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安禄山新史 >

第92部分

安禄山新史-第92部分

小说: 安禄山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嗵嗵”一阵乱挖,竟然将车轮子下的泥土挖送,把轮子卸了下来。

“安将军!他们怎么把轮子拆了,这东西怎么用呀?”裴伷先忍不住好奇了。

“呵呵!副元帅放心,那玩意儿本来不拆轮子也能用,但我怕它把轮子震坏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拆了等会儿再装吧!”安禄山笑着没有直接解释。

“来人!将红绸揭开,让大家看看!”

“哗”两辆怪车上的红绸被掀了开去。

“这是什么东西?”

攻方的人只看到一根前细后粗的黝黑大铁柱,铁柱的中间位置还有两个大铁耳朵。守方的人到是看到了铁柱其实是空心的,中间开了一个黑乎乎的圆口子,只是这个圆口大概只有铁柱口径的三分之一大小。

安禄山看了一眼两门油光闪亮的大炮,无奈叹了一口气。没办法,技术难度太大,想铸造近代标准大炮,还是完全不可能。

实际上,铸造的时候,材料问题并不大,铸炮的铁原料完全没问题。在公元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可锻铸铁①技术,只是这种技术是被使用到农具中的。北魏时,更是出现了强度、塑性和韧性更好的球墨可锻铸铁。可惜,这种现代社会直到西元一九四七年才完全掌握的技术,又是被应用到砍柴斧子上的。

很显然,到了唐朝,这种应用并没有被提升,安禄山找到了几个可以偶尔弄出这些可锻铸铁的工匠。但问题是,他们没法形成量产。这完全是规模的问题。而要扩大规模,必然要改变原来的生产方法。一改变,问题来了,连原来偶尔能出来的东西,现在也搞不出来了。这两门炮,就是当时借着给自己部队铸兵器为名,顺带制造的,到底是不是合格的炮管钢,安禄山自己也不知道。

当时成品火炮十几门,大小各不相同,经过各种实验,最后活下来的,只有这最重的两门。重三千斤(唐斤),用实心弹,有效攻击范围误差很大,最好时整整两百步,短的时候却只有一百二十步。最远的射程到是可以超过三百步。至于每门炮的价格,已经无法计算,反正安禄山每年给炼钢等金属的冶炼作坊,每年都有上万贯,这些钱,如果造成弩车,投石车的话,也是可以万为单位了。

看着一门门外形令自己满意的大炮被火y炸裂,安禄山最终放弃了短期内继续铸炮的计划,只留下这两门本来准备估算黑火y用量和射程关系的超笨重大炮。

他们的缺点非常明显,即便是装在重型炮车上,整体火炮也极为沉重,一旦道路泥泞,或者遇上山路沟渠,沉重的炮车就难以通行,野外机动更是不便;另外恶劣气候对这种火器的使用影响极大,下雨或者大风都对使用不利,一旦火y受潮,这些价值高昂的先进武器就成了一堆无用的废铁;兼且激烈战斗中火y弹丸消耗巨大,对军队后勤造成了巨大压力。一旦使用霰弹,还会在炮管里面形成坚固的残留,非常不便清理。实心球杀伤力非常有限,只能当当攻城武器。用来守城,你得先想办法怎么把它搬上城墙。

“忠王殿下!你何必如此苦苦强逼呢?渤海称臣,两国罢战,岂不是大家都乐意的事情?”听说唐军大规模攻城,大武艺再次出现在了城墙上。

“安爷!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装火y的炮手已经装药完毕,并且滚进一个非常规则的铁球。他们在下面工作的时候,城墙上并没有任何的反应。其实炮车还在城墙投石车射程内的,不过一则是投石车攻击精度没这么高,第二却是看到这么一个铁家伙,城墙上的人根本就不认为能将他砸坏。

“渤海郡王,速速开城受降,尚可避免百姓陷入兵戈战火之中,如果继续负隅顽抗,看我神威之器,踏平你的中京城!”李浚一指两门火炮。

“哈哈哈!就凭这两个已经拆了轮子的家伙吗?”大武艺大笑起来。

他非常懂指挥艺术,唐军再次集结攻城,让渤海军内心多少有点害怕。此时笑着说出唐军武器的缺点,让城墙上的守军同时开怀一笑,士气上升了不少。

“元帅!请让他们先尝尝这东西的厉害!”

