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统天下 >

第52部分

明统天下-第52部分

小说: 明统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入,提高一下边关士兵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事情是好事,不过这一下子刘瑾可是犯了边关将领们的众怒了。你想想那些田地全都掌握在那些当将军的手中,现在你一个诏令就要我们把土地全都交出去,当然有人不干了。于是便几个当将军的造反了。

最后叛军和安化王朱寘鐇搅到了一起,安化王正愁自己造反力量不够呢,现在有人来投,自是喜不胜收。感觉力量增加了以后安化王也造反了。当然他们不会说自己造反是因为我想去北京,也不会说我不想交出去土地。他们造反的理由就是诛杀刘瑾。其实和当年成祖一样,算得上是清君侧了。

当然他们没有成功,而杨一清和宦官张永则成功的利用这件事使得武宗对刘瑾产生了怀疑,进而最后诛杀了刘瑾。

安化王造反之后,武宗没办法只得重新启用了杨一清,让杨一清去宁夏剿灭叛军。只是这个叛军实在是太过不堪一击了,人家杨一清还没有走到宁夏,安化王和他的军队就已经被当年杨一清的一个手下给剿灭了。不过人家杨一清可不打算就此回去。到了宁夏之后,杨一清和宦官张永一合计,现在铲除刘瑾正是时候,于是两人把安化王造反时贴出来的诛灭刘瑾的告示给悄悄地交到了武宗的手里,并向武宗说刘瑾要造反。

只是当时只顾得玩的武宗根本就不管心这个问题,还说了句“他想要就让他拿去算了。”没办法还得张永出马。当时张永只说了一句话,武宗就立马改变了主意。因为张永说了句“天下都归了刘瑾,那陛下到时候打算去哪里呢?”

此言不可谓不诛心啊。

于是武宗立马下旨逮捕刘瑾,张永则趁机坐实了刘瑾谋反的罪名。可怜的刘瑾以前从不办好事,最后就想办这么一件好事还把自己给搭了进去。这就是命啊……

刘瑾死后从家中搜出的数千万两的银子倒是大大的缓解了明朝国库空虚的现状。

朱厚照现在也打算整顿一下军屯。此时明朝各地军屯土地集中的问题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情况了。要是这个问题是发生在普通的老百姓身上或许朱厚照还不会这么着急的解决问题。但是问题出在军屯里,朱厚照就不得快刀斩乱麻了。普通人遇到没地的情况在朝廷的接济下或许还可以忍几天,但是这些个当兵的丘八可是一天都不会忍得。现在不解决倒是侯出现乱子了更不好办。当然他不会担心自己会走上刘瑾的老路。刘瑾说到底只是个宦官,但他朱厚照可是监国太子,身份不可相同而语。至于到时候会不会产生叛乱,朱厚照知道是一定会产生的,要不然朱厚照也不会专门把杨一清给叫回来了。当然根本上来说这是朱厚照知道叛军势力不大才会这样决定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去冒这个险。或许历史上的这场叛乱被称为一场闹剧更合适。虎头虎尾的就像一场闹剧一样白白的让全天下的人看了一场好戏。还没收一分钱……

朱厚照和杨一清今天的谈话只算是开了个头,整顿军屯没有个几天时间是商量不下来的。

朱厚照看出来杨一清已经极其疲惫了于是便不再折磨他了。给他交代了一下,便让他回去休息了。国之重臣可不能累出毛病了。要是因为这么点事情再把杨一清给累出毛病了,那他朱厚照就真的得哭了……

“杨大人,记得这几天要去拜访一下李阁老。”在杨一清临走的时候,朱厚照突然说了一句让杨一清心里一颤的话。

“李阁老。”就是李东阳了。“难道殿下知道了我和李东阳的关系?”杨一清心里想到。将近四十年前当时只有十五岁的杨一清和当时同样年轻且心怀梦想的李东阳相识过一段时间。相约共同发奋读书报效国家。只是两人关系一向隐秘,并且后来他几乎不与李东阳联系,“两人关系几乎没人知道,不知道监国殿下是怎么知道的。”不过他也没多想。因为他杨一清自认行的端做得正。

第二天,经内阁拟票朱厚照审议之后,朱厚照正式的下旨整顿边关军务:下令杨一清为总制全权负责此事。由内阁拨款两百三十万两修葺三边军镇和长城,并在在延绥安边营石涝池至横州三百里地的地段上,设立墩台九百座,暖谯九百间,驻守兵一万五千人;石涝池至边营一百五十里处,设立墩台,连接宁夏东路;花马池设立卫所,守兵不足,允予招募;自环庆以西到宁州,增设兵备一人;横城以北至黄河南岸原有的三十六桥墩,予以修复。除修边外,朱厚照还着重进行抚民工作。他下旨蠲免了宁夏的一半赋税;给两淮盐引三十四万,以充实固原等地的边储;并利用流民开发陕西;整饬各级官吏的队伍。

这些措施实行后,不但整个边关为之一清,明军战斗力和防御力陡升几成,边民的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当然这都是后话。

之后几天,每一天中午的时候,杨一清都会进宫和朱厚照商量整顿军屯的事情,整整一下午两人大部分都在紧张的讨论中度过。出宫之后,杨一清也用空闲时间去拜访了一下以前的好友和亲人。当然大部分时间都在李东阳的府上度过的。既然朱厚照已经知道了两人的密切关系,那在隐瞒下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本来两人还打算暗中联系以为援手,当两人中一方陷入危急中的时候另一方可以出其不意的驰援一下,不过现在都不需要了。

两人都是朝中重臣,在一起自然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谈论一下政事,交流一下彼此的从政心得了。

