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庆丰军 >

第225部分

庆丰军-第225部分

小说: 庆丰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延玉虽然没有与郝仁结亲,郝仁却与俞家兄弟以兄弟论交,俞家的影响力更是空前,三子一侄,一个出任内阁兼任户部尚书,其余三人各是主力军统帅。

三个老先生端着酒杯站起来,颇觉茫然,不知该如何行礼。

郝仁可不想摆出什么皇家威严的来,赶紧起身恭维道:“诸位大人都是我的长辈,我虽是皇帝但也不能托大,几位大人以年迈之躯,尚且为国出力,实在是国家的柱石,这杯酒应该是我敬诸位大人!”

三位老先生正尴尬,郝仁顺过来坡,正好就破下驴,笑语盈盈,口称:“岂敢!岂敢!”便也应承下来郝仁的敬酒,这个关口算是过去了。

“请五军将军为陛下敬酒!”司礼人员又唱道。

五军将军乃是郝仁最初组建的前、后、左、右、中五个千夫长,分别是前军徒单钧、后军杨通知、左军付友德、右军吴六奇、中军张破虏。

五个将军似乎受到了极大的恩宠,笑语盈盈,端着酒盏,齐步向前,口称:“五军将军为陛下敬酒!”便要行跪拜礼。

“哎!宴饮非朝堂,不必拘礼!”郝仁喝阻众人的跪拜,笑道:“昔日得五位将军并肩作战,才有大宋之今日,五位将军,真乃我朝当之无愧的开国元勋!”

说罢,六人似乎回忆昔日并肩作战的模样,想起昔日并肩作战,雷打不动的五方军阵,经历无数血战,庆丰军逐渐走向骁勇善战,进而百战百胜,六人相视一笑,一饮而尽。

“请从龙七先驱为陛下敬酒!”司礼人员又唱道。

穆有才、张破虏、破国、破军、破旅、破伍、破卒七人款步向前。

当年的十几个跟随郝仁从穆家寨出来的难民,而今经过百战,也只残存这七位了,而七人一文六武,穆有才入内阁兼任工部尚书,破虏为二等侯爵,其下以破卒最差,职务为府城守备,却也是子爵爵位,七人定名为‘从龙先驱’当之无愧。

之后是敬酒次序大体文武比较清晰。

文人中:内阁七勋(七个内阁)、恩科七甲(七次科举状元)、吴中四杰、蜀中八友、江北十才。

后三者是姚广孝把有些名气的官员,胡乱的定性,有的名字多次重复,为的是给官员套上虚名,在名单之内的,便也不好胡作非为,坏了自己的名声,没在名单之内的,自然努力追求这样的虚名。

武将中:七威将、八猛将、军中十八条好汉、大宋三十六只虎云云。

是礼部根据个人军功,作战风格,多是胡乱定义,并无前后顺序,也是给武将套上些虚无的名声,让武将不好自己破了。

单是三十六支虎,基本上涵盖了所有战兵主将,连盛文郁这样儒将类型的将领、宋克那样的文人守备,也都算作是虎了,郝仁还真没看出来这两个儒雅的文人将军,究竟哪里冒着虎气。

酒宴一直从中午喝到晚上,不胜酒力者及老迈者,在杨正泰带头下,便告退了,郝仁知道众人酒力有高低,不能用自己的酒量去衡量,任凭官员来去自由,没有限制。倘若真是在酒局上喝死两个,放在后世的角度上看,郝仁这个东主,罪过可就大了。

郝仁骨子里就好酒之人,更是为了贴近群众,一直与诸位大人喝到尽欢而散,在宿卫的簇拥下,与残存的酒包们,一道回城。

施耐庵的年岁大了,不胜酒力,坐在宿卫们抬着的滑竿上,东摇西晃,徒单钧拍着滑竿,舌头都已经僵硬,终于可以大胆的与施耐庵叫嚣了:“老头,你起来,我和你赛赛力气!”

施耐庵听见呼唤,无精打采的抬头看了一眼徒单钧,言语含糊的问:“你说什么?”

“我说……”徒单钧扶着滑竿,身体摇晃道:“我说老头,你起来,我要和你,赛赛力气!”

施耐庵早已经醉的不省人事,应了声“好”,头一歪,便睡去了。

徒单钧听的清晰,用手指轻轻的戳了一下施耐庵的脑袋,施耐庵便歪到在一旁,徒单钧兴奋的手舞足蹈,奔着前面的郝仁便跑。

“陛下!陛下!施耐庵终于被我摔倒了,而且,而且是一手指头戳翻的!哈哈!”徒单钧兴奋的狂呼,却不曾提防脚下,“扑通”一声,亲吻大地。

俞延玉东摇晃西晃动的坐在马上,与郝仁并绺而行,俞通海、俞通渊左右两匹马夹着他,防止他落马,俞延玉含糊不清的说:“陛下,老臣,老臣想家了,可是,妥欢帖木儿不让我回家,还要杀我们父子,老臣心里苦啊!”

