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庆丰军 >

第67部分

庆丰军-第67部分

小说: 庆丰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巢湖水雄俞延玉的侄子俞通河,曾经效力与蒙元达鲁花赤阿速那彦,被郝十三攻破寿州的时候擒获,郝十三喜欢他精湛的马术,曾经想收降他,因为他杀死了左君弼的弟弟左军恩,怕引起南北明教的冲突,所以把他放了,如今若要派人去联合,有俞通河在中间,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启禀都督,外名有一个自称是俞通河的,带了两个人,前来求见!”宿卫门外的吴六玖禀报道。

郝十三大喜。真是:想吃奶来了娘,想亲戚来了孩儿他舅:“参军和施太守留下,其他将军先退下吧,我会会这个俞通河!”,说罢,他回道中军帐的交椅上端坐下来。

未己,一应人等都退了下去,俞通河精神矍铄,腰跨马刀,带着一文一武两个人走进郝十三的中军大帐。

“蒙您饶过性命的俞通河,见过高贵而仁慈的红巾军大都督!”俞通河握胸躬身道。

郝十三起身同样的礼节回礼道:“马术精湛的俞通河勇士,我们又见面了!承蒙你上次慷慨借马刀与我,十三感激不尽!”

俞通河是草原人,草原人视弓矢刀剑被敌人夺去为一生最大的侮辱,郝十三缴获了俞通河的马刀,缴获的时候说是借,而且放走俞通河的时候,又说是还,郝十三算是给他十足的礼遇了。

“都督有借有还,真是守信义的人!”俞通河笑道,“我这次来可不是借刀给你的,我是带着李普胜李大帅的军令来的!”

俞通河指着身后的雄壮武夫道:“这位是我的族兄俞通海,最善于水战,大风大浪中操的船,如俞通河胯下骑的马。”

俞通河又指着偏偏儒士道:“这位廖永安兄弟,是个读书人,满肚子的学问,比巢湖中的鱼儿还要多!”

郝十三与俞通海用握胸里见过,又与廖永安用长揖见过,安排三人就中军帐中右侧端坐,廖永安第一,其后依次是俞通海、俞通河。

“不知几位到此,有什么十三能帮上忙的吗?”郝十三问道。

廖永安道:“蒙元无道,民不聊生,永安与弟弟永忠在巢湖结寨自保,先与巢湖水雄俞家父亲连结,近来得天完李普胜大帅帅军前来,我三家齐聚巢湖姥山岛,公推李普胜大帅为首领,蒙元民兵万户陈也先盘踞巢县,阻断了巢湖通往长江的水路裕溪河,也阻断了水军的粮道,我等奉李大帅之命,前来请求归附。”

等等!

郝十三有些不淡定了,他听得清楚,是‘归附’,不是其他,有了这支力量,就有了下水的船,前提是要拿下至少一处长江北侧的城池。

第一百零七章 巢湖水雄

郝十三只带着施耐庵、吴六玖并二三十护卫,跟随廖永安、俞通河前往巢湖的姥山岛收拢其军。与廖永安一同来的俞通海,被留在红巾军在含山下的大营,说是为了增强彼此的了解,分明就是被扣为人质,保证郝十三这一行的安全。

巢湖湖水,银波荡漾,一眼望不到尽头,湖边郁郁葱葱的芦苇,水鸟栖息盘旋,好一片巢湖风光——天蓝水美。可是,如此雄壮的巢湖,居然看不见一艘渔船,仿佛如同室外桃园。

没有船,怎么去湖中的姥山岛?

俞通河拿出弓箭,冲着湖面的芦苇荡放了一只响箭,芦苇荡内隐藏的几艘快船,飞一般的奔向岸边,郝十三等一行人登上快船,行了二三十里水路,望见一座苍山矗立水中,又行了半个时辰,船在水岛的滩头停下,姥山岛已经到达。

姥山岛是巢湖水中的岛,方圆几公里,中间高山,四面环水,滩头上,停泊着五七八百的大小船只。

山东侧一个小寨,旌旗上诺大个‘廖’字,乃是廖永安兄弟的军营,山西侧一个小寨,旌旗上诺大个‘俞’字,乃是俞家父子的军营。

李普胜的中军大营,就扎在岛心的高山上,那山也是高大,容纳三两万人不成问题。

早有一行人等候在山下,抬着两顶滑竿,将郝十三和施耐庵抬上山去,山势险峻,易守难攻。

“老先生,最近书写的怎么样了?”郝十三隔着滑竿对施耐庵道。

施耐庵正被一路上的风景吸引着,拍着脑门道:“老生忽然,忽然有了些灵感了!”