不过两人关系公开以后,自是在京城之中引起一番轰动。以前谁也没有想到李东阳还有杨一清这么个好友,当然也没有人知道杨一清认识李东阳。一时间李东阳和杨一清在群臣之中的地位提高两个层次。以前两个人虽然都是朝中重臣,但是毕竟势单力薄,但是两个朝中重臣联手那可是可以左右朝政走向的一股势力了,天下人无不为其侧目。

在京城之中呆了将近半个月之后,杨一清重新踏上了回陕西的路途。只是这一次走的时候不再是来的一百多人。走的时候杨一清可是带了一只将近五千人的军队。除了要押送大批的物资银响之外,这批军队到了陕西之后可是要编入新招募的军队中的。一方面这些军队都是老兵到时候编入新兵中可以提高新兵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这些人都是京城的京军,对国家和皇室的忠诚度不可谓不高。

看着长长的车队里装满了物资的马车,杨一清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外人不知道的是,这支军队里除了有几万具军队装备之外,在里面还藏着三千只火器,一百多门大炮。更为关键的是,里面还藏着一批特制的强弩。

看着闪光的簇头,杨一清露出了些许残忍的笑容。他相信倒是全天下人都会为自己这批武器侧目的。火器和火炮的威力,此时已经经过战争的验证了。至于自己手上的这批强弩的威力,到时候绝对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想着到时候箭矢满天飞的情形,杨一清高兴的大笑了起来。

这批强弩可是朱厚照为了应付北方的草原骑兵而特别制作的,经过朱厚照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之后,并且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改进成功。汉朝时汉军的强弩的射程可达到千步之外。(注:这一点是参考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武器的历程一书里的知识,绝对真实。)这批经过特别改进的床弩的威力已经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古代一步是现代的两步。在古代,一步为2腿各迈一次,只迈一下的那叫跬,如: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所以古代一步大致相当于一米五左右。)

今天幸亏老师提前下课,回来之后紧赶慢赶终于写出来了这一章。不容易啊。

下一章,主角大婚啊,到时候大家别忘了来闹一下洞房啊。哈哈哈……

第七十九章娶两个老婆的烦恼!(求票)

杨一清回到陕西之后,立即下令强征十万民夫,下令重修边关,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杨一清的带领下三边共有十二个军镇得到重建,一百多段长城得到修葺。石涝池至横州三百里地的地段上,超额设立了墩台一千座,暖谯九百间,驻守兵一万五千人;石涝池至边营一百五十里处,设立墩台,连接了宁夏东路;花马池设立了一个卫所,就地征兵五千人,不足之数从民夫中抽调。横城以北至黄河南岸原有的三十六桥墩,予以修复。两月之后,杨一清又从十万民夫里边抽调了两万身强力壮之辈充入军伍。

朱厚照下旨蠲免了宁夏的一半赋税;给两淮盐引三十四万,以充实固原等地的边储;并利用流民开发陕西;整饬各级官吏的队伍,这些措施也都得到了执行,一时间三边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杨一清在三边忙着,朱厚照也没有清闲下来。一方面他要处理各种政务,另一方面还要负责重修大明直到的事宜。

早在朱厚照小时候受过坑坑洼洼的道路的摧残之后朱厚照就已经决定将来有一天一定要重修一下大名的直道。二十一世纪有句话叫做想致富、先修路。放到明朝同样适用。大明的直道同样也是大明的经济动脉。既出与私利也出于公心,在这两者的督促之下,朱厚照在一年前成立了制造水泥和混凝土的作坊,在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成功的研制出了朱厚照要求的水泥和混凝土。

半年前一个叫做陶桓的工匠用泥灰岩烧制出了一种水泥,外观呈棕色,很像古罗马时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因为它是采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经配料直接烧制而成的,故被名天然水泥。这种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别适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

陶恒烧制出水泥之后还专门受到了朱厚照的接见,可是让陶恒激动了一把。接着朱厚照又把这种水泥命名为陶氏水泥,并奖励了陶恒五千两银子。一时间陶恒成为整个京城工匠圈子里的风云人物。

有了水泥,就有了朱厚照建造新型直道的混凝土。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只会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以后朱厚照要进行的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等各种工程中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有了混凝土朱厚照的计划就可以实施了。七月,朱厚照下旨成立公路司采用新制造出来的混凝土重修京城的直道。公路两个字出自《诗·魏风·汾沮洳》:“美无度,殊异乎公路。”毛传:“路,车也。”孔颖达疏:“公路与公行一也,以其主君路车,谓之公路。”因此朱厚照专门成立公路司管理全国的直道测绘、设计、修建、修复等工作。公路司挂名在工部名下。

当然朱厚照没有自信到认为有了混凝土就可以把全国的直道都再修建一遍的地步。他打算先在京城重新修建直道积累一下经验,然后再在全国展开。因为全国各地地形复杂,要想在这些地方整修直道,没有一定的经验还真不行。

八月初五,己酉月甲申日,良辰吉日宜嫁娶,出行。

今天一定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一天,因为今天是伟大的武宗皇帝大婚的日子。

一大早,朱厚照便陷入在紧张之中,他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绝对达到了平时的两倍。“嘭”“嘭”

“淡定。要淡定。”朱厚照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过一想到今天事自己的大喜之日,朱厚照便淡定不下来了。虽然前世也举行过婚礼但是那毕竟是前世。这一世的第一次婚礼,朱厚照说不紧张那时绝对不可能的。

古人婚礼不像二十一世纪那样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古人婚礼极其繁琐,但是每一步却都包含着其独特的文化。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皆按“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的程序走。

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呢,因为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到了明朝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现在已经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代替了;故又称送定或定聘。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