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 >

第654部分

隋末-第654部分

小说: 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万彻作为公认的薛家下一代家主,对于叔父的行为自然十分钦佩,知道这个最喜自由的叔父为了家族。改变了自己,承担起了家族的重担。

“二郎,草原部族历来为中原大患。你觉得如何才能解决这个大患呢?”薛定国转头问起最欣赏的侄子道。

“分化离间,合弱击强。”

薛定国笑了笑:“说的不错,确实如此。对付这等草原游牧民族,唯一杀之一字。草原部族人皆为兵,下马为民,上马为兵,而每一个草原部族的兵都是我中原敌人。因此,对付他们,每杀一个,我们的隐患就消除一分。如果再加上陛下所提出的向草原蚕食,筑城囤垦,将归附俘虏的草原人全都打散迁到内地,再慢慢同化,终有一天,草原就会变成中原一般,到处城镇遍布,阡陌纵横。”

叔侄两人正说着,一骑飞快奔来,马上骑士大声报到:“敌兵接近!报告大帅,西北方向三十里发现一支骑兵正飞奔而来。”

“数量多少?”

“约两万骑!看旗号,是金狼标志,是阿史那汗族本部兵马,清一色附离狼兵!”骑士大喘息着报道。

薛定国眉头一皱,两万阿史那部族的狼兵,这可是一支突厥精锐中的精锐。突厥本部金狼兵到了三十里之外,估计统叶护也不远了。

“再探,本帅要知道统叶护的大部兵马距离这里还有多远,快去!”

“叔父,是否马上撤离?”

薛定国望了望到处燃烧着,冒着黑烟的峡谷,沉声道:“传令下去,让所有弟兄准备近身做战,我们得在半个时辰内结束这场战斗,再派人通知王元帅,让他作好准备。”

“另外,让工兵营的人在谷口两面多安放一些炸药包,把两边的山壁炸塌,给我们多赢得点时间。”

当传令兵将薛定国的话传到王仁恭的面前时,老元帅正拨出长剑,指挥着浑血浴血的骑士们对已经完全陷入了两万骑兵和一万步兵包围中的万余突厥残兵发起最后的攻击。

“告诉薛元帅,我这里只要半个时辰就能结束战斗,让薛元帅带着步兵兄弟们先撤吧。等老夫收拾了这些残兵败阵,与他在大在汇合。”王仁恭大声道。虽然此时撤退,峡谷中被围的突厥兵无法全部歼灭,但战争并不是一味的杀人游戏。

与一心杀死谷中的那剩余的万余突厥骑兵相比,六七万陈军的安全更加重要。如果一味的杀敌,反有可能被敌军大部队再次追上,那时疲惫的陈军可就难逃了。为了万余败陈军,而将这支数万人游击大军置于危险之中,这是十分不明智的行为。

传令兵飞马赶回薛定国处,将王仁恭的话带回。薛定国只是点了点头,过了好一会才一甩批风,翻身跃上战马,持槊向前一指,大吼道:“传我军令,放弃毁坏所有大型器械,全军刀出鞘,列楔形排槊步兵大阵,全军冲击!”

“全军冲击!”

军令一下,山坡上薛定国那面红色的大纛开始前移。

大纛前移,全军冲击!

薛定国带的这五万兵马除了一万人马是他从汉中前线带着北上的老部下外,其余的四万都是在雁门接收的临时征召的乡兵。不过虽然这四万人是乡兵,李靖拔给他的却是几支十分精锐的乡兵。这些大部份都是当初整编裁撤下来的,前身都是河北隋军官兵。如果其它人带这样的一支乡兵,可能难带,但薛家当初在隋朝河北军中的地位,如今来统率这些旧部,却是正好合适。

鼓角长鸣,旌旗前指。

漫山遍野的陈军步兵在一面又一面的旗帜引领下,冲下山坡。在并不宽阔的峡谷中,薛定国正好将数量也并不多的仿江淮军所建的排槊营列成了一个密集的楔形突击阵,如同一面布满了无数利刺的坚盾,护卫引领着无数的陈军迈着坚定的步伐杀向早已经溃不成军的突厥人。

突刺,回收,突刺,回收。。。

大量想最后一博的突厥骑兵成片成片的倒在了陈军这面坚固的排槊阵前,在他们的后面,还有更多的陈军步卒们正张弓持箭,不断的在阵后射箭,为排槊阵分担压力。

撕碎,刺透,冲撞,倒下。

一排接一排的突厥人不甘的倒下,尸体成片的铺满着峡谷,飘零的落叶在风中打转,最后落在一具具无声的破碎尸体之上。

秋风萧瑟,号角悲鸣!