“你看这巢湖,被巢湖水雄霸占着,连附近的渔船都禁止下湖捕鱼,这岛上有俞延玉,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俞家三雄,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再加上李普胜,咋那么巧,正应北斗七星数!”

郝十三一路上,都有一种上梁山的感觉,不过,目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正在自己手下效力,还没有时间写书,民间已经有很多什么《武松杀嫂子》《时迁偷鸡》等曲子在坊间流传,施耐庵‘水泊梁山’的创作灵感,是不是来源于巢湖水雄,不得而知。

关于梁山好汉,《宋史张叔夜传》只潦草的提到‘宋江三十六,官军数万不敢溺其锋’可没说‘一百单把将’,‘水泊梁山’等。宋史描述的梁山好汉是这一番景象:宋江三十六上岸掳掠,张叔夜派伏兵焚烧其水军,贼大惊而走,擒其副帅,宋江乃降。

仅此而已。

“北斗七星,七星聚义……三十六,七十二,一百零八”施耐庵沉浸在小说构思遐想中,念叨着不为人知的数字。

山顶上中军大寨,郝十三与姥山岛一应头领各个相见,李普胜早摆下衣着宴席,宴请郝十三、施耐庵,巢湖水雄李普胜携廖永安、廖永忠、俞延玉、俞通源、俞通渊,陪坐一旁,七八杯接风酒下肚,开始步入正题。

郝十三开诚布公的说:“李大帅既是南派明教天完政权的头领,又占据水寨这有利地形,为何要归顺庆丰军呢?”

“郝都督,实不相瞒!”李普胜一声叹息,打开了话匣子:“普胜乃是家师彭祖莹玉的徒儿,可是家师已经于去年攻打杭州失利后,在瑞州阵亡,朝廷大举反扑,昔年打下的土地尽失,天完皇帝徐寿辉陛下,不知所踪。普胜本帅水军驰骋长江,可惜蒙元反扑势头太猛,岸上基地尽失,普胜的水军没有陆地依靠做屏障,无奈之下,抛弃全部大船,走裕溪河进入这浩瀚的巢湖,与俞家父子、廖家兄弟合营,官军一时半会也奈何不了我们。”

李普胜劝了郝十三一杯酒,又道:“可惜朝廷民兵万户陈也先占据巢县,断了普胜重归长江的水道,也先帖木儿屯兵和州,余阙屯兵安庆,巢湖的东西南三面沿湖二三十里的百姓,悉数被迁走,普胜手下不过有水军万余,上岸离湖远征,又打不下坚,打下来也守不住,唯独巢湖北面的庐州,现在为郝都督所有,又同属于反元阵营,所以,普胜为上万将士生死,决定北上庐州,归顺庆丰红巾军,还望郝都督收纳!”

红巾军天完政权浠水建政之后,旌旗蔽空,顺江而下攻打杭州,可惜战事不利,蒙元军队尾随而来,把整个天完政权打花达了,彭莹玉战死,大部分军队被击溃,只有双刀赵赵普胜在江南池州附近坚持,倪蛮子倪文俊在汉口挣扎,李扒头李普胜率水军退入巢湖。

李普胜在也先帖木儿、余阙的合围下,遭遇坚壁清野,与赵普胜、倪文俊等红巾军联系被切断,粮道、盐道都被阻断,彭莹玉和周颠虽然分属南北明教,感情深厚,所以李普胜要归顺庐州的北派红巾军,合情合理。

“十三不才,虽然侥幸占有庐州、寿州两处孤城,全赖刘福通在北侧为我抵挡一面,如今十三为了下长江,与毛贵、孙德崖合兵攻打和州,粮草已然支应不开,莫不如我分一支军队在陆地上,与李大帅水军一同攻打巢县,七日内若不能攻下巢县,十三与李大帅一同收兵,北归庐州,李大帅意下如何?”

“如此最好,愿意听从郝都督调遣。”李普胜大喜。

李普胜的水军有万余人,陈也先的民兵也有万余人,因为是一攻一守,李普胜料定自己没有胜算,若是陆上有一支军队与水军分两路攻打巢县,胜算还是蛮大的。

“李大帅属于南派红巾军,倘若有一日你们的陛下徐寿辉重新登基做皇帝,李大帅准备怎么办呢?”

