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 >

第84部分

隋末-第84部分

小说: 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往看兵书,上面总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再精锐的士卒,如果碰到一个无能的将领来带,只会让三军无功。但是此时,他对于这句话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一个将领再无能,也比不过那站在将领身后的皇帝乱指挥来的更可怕。

他知道第二次征辽时,皇帝就曾几次在今天这样的情况下,做出了让人跌破眼睛的事情。数次辽东城破在即,辽人只要一说请降,他就下令停止攻城,结果等敌人休息好了,城墙补好了,对方又开始对隋人拒之不理。

今天的事情是怎么了?难道高句丽人又重施故伎,可是如果是那样的话。这上到皇帝,下到满朝从驾文武,不可能还会看不明白眼前的形势啊。陈克复在杨广的身边呆了这么久,他不相信会是这样的原因。

一定有什么十分重要的事情发生了,要不然杨广怎么可以会在这样的关健时刻收兵。据他所知,今天可是总决战的时候,大营中那多达百万的装上了土的布袋,只要等皇帝一声令下,就能瞬间在辽东城下铺成一个可以并行八人宽的鲤鱼脊梁般的平坦大道来。

不但如此,隋军还有着一个秘密武器,那多条已经挖通的秘道同样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隋军突然杀进城内,他不相信高句丽人还能挡的住。

难道杨广和早上的时候一个心思,不愿意白白看到步军们在城头和高句丽人拼杀牺牲?难道杨广打算等到了晚上再鱼梁大道和暗道一举出手,将高句丽人一举拿下,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陈克复虽然不大相信杨广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此时他十分希望杨广是这样想的。做为一个军人,他实在是不愿意往别的地方想。

“嗒嗒嗒!~~”一阵马蹄声自不远方向传来,一位天子近卫骑马策到破军营阵前,那骑士翻身落马,大声的对陈克复等将领道,“传大隋皇帝手敕,破军营中从三品以上官员马上至皇帝御帐,如有违慢,军法从事!”

陈克复回头看了眼身旁的李奔雷老爷子等人,从他们的眼中都看出了深深的担忧,看来肯定是发生了大事。要不然皇帝不可能这么紧急的将所有从三品以上大臣召见。

难道杨广突然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如果杨广真的出了什么意思,那么之前让人紧急收兵,现在又紧急召见大臣的做法倒是合理,可是他记得杨广明明是被宇文化及在多年后杀死的啊。没听说杨广身体有什么大毛病啊?

陈克复从怀中掏了一块玉佩递给那卫士,轻声问道,“兄弟你知道陛下如此紧急召见我们是因为什么事情吗?我随便问下,一会也好有个准备。省得万一陛下问起我什么,我答不上来。”

那骑士看了眼那块玉佩,又看是如今皇帝面前炙手可热的陈克复,忙收了起来,轻声道,“泄露禁中语为死罪,不过我也不知道陛下为什么紧急召见大臣。刚才陛下在宫楼和众大臣喝酒的时候突然收到一封东都洛阳的八百里急报,陛下看后脸色十分不好,连身前的案几都踢翻了。随后就紧急召见各位大臣,陈大人您快点去吧,小心去晚了,陛下迁怒。”说完,那骑士忙翻身上马,策马而去。

陈克复仔细的想了一下,东都、洛阳、急报、杨广发怒,这一切联系起来,陈克复却感觉抓到了点什么。却一时又记不起是什么,东都来的急报,而且是能让杨广在宴会上如此大怒而不顾形像的事情,会是什么呢。东都,东都,对了,陈克复一拍脑袋,终于想起了一件大事。

历史上杨广第二次亲征高句丽时,楚国公杨素的儿子礼部尚书杨玄感叛乱。杨玄感身为礼部尚书,又是隋朝第一权臣已逝的楚国公杨素的嫡长子,本身也确实有些本事。杨广对他也不错,不但让他袭了杨素的楚国公之位,而且这次征辽还让他在黎阳一带负责征运粮草的总后勤官。

当初他一造反,马上就开始打破了之前隋朝只是农民们造反的势头,天下的贵族世家们也开始从那个时候造反了。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无疑,肯定是这个杨玄感造反了。要不然,杨广不可能会如此恼怒。

搞明白了这件事情的起因,陈克复的脑子也不禁开动了起来。

“老爷子,你如今是正二品的开国候,这次陛下召见你也得和我一起过去。李将军,破军营就交给你带回大营了,让大家多警醒点,万一那些高句丽人想乘机弄点什么事出来,我们也能及早应对。”