“好!安将军!你一定要让这些家伙看看我们的厉害!”李浚铁青着脸。

“是!”安禄山抱拳领命。

随手接过一支火把,又回头对众人道:

“待会儿这东西声音极响,诸位大人一定要控制好马匹,最好是再捂上耳朵!”

安记出产的烟花爆竹已经开始在大唐全境贩卖,众人对于各种巨响基本上还能承受,所以只是小心的控制着马匹,并不捂上耳朵。

“嘶……”第一门火炮的引信马上被点着了。

安禄山随手把火把往地上一插,自己捂上了耳朵。

“轰”一声真正的惊天动地声响起。

“吁……”战马嘶叫着开始四蹄乱窜。

幸好大多数人都有准备,虽然面色惨白,精神紧张,但除了少数几人,其他人还是基本上控制住了马匹。

而本来捂着耳朵的安禄山,看到李浚的坐骑四蹄往前一窜,察觉不好,立刻往前一挡,在战马冲刺过来时,顺势一让一抓,牢牢地抓住了笼头。

“咳咳!好……好厉害的东西!”李浚挥去呛人的火y烟雾,脸色灰白。

他们离火炮的位置比较远,但还被狠狠吓了一跳。

特别是地面强烈的震动,感觉就像是地震一样。

“看!中门的门楼飞了一角!”裴伷先喝道。

众人立刻注意到,刚刚还完整的门楼一侧,已经飞了一角。确实是飞了一角,而不是投石效果造成的坍塌。

此时城墙射击孔后方也正探起一个个吓得不成人样的脑袋。

“安将军!快!快!再来一次,对着城墙打,把他们的城墙也给打飞了去!”裴伷先兴奋的呼喊起来。

“是!末将这就……”

“别!别打了!我们投降!”城墙上方有人开始高声呼喊。

“大胆!谁敢投降?”几乎就在投降声刚起,反对的声音立刻传来。

(①近代铸炮一般选用可锻铸铁,它原是白口铁经高温退火得到的一种高强度铸铁,具有一定的塑性和冲击韧性。依热处理条件的差别,又可分成白心可锻铸铁和黑心可锻铸铁两种:白心可锻铸铁以脱碳为主,又叫脱碳可锻铸铁;黑心可锻铸铁以石墨化为主,又叫石墨化可锻铸铁。所以造古炮根本没问题,只是近代火炮的炮管很薄,那时的条件,却是完全不可能实现。)!~!

..

第十七节平定渤海国

“保卫中京,为了大王!杀了这些叛徒……”

“诛除昏王,为了渤海!大家不要怕呀……”

城墙上演了一出让攻防苦笑不得的好戏,他们竟然不理会点着火、张着弓,正准备攻击的敌人,反倒是自己人和自己人先打了起来。

“元帅!这……还要开炮吗?”安禄山已经拿了火把走到火炮前了,可不知道这个时候还该不该点火。

他非常清楚自己火炮的威力,用来轰击城门,就算那门上有铆钉,最多也只要两炮,就能打出一个洞来。但如果换成是打城墙,那成果可就是非常不理想了。一炮下去,只会看到城砖中嵌进一个铁球,根本不可能把城墙给炸飞了。

“开炮?”李浚看到安禄山对着火炮在比划,立刻明白他指的是什么。

不过他也不知道这样的形势下该怎么办,打吧,可能会误伤了准备投诚的部队,不打吧,难道还真等着看好戏不成。

“殿下!现在敌人已经陷入混乱中,但投诚派的劣势非常明显,这个时候应该让我军强行攻城!”李朝隐抱拳道。

“对!对!该让我们强攻了!殿下,我请命,让我带兵强攻吧!”赵含章突然跳出来请命。

“安将军以为如何?”李浚现在对安禄山是越来越重视了。

“现在正是攻击的时候,末将也请元帅准末将和赵总管一起攻城!”安禄山弯腰抱拳。

还是给火炮留下一个神秘的面纱吧。

“好!”李浚点点头,朗声下令:“传本帅令,擂鼓,全军攻城!”

