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 >

第440部分

隋末-第440部分

小说: 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阳仓与洛阳仓都取不了,那更西面的河阳仓、回洛仓、常平仓、广通仓四仓更别想了。这几千万石粮送在那里,纯粹只能是望梅止渴,没有半点实际作用。

众人听到取粮无望,都有些沮丧。

倒是李奔雷却是沉眉凝思,好一会道,“殿下,依我见,黎阳仓当初虽然被李密攻破,但他不可能将粮食全放给了百姓。依我的推测,黎阳仓中大部份的粮食都应当还在。眼下的汲郡还在李密的控制之中,所以这里的粮食他应当还是存在粮仓之中。如今我们已经取了河北南部沿河的渤海、平原二郡。距离同在黄河北岸的汲郡,实际上只隔了清河、武阳二郡。如今这二郡之地,是由河北的农民军所占领,兵马并不强。”

鲁世深一听到这里,也立马明白了李奔雷的意思,忙跳起来大叫道,“殿下,李密那贼如今正率瓦岗大军尽在东都东面,黄河北岸的黎阳并没有多少兵马。而这清河、武阳不过都是一郡乱军所据,这正是大好机会。殿下,让俺老鲁去吧。窝在家里大半年没出去带兵打仗了,可闲死俺老鲁了。殿下只要给俺老鲁一万兵马,不,给五千轻骑,俺老鲁保证把黎明抢下。到时殿下只须派般来运粮就是了。”

鲁世深的话一落,陈青、陈贵、毛翊、郭孝恪、刘铁柱、张合等一群将领纷纷要求领兵去夺黎阳。而且为了得到这个任务,一个比一个胸脯拍的响,一个比一个要的兵少。鲁世深要八千骑兵,毛翊就要五千,陈青要四千,郭孝恪更夸张,直言要带着自己现在统领的三千重装骑兵前去抢粮。听的陈克复脸色越来越黑,再让他们说下去,估计他们就要带上一二百轻骑就敢杀过去了。

伸手重重的敲击了几下桌案,才终于让这些被陈克复一直刻意留守后方,憋了许久的辽东军元老们一个个的老实下来。

“打仗岂是儿戏?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是不是觉得辽东军未逢败绩,就开始轻敌骄傲起来?你们当真以为,这天下之间只有辽东军最强,天下将领之中,唯有你们才是最厉害的吗?”

陈克复黑着脸教训道,“想想我们一路打过的仗,当年我们在辽东的时候,与高句丽征战,虽未曾一败,可哪一战不是死伤惨重?金山峡谷一战,辽东城守城战,哪一次不是死伤数万之人?打一个野蛮之国,我们当初都是损伤惨重。后来屯兵临渝,多少兵马,面对区区一道关口却是半年未能前进一步。入关之后,虽有战事,可打的却全是一群乌合之众。可就算打这些农民,郭洵与薛世雄这般的名将还是因为轻敌,而致两次全军尽没。以你们这般的心态,我将来还如何敢让你们统兵出征,再让你们统兵,只怕又是一个郭洵与薛世雄。你们不怕死,我还舍不得辽东军的将士白白送死。”

被陈克复如此严厉的责骂,鲁世深等人一下子全都羞愧了起来。以前他们一直摆着自己辽东军元老的架子,对于如今陈克复不让他们统兵,也常有不满。甚至看到当初的那些新兵蛋子一般的秦琼、罗林等人都一个个的领兵在外,越发心中觉得不公。可是此时被陈克复一骂,众人不由的又想起了这几年的历程,也感觉到自己心态的变化。

“请殿下责罚!”众将齐齐跪下请罪。

陈克复挥了挥手,“起来吧,居安思危,戒骄戒满,时常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才是一名合格的将领。你们如今的样子,自己仔细想想,觉得合格吗?刚才的事情就算了,回去后记得多反思反思。仗还有的打,你们也还正年青,我希望你们今后能为朝廷做出更多的贡献功勋,而不是一直只沾沾自喜曾经的功劳。”

“是!”诸将低着头起身。

陈克复站起身来,负手在大殿之中轻轻迈着步子转动。

好一会后才道,“如今之局势,我需要你们群策群力,以共同渡过这次难关。最近我听到不少的各种传言。有的传言说是朝廷眼下当偃武修文,说是好战必亡,穷兵黩武者必亡。还言先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最终才致朝廷动乱,天下七分。”说着陈克复拿眼望了毛喜等文臣一眼。

