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423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23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拔萝卜带出泥来,万岁爷想要追究的话,还不晓得要有朝堂会有多少更替。

让人意外的是,不仅八阿哥没有列在朝堂上,康熙也没有提及这个儿子。这点倒是让那些心里有鬼的人越发没底,这是不打算发作,还是要等着大发作?

今天的朝会上,稍显沉闷,说得不过是些官员升调。

文官这边,有左庶子党阿赖为光禄寺卿,以福建陆路提督杨琳为广东巡抚,升福建台湾道陈为偏沅巡抚。

武官那边,调正红旗蒙古副都统雍吉纳为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升护军参领宗室勒特浑为正红旗蒙古副都统;护军参领觉罗伊敦为镶红旗蒙古副都统;护军参领觉罗英柱为正白旗汉军副都统;一等侍卫尼雅哈楚为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虽说每年年底官员更替是常见的,但是将身边的护军参领升为八旗副都统,却是少不得让文武百官臆测不已。

不晓得万岁爷防备的是八旗护军,还是京畿八旗?

曹寅与曹父子两个。却是心思各异,不与众人同。

曹寅站在文官队列,俯首站着,心里很是激扬。下江南三十来年,终于能重新屹立朝堂上,怎能不怀着几分激动?

轻轻抬起头,看着龙椅上老态渐显地康熙,曹寅想着君臣五十多年的情分,心里也觉得酸涩。

虽说他做了大半辈子的天子家奴,充当帝王耳目爪牙。没有什么成就,但是却也见证了一代帝王的成长。

稚龄时,那个带着笑容不怎么爱说话的帝王;少年时,因权臣辖制,百般隐忍的帝王;青年时,势要削藩、一起风发的帝王;壮年时,北击蒙古,捍卫疆土的帝王……还有今日,这已经老迈。却是威严日盛的帝王……

按照规矩,这百官是不能直视天颜的,要不就是大不敬。

曹寅原是侧头偷看,不知不觉有些忘情,便抬了起来。

康熙坐在高高地龙椅上,看着下面的百官,正好瞧见了曹寅。

看着曹寅真情流露。康熙紧绷绷地神情,也渐渐地柔和了许多。

君臣之间,相隔不过数丈,但是中间却有两人几十年的光阴。

那一瞬间,康熙仿佛也回到五十多年前,自己还是个刚登上帝王的稚龄童子,嬷嬷曹孙氏领着曹寅初进宫廷的情景。

明明自己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还装成小大人似的,赐下曹寅笔墨等物。

想到这里,康熙的眼睛眯了眯。掩住了目光中的困惑。

难道自己真的老了?最近一段日子。越来越爱回忆过去地事儿,从记事以后的情景,都仿佛像画本似的,历历在目。

对于眼跟前发生的事儿,却是不自觉地恍惚,总是有些想不起。

虽说做了一辈子帝王,独一无二惯了,但是面对衰老与死亡。康熙心中仍带着几分畏惧。

他不想成了一个衰老的帝王。丧事自己的权威,只能尽力地掩饰自己的变化。

曹与曹寅不同。即便是入仕多年,他地脑子里也生不出“忠君”的念头。

他理解儒家教育下的那些年轻人对皇家的膜拜,却不会去随波逐流;他也能理解曹寅因“君恩厚重”对康熙的忠心不二,但是不愿去“子承父业”。

初瑜所说的话,再次印证了曹与庄先生之前的猜测。

李氏,或许是裕亲王福全的亲生女,或许是龙椅上这位帝王的亲生女。

要说没有好奇之心那是假的,自打晓得母亲不是寻常地宗室女,而是皇室嫡支或近支后,曹也想过许多。

甚至,见到康熙与十六阿哥时,曹都觉得有些异样。

这两位,一个可能是他地外祖父或者叔外祖父,一个可能是他的亲舅舅或者堂舅舅。

李氏的身世都隐藏了四十多年,其中应有犯皇家忌讳的地方吧,否则康熙也不会委屈自己的女儿或侄女留在民间,最后指给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曹寅为继室。

这其中固然有信任曹家的缘故,是不是也能说明他对这个侄女或者女儿也有芥蒂,并没有真心疼爱之心?

