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安禄山新史 >

第77部分

安禄山新史-第77部分

小说: 安禄山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衷诓攀浅霰セ鞯淖詈檬被4耸彼溆型回释玻灰榈鞒鑫逋虿阶洌由闲侣藓谒呐浜希辛舜竺乓盏暮耪伲缶苤贝锊澈6汲牵“Γ〔还⒅心芸闯稣庖坏愕娜丝隙ú欢啵钆路赶碌蹦昵峋龌鞯拇砦蟆C挥型耆急福ㄈ徊豢铣霰 卑猜簧揭⊥诽鞠ⅰ

发布  大唐这么强盛,历史上对于渤海的进攻,却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发布  或者是因为将领的无能,或者是因为天灾,反正数次征战,都是获得的比丢失的多,以至于现在朝中对渤海的重视,超过了新罗和日本,列东夷之首。

发布  安禄山通过后世历史书上的记录分析,知道这个时期的渤海,实际上才是最虚弱的时候。强硬的上书大唐,完全是为了虚张声势,实际上她现在最怕的就是大唐以渤海不尊番属礼节,侵犯大唐属国的名义,兴兵讨伐。在内外双重压力下,她必输无疑。而等到大唐准备好,联合新罗进攻的时候,渤海已经恢复了过来,还可以大唐无故入侵的名义,组织百姓反侵略。结果弄得渤海全民抗战,在大雪的帮助下,联军惨败。

发布  “安爷这个主意是好,但是朝廷上次十几万大军讨伐渤海,都以失败告终,怎么可能同意呢!”看到李白和魏伶听了安禄山的话后不出声,康吉便无主见的说道。

发布  “老弟确定现在渤海现在真的内外交困?”李白怀疑的道。

发布  “渤海内部的情形,上次大门艺已经给我确认了。至于外部,黑水为什么要远道而来依附大唐?还不是因为渤海这几年不断的吞并她周边部族,让她没法生存了才这样的。这几年渤海大大小小十几仗,劳民伤财之余,已经让黑水和新罗都起了危机感。现在大唐只要登高一呼,那些小国就会争着打先锋。而等我们准备上几年,渤海安分了几年,几个小国就又会忘记了当年的威胁,不再热心参与了!”安禄山非常无奈。

发布  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是一天两天就准备好的。渤海虽然仅仅是大唐的小番属,实际战力却不低。大唐从训练新兵,到联络讨伐,没有两三年,根本不可能做到随时出兵。而等到一切准备好,他们那边也做好迎击准备了。

发布  当然,安禄山就是安禄山,就算明知道这样的事情会发生,他也会尝试着去改变。

发布  朝廷的计划当然是不可能改变的,要改变就改变渤海方面的状况,或者说是制造内乱。有些鬼诈伎俩不必学,安禄山只要随便回忆着使用一下,就能让渤海的民怨继续沸腾起来,到时候内部不稳的渤海,还是会输。

发布  “安爷言之有理,只要再有一旅之师,这时候攻击渤海,确实是最佳时机!”魏伶终于点头赞同了。

发布  不过和大多数朝臣一样,魏伶也还是牢记着当年的失败,觉得更多的军队才是胜利的保证,认为最好还是多一些兵马的好。

发布  “如果真是这样,老弟一定要将这件事情禀告朝廷,恳请朝廷尽快发兵!说不定朝廷中有识之士,还能看出这一点来!”李白急切的道。

发布  “要不然,等将来朝廷动手时输了,东夷列国,将不复再归朝廷管辖了!”

发布  李白其实也算是一个大唐的民族主义者,看不起蛮夷各族。这一点安禄山在那次剿灭马贼的过程中已经有了领教。传说中的醉答番书,也算是一个明证。

发布  “唉!朝廷中如今正在党争,就算书表送上去了,恐怕也没人会认真看哪!”安禄山叹了口气,“不过我还是会写这封表章的,算是尽人事听天命吧!”

