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统天下 >

第45部分

明统天下-第45部分

小说: 明统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云南的地震,朱厚照想到了历史上这一年好像除了云南发生过地震之外,山东也发生过地震。历史上也就是在这一年,山枺R州府自九月至十二月,地震四十五次。和这个地震相比,云南的地震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山东的地震同样不大,但产生的危害却很大。山东地震次数多时间长,产生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云南的地震。山东不必云南,离京师数千里之遥,山东紧挨京畿地区。历次京畿和京畿附近地震的时候不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还会极易造成疫情频发,流言四起。一般这个时候皇帝都会发罪己诏向天下说自己有罪,请求上天原谅。

古代中国,地震和日食一样,都属于标准的上天垂儆性的灾异。按董仲舒的说法,天人感应,地上的人做了点什么,上天会有感觉,做好事,则风调雨顺,做坏事,则降下灾异。首先要负责的人,是皇帝。因为皇帝虽为天之子,但其实不过人之头,作好作歹,老天第一个要跟他算账。所以往往皇上都得为地震背黑锅。这黑锅还是自愿的,主动的背的。

现在孝宗病了,已经不再理事了,那到时候山东出了地震估计就得他朱厚照背黑锅了。

今天起晚了,因为小沐没有存稿,所以起来之后也是赶紧码字,紧赶慢赶到中午之前写出来这一点,先发上去大家先看着。下午和晚上还有两更,不会让大家失望的。还有有票的朋友支持一下吧。

第六十六章重逢

处理完云南地震的事,接下来又是一些寻常政务,基本上都是地方上上报的一些基本事务,没什么太过寻常的事情,这些奏折也是最好批阅的,有着往常的经验在很快便处理了一大堆的奏折了。

“下一封奏折是边关总制的。三边总制杨一清请求重新修建边关军镇和三边长城。”

听到边关两个字,所以人都不自觉的提高了注意力。盖因明朝长期与北方的瓦剌和鞑靼处于战争状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的爆发战争了,所以孝宗和内阁向来便对边关奏折格外重视。

“自臣受皇上擢为三边总制,日夜不敢怠。多次巡视边关,臣发现陕西各边;延绥据险;宁夏、甘肃扼河山。惟花马池至灵州一带;地域宽延;城堡复疏;寇毁墙入;则固原、庆阳、平凉、巩昌皆受患。先帝时宁夏巡府徐廷璋筑边墙;绵延二百余里。在延绥;余子俊修边墙坚固;因此;寇不入河套地区二十余年。后边关日弛;墙堑日夷;自弘治十二年来;寇连侵略;以至于今。秦竑仅伪四五小堡及靖虏至环庆治堑七百里;不足捍敌。臣久官陕西;颇悉形势。寇动称数万;往来倏忽;未至征兵多扰费;既至召援辄后时;欲战则彼不来;久持则我师坐老。臣以为防边之策;大要有四:修滩墙堑以固边防;增设卫可以壮边兵;经理灵夏以安内附;整饰韦州以遏外侵。今河套据三面之险;当千里之蔽。国初舍河套而卫东胜;已失一面险;其后又辍东胜以就延绥;则以一面而遮千里之冲;遂使河套沃壤;为寇巢穴;深山大河;势乃在彼。而宁夏外险;及南备河;此边患所以相寻而不可解。诚宜扼守东胜;因河为固;东接大同;而属宁夏;使河套方千里之地;归为耕牧;屯田数百万亩;省内地转输;方为上策;如或不能;及今增筑防边;敌来存御;犹愈无策。……”

“各位阁老怎么看?”等念完了杨一清的奏折,朱厚照朝刘建三人问道。“边关之事无小事,皆须问及三臣”这是朱厚照监国之前孝宗告诫朱厚照的,让他凡是边关之事皆需问及刘建三人,以作后为。

“杨总制久居边关熟悉边关事宜,他既然已经去各地考察过了,他的建议也有利于抵御边关兵患,臣看可行。”

“臣也认同。”

“臣也认同。”刘建认同之后,剩下的两位阁老也都认同了。

“这样吧,回复杨总制告诉他所奏之事可行但让他即日起进京述职。”

“不知殿下让他进京做甚?”看到朱厚照不但批准了杨一清的奏折竟然还想让杨一清进京述职,刘建有点看明白了,这杨一清升为三边总制还没有多久这个时候述什么职?