李节笑道,“陈将军敬请放心,二位将军尽管去,这里我会照料好的。”

陈克复点点头,和老爷子一起往御帐赶去。一路上,陈克复不断的在想着这事,既然他已经不甘心做一个普通人,那么现在他每走一步,就得多加思考了。

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杨玄感叛乱,杨广很有可能会率军回国。那么他又得在这次为自己谋划点什么呢?高句丽此时经过隋朝三次东征,虽然依然拒隋军于辽东城下,但是几次大战,高句丽人也同样损兵折将,国力大损。特别是如今高句丽军事大镇新城已下,连旁边的南苏、苍岩、木底也城也落入了隋军手中。

就连眼前的辽东城同样已经是要油枯灯灭,拿下辽东城基本上用不了什么太大代价。在这辽东之地,高句丽人现在几年下来差不多失去了近二十万战士,以高句丽这样的小国,就是全民皆兵也拿不出什么太强的军事力量了。以后的辽东,高句丽人必然将彻底转为战略防守,甚至有可能会放弃一些辽东的山城,退守第二道防线。

现在摆在他陈克复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继续做杨广的禁卫统帅,跟着杨广西进回国,剿灭杨玄感的叛乱。但是这个选择,陈克复却并不太愿意,一直跟在杨广的身边,无疑有些没安全感,而且也无法发展自己的力量。在杨广的身边一切的一切都是处于杨广的掌握之下,他能让陈克复带兵,也能让陈克复带不了兵。

而且中原的叛乱已经越来越厉害,说不定到时杨广就会让他去剿叛军。他现在只有一万人,对于那些人海作战的流民叛军来说,虽然肯定能胜,但却无法根除,说不定到时他手上的破军营也会一点点的被消耗掉在那汪洋大海之中。

而现在他还有一条路,就是利用眼前的这个机会,留下来。留在辽东,哪怕到时就是依靠着他手上的一万人,他自信也会比回到中原好。只要他能拿下辽东城,以辽东城做为基地,那么在最初的这几年,在杨广还依然掌握着天下大权的时候积聚力量。

不过辽东苦寒,而且在这样的地方,无疑是要面对着整个高句丽,到时也不会轻松,甚至不如回到中原等待机会。到底该如何选择,陈克复一时间也无法拿下决心。而这样的事情他肯定也是无法和别人商议的,就算他能和他放心的毛翊、鲁世深等人说,可是他们两人如今的知道的并不多,问他们,无异于问道于盲。

而问其它人,如眼前的李奔雷老爷子,他却不敢问。现在天下的人还只认隋朝,他现在去问,无疑表露出了他谋反的心思,这可是很危险的,谁也不知道李奔雷老爷子是个什么心思。

求推荐票票啊。。。。。

第68章有话要说

陈克复和李奔雷老爷子赶到御帐时,巨大的黄金御账之中已经早有许多大臣到了。

虽然身处辽东,可是这次朝中的大臣们基本上都随驾而来,就连十二卫四府的众多大将军们也基本上都到了。陈克复一眼看过去,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右翊卫将军薛世雄、右御卫将军张瑾、右武侯将军赵孝才、涿郡太守检校左武卫将军崔弘升、左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左武卫大将军裴仁基、前锋大将王仁恭、左武候大将军杨义臣等都到了。

一眼望过去全是顶盔贯甲的大将军,而如裴世矩、裴蕴、李渊、虞世基等文臣也都早已端坐在皇帝杨广的下首。

陈克复一进来,马上有侍从拿来了垫子,摆在将军们身侧,陈克复和李奔雷老爷子忙坐下。坐下后,他拿眼偷偷打量了下杨广,果然是脸色发黑,一双眼睛在帐中扫来扫去。

整个账中众多高官俱是三从品以上的紫袍,但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敢交头接耳,虽然每个人都十分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没有人敢先发话。

帐中异常的沉默,好一会后,内侍官上前道,“陛下,征辽大军中除了水师的来护儿和周罗喉两位大将军在平壤,其余所有从三品以上官员都到齐了。”

杨广从榻上站起,手中还拿着那封密报,在帐中走了数十步,语气低沉的道,“杨玄感反了!”