缓缓又道,“又曾听人言,说是如今朝廷越来越本末倒置,值此天下危亡之时,正当起浩浩之兵,一荡天下群丑。说朝廷却只顾着那些文人,说着之乎者也,忘记了当年我们辽东起兵时的根本。说是朝廷今后当以武人当国,不可任由酸吏把持。”

这话一出,那边武将中不少人也是感觉面色不自然,低头沉默。

陈克复长叹一口气,继续道,“我还经常听人言,如今的朝廷高官之中,天下未平,却已经开始大肆享乐。在京城之中,修豪宅,置美妾,出入居是前呼后拥。夫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乃若辈不惟不耕而食,且食必精粮,不惟不织而衣,且衣必细美。室庐器用,玩好百物,争取华靡。北京城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们可是皆都忘了本?难道不知道外面还有无数的人在忍冻受饿?”

辽东军如今势力越来越大,当初辽东军的这些官员,如今也一个个都是身居高位,封侯封公。随着势力的扩大,陈克复也发现,辽东军的这些官员们,如今也有不少人开始变得奢侈起来,特别是那些军中大将。更是奢侈的惊人,这样的情况甚至还有越演越烈之风。

这事情他本来早就想说,可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机会,眼下却是正好一并借机说了出来,也算是敲打敲打他们。

……

第534章抢粮抢粮

第534章抢粮抢粮

“崇文、尚武、节俭!”陈克复一字一句道,字字若洪钟,若大吕,印在殿中众大臣心中,发人深省。

陈克复肃立殿中,大声道,“如今你们都是朝廷高官,身居高位。朝廷也赖诸君努力,如今势力越来越大,天下归附者越来越多,土地也越打越多,人口也越聚越多。有道是马上打天下容易,可马上治天下难。因此,势力大了,我们也不能再一直按着当年在辽东的那一套老规矩办事。武人打天下可以,治天下却需要文人。所以我们需要崇文!”

“可崇文也不是就要偃武修文,如今天下七分,各地官僚皇族子孙割据。又兼各地农民纷纷叛乱,天下纷扰不平。此时正需要军队鼎定天下,需要将士们的热血拼搏,需要百姓将士们勇武敢战。崇文且需要尚武,如此才能内外兼修,平定%%战乱四起,百姓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此之时,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所以当此时朝廷用度皆需节俭,禁止奢侈浪费。朝廷如此,我与诸君身为天下榜样,更应当节俭朴素。”

“臣等谨尊殿下教诲!”诸臣被陈克复一番教训,都齐齐赞服。

“这些天,我也一直在考虑朝中之事。对外用兵,乃是必须为之。只有早日平定各地,才能早日恢复平定,也能早日恢复生产,重还天下太平。而缺粮,虽棘手,但只是暂时。我们不能因缺粮,就放弃眼下进兵的大好时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舍鱼或弃熊掌,非我所愿。”陈克复终于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可无粮而无兵,只怕于战不利。万一战事胶着,前线无粮,这可如何是好?”高士廉着急的道。

陈克复摇了摇头,“无粮,我们想办法解决就是。大家也不要只把目光盯在六大粮仓之上,六大粮仓远在洛阳,就算行险夺下一二座,也无大局无补。其实,我们并不是无粮,我们还是有粮的。只要运用的好,再佐以其它办法,这五千万石的粮食缺口并不是没有办法可解。”

高士廉眼睛直直的盯着陈克复,不明白他说的粮食在哪里,难道当年辽东军攻高句丽时,还在什么地方秘密存诸了大量粮食?他不由的向李奔雷望去,当年李奔雷是辽东军的二把手,有这样的秘密他没有理由不知道。可当他望向李奔雷时,心中不由失望。李奔雷同样满脸的疑惑,不明白这粮食在哪。

陈克复微微笑了笑,返身回上首坐下。

“刚才听高尚书也说过,朝廷准备组织流民打猎捕鱼挖野菜,这是个不错的办法。河北之地流民聚集太多,如果不能很好的安抚他们,一个不好就容易复生乱起。所以,朝廷应当将流民分别按籍贯分至原籍各郡县。然后朝廷让各郡县组织强壮者上山打猎、捕鱼,妇女儿童可以上山挖野菜。所有收获的猎物及鱼虾野菜皆由郡县统一调度,对百姓进行统一的定量食物配给。不足者,则由朝廷拨给粮食。另外剩余的劳动力也不能闲置,应当趁眼下秋后季节,由郡县官府重新对河北各地进行均田。收回那些无主之地,再分给无地百姓土地。另外如有趁机大肆兼并土地的当地富豪,则出台律令,限定其田亩之数,超过者由进行出钱回购,再分给无土农民。均田之后,要趁眼下秋冬季节,立即组织这些闲置的百姓开垦土地,修善沟渠,准备明年的生产工作。”