“老先生放心!”郝仁也是醉了:“要不了多久,待我们征服草原,赶走你的仇人,草原不依旧就是你们的家了吗,老先生可以代我看管北地的草原啊,谁TMD放荒,就给我奏他个孙子样!”

第四百一十一章 远方来客

一艘破旧的老式帆船,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孤零零在在海上漫无目的的飘荡,卑微的如同沧海一粟。桅杆上的骷髅海盗旗,早已风化得千疮百孔,勉强的能看出本来的面目。

甲板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一些衣不蔽体的汉子,那些汉子因为长期在海上航行,淡水缺乏,嘴唇干裂,与尸体的差别,只是多了一口气而已。

“老三!”其中一领头者,气若游丝道:“看看,前面有陆地没!”

那个名叫老三的人,听过类似的命令何止千次?虽然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他虚弱的身体还是攀着船沿,用单筒望远镜向太阳落下的方向机械的眺望。

那老三的身体,忽然为止一震,进而整个身体都激动的颤抖起来,他再次确认眼前的场景不是海市蜃楼,而是实实在在的陆地,两行浑浊的泪水,已经顺着面颊留下来。

老三带着哭腔声音颤抖道:“大哥!陆地,陆地啊,兄弟们有救命了!”

大哥听闻也兴奋不已,赶紧爬了过去,抢过老三的望远镜,兴奋的看了半晌才,凭借自己丰富的航海经验推断道:“是崇明州!弟兄们,我们终于回到中土了,快,都起来划船,上岸抢水,抢吃的,然后南下回台州!”

老三谏言道:“大哥,崇明可是郝十三的地盘啊,若是贸然开战,恐怕我们这些兄弟不是他的对手!”

“去他娘的郝十三,把老子坑惨了!”老大骂道:“四年前者崇明州是郝十三的地盘,而今四年后,是谁的地盘还不一定呢!抢了给养,我们就回台州老家,打造些海船,再去海外接兄弟们回家!”

一队久在海上飘荡的海盗,回光返照一般奋力挥动船桨,还没有划出半里,早有两艘崇明州海防水军战船,一左一右靠了过来,桅杆上的大宋军旗,咧咧作响。

“何方海盗,居然高冒犯大宋边境?”为首一名千夫长,跨着长苗刀,厉声斥责道。

海盗两个头目有些迷茫,可大写的宋字,两位看的清晰,这崇明州明明是郝十三的地盘?什么时候换成大宋的地盘?这大宋又是从哪冒出来的?海盗还未等岸,就已经被官兵合围了,海盗首领老大和老三目目相觑,不知如何应对。

还是一身兽皮老大激灵,赶紧解释道:“这位兵爷,我们是渔民,不是海盗!”想蒙混过关。

千夫长斥责道:“你们服装奇特,迥异于中土,又挂着海盗旗,不是海盗还是什么?左右,给我拿下,送崇明州知府衙门!”

数十海盗已经严重脱水,就算是昔日骁勇善战,如今也没有一丝反抗能力,被十夫长轻而易举的拿下。

老大赶紧解释说自己是中土人士,流落海外云云。

千夫长怎肯相信他们?连人带船,一并俘虏。

老大说了好多恭维的话,才拉近了与十夫长的关系,试探着问道:“敢问这位将军老爷,今年是何年头?”

“今年是大宋中心四年!”千夫长回答道。

“敢问当今陛下名讳?”海盗老大又谨慎的问道。

“当今陛下姓郝讳仁,表字国祚。”千夫长道。

那老大本来毕恭毕敬的脸上,忽然傲气十足,哈哈大笑道:“我当是中土是谁得了天下呢?原来是这个郝十三啊!这个郝十三,可把老子坑苦了,他却安生的在中土扯大旗当皇帝了,还有天理了吗!赶紧带我去见他。”

当今陛下未曾发迹时,确实曾名叫郝十三,如今郝仁已经登基四年,对于郝十三这个称谓,早已经是历史尘埃,民间虽然多有听闻,却很少再有人提及。

非是寻常之人,谁敢如此高傲?谁又敢如此对陛下不敬?居然提及陛下昔日做编户奴隶时候的名字。

千夫长惊讶之下,不由得上下打量两个‘海盗’头目。

只见两个海盗头子身体半裸,以兽皮遮体,满脸凌乱的胡须,面涂上还涂着可怖的油彩,更加看不出本来面目,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更是头顶插着的两根羽毛,看着要多怪异便有多怪异。

千夫长大量半晌,猜不出两个‘野人’能和自己陛下产生什么关联,厉声斥责道:“大胆狂徒,居然敢对我家陛下不敬?”