“嗵嗵……”鼓声响起。

密密麻麻的唐军,推着大量的云梯和攻城车,开始向中京城冲去。

虽然很多渤海守军立刻反应过来,准备进行反击,但同样的,大量的渤海投诚部队也觉察到了这一点,不再进行攻击,只是在首领的命令下,尽量帮助唐军上城来。

有内应的攻城,那简直就不叫攻城。在叛军护住一角城墙后,大量唐军架起云梯,顺着这个口子冲了上来,而随着唐军的增加,口子也越开越大。当安禄山登上城头时,城墙上一半的地方已经落入叛军和唐军的手中。

“安禄山来也!”安禄山大喝着杀入了渤海军中。

……

开元十八年(庚午年,西元七三零年)九月,在中京城下相持一个多月后,唐军在大炮恐吓后,得到了城内投降派响应,顺利的攻下了渤海中京城。

十月,当最远的怀远城送来降书后,渤海宣告平定。

当然,事情发展的过程还要复杂的多,城内毕竟有十几万守军,战斗力是比不上唐军,但数量和地理的优势,还是让城中的大小战斗一个持续了三天,才基本平息。反倒是对其他城池的招降非常顺利,在杀了几个不愿投降的首脑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渤海全境皆降,其中一半的城池,是田守义打着大门艺的旗号招降的。

唐军这次攻击中京的战斗,伤亡上万人,渤海军伤亡则是超过八万,剩下俘虏的数量,刚好和投诚渤海军数量相当。这一战后,中京城内血流成河,整个城池充满了血腥味。在随后的岁月里,大门艺被封为新的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迁治所到原来的上京龙泉府后,中京城立刻开始没落。

“哈哈哈!诸位!大功告成!本帅敬诸位一杯!”

“谢大元帅!”

原来的渤海郡王王宫中,李浚正在举办酒会,宴请参战的诸将。

众将在和李浚干了一杯后,一起坐下。

“诸位将军!如今渤海已经完全平定,大门艺王子基本执掌国政,除了留下三万兵马镇守中京和西京外,大军不日就要班师!本帅先代朝廷许个诺,这次参战的诸将,不论功劳大小,都可以得到封赏!”

“谢大元帅!”安禄山跟随着众人一起起身道谢。

他现在心里正不舒服呢。本来要么留下来镇守渤海,要么带兵去回击可突于部队,这两个都非常适合自己,那想到,这个李浚竟然说他是首功之臣,应该随自己回京。把扶余、长岭、鸭渌,南海四府划入安东都护治下,让田守义镇守;让赵含章带了两万骑兵出击可突于,硬是不给安禄山任务。

虽然朝中有人,自己也不怕得不到封赏。但最好还是不要把自己调离北方,营州可以由安家在地下治理,但一旦自己离得过于远了,还是很容易出问题。何况也不想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渤海地方,就这么让给别人来管,就算自己管不上,也的是自己人来代理才行。所以到了京师后,一定要想方设法搞回来。

“安将军!这一战可多亏了你呀!”

安禄山正在沉思,他上首的御史大夫、行军副元帅李朝隐突然对安禄山笑着恭维了一句。

“不敢!不敢!这都是朝廷之力,众将之功,安禄山只不过是在旁边帮衬了一把罢了!”安禄山笑着谦虚道。

“安将军谦虚了,如果不是你那个火炮,恐怕大军的伤亡至少要翻两翻呢!”李朝隐的脸色又恢复了一脸的方正。

看到这样的表情,安禄山面上的笑容也收敛了不少。

“将军这次入京,如果不出意外,定然官授三品,出镇一方,到时将军可就是和李某平级的大臣了!”李朝隐真诚的道。

的确,不管安禄山能封什么官,他这次攻取渤海中立下的奇功,足以让他位列当今朝廷的大将行列。只要能再单独带兵完成一次大战,就可以跨入名将行列。

“李大夫是朝廷肱股之臣,安禄山不过是一个冒领军功的小子罢了,怎么敢和李大夫相提并论!”

“呵呵,安将军在朝中应该有不少援引吧?”

“这,大夫这话是从和说起?”安禄山面色一正。

朝廷最忌讳结党,这些御史更喜欢没事找事,自己可不能还没升官就先降官了。

“安将军莫误会!只不过是老夫看你才智高绝,行事有度,只要忠于朝廷,将来前途定然不可限量。不过老夫出京的时候,就知道京中现在并不安份,最近听说宫中曾经有密信传出,送到渤海大军之中。希望安将军能够把握好人臣本分,莫要太过参与其中呀!呵呵!安将军也不必多想,老夫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你这样前途无量的大将,最好不要太参与那些东西,有些事情,可是连我这样的老臣也害怕呀!”李朝隐低声的说完几句,就不再说话,自顾自的开始饮酒。

安禄山的脸色没有丝毫变化,内心却翻滚了好久。

很显然,这个李朝隐肯定是注意到了后宫武惠妃传信联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