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统天下 >

第362部分

明统天下-第362部分

小说: 明统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其实也和穆伦德克差不多。朱厚照没有剥夺他们的将领称号,相反到了大明之后他们还大都被按照大明的武将官职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晋升。他们从今以后将大都生活在京城附近,做一个不用领兵的将领。

对于这些安排大多数的人都能够接受现实,毕竟成王败寇,失败了能够活着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对于朱厚照来说即便有些人不甘于就此沉寂想要私下里搞小动作也无妨,在京城里锦衣卫也不是吃素的。

匆匆之间,正德二年已经走过,正德三年的历史页面已经被掀开。

这一年大明度过了一个安详的新chūn,大战之后的大明似乎充满了蓬勃的升级,没有了外部的威胁。大明的活力开始逐渐的展现出来,有了朱厚照的严格要求与朝中大臣的严于律己,现在的大明正处于政治清明的时期。

而大明的百姓们也是这些的获利者,从蒙古以及哈萨克带回来的各种战利品大都被以及其的价格出让给了他们,特别是普通农家极其缺少的耕牛。更是在户部的安排之下免费发放了不少。

虽然大明依旧有很多问题。国内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仍旧不少,宁王作乱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但是这些问题都挡不住大明重新崛起的步伐。在时代的cháo流之前。一切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正德三年的二月初,第一个好消息传来,吏部在马文升的领导之下率先制定好了去年各项大战有功将士的奖赏名单。

吏部整整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参与人员多达一百多名,前前后后用来记录各项战利品、奖赏名单以及奖赏类别极其数量的纸张整整放满了一个书架。

朱厚照亲自去看了之后也不得不感叹这个任务确实是比自己预想的还要繁杂。同时也说明了吏部工作的细致认真。

上面对于有些战利品的记录已经jīng确到了一只牛羊甚至一两件普通财物的级别了,虽然难免有误差,但是做到如此地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统计完了战利品之后吏部有对各支军队上报的战功继续记录,然后再次进行考察走访以防止有人投保战功或者冒领战功。

最终将所有前期的工作都做完了之后,吏部才开始对有功将士的奖赏名单继续制定,五十多万大军,不管是战死的,受伤的,还是完好的。每个人都有记录,战功的分配也详细记录到了每一个人的身上。

对于那些低级将领与士兵的奖赏,朱厚照只是大致的看了一下,那些人数太多了,要是一个一个看估计一星期都看不完的。

他着重看的还是那些最主要将领的奖赏。其中尤以总兵以上的将领为主,最终经过朱厚照裁定,去年大战因功而被赐予国公爵位的共有两人,分别就是李端澄和袁启文。不过两人的都不是世袭罔替的国公爵位。

李端澄还好一点。现在已经年老了,如果他再次立下战功或者等他死后再次进封为世袭罔替基本上没有问题。

但是袁启文现在还太年轻了。而其他立下的诸多战功也大都有人不服气,贸然给他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不但其他老国公不服,就是对袁启文自己也不利。

归根结底还是他的年龄问题,朱厚照也担心现在就把世袭罔替给他了,那以后还给他什么?王爵倒是可以,但是大明的外姓王爵都是死后才可以册封的,比如当年的大将军徐达,也是死了之后才被册封为王爵的。

在哈萨克的李端澄如何反应不知道,但是最起码就袁启文得知之后的反应来看,他还是能够安然接受这个册封的,他也知道走到他那一步了,最需要的是稳当,而不是快速。

除了这两个国公之外,其余的诸多将领之中被册封为侯爵的多大十八人之多,伯爵更是有二十多人。

伯爵之下大明不再设立爵位,所以其余的有功将领则大多获得了财物以及官职上面的奖赏,也算是对于他们的一种补偿吧。

这份涉及数十万人的奖赏颁布之后,便由吏部和兵部两个部门联合起来落实,同时为了防止有人因为对奖赏不满却又无法说出来憋在心里导致更大的不满,在三个月之内凡是有不满的人尽皆可以秘密上书,到时候就将由朱厚照亲自为他们的战功与奖赏进行审核。