历史上的徐寿辉,在这段时间失踪了一段轨迹,后来在汉口被倪蛮子倪文俊重新拥立为皇帝,郝十三不得不考虑这段历史。

“哎!”李普胜探口气道:“天完政权,凝聚了家师的全部心血,如今家师已经驾鹤西游,李扒头不才,当秉承其遗,话当讲在头里,若有朝一日徐寿辉陛下再次登基,李扒头需要帅全部的水军,不远万里也要去归顺,还请都督到时候放行!”

郝十三慨叹道:“哎!也罢,只可惜不能与李大哥长相伴。”

露水夫妻也好过没有,郝十三却敬佩李普胜是条忠义的汉子,恐怕他迫切需要的船,好像要化为子虚乌有了。

第一百零八章 姥山斗酒

李普胜见郝十三慷慨的答应收纳他,又慷慨的答应有朝一日有徐寿辉的下落,可以带领军队离开,心中大喜,见郝十三心中不是很畅快,为了调节喝酒的气氛,笑道:

“军中无以助酒兴,俞通源有一副好嗓子,最擅长歌唱,请俞通源高歌一曲,以助酒兴!”

俞通源纯正的草原血统,平素喝酒必有歌唱,虽然他出生于汉地,根植于血液中的音乐基因不会改变,俞通源端着酒碗,就地上唱了一首正宗地道的蒙古长调。

那歌声,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音域宽广而嘹亮,字少而变音多,给人一种天籁之音的感觉。

那是一首游牧民族耳熟能详的曲子,俞通源刚一起头,俞家父子纷纷随声附和,各个嗓音浑厚,给这首《圣祖成吉思汗》又平添了更多美感。

最后,一个音节,戛然而止,真真是:余音袅袅,不绝于耳,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俞家父子也是被自己的歌声感染,垂泪欲滴。

“好!”郝十三拍手喝彩!

俞家父子被自己的歌声感染了,陷入沉默,没有回应郝十三。

李普胜、廖永安、廖永忠、施耐庵,根本听不懂歌词,也听不习惯这种音乐,都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郝十三,当郝十三不懂装懂,附庸文雅。

“有什么好的?一个字也听不懂!”廖永忠是武人,心直口快的说。

廖永安劝道:“不得无礼!都督说好,肯定有好的地方!”

“好!好一首蒙古长调,好一首《圣祖成吉思汗》!”郝十三继续拍手,赞叹道。

若是俞通源唱一首别的歌曲,郝十三能听出来是长调,却听不出来歌名,唯独这首,是某地方电视台台标出来时候的背景音乐,而且电视画面上还配以金戈铁马的形象,那歌声和画面烘托出的气氛,比现在还感染人。

前世的郝十三为了找这首曲子,在网上找了许久才找到,他听不懂,也不知道歌词是什么意思,不过,听起来非常动听,所以他就记住了这个旋律,没事自己还哼两嗓子,弄得鸡飞狗跳。

俞延玉六十多岁,想不到一个腌臜的南人,居然了解他们的歌唱,难道遇见知音了?他惊叹之余道:“想不到都督也懂我家长调?那请都督来一曲!”

这个还真难不倒郝十三!

“我这还真有一首曲子,却是汉文的,和你们的长调唱法很相似,十三不才,请各位赐教!”说罢,郝十三唱出自己喜欢的一首额尔古纳乐队的《鸿雁》,可惜他不懂北方民族语言,只能唱汉语版本的。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琴声长

草原上春意暧

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酒喝干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这首《鸿雁》,原声悠长凄婉,非常动听,可是郝十三五音中少四音,还原不了名家的歌声,很多地方都唱得跑了调,高音的地方也破了,却让俞家父子,泪流不止。

“我家都督歌唱的不好,老生给赔罪了!”在施耐庵看来,郝十三这歌何止是唱的不好,简直是唱的太不好了,把人家都给唱哭了,能好吗?

他赶紧起身端着酒碗给众人赔话。

施耐庵是酒池肉林中走出来的老江湖,如今都督冷场,确实需要他出来救场。

“‘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俞延玉老泪纵横,反复默念着这两句歌词,他的心中凄苦,无人知晓。

俞延玉,父亲乃是蒙元王公,他自己也是水军万户,因为元顺帝大兴燕帖木儿之狱,落水凤凰不如鸡,全家亡命江湖,先在安丰避居三年,后又逃到巢湖,入湖为匪。

他出生在草原,还记得昭乌达(赤峰)草原湖泊、天空、羊群、芦苇荡,正是巢湖的芦苇荡,很有故乡的感觉,他思念的草原,思念家乡,可是,朝廷正在缉捕他,他有家难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