房玄龄等听着这个计划都在心中点头,他们也都明白,这个计划的关健不是能增加粮食。而是能将河北这数目庞大的流民给安置好,流民聚众在一起,久则生变,这是必然。如果重新安排回乡里,再配给粮食让他们度过这段时间,又组织他们均田垦田,如此一来,也就能防止流民再次聚众作乱。

不过众人心中还是担忧,这个计划虽能安抚百姓,可并不能变出粮食来。打猎捕鱼,也只能养活少部份人,真正大部份的粮食消耗不是得由朝廷拨给。

陈克复看着一旁的内侍将他刚说的话都记了下来后,才继续道,“当然,单单如此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我们必须多管齐下,才能渡过这次粮荒。”

“我的初步计划是分为几部份,首先就是立马和辽东各部族联络,我们向他们借粮,牛羊马匹,不管是什么,只要是能吃的,都可以向他们借来,有多少我们就借多少。契丹、靺鞍、新罗都是我们的盟友,我们可以向他们借。而百济、东瀛、突厥、铁勒、奚国等国虽不是我们的盟友,但我们也可以向他们借,不管多少都要。我相信,我陈克复的面子应当还能值几分钱,百济等国不敢不借。”

看着陈克复那凶狠的目光,众人都明白他的潜台词,这不过是先礼后兵。敢不借,到时可就是抢了。现在周边各国,估计还没有敢直面硬顶,想挑起战争的部族王国。

高士廉心里计算了一会,“殿下,借粮虽是一个办法,不过周边诸国,大都是草原部族,就算借,也大多是牛羊,而且估计也借不了太多。”

“没事,有多少就借多少。不过战马的粮草却需要充足,这些战马的草料,必须从各部族借到足够的数量才行。如果他们不给,就告诉他们,我会派辽东铁骑亲自去取。”

高士廉点了点头,如果只是要求足够的草料,而并不要求粮食的数量,那估计这事应当没问题。毕竟东突厥如今四分五裂,高句丽与东突厥先后倒下之后,周边诸部已经没有能和辽东军正面抗衡的势力了。

陈克复如今也是走投无路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如此流氓般的去强借。这样虽然能借到粮食,却必然会让辽东军与周边诸部族的关系变的紧张。

“借,应当能解决一部份。不过光向周边部族借,也借不到多少粮食。不过我之前已经让调查司做了一个调查统计,李司长告诉我,我们河北之地虽然百姓无粮,可是在地方的世家及豪强手中,却有大量的粮食囤积,而且数目巨大。除了这些地主豪强,另外我们朝廷的许多官员族中家中,也是囤积了不少的粮食。另外,甚至还有许多大商贩,也在辽东河北等多地拥有不少的粮仓,全都囤积了大量粮食。这些粮食分散起来看似不多,可加起来,却有超过两千万石之数。”

陈克复从桌上拿起一份厚厚的表折,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名字。

“毛仆射、房仆射,你们尚书省按这名单,去向各地世家、豪强及朝廷的官员们家中借粮。每家该借多少,这上面也有数字,按数字借到即可。他们愿意收钱,就付给现钱,如果不愿意收钱,那么就按照约定,今后十年,朝廷每年偿还所借的一成粮食给他们,并可以付给一定的利息。”

毛喜上前接过那份名单,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心头不由震惊。没有想到,这次的事情,居然动用了调查司。这可是一个比之特勤司还要神秘,还要强悍的衙门。自辽东起兵时起,辽东军内部也处罚了许多贪污、投敌等有罪将领官员,每一次都是由调查司先获得的证据。

房玄龄也是心生震惊,谨慎的道,“殿下,这世家大族在地方势力很大,如果朝廷向他们强行借粮,只怕他们不会愿意。到时只怕,反而让各地生出乱子来。”

陈克复挥了挥手,“怕什么?对这些世家豪强,我还真不怎么喜欢他们。我们朝廷要想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