发布  盛世的大唐当然强盛,但实际上,这么长时间的只热衷于发展国民经济,疏于边疆建设,多少还是对大唐的边防产生了一点影响。历史上,也就是从这几年开始,大唐再次走上了加强战备的道路,不过这个时候还仅仅是备战,弥补前些年留下的疏忽。因为边疆的几次冲突,唐军损失不小,却最终还是取胜,所以并没有大规模的扩军。

发布  再用不了几年,随着社会政治的腐败,各种小败仗将会出现,大规模扩军将会开始。伴随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征战。大唐对中亚的征服之旅,实际上就是在那时才开始的。只是安禄山在机缘巧合下进行的一些活动,似乎把扩军的过程加快了,大规模的腐败,却还没开始。

发布  安禄山的表章,在第二天就送出了。

发布  而这个时候,朝廷中也确实是被党争搞的一塌糊涂。几个宰相到是顾及身份,没有参与进去,但下面的百官可不顾这些,一面死保自己派系的首领,一面又恶毒的攻击另一派系的人。

发布  这里面,有一个本来非常热衷攀附的人,在这次却选择了孤身悬外,不参与其中。他,就是礼部侍郎李林甫。

发布  这个里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安禄山的提醒。但其实就算没有安禄山的提醒,李林甫也能看出这里面的危险,会早早的脱身开去。如今有了安禄山的提醒,却让他白白欠下了安禄山一个人情。当然,李林甫本人自己并不知道这是安禄山因为知道历史,故意安排的。反正他是收到了安禄山的好意,也欠下了这个人情。

发布  开元十四年(丙寅年,西元七二六年)九月末,连长安百姓都已经知道的党争,终于让李隆基决定不再留情了。

发布  制张说致仕,崔隐甫免官侍母,宇文融出为魏州刺史,相关牵连官员,多达数十人。

发布  同时任命碛西节度使杜暹检校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源乾耀、李元纮之外的第三个宰相。这个杜暹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和李元纮的政见经常相左双方矛盾也是不断,不过他们都牢牢戏吸取张说的教训,根本不敢援引党羽,所以两人虽然相争,对朝政到是没造成多大影响。原来疏忽下的不少正事,也慢慢的被提了上来。

发布  而这时候安禄山的奏章,却还没有什么人注意到。原来那几个宰相,能力都不强,根本不可能在两党相争的时候,还能完全处理事情。至于李林甫,一是他自己本人没这个能力,不能看穿这份表章的含量,二是他也还说不上这个话。

发布  

发布  安禄山对于那份表章并不是很报期望,反正现在是非常安分了,过几年要跟渤海作战,对突厥和契丹的事情就得缓一缓。安禄山眼看短期已经没了立大功的机会,所以反倒是准备趁这段时间,好好的把人生大事解决一下。

发布  他早就姬妾成群,但正妻的位置一直空置着。李灵儿经过心芸的调教,已经能上得了台面。而且年方二八的她,现在正是最绚丽多姿的时候。在征求了李胜的意见后,安禄山正式决定迎娶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小女孩。

发布  纳彩,问聘,一切都按照正式的礼节来办理,等到花车正式入门的时候,已经是临近岁末了。

发布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现在也许是还没这样的说法,但安禄山却已经有了人生两大乐事的感觉。因为嫁妆很满意,就是幽州最大的养马场,李家马场。

发布  本来安禄山还有点担心,心芸大腹便便,即将生产,自己却在这个时候纳了正妻,可能会让她不悦。但心芸的一番非常愿意的表态,却是让安禄山大为感动。说这个时候的女人没有嫉妒,那是不可能,但心芸作为妾室,对于这件事情早已经有了准备,也没什么特别不能接受,让安禄山放心。

发布  婚礼在幽州众官员的祝贺声中进行,让安禄山和幽州官员们大感惊讶的是,就在婚礼进行的时候,朝廷送圣旨的宦官突然驾临。安禄山剿贼有功,升为开国县子,赏十万钱,绢十匹。新婚之喜,再赐夫人金花银花各一对,金银如意各一柄,绫绸宫装、宫廷胭脂水粉各若干。

发布  传旨的宦官,还特别向安禄山指出,那些是宫中武娘娘赠的,那些是朝廷赐的。

发布  对于朝廷的这番恩赐,幽州众官员全都看在眼里,明白了皇帝对于安禄山的宠信。就是大都督王毛仲,看向安禄山的目光也是充满了热情。

发布  但真正让安禄山感到惊讶的,却还是第二天当着幽州众官面宣读的圣旨。朝廷决定在幽州清点府兵,编练新军,让都督府在三年之内,新训练出三千骑兵三万步兵,以备作战。同时驳回安禄山上书表章,说他“……妄言战事,本应重责。念卿忠心体国,不予追究。”让安禄山小小吓了一跳。

发布  不过在安禄山悄悄送给宦官一只玉兔后,宦官立刻把李隆基的真正意思告诉了安禄山,说让不用急,等到将来真要用兵,“必以安卿为将”。(注:不是帅!)

