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统天下 >

第119部分

明统天下-第119部分

小说: 明统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虽然牛老大知道了但是谭浩也不打算承认,要是认了自己的一千两绝对一两都别想留下,到时候不但母亲的病没找落,就是自己的理想也没法完成了。

“没有啊。牛老大,你听说说的,我哪里有一千两的将近啊,肯定是告诉你消息的那人骗你的?不行您去问问我的那几个朋友,你问他们看看有没有?”(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九章重用李东阳

听完马文升的话不但朱厚照这个太子,就连在座的其他的大臣们也有点傻眼了,朱厚照记得前段时间马文升还在自己面前夸袁启文呢,当时马文升还说袁启文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将,并将他比作常遇chūn。。这到现在也还没有过去多少天呢,怎么马文升就变化这么大呢。其他的大臣们也都在心里想着这马文升不愧是牛脾气一上来谁都不怕啊,现在谁不知道袁启文是朱厚照看重的将领,但是马文升竟然敢在袁启文正是建立不世功勋的时候弹劾他,这已经不是胆子大的问题了。

“敢问马尚书袁启文有何中饱私囊、纵兵劫掠以及造反之嫌啊?”说这话的时候朱厚照已经带着阵阵的不悦了,而其他人听出来之后也都在心里替马文升担心着呢,这殿下才把刘阁老弄下去立了威,你现在就这样和殿下对着干是不是太不明智了。www.hahawx.com

而马文升好像无所畏惧一样,仍然高声的说着:“殿下,袁启文在西域的时候大肆派兵到处劫掠,有损我大明的天威;而且袁启文搜刮上来的银子以及贩卖奴隶所得来的银子全都没有上缴朝廷,他不是装入自己府库便是大肆犒赏将士,长此以往必为大患。”

听马文升说完,朱厚照先前的那一点不悦瞬间消失的一干二净,要是今天马文升不说这些事情朱厚照还真想不到这一点,要是以后其他的人也都学着袁启文的样子行事那还不得天下大乱啊。

马文升不是不允许袁启文带兵劫掠的事情,毕竟这个时候的军队私自劫掠的行为根本就无法制止。总是时不时的发生,不过这却不代表马文升可以容忍袁启文派出大批部队大规模的劫掠的事情发生,人数少一点马文升还可以忍受,但是人数多了就不行了。小范围的劫掠一般天下人不管是大明还是其他的国家的人都不会说什么。毕竟这是这个时代的实情,但是这种大规模的劫掠确实为天下人不容忍的。到时候传开了大明人如何看自己国家的军队,他们以后如何对这些将士们放心,谁能保证以后自己不被这些人劫掠。而且到时候那些属国们的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堂堂天朝上国的军队就这素质,丢人啊。

马文升身为吏部尚书职责便是考核天下官员,所以对于那些有贪污**行为的官吏马文升向来是看不顺眼,现在袁启文把的来的大批财物装进自己的腰包里面。在马文升眼里这就是和贪污没有区别。

除了前面两项,马文升最最不能容忍的便是袁启文大肆犒赏将士的事情,在明朝那些官兵是在为谁战斗?是皇帝、皇室、还是大明,都不是。他们是在为银子作战,谁给他们银子他们便为谁作战,他们不管你是皇帝、是藩王、还是某位将领亦或者外族之人,只要你给得起银子便有人为你做任何事情。

像袁启文这样不经朝廷准许私自自己大肆犒赏将士的作法是绝对不准许的。这样时间短一点还没有什么,要是时间长了很有可能会让那一支军队变为袁启文的私军。虽然现在的袁启文绝对没有谋反之心。但是古人有言:周公恐惧流言rì;王莽礼贤下士时。不到最后死的那一天任何人都不能绝对的定xìng为好人亦或者是坏人。假若当时王莽在造反之前便死了,那么估计现在我们称赞的大臣里边就会加上一位王莽了。

也正是因为在马文升说出那一番话之后朱厚照想到了这里所以才会立马改变了看法。虽然袁启文这样做很有可能是无心之失,但是朱厚照却不得不下令禁止这种行为。

“李阁老,拟旨:着袁启文将所有战利所得七成上缴国库。剩下三成全都犒赏将士。待会内阁找出一个合适的人来办这件事。至于其他的就先不要说等袁启文进京之后再说。”

“是,殿下。”说完李东阳便立马找出来笔墨纸砚来。一盏茶的功夫一封圣旨便已经写好了,朱厚照拿过来看过无误之后便在上面盖上了印玺。当天圣旨便被带去了甘肃。

解决完袁启文的事情之后。朱厚照继续问道:“诸位大臣还都记得去年在榆林的时候鞑靼人的火炮吧?”