半个时辰之后,北面无数的马蹄滚滚而来,扬起无数的灰尘与落叶。

统叶护的谋士,葛尼禄部的首领叶护谋刺加亲率着两万直属于统叶护大可汗的金狼骑士,排着进攻阵形向着摩天岭一路疾驰而来,密集挺进。统叶护已经知道了原阳镇之战,派出了最心腹的谋士统率着最精锐的两万金狼骑士,意图急速增援阿史那大奈,一举歼灭这支陈军骑兵!

第830章西风塞马兼顾之策

“两大元帅联手,果然深不负朕望啊!”

陈克复每翻过一页李靖的送来的捷报,就激动的在玉案上猛击一下。当年读史之时,陈克复每每读到辛弃疾自北方突骑渡江,投奔南宋,一心志在抗金报国,却不受重用,反被猜忌,辛弃疾苦闷之余只得把玩着吴钩宝剑,拍遍九曲栏杆而不得为国效力时,他总是无比沉重感慨。

当此时,原本已经在心里将王仁恭五万兵马归为了报国烈士,却不料峰回路转。老元帅不但自北一路撤回,而且居然立下如此战功。

在摩天岭伏击战之前,老元帅就已经击杀了突厥人八万余众。而摩天岭一战,两位元帅联手,更是立下不世功业。五万追击的突厥骑兵全军覆没,尽数葬身于摩天岭峡谷之中。

短短数日之间,五万大军出塞,转眼间再度回归之时,却是已经歼敌十三万之众,烧毁突厥军百万军粮,斩敌小可汗一位,俘虏阙度设,特勒阿史那、大奈,俟斤阿史那、思摩等数十名突厥高级将领。如此战绩,足以彪炳史册。

此战过后,陈军上下已经将老元帅王仁恭视之为功绩与本领皆在李靖之上,成为公认大陈第一元帅。而薛定国也被称赞为薛世雄第二,军中上下对他居于元帅之位,也再无人有异议。而王仁恭在给皇帝的亲笔奏报中则写道,此战最大的收获不是歼灭了多少突厥人。而是发现了更多帝国的优秀将领。

薛氏四兄弟。张家五虎将,还有秦琼、程咬金、罗士信、沈光等诸多少壮派将领皆表现出众。其中薛万钧、薛万述、薛万淑皆可号称勇将,张猛、张彪、张敢、张强、沈光、罗士信皆可当为猛将,秦琼、程咬金、张勇、薛万彻四将更是优秀,足堪为智将。老元帅称赞道,这些年青一辈的将领,有勇将,有智将,也有猛将,而能超越这三者的区分。足以让部下对其抱着不败信心的指挥官,即将为名将。他观之这次出战的诸将,指出秦琼、程咬金、张勇、薛万彻四人将来有成为名将的资质。

群英汇聚,上将倍出。这让一向最爱收揽人才的他万分高兴。这次出战的两位元帅麾下不过是十万人马,数十员将领,就一下子出了这么多优秀的将领,甚至有四位被老元帅认定将来能成为如李靖一般的名将,这如何不让人高兴。要知道,大陈并不止这点军队和这些将领,除了这次出战的将领,大陈还有八位元帅,和上百位优秀大将。

诸多陈军大将之中,有不少人是陈克复在以前的历史之中就有名的大将。但也有不少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张氏兄弟、李氏兄弟等。不过以陈克复自己的经历来看,在他成为天下人敬仰公认的不败名将之前,又有多少人会知道他将有如此成就呢?历史已经改变,在他的战旗之下,早已经聚集了大量史书上不曾有名的将领,他也深信,将还会有更多的将领汇聚他的旗下。在明天之前,这些人里面又会有多少个李靖,有多少个杨善会,有多少个秦琼。尉迟恭呢?

两位元帅联手歼灭五万追兵从容撤走之后,谋刺加率领的两万金狼骑兵也紧跟而至,不过他们终究是慢了一步,赶到战场见到的也只有无数烧焦、破碎的尸体,和那些无主而徘徊在战场上的悲鸣受伤战马。

纵然谋刺加没有丝毫犹豫的率军疾驰。但最后追击了半天,眼看着要追上了。却最终只能看见近在咫尺的数万疲惫陈军如洪水一般的涌入了高大坚固的大利城中,望着城墙徒呼奈何。

经过这一系列的血战,二十万突厥军被重创,剩下不足八万人马,其兵力与退入大利城中的七万陈军几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是在当天傍晚,统叶护之子肆叶特勒带着臣服于突厥的铁勒九部九万余人马赶到,两位疯狂的元帅,说不定还会再次主动与突厥人决一死战。