发布  听到这样的答复,安禄山还有什么话可说,安安心心的练兵,三年后再说吧。

发布!~!

..

第一节戏收宇文融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出门不顾後,报国死何难;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頳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得安闲……”清旷悠远的歌声,响起在荒漠的平原上。

发布  “哈哈哈!太白兄,你们父子还想安闲吗?好好的陪我们父女比赛一场,看看谁先返回幽州城吧!”一个粗犷的笑声,打断了那个清唱。

发布  “好!儿子!抓紧了,可别让你的岳父小看!驾!”清朗的声音立即接受了邀请。一紧怀中的幼童,马鞭往后一挥,俊马如离弦之箭,飞奔而出。

发布  马蹄声中,几十骑飞马奔向幽州城。

发布  

发布  和平的岁月,日子过的飞快。

发布  安禄山在幽州编练新兵已经整整三年,时间也进入了开元十七年(己巳年,西元七二九年)岁末。

发布  这三年里,东北边疆一直没有大的战事,不管是突厥还是渤海,或者是契丹可突于,对于幽州的都没有丝毫侵犯的意思。也许是他们注意到幽州正在加紧操练兵马,认为是可能要对他们动手,转入了防御状态。当然,小股的流贼劫掠,还是经常有的。只是剿灭他们,刚好可以作为安禄山新军的实战训练。

发布  这几年朝廷重点的战事,一直是放在西面。王君廓、张守硅、萧嵩先后大胜吐蕃,将对吐蕃的防御作战,转成了进攻作战。数次大胜,谋练出了一大批的精兵强将。其中最让安禄山注意的是,战功赫赫的名将王君廓死后,安禄山的老朋友郭英杰兄弟,正式开始等上名将舞台,两兄弟分别以四品的中郎将和五品的中郎出任边将。还有其他不少北军的朋友,也都上了吐蕃或者是河西的战场。

发布  今年二月,帯荻级秸攀厮仄莆髂下卫ッ骷把纬牵被裢蛉恕H拢现荻级秸攀孬暋⑸持荽淌芳质λ郴魍罗笸笃浦M拢贩浇诙仁剐虐餐醯t攻吐蕃石堡城,拔之。河陇诸军游弈,一次拓境千余里。李隆基大悦,更命石堡城为振武军。随军参战的郭氏兄弟,郭英杰官拜三品卫将军,郭英乂官拜四品中郎将。

发布  大唐在西线的节节胜利,让李隆基再次记起了曾经无礼讹诈过自己的渤海。皇帝的心意一动,臣子们自然是要观风行事的。

发布  不过此时有两个家伙非常不识趣,那就是宰相李元纮和杜暹。源乾曜以清谨自守,做事没有主见,常唯诺署名而已。李元纮和杜暹议事经常意见相左,没法合作。就在李隆基准备对渤海动手,让宰相调动各种物资准备时,三个人却没法有效组织朝廷行动起来。

发布  这样无能的宰相班底,自然李隆基大为发怒。六月中,贬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杜暹为荆州长史,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元纮为曹州刺史,就连源乾耀,也因为没有主见不能主理政务,而被罢兼侍中,止为尚书省左丞相(尚书省左丞相是尚书省的官员,不同于宰相,源乾耀实际上已经罢相!)。

发布  同时任命已经重新升任户部侍郎的宇文融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兵部侍部裴光庭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萧嵩兼中书令,遥领河西节度使。

发布  新的三个宰相,宇文融是经济方面的一把好手;萧嵩是军事方面的一把好手;至于裴光庭,更是前大总管裴行俭的孙子,素来以为人清廉和善于治军著称。任命这样三位攻击力很强的大臣为宰相,很好的说明了李隆基的态度。

发布  而作为前线的主帅,李隆基决定再次选用宗室名将信安王李祎。重新拜相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