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统天下 >

第323部分

明统天下-第323部分

小说: 明统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他一扭头看到刘瑾衣衫不整的样子,顿时大乐,“你看你的样子,还有没有一点东厂都督的威风。”

“嘿嘿,”刘瑾尴尬的笑了笑,心里却是万分高兴,“老奴急着向皇上禀报喜讯,就跑的快了点,老奴该死。”说完还有模有样的将右手向自己脸上轻轻打去。这倒是让一旁的朱厚照笑的更加高兴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四章第二次御驾亲征

第五百二十四章第二次御驾亲征

前来报喜的刘大夏仅仅比刘瑾完了一小会而已,正襟危坐的坐在那里的朱厚照终于等来了刘大夏那句话了。

“皇上,蒙古人退兵了,此战,大明,胜了。”在宫殿正中的刘大夏面带笑容,声音朗朗。

刘大夏身为此次京城守卫战的指挥人,听到他亲自向自己禀报这个消息,对于朱厚照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是啊,大明胜利了,从此之后这天地间便再也没有可以阻挡大明前进的了。”感慨良久,朱厚照终于说了句让刘大夏和刘瑾有点不明所以的话。

不过,朱厚照的心里却甚是明白,虽然蒙古人的几十万大军还在,但是现在蒙古人的退兵却已经标志着大明最大的敌人即将倒下。

这个世界之上除了朱厚照没有人知道这个民族会在将来遭遇多少的挫折,堂堂威震宇内的汉人却在一百多年后被外族所统治,更是在几百年后被更多的外族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他知道,有了他,这个世界之上的满清绝对不会出现,有了他,那些欧洲人也别想骑在汉人的头上。

但是,即便朱厚照有自信将大明建造成一个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但是在这个帝国强大的途中,最大的考验便是那些关外的蒙古人。

巴图蒙克的鞑靼和阿喇哈青森的瓦剌是横亘在大明崛起之路上的最大一块巨石,现在的大明没有建立起可以摧枯拉朽的实力,所以想要打败鞑靼和瓦剌其实并不是想当然的那么那么简单。只有一只稳坐朝堂被正在被无数的大臣所赞颂的朱厚照才知道开战以来大明倒地有多危险。

好了,现在大明已经挺过来了,蒙古人已经退兵了,京城从此无忧了,大明也无忧了,自己也将发兵蒙古草原彻底的大败瓦剌和鞑靼这两个敌人。

没了作为阻碍的鞑靼和瓦剌,从此之后的大明将是无可阻挡的。

没有人理解在大败蒙古人之前朱厚照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就像无数的人总是不理解为什么在大明朝总是有那么多的为了大明总是无所畏惧的大臣一样。就像朝中的马文升、谢迁、李东阳等人一样。

在无数的人眼中,升官不就是为了发财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人何苦和银子过不去呢,宁愿过的孤苦伶仃也不愿意同流合污,宁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却还要和天子据理力争。

他们不懂,但朱厚照懂,因为他和他们是一样的人,人,生而不一样,有人不喜欢责任,但是有人却甘愿承担那足以压垮自己的重担。

蒙古人退兵了,满京城、满朝堂之上的人全都在大肆的庆贺着,但是却好像没有人提起追击蒙古人的事情。

难道他们忘了么,朱厚照不知道,不过他没有忘,不把鞑靼和瓦剌彻底消灭,他决不罢休。

皇上要御驾亲征了,这个消息不知道是从谁的最里面传出来的,不过不管是谁先说露了嘴,最起码这个消息已经随着众人庆祝蒙古人退兵的时候传遍了整个京城。

无数的普通百姓们大肆为朱厚照叫好,他们不知道那么多,他们也不会整天考虑朱厚照亲征的风险,他们只知道蒙古人在昨天还欺负了他们,现在他们的皇帝朱厚照要为他们出气去了。所以,他们很高兴。

但是在朝中,却没有一个人赞同朱厚照的亲征。

先是还没有离开皇宫便得到消息的刘大夏第一个跑到朱厚照的面前又是给朱厚照将亲征的危险,又是将亲征的不必要xìng,总之就是不同意朱厚照亲征。

最后,没能够说服朱厚照的刘大夏只能留下一个“请皇上慎重考虑一下。”的话便不敢的离开了。

不过刘大夏未尽的事业会有人去接替的,这不,在刘大夏没走多上时间,朱厚照要亲征的消息便在大臣之中传开了,弄得朱厚照都在背后恶意的猜测是不是刘大夏出去就把自己刚刚才告诉他的要亲征的事情给说了出去了。