而锦衣卫以及都察院的人也出动了不少的人马,奖赏当中不但涉及到了大量的爵位与官职,还设计到了大量的财物奖赏,为了让属于每一个人的奖赏全额的发放,必要的监督是不可或缺的。

而在半个月之后,内阁和户部那里也传来了好消息,用了比吏部多了半个月的时间,内阁和户部也联合起来定制出来了一份有关大规模迁移民众的纲要。

这件事情朱厚照比有关将士的奖赏更加重视,从内阁和户部开始伊始,朱厚照就经常前去查看工作的进度,并且还时不时的把自己的一些结合后代的想法加了进去。

制作这份纲要比吏部的工作还要大的多了,因为它所涉及到的人数、物资更多以及情况也更加的复杂,特别是其中户部来专门派人冒着严寒跑到漠北等地以及哈萨克去查探当地的地质地貌等情况。

历时三个半月,这份以自愿为原则,以利益诱导为主导的迁徙计划终于制作完成,它所涉及的人数多达百万人以上,而且这还只是迁徙的人数,还不包括因为他们而受到影响的人数。

同时涉及的区域也是不但包括了漠南、漠北蒙古,哈萨克等地,更是包括了大明各地的。

这一次的迁徙虽然是自愿为主,不过经过估算之后,内阁和户部也认为最后参与的人数将以山西和京畿为主,其次的就是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了,不过估计辽东以及南方也会有人加入到这个行列来。

而这些人之后大都将迁徙到漠北蒙古和哈萨克等地,这些地方是大明将要直接设置官府的地方,也是大明归化的主要地方。而大都赏赐给了其他民族的漠南蒙古虽然大明不能够直接把官府设置到基层,但是处于长远考虑,也将向那里迁徙少量的百姓。

预计虽然其他部落会稍微有点抵触,但是问题并不会太大。

整个迁徙工作将从正德三年的五月开始,届时参与的部门也不单单是内阁和户部了,就连吏部、兵部、礼部、工部和刑部等其余五个部门也将参与进来。

内阁在未来几年的迁徙之后将负责统筹工作,而户部则负责各种所需后勤物资的统计以及分发工作。

同时户部和工部还要联合起来对迁徙到外面的百姓进行各方面的培训以及所需农具的分发,在蒙古草原上面永远不可能展开大规模的农业,放牧业就是那里的主流,所以新去的百姓必须要在户部和工部的知道之下学习放牧的本领。而且最开始所需要的钱粮、工具等也都将由他们发放。而在哈萨克未来则将走上农业和放牧业并重的道路。

吏部则需要根据未来当地各个地方所居住居民的不同来进行官府的设置,而刑部则在前期亲自派人员过去负责当地的刑法,礼部就要负责教化的工作了,不但是迁徙过去的大明百姓,就是当地的其他人的教化工作也要礼部负责。

至于兵部的任务则就最为简单,保证所有人的安全。

“继续最后一次审查,明天就拿到朝堂之上讨论一下,通过了就颁发下去吧。”看完之后,朱厚照说道。

第二天,内阁把这份三个多月制定的迁徙计划拿到了朝堂之上,不出意外在朱厚照已经同意了前提之下,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折,这份计划获得了几乎一致的通过。

第五百九十一章:奖赏与大迁徙(下)

第二天,早朝之上通过之后,迁徙的计划正式以圣旨的行事颁布了。通过大明的驿道,这份计划会被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送往大明的各地。

迁徙大致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前往漠南、漠北以及哈萨克三个不同地方的三个大的等级。按照这份计划,前往漠南的百姓每人将会获得纹银至少一百两,最低草地两百亩。前三年有朝廷派人专门辅导在当地的生活技巧,免费发放农具,前五年不用缴纳任何的赋税。不过前往漠南的名额确是有限制的,只有一万个名额。

其余两地漠北和哈萨克的自然条件较差一点,所以迁徙过去的补偿也就高了一点,两地最低的补偿是纹银三百两,草地四百亩或者耕地二十亩,前五年有朝廷派人专门辅导在当地的生活技巧,免费发放农具,免征赋税十年。即便是等到十年之后,他们的赋税也是逐渐增加而不会一下子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件事情可以遇见颁发全国之后肯定会引起巨大轰动的,现在大明在册人口数千万,加上一些因为特殊情况不在册的人口加起来将近一亿人,但是大明的耕地却并没有那么多,产能也不能和后世相比,所以说此时的大明仍旧生活在饥饿之中的百姓其实不在少数。这些人都是将来迁徙的主力。