“是这样的阁老,杨总制久居边关熟悉边关事宜,恰逢此时边关无战事,厚照让杨总制回京为后照讲解一下边关情况。”

“既然殿下对边关之事感兴趣,让便可让杨总制回京。”

“好了,下一个。”

“巡抚保定佥都御史王璟上书请求革除皇庄,……”

原来今年年初的时候少监傅琢请求重新核实静海的亩田,当时孝宗也没多想就应允了,但是圣旨下发下去之后却被有心人利用。隆平诸县田司官太监张峻趁机遣缇骑百余名逮百姓鲁堂等二百余人,又以侵占皇庄的罪名全部下狱,收缴全部农田。一时间整个畿南骚动。巡抚保定佥都御史王璟于二月初五日抗疏切谏请革皇庄。当时孝宗政务繁忙没来得及看,后来更是直接大病近一月,这件事也就被遗忘过去了。保定佥都御史王璟苦等三个月却不见有任何回复,便又重新上书一封。

“这样吧,让户部派遣给事中一名前往隆平一代调查,如果情况有误则如实上报,如果情况属实的话,就退还侵占的所有土地。所有涉案人员全部交由保定府查办。”

“嗯,殿下此法可行。”

从早上一直到中午,一直都在紧张的忙碌之中,一上午的时间终于把昨日和今早送上来的奏折给处理完了。下午就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雪儿,给我倒杯茶。”难得有一点空闲时间,朱厚照悠闲的坐在东宫的花园里喝茶赏花。

“雪儿,你弟弟他们现在怎么样了?”这两年来朱厚照刚不是忙着在大同打仗就是忙着处理乌斯藏和朵甘的事情,后来更是直接跑到乌斯藏在那里呆了大半年。这可冷落了冬雪了,惹得冬雪一阵不快。从乌斯藏也就是西藏回来之后,朱厚照使出浑身解数才得以重新获得冬雪的原谅。为了向冬雪表明自己对她的关心,朱厚照决定从侧面出发,采用迂回战术,先关心她的家人,朱厚照的想法就是我不会平白无故的关心你的家人啊,我关心他们正是我关心你的表现。泡妞的方法千千种,个人有个人的方法见解。

“他们现在很好,我弟弟在外面开了一间酒楼,生意还不错。”

“那咱们去看往一下他们好不好?”朱厚照说道。

冬雪在宫里也不是说出去就能出去的,虽然和弟弟都生活在京城里,但一年到头能见到的面也是不多。朱厚照要去看望她的弟弟和弟妹,正和冬雪之意。朱厚照什么心思,冬雪也猜的出来,当下心里更高兴了。朱厚照此举可是一举两得。

“这京城可使越来越繁华了。”走在大街上,看着比以前更加多的人群,朱厚照感慨道。现在朱厚照可不比以前,想出来一趟还得大费周章。自从几年前朱厚照自请统领神机营以来,出宫的次数越来越多,孝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朱厚照限制那么多了,只不过每次朱厚照出来的时候都会有人在暗中保护。后来更是从锦衣卫里抽调了一批人专门负责朱厚照在外的安全。

“公子,公子……”朱厚照的冬雪正走在路上突然听到似乎有人在叫他,起先朱厚照还不确定是在叫他,不过扭头向左看了一下之后,看到一个少年正在向他招手。

“你是在叫我?”指着那个少年,朱厚照问道。

“公子,您不记得我了?”看到朱厚照已经不记得自己了,但是少年没有一丝的不悦,仍然朝朱厚照面带微笑。

“你是?”朱厚照朱厚照问道,看着这个人,朱厚照感到非常陌生,自己好像没有见过他啊。看他的样子好像他以前见过自己。

看着少年走进了朱厚照,一直跟在朱厚照后面的一名负责保护朱厚照的锦衣卫上前两步,站在了朱厚照和那名少年右侧的中间。这样既可以在朱厚照出现危险的时候紧急救援,还可以避免不必要误会。