不过,朱厚照忙着应付这些聒噪的不行的大臣,哪里有时间去追究到底是不是刘大夏出卖了自己啊。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大都不愿意上朝啊,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里,明朝文臣的地位太高了,明朝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文臣可以和皇帝对着干的朝代,所以在皇帝面前,这些文臣们说话也就没有那么收敛了。

以前有孝宗在前面顶着还不显什么,现在这一波一波的说个不停的大臣可真是让朱厚照体会到了前世自己这位老兄的痛苦了,特别是孝宗皇帝十几年把这些文臣惯得不行,更是说起来肆无忌惮了。

朝中倒地有多少大臣朱厚照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自从刘大夏走了之后整整一天的时间前来自己这里劝说自己的大臣就没有消失过,一个不行,另外一个立马进来,要不就是成群结队的。你以为是打架呢,还想来个人多势众不是。

不过现在孝宗已经重出江湖了,朱厚照也不敢把这些大臣给怎么样了,只能和他们辩呗,反正这些大臣呀说的理由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你们说危险,那我就说身为皇帝怎能因为一己之安危置大明江山而不顾呢,在然后就拿出成祖的例子,再不行就是自己前几年还亲征来着,这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吗。

至于说亲征的意义,那更是难不倒朱厚照了,反正说起这个朱厚照可是能够说的没忘没了的,反正没有意义到了朱厚照的嘴上那也是好像不亲征大明就不能中兴,就不能强大似的。

事实证明这些大臣们一旦认准了一个道理真的是多少头牛都拉不回来啊,不管朱厚照怎么说他们就是一样,不赞同。

眼看大臣们耍起了无赖了,朱厚照也装起了无赖,你们不是不让我去吗,那我就自己下旨。

其实明朝的皇帝有一点是其他朝代皇帝真心比不上的那就是明朝的皇帝大都不贪权,他们愿意放权给大臣。虽然明朝大多数圣旨都必须经过内阁和大臣的同意才具有律法意义,但是同时依照律法事关重大事宜以及危急情况皇上可以不经内阁准许便发布圣旨。

什么事重大事宜,什么事危急情况,在这年代不都是皇上一句话的事情吗。所以说其实如果在大明皇帝真的想要干什么事情的话那些大臣根本就没有办法,看看其他朝代的皇帝是什么样的就可以知道明朝皇帝的难得之处了,除了开国的太祖和成祖之外,没有真正贪权的,也没有利用权力穷兵黩武、大兴土木的。

后世每当看到这一点朱厚照都是感慨良多,明朝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葩的朝代,他们的皇帝也都奇葩无比,只不过就如本来刚正不阿的陈世美遭人嫉妒被说成了负心汉的代名词一样,本来有无数值得称赞的大明也经过满清的加工成了可以送上骂到下无一值得称赞的唯一一个朝代,果真是世事难料啊。

现在,嘿嘿,朱厚照不得不开始动用一下自己特殊的权力了,既然你们不配合,那我就只能强行下了一道中旨。

中旨,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特殊权力的体现,不经过内阁可以直接下发并且必须强制执行的特殊圣旨了。

知道你们内个不会批准我的各种调令,那我就自己下旨行了。

很开,在满朝文武惊诧之下,无数道中旨发出分兵送往了兵部和京畿、陕西、山西等数省。

本来以为可以平静下来的大明朝,随着朱厚照的圣旨再次忙碌了起来。

接到圣旨的刘大夏很是郁闷,他不想让朱厚照亲征也是为了朱厚照好啊,毕竟现在朱厚照已经不是当初的太子了,亲征这么危险的事情真的不能让朱厚照干了,这不得不说就是当年英宗的不良影响之一了。

但是现在,你不赞同又如何,中旨已下,除非抗旨不尊否则刘大夏只能按照朱厚照的要求开始去各部协商各种出征的后勤工作。

朱厚照的亲征时间定的很近,三rì之后便是朱厚照离开京城前往前线的时候。

不过在走之前,朱厚照却不得不头疼的想该如何昏过去自己母亲还有几个妃子这一关了。

要说对朱厚照亲征最抵触的还真不是那些大臣们,真的最抵触的还是默默的站在朱厚照背后的女人们。

这不,为了达到人多势众的优势,朱厚照的母后,大明的太后张氏亲自带上朱厚照的几个妃子找上了朱厚照了。

更让朱厚照不敢开口的是,紫嫣竟然还将自己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也给抱了过来,弄得就好像自己要是真的去亲征了就有是个陈世美再世一样。

“母后,您就放心吧,没有事情的。”这句话朱厚照都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但是他还是不得不不断的向张氏说下去。

但是效果吗,肯定也是没有的,张氏还是一句话,“不行,说什么你都不能够去亲征,你要是出了一点事了,你让我们怎么办?”

