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鹰奴 >

第83部分

鹰奴-第83部分

小说: 鹰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世的第一天,第一个时辰,同一个澡盆里。

自打被扶上龙椅那天起,李效就从未真正开心过一时半刻,许凌云的出现令他有了个伴,要他亲手杀了许凌云,李效决计做不到。

妇人之仁,妇人之仁……李效反而静了下来,不禁问自己,杀了许凌云,他能得到什么?

一个本来就不属于他的帝位,多少人前赴后继地死在龙椅前,然而真正坐上去了以后,却只有那个位置上的人才知道……譬如成祖。那不是他想要的。

李效忽然就觉得自己十分悲哀,听了这许久的书,平生景仰的人,竟不是他的祖宗!他与李庆成半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留许凌云一命,他又会如何?让他远走高飞?或将他留在身边,时刻盯着?

于情于理,李效都应该杀了他,许家死在他的父亲手上,父债子偿……李效从高高在上的龙椅上走下来,一夕之间忽然就成了家破人亡的丧家犬。这一切都是李家的人造成的,当年的人已经死了,许凌云也……

门被推开,李效像个神经质的疯子,盯着许凌云直喘。

许凌云注视着他,眼神一如往昔,温和而自然。

“陛下,喝药了。”许凌云道。

许凌云把药放在床前的矮案上,继而抱膝坐了下来。

李效盯着药不作声。

许凌云笑道:“没有毒,你多虑了。”

李效摇了摇头,端起药,一饮而尽,苦涩而烫喉。

许凌云打开一个小盒,里面装着盐渍的乌梅,李效像个毛躁的小孩,也不说话,只对着许凌云的手看。

许凌云喂了李效一颗,说:“睡会儿,醒来再说。”

李效疲惫点头,和衣躺在榻上,昏昏沉沉地入睡,许凌云牵着李效的大手,李效手指头不自在地蜷曲,而后紧紧攥着许凌云的手指,像握紧了一根救命稻草。

安神汤见效,李效睡醒一觉后,心神从未有过的宁静,就像从一场大梦中醒来,然而蜷躺在地上的许凌云提醒了他。

那些事都是真实的,不是梦。

李效探手入怀,摸出两张二十四年前,褪色的生辰纸,反复地看那两个指印。

李效缓缓道:“凌云,成祖当年喝下了醉生梦死,对不?”

熟睡的许凌云睫毛微一颤,均匀的呼吸窒住。

李效说:“待得他下辈子托生到平常人家,前世种种,俱成了浮云,会如何作想?”

许凌云淡淡道:“猜不出。或许他觉得这么正好,不想再欠着谁的了。”

李效又问:“成祖与方青余托生后,都带着前世的记忆……为何史上没有记载?”

许凌云悠然道:“有又怎么样呢?”

李效与许凌云对视良久,许凌云一笑置之。

“陛下,你以后要怎么做?”许凌云道。

李效说:“你期待孤怎么做,把江山还给你罢。”

许凌云轻描淡写地说了三个字:“我不要。”

“你的朝堂,你的妻儿,你的爹娘……”李效缓缓说:“都是你的,你才是陛下。”

许凌云莞尔不语,而后道:“我是许凌云,你是陛下。你既不杀我,就放我走吧,我以后不会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依旧当你的陛下,我当我的凌云。”

李效说:“先生为什么要将你和我换过来,此事孤一日不想明白,就一日不能放你离去。”

“为什么?”许凌云在刹那有点动容。

李效摇了摇头,眯起眼看着许凌云,总觉得许凌云还有什么事正瞒着他,而那件事,则是解开一切的关键之处。

李效深深吸了口气起身,许凌云跟着过来,服侍他穿衣,君臣站在落地铜镜前,李效又问:“你为何不要江山?”

许凌云喃喃道:“我连自己都能给你,江山又算得上什么?”

李效穿上武袍,注视许凌云片刻,而后道:“你的心意,孤都懂。孤不想你死,也是……不想辜负了这番心意。”

“你坐在那位置上,是为的什么?”许凌云忽道。

“孤曾对先生说过。”李效叹了口气,缓缓道:“待得东疆平定,现世安稳,孤就将担子交给承青,唐思与亭海生会辅佐他。孤想离开京城,独自走遍中原诸州,看一看祖先们以热血守护过的这片国土。”

“那就走吧。”许凌云道:“我等你,我们一起走。”

李效沉默了,他忽然就发现许凌云俊朗的笑容中带着几分醉人的意味,仿佛是他追求毕生,咫尺可触却又求而不得的东西,他为他打开了龙央殿的那扇大门,而门外百花盛开。

“我仍然留在江州。”许凌云说:“等你什么时候想走了,就自己过来。”

李效道:“你不回京去?”

