞬间消逝,摇了摇头笑道:“朕赏罚分明,爱卿既然立下大功,自然就该得到表彰,要不然朕岂不是成了是非不明的昏君了?爱卿想必也不希望朕如此吧!”

听朱慈踉的这话,郑芝龙才算是彻底放松了警惕,看来皇上是真的不打算追究了。

看着郑芝龙走出御书房,朱慈踉的脸色不由得沉了下去。

他确实不会在近期动郑芝龙,虽然他已经准备建立海军并解决郑家的问题,但事关重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得了的,要循循渐进,至少也要等郑森从云南回来。

对于郑森,朱慈踉是极为看重的,他甚至觉得一个郑森比整个郑家舰队还更重要一些。

郑芝龙采购回来的种子极多,足足数百条船,其中最大的远洋大海船每艘船便可装数百吨,最小的小船也能装数吨,加在一起足足近两万吨,其中甘薯种子九千吨,马铃薯种子七千吨,玉米四千吨,数百青壮光是从船上卸下来也足足卸了十来天的时间。

“传朕旨意,郑芝龙采购种子有功,赏银十万两。另外,告诉郑芝龙,待种子试种出来后,朕还有重赏!”

“遵旨!”

赵德全极为震惊的退出去安排太监传旨,十万两银子的赏银相当于万两黄金,这已经是极重的奖赏了,东西试种出来后皇上竟然还有更重的奖赏,岂不是得加官进爵?

赵德全颇为想不通的摇了摇,他无论如何也弄不明白,不过是让郑芝龙在南洋购买些东西罢了,用得着这样重的嘉奖吗?

不光是赵德全弄不明白,所有听说了这道圣旨的人都弄不明白,就连郑芝龙本人也弄不明白。

这些,朱慈踉当然不会透露出去,待种子试种出来后他的确还有重赏,而且是大大的重赏,足以让整个郑家分崩瓦解!

时间已经渐渐到了七月份,正是百姓忙种秋粮的时节。

近两万吨种子,玉米种子虽然占的比例是最少,但能种下的土地面积却是比甘薯和马铃薯加起来还多,朱慈踉根据脑海中的记忆算过了,近两万吨种子一共可以种植大约近百万亩土地。

朱慈踉想了想,觉得今年是不可能全面推广的。

为了更方便的管理以及来年更好的分配,朱慈踉决定先在南京城周围试种,为此,朱慈踉连夜书写了甘薯,马铃薯,玉米的种植方法和主要的注意事项,令工部刊印成书籍,不久后跟随种子一同发放下去。

次日,南京城以及周围百里内各镇大规模张贴皇榜,内容简单易懂。

“皇榜,皇榜!”

“朝廷试种新种,号召京城方圆百里内百姓种植,朝廷免费提供种子和种植方法,并承诺无论收成如何,均以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收购,有意向者均可前去衙门登记领取种子!”有识字的百姓大声读了出来。

“嘶…………,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收购!”

看到皇榜的百姓在理解了其中的内容后,无不瞪大了眼睛,心头震撼。

“这是真的吗,竟然有这种事!”要知道,以当前的亩产,若是仍然种稻谷或者小麦的话,上等良田也不过每年亩产三石,季产一石半,这还是风调雨顺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皇榜上面竟然没有表明上等良田和下等廋地,岂不是一视同仁,要知道,廋地的产量相比上等良田可少太多了,季产连一石都不到。

按照江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