不过肆叶特勒一到,兵力占据了优势的统叶护反而于当天夜里率兵后退数百里,一直撤到了摩天岭以北的金河岸边的原阳镇驻营。

特勤司的张锦密报陈克复,表示探到的消息是统叶护吃此大亏后,反而变得越发深沉起来。突厥人中传言,统叶护原本打算率军踏平大利城,为结义兄弟乙利小可汗和战死的十余万突厥士兵报仇,但可敦窦红线却劝阻了他,说服他暂时后退,等待其它本位小可汗率军到达汇集之后,再一举南下。不知道什么原因,统叶护听信了窦红线之言,率兵后退。

张锦在密报中奏报,特勤司根据收集到的情报推测,突厥人在两个月内暂时不会进攻,他们的进攻时间将在两个月之后。

看完李靖的捷报,与王仁恭、薛定国两位元帅的亲笔奏章,再看过了张锦的密报,处理了一些其它的奏章之后,陈克复的心情开朗放松了许多。一直压在他心头的几座大山已经有两座被掀翻。陈国百姓对于征召的积极,让他暂时不用担心内部不行色稳,可以放手与突厥人一战。而王仁恭与薛定国两位元帅大胜突厥人,斩敌十余万,并成功将突厥人的进攻推迟至两月之后,这无疑给陈军更多的准备机会。

这时,连续数日的阴霾天气也终于结束,秋日的天空份外的蓝,蓝天白云,秋高气爽,田野间最后的一些作物都已经收割,只余下一望无垠的土地。心情大好的陈克复终于踏出多日不出的晋阳行宫,换上了一身普通的羽林军官服,带着陈雷与几名金甲御卫与数名银袍卫士微服私访。

打马出城,沿着汾水一路前行向南飞驰数十里地,金秋十月,漫山的金黄与红叶,让人爽心悦目,心情舒畅。在飞驰的马背上,陈克复心中一直徘徊的念头是,如何利用两位元帅拼命赢得的这两个月时间,来化险为夷?在这隋末的乱世之中,是没有绝对的强势一方的。威慑四海的大隋帝国不过区区数年就轰然坍塌,称霸辽东立国700年的高句丽王国也不过是短短几年就被亡国灭种。纵横草原的东突厥汗国,更是转眼间就灰飞烟灭。

如今,大陈在中原独占半壁江山,算是第一等的强国。一对一,其余七国任何一国都不是陈国的对手,但是一旦诸国联手,在外有突厥的威胁下,陈国却是要占据绝对的弱势。

自魏晋以来,世道只能用一个乱来形容,战乱不止,征伐不断。名将百出,枭雄不断。如陈破军今日般地位者,多不胜数,南北朝数十个王朝的创立者,无一不曾经是纵横一时的枭雄,比之他陈克复也并不逞让。但是南北朝王朝更替,却是比之流水更加无情。

北魏一统北方,可也转眼就被灭亡,尔朱荣一代枭雄,却也不过是身死即族灭。高欢、宇文泰都是雄主,但所立王朝也不过是几世而亡。南梁萧衍更是南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最长,且与陈霸先并称的明主,在位四十余年,可他一死,南梁之后又经十一位皇帝,却也不过再延长了南梁十一年的国运,甚至南梁的十二位皇帝,没有一个是善终的。饿死,毒死,杀死,各种让人惊叹的死法,堪称一大奇事。

世上并非无英雄,只是英雄面对此乱世也只能徒呼奈何!

陈克复比任何人都明白,造成这些短命王朝最大的原因就是分裂与战争。战争不断,使得几乎每一个战场上的名将最后都成了篡位者,然后他们的后世又被自己的大将篡位,如此循环不断。

要想避免陈朝也如这数百年来的其它短命王朝的命运,最根本的就是得统一中原。与突厥人的战争固然不可避免,但如果陈朝能统一中原,到那时却根本不用畏惧草原部族。

但是如今草原突厥人已经逼到了家门口,这个时候却是无法再兼顾中原其它七国。眼下陈克复只希望七国能忙着相互征伐,而暂时不要来打陈朝的主意。只是这样的想法不免一厢情愿,就是陈克复自己也是难以相信的。

但是,除此之外,陈朝除了坐等外,难道还能先发制人么?六国虽然并非铁板一块,但国家之事,向来是没有什么朋友敌人的,有的只是利益。谁也不敢保证,七国会不会最后联合起来对陈发难。一旦七国真的联兵伐孤臣孽子,那大陈就将真正的面对两面受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