虽然去年的时候这里的人除了朱厚照之外全都呆在京师,但是榆林战场之上鞑靼人军中出现火炮的事情他们还都是知道的,这件事情当时传到京师之后还在京师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火炮是这个时候的人所能够生产出来的最厉害的武器,这样的天下利器竟然出现在了鞑靼人手中,如何不让人担心。

“记得,记得。”

他们不但全都记得,事实上前段时间朱厚照接着边贸之事处置了大批官员的时候他们之所以没有反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野火吹不尽chūn风吹又生啊,现在处置了那么多的人虽然严重的打击了那些人的势力,但是这天下从来就不缺为了钱财连命都不要的人,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总是还会有人冒着危险卖给鞑靼人或者其他人兵器的。所以,众位大臣得想个办法啊,要不然以后指不定什么东西被卖给别人呢。”

“这个?”一下子所有的人都没法子了,虽然大家都对那些私自卖给鞑靼人兵器的人恨之入骨,但是真的要想办法杜绝这种现象,最起码在做的这些人一时之间还真的想不出来好办法。

“殿下,以往朝廷都是以严防死守以及严惩为主,但是这一百多年了效果却是时好时坏。”

关于边贸的事情以往朝廷还是管理的很严的,不但派出了大批的人员稽查,就是抓住的人也都是抄家、砍头、流放的,但是效果吗也就是不尽人意,对于那些小虾米还是很有威慑力,但是对于有点实力的家族来说朝廷的这些措施差不多就是形同虚设。

看大臣们也没有人能够立马说出来什么好的方法,朱厚照想了想说道:“这件事也不需急于一时,可以以后慢慢管理。李阁老?”

“臣在。”李东阳又一次站出来。而其他的人看到他也是眼里有一点羡慕的目光,今天朱厚照可是已经两次交到李东阳了,明显是李东阳在朱厚照心目之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因为上次的事情降低反而更高了。

“命你着手准备制定一套新的边贸制度,着吏部、兵部、户部协助。”

第二百三十章韩文主持迁徙

朱厚照这么一说,李东阳心里压力便立刻大减,这事光让他一个人去弄明显困难不小,不过再加上吏部、兵部以及户部的人的话便没有多大问题了。(。)(_泡&)

而马文升、刘大夏以及韩文这三位尚书也明确表示一定派人权力支持内阁的工作。有了这三个人的保证李东阳更加的放心了。在明前期以及中期内阁和六部之间的权力斗争还是特别大的,特别是中期这个内阁即将全面压制六部的前期,双方更是经常因为争夺朝堂的主导权而经常争斗。www.zhuixiaoshuo.com

在孝宗时期,不管是内阁里面的三位阁老还是六部的尚书都是老臣,而吏部尚书马文升更是可以和以前的首辅刘健比肩的老臣子了,他们都是在孝宗元年便跟着孝宗了。可以说这些大臣不管是在职务、权势、以及资历上面都是相当的,所以都起来也是基本上旗鼓相当。

现在刘健致仕了,没了他马文升立马变成了朝廷之上资历最高的人了,这样的话以后很有可能内阁便会被六部给压制住了,因为目前谢迁以及李东阳两人明显在资历上面比不过马文升。现在看到马文升他们都表态会支持自己,李东阳想着或许以后双方也不会因为政见不合斗得太激烈了。

“韩尚书,现在往天南、天北两省迁人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在袁启文按照朝廷旨意将以前的亦力把里以及南疆的大部分民众抓起来当做奴隶贩卖到大明的腹地以及北疆之后,朝廷关于将西北民众迁徙到天南以及天北的工作也已经开始了。到了明朝西北之地以及比着以前更加贫瘠了。不但整个甘肃以及以西、以北都是以荒漠为主,就是以前一直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关中以及河套之地也出现了退化,从明朝关中之地的地位明显比不上以前几个朝代便可以看出来,由于战乱等多种原因造成了关中和河套之地的大量土地退化。想想唐朝时候关中的繁华。天下之物尽出关中。再想想民国时期我党在延安的艰苦生活便可以想想出来夹在中间处于退化时期的明朝的关中是一个什么样子了。