也就是宋朝政策宽松,皇帝不就会挨骂,若是放在历史任何一个朝代,敢跟皇帝称‘老子’,不灭九族也得杀头。

那‘海盗’头领见千夫长不理会,便暴怒道:“老子他娘/的是方国珍,赶紧带老子去见郝十三!”

“方国珍?”千夫长却只是摇头,表示没有听说过。

那老三也插言道:“方家三雄,威震东南沿海,昔日曾与你家陛下一道出海扶桑,你没听说过吗!”

方国珍也是蒙元偷税高手,也是庙里的挂名道士,道号谷真,民间自然多以方谷真称呼,而方国珍是方国珍成名后,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多见于文书上,贸然提及方国珍,大宋新晋的千夫长,自然没有听说过。

崇明州乃是链接中土与扶桑的重要港口,出海返航的船只都在此处停靠,千夫长自然知道当年与郝仁一道出海征服扶桑的张士诚、方家兄弟。

千夫长虽然还是不肯相信方国珍会如此狼狈,却也恭敬起来,去掉了方国珍的绑绳,自己不敢擅作主张,将一应人等带到崇明知府处。

崇明知府乃是第一批恩科的状元胡明,地位尚且底下,又是后调任崇明,只闻方国珍之名,却未见方国珍其人,何况方国珍穿着奇装异服,相貌狼狈,胡明也不敢确认,问了来人一些情况,置办了粥水招待一番,便连夜差人护送方国珍等人去庐州确认。

并非崇明知府吝啬,只以粥水招待来人,而是来人饿的太狠,缺水太严重,突然大吃一顿好的,非常容易撑死人,倘若真是把方国珍撑死了,那胡明的罪过可就大了。

自从方国珍在扶桑与郝仁失散以来,每年去扶桑的海船,都领着任务,那就是寻找这个昔日走散占有的下落。

第四百一十二章 枭雄之泪

郝仁宿醉尚未完全恢复过来,身体还感觉非常疲乏,他还是强撑着精神,在大会客厅的圆桌上,与内阁成员和枢密院的人员,商议军队换防和南征事宜。

郝仁感觉一支战兵,不适合在一个地方驻扎太久,虽然战兵和守备军是两个概念,也不不参与地方的政务,属于职业军人。但一支军队在一个地方驻扎久了,容易搞山头,军政勾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进而不容易朝廷控制。

拟定由枢密使左使张破虏部,由汉口换防庐州。张破虏跟随郝仁最久,郝仁也最信任他,京师重地,还当以亲信驻守。

庐州原先驻扎的战兵徒单钧部,根据徒单钧北伐的意愿,调防亳州,节制杞县的盛文郁部,以保证大军南征北地正面安全。

一直在江南镇守和作战的枢密副使常遇春部,接替付友德驻军徐州,发挥其所部骑兵的优势,保证在南征时候,拱卫国土东面的防务。海军福童部调防徐州,作为常遇春的副手,锁控黄河下游,随时准备顺河而上,威逼敌人占据的汴梁城。

扶桑原先留守赵继祖部(老伙伴邵荣换防扶桑了),如今已经回师中原,调其镇守信州,以拱卫正北方左翼的安全。

邓愈任命为征西元帅,以其平靖之地尚未稳定,继续屯驻巴蜀的泸州,经略巴蜀以西,并组织南征右翼军,出师南下,牵制南面的元梁王。

俞通海、陈兆先、胡伯颜三部,自从海上南下,组成左陆军,平靖东南沿海,从左翼策应南征。

枢密右使付友德为征南元帅,重甲步兵吴六玖、俞通渊部,骑兵耿再成部(老伙计胡大海也换防扶桑)、俞通河部,飞山蛮杨通知、杨虎、杨彪、蒋英四部(擅长山地作战),信州军丁普郎部、焦禄火器营部、吴六奇半数水军弃船步行等各部,在饶州集结,组成南征主力军。

郝仁亲自挂帅,除了中军宿卫随征外,张必先、张定边、万胜等伯爵,悉数从征,文官中,庐州太守罗本、御史刘伯温、翰林院等大部分文官随同一起出征。

三路大军,以沈茂为左路军辎重官,自南洋运送粮食辎重,以供应俞通海军的供应,以徒单斛为中路军总辎重官,为中军提供粮草策应,右陆军邓友德部,占据巴蜀之地,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