谁说婆媳天生是天敌的,这不,张氏一说完,紫嫣和冬雪她们非常配合的掩上开始挂着泪珠了,就连不安生的小家伙这个时候也加进来捣乱,哇哇的哭声响个不停。

“哎,”朱厚照抓着脑袋,有种想要撞墙的冲动。(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五章在后面紧追不舍

第五百二十五章在后面紧追不舍

有一句话叫做慈母多败儿,这句话放在朱厚照前身上面十分的应验,但是放在现在的朱厚照身上那就叫做深明大义。

张氏对朱厚照的宠爱是毋庸置疑的,要不然她也不会哭着不让朱厚照亲征了,但是同样的当朱厚照说出了自己不得不亲征的理由之后,张氏也只能擦干眼泪说道,“照儿,军中不要逞强,要是打起仗了让那些将领们去就行了,你一定要安然无恙的给母后回来。”

就像朱厚照说的那样,张氏不但宠爱自己,并且同样也深明大义,她知道此战对朱厚照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可以不在乎大明的江山,却不能不在乎朱厚照的未来。

“嗯,”既然张氏已经同意了,那朱厚照也就放松了许多,“放心吧母后,此次儿臣前去不会向上次那样亲自冲锋陷阵的,到时候儿臣只需要坐镇中军亲自指挥便行了,那些将领们儿臣养着他们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嗯,有了朱厚照的保证,张氏很没有义气的抛弃了自己刚才的盟友,并且还以不打扰朱厚照和妃子们为由单独离开了。

没了张氏了,紫嫣她们几个说话就底气不足了,最后只能憋着嘴以示自己的不满了。

不过,嘿嘿,她们这个样子朱厚照喜欢,“来,来,朕跟你讲讲战场之上有多么危险,”朝着几人,朱厚照便扑了上去。

“哎,你的手往哪里放呢?”这是皇后紫嫣的声音。

“不要推了,我要倒了。”这是皇贵妃冬雪的声音。

“皇上,奴家真的累了。”这是刘良女的声音。

………………

总之,经过朱厚照一夜的奋战,终于在费了无数的jīng力之后终于说服了几个担忧的女人。

没了人再来聒噪自己了,朱厚照难得的安静了几天,三rì之后,从京城外面呆着十几万禁军赶回来的袁启文将大军交给了朱厚照之后也跟着朱厚照再次离开了京城北上了。

朱厚照自认不可能就带上这么点兵力就去追巴图蒙克他们了,自己带着的这些大军是自己的中军,不到万不得已和关键时刻不会让他们上的,在北上的沿途,其他省份的大军会源源不断的赶来和朱厚照汇合的。

而再说从京城外面撤军的蒙古大军离开之后途径昌平顺道居庸关直接到达四海治所,他们从这里来,回去的时候自然也是从这里回去了。

不过就是在居庸关的时候让蒙古人除了一个不小的亏,蒙古人只顾着撤退呢,自然比不上来的时候军列整齐了,撤退之中混乱是在所难免的,不过这却被居庸关的守将们抓到了机会了,他们也不和蒙古人正面交战,就是在他们的后面逮到机会了就上去咬一口。虽然每一次被吞掉的兵力都不多,但是这不但影响了大军的士气,更加拖累了北上的速度。至于留下来去消灭他们,巴图蒙克更是没想,那么的话指不定得耽搁多长时间呢,现在对蒙古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啊,完了可就回不去了。

朱厚照没想过在大明的境内和蒙古人决战的,那样践踏了麦田了或者撞坏了小树了都会让朱厚照心疼不已的。

要打,还是到了草原上面再说吧,那里全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大家靠手底下实力说话。更关键的是就是把草原打烂了朱厚照也不心疼。

自然地,朱厚照带着大军离开了京城之后的行进路线也是和蒙古人的一样了,大明无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