天南以及天北大量军队的战死以及大量民众的被迫迁徙造成了当地大批的耕地以及草地的空闲。所以不管是出于充分利用资源还是加强大明对当地的控制朝廷都得向当地迁徙大量的居民。

在朱厚照的初步预计之中未来几年之内大明要总共向天南以及天北两地迁徙四十多万人左右,最起码在人口的数量上面要多余现在还遗留的当地人的数量,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再适当的增加。而至于新得来的火占城、以及乌喇秋别等河中地区则暂时不在此列。未来的中亚必定是战火纷飞,而作为大明在中亚的前沿哨的火占城等地明显不会太过安静,这个时候让人太多的人过去明显就是送死,所以让李端澄他们想办法弄过去点人就行了,至于大明子民那就在等几年吧。

四十多万人的迁徙计划绝对是大明近百年来绝对没有发生过的,所以这样的众人就只能由韩文这个户部尚书负责了。一方面管理户籍以及迁徙等事情本来户部的事。另外韩文这个地位仅次于吏部比着兵部还要高的户部尚书压得住人。

“禀殿下,臣已经下令陕西和甘肃的各地官员准备了,现在第一批的五万人已经集结在一起了,半月之后将在朝廷大军的护送之下开赴天南以及天北。第二批的十万人也在准备之中了。按照计划五年之内将会完成整个迁徙。”

“迁徙之人的补偿如何?”朱厚照问道。

“按照殿下的意思。经内阁商议的大大提高了补偿的标准,按照规定此次迁徙将以人为单位,每迁徙一名男子则补助原家庭纹银一百两,而一名女子则补助纹银五十两。按照规定迁徙到两地之后耕地将按照每人六亩地的标准予以发放,而如果有愿意放牧的人便可以去当地官府领取超过百亩牧地。”

每人发放六亩地的标准明显是低于现在大明的一般标准的。在现在大明的内地平均每人可以分得的耕地为十二亩地左右,在天南以及天北的六亩地明显只是其他地方的二分之一左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这两个地方是以荒漠为主的,即便是偶尔有一些耕地加起来数量也不会太多。再加上这两年两地也是战乱不断大量的耕地也被破坏了。所以四十多万人迁徙过去之后土地很有可能会不够用。

针对这个问题户部也早以及想出来办法了,根据朱厚照的让利于民的标准。户部规定此后三年两地不用缴纳税赋,而三年之后他们也只用按照大明税赋的三分之一的标准来进行缴纳。低税赋在短期之内便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的土地问题。不过这毕竟不是治本之策。所以在户部的计划里面未来一方面要和工部合作在两地修建大量的水利设置来增加耕地面积,另一方面户部也在鼓励汉人到那里之后进行放牧。不过等耕地多了之后税赋很有可能会再次提高。

两地虽然耕地比较少,但是牧地还是比较多的,要不然这里也不会成为蒙古人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这些牧地运用起来也可以养活十数万人了。

听了韩文的话,朱厚照也比较满意,按照这个标准最起码到时候到了那里的人不会为了生活而担忧了,毕竟这一次迁徙有很大的强迫xìng的。天南、天北在朝廷眼中很重要,但是在那些百姓眼中那里就是荒芜之地,贫穷的不得了,所以一般的民众是绝对不愿意到那里定居的。这一次和上一次伦文叙的作法一样都是强制xìng的迁徙的。朝廷制定好总名额之后按照甘肃和陕西各地的人口平均摊派,哪个地方分到多少名额就让当地的官府想办法。反正朝廷的要求只有一个,到时候你给我凑够人数就行了,至于你怎么弄朝廷就不管了。

正是因为此朱厚照才更需要让那些人在那里生活的话,一方面要是他们在那里出现了饥荒了,到时候损失的还是朝廷的颜面。而且朱厚照还需要他们为以后的人做一个榜样呢。上一次伦文叙迁徙的人毕竟太少,只有现在这种数十万人的迁徙才能够引起天下的瞩目。等到以后他们在那里活的安详富足了,那以后绝对是朝廷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