而少年也没有在意那个人,高兴的向朱厚照介绍着自己。

第六十七章光辉慈悲

“公子,你忘了,你以前还救过我。”那少年伸出手向朱厚照比划着,眼睛里全是兴奋的目光。

这少年叫王军,现在已经二十三岁了,在这条街上也算是小有名气了。今天王军从店里出来之后自己一个人在大街上闲逛,他本是漫无目的的游玩,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朱厚照。第一眼看到朱厚照,王军便感觉很眼熟,自己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并且应该还和这个人关系不一般。于是王军就开始想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这个人,想了老半天也没有想到正要放弃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发现朱厚照和以前一个救过他的人很想。虽然当时那个小少爷还只是一个小孩子,但是自己还是认出了他。这还要归功于从小王军受到了良好教育。从小王军的父亲便教育他做人一定要知恩图报,自己的恩人一定要一辈子都记住他们。于是虽然当年朱厚照还只是一个小孩子,但是作为王军的救命恩人,还是被王军给记住了,虽然王军没有报答朱厚照,但是王军却记住了朱厚照。

一个人的一生的样貌不管怎么变,总有那么一点东西是不会变化的,王军靠的就是这一点才能够记那么多帮助过他的人的。

“我救过你?我什么时候救过你?你认错人了吧。”朱厚照看着少年迷惑的问道。

“公子,您可能忘了,您想一想十三年前,在一个叫做四海的玉器店门口,当时有一个恶霸拿我们店里的东西不但不给银子还要动手打死我。”

“哦……原来是你啊。”朱厚照恍然大悟道。刚才朱厚照还以为这个人是那种骗钱的呢,在后世朱厚照可是没少见那种陌生人前来搭讪冒充熟人骗钱的。想不到弄了半天是自己弄错了啊,惭愧,惭愧!误会好人了。

站在一旁的那个锦衣卫的护卫听到两人的谈话之后又悄悄的退走了,给人感觉就像是很偶然的在这里站了一会一样。

“对了,你的那个表哥呢?”对于这个少年,朱厚照记忆最深的就是他说的那个表哥。把自己的玉器店丢在那里不管自己一个人反而去闯荡江湖去了,并且还整天向自己的弟弟吹牛皮,这么极品的人,就是后世也不多见朱厚照可是只听了一次就记住他了。

“我表哥,我表哥在家呢,我大娘把他关在家里了,不让他出去。”王军郁闷的说道,要是表哥也出来的话,他也就不会这么无聊的逛大街了。不过一想到要是不出来逛街的话,就不会遇到自己的救命恩人了,王军就郁闷一扫而空。

“为什么?”朱厚照估计他表哥怎么着也快是将近三十岁的人了,这么大的人了竟然还会被关在家里不让他出来,除非是他母亲想让他考取功名,所以就把他关在家里让他背四书五经。

“我表哥都快三十岁了,但却一直没有给我找一个嫂子,所以我大娘就着急啊,请媒婆给他说了好几个女孩,但是我表哥都把她们吓跑了,一气之下我大娘就把我表哥关在家里不让他出来,还说什么时候他找到媳妇了什么时候再让他出来。”王军心性善良,同样也心直口快,才一会的时间就把他表哥的低给全都抖搂了出来。

“这一家子都够极品的啊。”朱厚照心里感慨道。

“悦来酒楼”,便是朱厚照此行要去的地方。冬雪的弟弟木拓和妻子萧月灵来到京城之后便在朱厚照的扶持之下开起来的,木拓志不在做官,所以朱厚照也就打算让他做一个富家翁算了,盘下来这个酒楼送给他,平时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朱厚照也都出面给他们解决了。再加上木拓也的确有几分经商的天分,在朱厚照提供了这么大的帮助之下,木拓把酒楼做的也是越来越好,几年下来银子赚了不少,“悦来酒楼”在京城里也算是比较有名气了。

通过交谈朱厚照也知道了少年名叫王军,他父亲和他表哥王超辉的父亲是亲兄弟。两家关系一直很好,虽然两人的父亲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下一代了,但却一直没有分家,一直共同住在一家大四合院里。

那家四海玉器店是王超辉的父亲开的。王家世代开镖局,家中之人皆精通武艺。王超辉和王军两人从小便被家中长辈严格要求练武,以期将来能够子承父业将镖局发扬光大。本来两位父亲的本意是好的,但兴趣这东西有时候对一个人影响还是很大的。虽然家中长辈希望王超辉能够继承镖局,但王超辉从小受说书先生嘴下的仗剑一柄云游天下、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大侠的影响,总是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向那些大侠一样云游天下,为民除害,受人赞颂。于是学了武之后,王超辉便开始整日的拿着一柄剑私自离家出走闯荡江湖。后来王父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你可以不继承镖局成为一名光荣的保镖人,但你也不能够去做一个闯荡江湖的侠客啊,这多危险啊。整天行镖的王父怎么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