许凌云摇了摇头道:“我留在这守先人的牌位与祖屋。你要是什么时候不放心了,怕走漏风声,派个人过来,杀了我就是,我一直都在这里。”

说毕笑了笑,转身离去。

李效略侧着头,不认识般地打量许凌云,直至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

当天,李效离开江州,巩繁壬亲自来送,喜公公却不知去了何处。

无人知道喜公公下落,李效只觉大有蹊跷,或是那天在院外听见了,为怕事保命,便逃了也未曾可知。

李效忽然就万念俱灰,该让许凌云跟着上京去,自己留下来,守他的祖屋,他冤死的父母的牌位。

然而仔细一想,帝位不是说换就换的,当朝林家已将女儿嫁入宫中当皇后,龙椅上换了个人,并不仅仅是李效下来,让许凌云坐上去这么简单,背后势必会牵涉到一场腥风血雨的朝堂大变革。

包括李承青,林婉等人,不定连太后都会受到牵连。

半月后,李效无事一般回到京师,直至此时,他才朦朦胧胧有了点打算。

偌大的皇宫忽然就显得如此陌生,那些他小时候走过的地方,看惯了的山石摆设,亭台楼阁,都隐约带着点排斥感。就像一个心虚的客人,李效简直一刻也不想再在此处呆下去了。

京师的铜鱼胡扛着木杆儿过来,小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围作一处,挑选挂在木杆下的黄铜鱼,许凌云远远地看着。

残阳遍地如血,长街杳阔,春时的花草香味混在一处,带着傍晚时分淡淡的倦意,黄铜鱼俱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张着嘴,鱼目光洁,鳞尾还染了瓷色。

李效回入皇宫,只觉内宫与往常有些不一样了。

巡逻的侍卫换了一批生面孔,不少年轻太监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先帝在位时的老人。

李效警觉地蹙眉,站在御花园中,一名老太监带着数名侍卫过来道:“太后请陛下回来了就到养心殿去一趟。”

李效阴沉着脸,随处所瞥,所有人看他的眼神仿佛都有些不对劲。

迈入养心殿,殿门砰然紧闭。

太后坐在殿中,一缕天光洒下,落在她的深褐色霞袍上,容颜苍白而垂老,李效示意旁人退下,缓缓上前。

“儿臣回来了。”

“陛下想清楚了么。”太后声音带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

李效仔细端详这名带了他二十四年的养母,她的法令纹显得凛然不可冒犯,眼角眯了起来,目中透出一股隐约的阴狠。

“想清楚什么?”李效问道。

太后一拢袍袖,起身道:“当然是对匈奴人,是和是战。”

李效上前一步,习惯着上去搀扶太后,手微微一伸,却又不自觉地缩了回来。

太后看了李效的手一眼。

李效道:“儿臣……还未想好。”

太后道:“还未想好?你到江州去不就是为的向扶峰先生请教这事么?”

李效:“扶峰先生去了。”

太后淡淡道:“听说了。”

李效不知为何,总觉得太后的声音里带着一股怨毒之色,不应当是这样的。扶峰死了,太后怎么也不难过?难道她全知道了?

“喜公公呢?”李效问。

“我怎么知道?”太后马上答道:“正要问陛下,郑喜儿呢?人怎么也没了?”

李效道:“儿臣在……江州时,为扶峰先生办完丧事,喜公公就不知去了何处……”

太后一脸茫然,两道柳叶眉微微拧了起来,老妇人抹成暗红色的唇抿着,神态像极了许凌云。

李效刹那不住发抖,忽然生出一股冲动,想拔剑刺穿她的胸膛。

“那可就奇了。”太后坐回椅上,长叹一声:“陛下不如派个人,去老骨头家乡查查,据说在青州……”

李效缓缓点头,低下的脸近乎扭曲而无法掩藏自己的神色。

他看着太后戴着翡翠寿戒的手指头,忽然又想到生辰纸上的手印。

“母后若没有其他的吩咐,儿臣就告退了。”李效道。

“去罢。”太后抬手打了个呵欠,李效的视线一直随着她的手背跟到脸前。

“这几天有点乏。”太后说:“让皇后最近都不用来了。”