此话一出,真是让帐中众多大臣们都吓了一跳。杨玄感是谁?那是楚国公杨素的儿子啊,而杨素纵横大隋中枢数十年,一人独揽朝纲多年,这里面的众多大臣们或多或少和杨素有过一些关系。

现在杨素虽然死了,可是他的儿子谋反,他们也不得不担忧起来。谋反历来是大事,特别是朝中重臣世家谋反,一不小心最后就会成为一个牵连众多的案子,一不小心就会被拉下水,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历来就是大清洗的时候,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开始提心吊胆起来。而一些当初靠杨素提拨上来,或者和杨素有亲戚等关系的人更是如五雷轰顶,心里拼命想着要怎么撇清关系。

当年太子倒台、汉王谋反,朝中不知道多少大臣受到诛连,如今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轮到谁。

“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叛乱,他密令心腹假扮成从东部沿海而来的使者,谎称水师大将军来护儿已经谋反。现在,杨逆以讨伐来护儿为名,大规模征兵,并命令各地发兵在黎阳会合。据东都留守送来的急报,杨逆已经聚兵上万。”

宇文述起身恨恨的道,“杨逆一家世受皇恩,其恩隆大隋立国以来无有出其右者,如今居然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陛下,臣请领兵十万,速剿灭杨逆。”

御史大夫裴蕴也忙起身道,“陛下,那杨逆之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此次也俱都随幸陛下车驾左右。陛下,请速下旨,令禁卫诛杀此二人。”

其它一众将领也是忙起身附议,陈克复坐在末坐看着那一众大臣的表演,也不由得心里感到好笑。当初这一个个哪个不是在杨素的手下办事,就连宇文述这样的杨广身边的宠臣,见到了杨素那也得礼让三分。如今一有机会,居然如此不顾面子亲自上阵撕咬,这也让他看到了隋朝廷内的残酷。

杨广扫了眼众人,挥了一下手道,“晚了,那杨逆早有准备,一起事就派人来通知了二人,那二人已经先一步逃回河北去了。”

杨广丢下手中的密报,“那杨玄感虽然素有些才名,那不过是仗着其父亲的一点余萌罢了。没有想到,他居然也敢起兵反朕。在朕眼里,他不过是一有勇无谋之武夫罢了,不足为惧。真正心腹之患的是,朕听说蒲山郡公李密那厮居然主动跑去附了逆,已经成了杨逆之谋主。”

陈克复听到这名字心里也是一亮,果然如历史发展的一般,三十多岁了的李密终究还是跑出来造反了。果然是英雄还是耐不住寂寞的啊,不过无论如何他的这次出场也是要暗淡收场。

一听到李密居然成了那杨玄感的谋主,一众大臣都吸了口气。这李密虽然只是袭了个父亲的蒲山郡公的爵位,并不任什么官职。但是在场的大臣们对这个人却十分熟悉,李密,南北朝一代名将李弼的曾孙,其祖上曾跟着猛人慕容垂(著名的慕容家族佼佼者)南征北战;乃是绝对正宗的世家大族子弟。李密的父亲李宽,也为当时名将,因功被封为蒲山郡公。李宽死后,李公子袭父爵位,小小年纪便成为了令人羡慕的蒲山郡公!

这孩子长相比较奇特,“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是一个让人看一眼就能记住的主儿。从小爱思考、喜读书,不仅文武兼通,而且志气宏远;不论能力还是器识,都将同龄人远远的甩到了后面!

李密虽然没有入仕,但是从小才气就惊人,长大后更是在贵族圈中有很大的名气,十分的有谋略。就连当初的宇文述、杨素等这些大臣都与他交好,可以想像一下这个人的反叛让众大臣们惊讶了。

“陛下,我等愿率一军轻骑杀回中原,拿下几个逆贼的首级献给陛下。”杨广的话一落,一众将军们马上起身请令道。

宇文述此时更是不落人后,当初还在长安时,他就和李密很是投缘,常把李密叫到府上下个棋聊个天什么的,此时李密成了反贼,宇文述也是惊讶不已,忙跳出来道,“陛下,当初臣走了眼,没看出那李密居然脑长反骨,致今日之祸,臣请令,以轻骑五万回河北,拿下那几个逆贼的首级献予陛下。”

杨广也是犹豫不定,恨恨的道,“那两个逆贼在我眼中不过是如蝼蚁一般,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可恨的是居然选此时机,坏我征高句丽的大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