而同时吏部的另外一项工作也已经开始展开了,那就是这一次大明新增疆域的官府设置,在兵部完成对这些地方的控制之后,吏部就要开始去实地探查然后按照实际情况对各地进行官府归化了,什么地方多大面积成为一个省份,哪里是布政使的所在地,下辖多少州府,配置多少官吏,这些都要去慢慢商定。

预计这项工作前后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最终确定下来,大的上面哪里设置省份以及布政使的所在地这些都很好确定,但是那里设置州府以及官员的配置这些都要随着迁徙计划差不多进行了一半之后才能够最终确定下来。

目前初步规划是要确定三个省份。分别按照以往的共识来划分,确定为漠南省,漠北省,以及哈萨克省。

之所以如此简单的规划是因为这些地方现在读书贫瘠并且地广人稀,设立太多省份除了前期白白增加了政*府机*构之外并没有多大用处。而且这些地方也是新增的地方。按照以前的区域分化也有利于统一的管理。

不过这也只是初步的规划。等到未来十年之后朝廷就会对那些地方进行重新的评估,然后重新规划省份。

不过那也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目前的工部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重担,那就是大规模的水利改造计划。这个计划并不是在现在的大明传统疆域境内,而是在那些新增的蒙古、哈萨克的境内。

这个工程是一个浩瀚的工程。目前还正处于计划之中,按照朱厚照的意思是工部要对蒙古以及哈萨克的各条河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争取建立一个尽可能覆盖面积多的水网。

这个其实也可以城之外蒙古和哈萨克的改造计划了,在这个时候河流是决定一个地方生产力的根本原因,它决定了你要从事农业还是畜牧业。也决定了土地肥沃程度等等。

这个工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当地水网的改造改变当地的生产环境以增强大明对当地的控制力。当地的水网越是发达,他们就越要趋于稳定,大明就越好控制当地。

昔班尼在京城呆了好几个月之后终于离开了大明,虽然心里仍旧充满忧虑,但是心里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了。

因为他完成了一个乌兹别克最为紧急的任务,那就是成为大明的属国。

越是了解大明以及乌兹别克周边的形势,昔班尼就越是紧张大明会对乌兹别克汗国动武,当大明吞并了蒙古以及哈萨克之后,他对于大明的安全感就消失无踪了。

只要乌兹别克一天不成为大明的属国。大明就有无数的理由攻打乌兹别克,虽然属国的身份也不是万分保险,但是最起码也安全了许多。只要以后他们不主动背叛大明,那么大明想要攻打乌兹别克就难的多了。

本来朱厚照是不想答应昔班尼的,但是奈何好像是铁了心一样。昔班尼到了京城之后就不走了,天天求见朱厚照,每一次见到了之后还都是那一个请求。朱厚照当然不可能把昔班尼怎么样,他求见的次数多了。朱厚照也不得不见。所以时间一长,朱厚照自己都烦了。

而且这时候很多大臣也加入到了支持昔班尼的行列了。除了见朱厚照之外,昔班尼也求见了许多的朝中大臣。昔班尼对他们所讲的无非就是两件事,他很直接的告诉那些大臣们他和他的乌兹别克汗国都是忠于大明的,但是不成为大明的属国他们就没有安全感。

这话已经说得很透彻了,昔班尼直接就挑明了我就是怕你们攻打我才要成为你们的属国的,你们要是不答应,那不就是证明你们就是有了吞并我们的打算了吗,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也不回去了,你们直接派大军去接收了我乌兹别克的国土,然后把我杀了吧。

又时候还别说,这个方法还真管用,朝中大部分的大臣都是被昔班尼用这个方法说服的。而朱厚照呢见到替昔班尼求情的人比较多,并且让他一直呆着这里也不是一个办法,最后很是无奈的答应了他的请求。

从今往后,乌兹别克汗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