李效点了点头,转身推开养心殿的门。

“陛下。”太后忽然又道。

“母后请说。”李效背对太后,注视着殿外花园。

太后说:“为娘……忽然不太想呆在宫里了,为你李家忙活了大半辈子,如今你也能独断朝纲,为娘想再过些日子,回秦州娘家走走,顺带着就在秦州的别宫……住下来了。”

李效道:“秦州是先帝避暑的好地方。”

太后缓缓点头,嗳的一声长叹:“陛下。”

李效沉默,太后最后还是没说什么,入夜时李效离开了养心殿。

身后跟的都是陌生的侍卫,李效终于见到个熟悉的面孔,让随从在原地等候,上前吩咐数句,才掉头朝延和殿内去。

林婉亲自出来迎,李效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片刻后外殿摆上晚饭,林婉道:“陛下这次去江州,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李效缓缓摇了摇头,抬眼看着林婉,眼神陌生而充满难言意味。

林婉焦灼不安道:“陛下先见过母后了?”

李效:“孤不在这些时日,母后都说了什么。”

林婉道:“臣妻不知,宫内换了一拨侍卫,来了不少人,母后这些天,也没传臣妻去了,也没见过承青,只说身子乏,想歇着。”

李效:“既是身子乏,以后也不需去了。”

“这……”林婉疑惑蹙眉。

李效目光转开,盯着满桌珍馐,溢碗佳肴,只觉无从下咽。

“陛下。”林婉低声道:“母后因为匈奴人之事……生气了?”

李效忽地又抬眼,直直注视林婉,林婉眉间焦色尽显,没有半分心虚。

“皇后。”李效道。

告诉她?李效依稀有股冲动,告诉林婉,她的夫君不是李家的人,不过是个被抄家灭门,抱错的小孩。她知道以后会怎么做?自己的身份若被林懿得知,将是一个极大的助力,林家已经把女儿嫁了给他,利益与他是捆在一处的。

若让林懿父女得知,林懿一定会下手帮助他收拾所有的蛛丝马迹,然而待他坐稳后,身世又将成为这对父女的把柄。

这把柄牢牢握在他们手里,随时想废就废,想立就立。

“没什么。”李效说:“只是有点累了。”

饭后李效仍有点心不在焉,承青一日不见感觉便长大了几分,犹如生命力旺盛的草,风吹来便长,李效把儿子抱起来,放在膝头颠来颠去,李承青喜欢得很,抓着李效袍袖不放。

林婉入内梳妆,李效忧心忡忡地哄着儿子玩,承青摇摇晃晃地走出殿外。李承青已能简单地说几个音节,然而最先学会的词既不是“娘”,更不是“爹”。

这小子自学会说话后,就从未喊过人,无论林婉怎么教都没用。

反复教了许多次“父皇”“母后”,李承青都瞪着眼看,只是不叫。

还是最后李效发了话说不急,喊人可以慢慢学,林婉才只得作罢。

李效自己小时候学说话也学得极慢,两岁时好不容易学会说话,自江州回到宫内,一换了陌生环境,便又不愿开口了,自然不愿苛责儿子。

嬷嬷们要过来看着,李效示意道:“不妨,让他自己摔几回。”

李效小时候与太后住在偏殿,那时大虞皇后声威正盛,后宫争风吃醋,无人来管,幼时的李效在宫中来去,每次走路摔倒,太后俱是严词厉斥,令他自己爬起来。

李效把儿子抱着越过门槛,耐心地看着他走出花园,李承青远远地看着太液池,说:“人。”

李效被打断了思路,问:“什么?承青,叫‘爹’,看父皇口型,‘爹’,会叫么?”

李承青说:“人,水。”

李效:“水,水怎么了?”

李承青要朝池子里走,李效蹙眉把他抱着。

李承青又说:“掉下去,掉下去!”

李效敷衍地点头,说:“回去了,承青。”

李承青唧唧呱呱地叫,似乎十分兴奋,李效又道:“他在说什么?”

一嬷嬷赔笑道:“前几天小殿下半夜醒了,要出御花园,朝池子里走,半夜三更的,也不知听见什么了。”

李承青笑吟吟地,从栏杆下笨拙地钻过去,李效连忙把儿子弄出来,交给嬷嬷:“抱回去。”

李承青被抱走了,李效看着太液池出神,池下的水道都两百年了,还没封上,过几天得寻个人来用岩石堵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