太复杂了,曹觉得头发发麻,还是简单些好,还是简单些好。

有个李煦做舅舅,已经使得他头疼了;他不敢想象满朝的皇子阿哥或者裕亲王那边成了自己地舅舅,会是个什么情景。

这事儿得同父亲好好梳理梳理,能最后瞒一辈子才好。就是对李氏来说,做李家地女儿,也比父亲不明、被遗弃的身世好得多。

世事真是能如人意么?无从知晓。

曹站在队列中,心里就这样胡思乱想着,面上却是做恭顺状。

熬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挨到散朝地功夫。圣驾起驾后,整个箭厅里的气氛都不一样了。

因钦天监之前算定的封印日子,就是今天。所以这是年前最后一次朝会了。

散朝后,官员们回衙门封了印,就开始放年假了,如何不令人雀跃。

八阿哥如何,那个就等年后再操心。熬过了今天这个坎儿,大年下地,大家也不愿去想什么丢官罢职的事儿。

毕竟不是吉利的,想想都使人觉得晦气。

他们欢快了,九阿哥见了众人的神态,脸色黑得怕人。

早先八阿哥没出事前。这些人个个谄媚得跟什么似的;如今八阿哥还没有定论,他们就恨不得立时剖白干净。

就是见了九阿哥与十阿哥,他们也跟躲灾似的,恭敬中透着几分梳理,几分假惺惺。

只是如今不晓得皇父如何心思,九阿哥虽说不满,也不敢像过去那般随意。他拍了拍十阿哥的肩膀,兄弟两个一道出去。

这些日子,虽说九阿哥与十阿哥两下往来信件不断。但是有些话却不是能落到笔头上的,总要问一问当时变故的场景,才能寻思出点什么来。

曹寅在朝会前就递了请见牌子,散朝后便有内侍过来传召。他转过头,看了儿子一眼,冲他点点头,便随内侍见驾去了。

曹这边。则是听王景曾说着巡幸途中的见闻,心里却是有些不耐烦。

这些事儿,前儿刚回京时,王景曾已经在衙门里滔滔不绝地说了小半天。如今这位大人不晓得怎么像忘记似地,又念叨一遍。

唐执玉还是那副严肃模样,伊都立却是有些懒得应付,“咳”了一声,道:“曹大人,王大人,咱们这是一道回衙门?”

曹点点头没有说的。王景曾也刚要点头。就见十六阿哥笑着溜达过来。

以曹为首,一众人等都俯身道:“十六爷。”

十六阿哥笑着摆摆手,道:“诸位大人不必客气,你们曹大人爷先借用了,爷寻你们曹大人有些话交代。”

曹曾做十六阿哥伴读,两人交好是众所周知之事。

不过十六阿哥这一说,众人却不晓得说什么好了,还是曹开口道:“诸位大人请先回衙门。本官陪十六爷说两句话。便快马回去,耽搁不了衙门封印的功夫。”

众人应了。同十六阿哥别过,又对曹抱抱拳,才相伴离开。

十六阿哥看着众人的背影,转过头见跟前没旁人了,低声问曹道:“听说王景曾那个书呆子平素挺傲气的,没给你使脸子吧?你到底年轻面嫩,别让人欺负了去?”

曹摇头,道:“再年轻,也在衙门混了好几年了,还不至于让人欺负。”

这箭厅外虽说不是人来人往,但是也有些没出园子的官员三三两两说话,实不是说话的地方。

十六阿哥便对曹道:“随我到我那边溜达,刚好我在热河庙里求了两串佛珠,一个给我家大格格,一串是给你闺女求的……”说到这里,顿了顿,道:“我晓得你不怎么信鬼神,不过求个心安罢了。”

曹听得心里热乎,道:“谢过十六爷了。鬼神之事,如今我也迷糊。心里虽告诉自己是不该信的,但是也盼着有佛祖显灵出现。”说到最后,想到天慧,终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十六阿哥见他如此,忙道:“瞧我这大早上说这些做什么?表姨母与姨夫能进京,儿子也回来了,应当看这些好地才是。对了,前两天你家的喜事儿我没赶上,后个儿的我却是要去凑凑热闹。吃酒什么的还罢了,主要是过去给表姨母请个安,问个好。”

曹听了,道:“嗯。母亲也念叨了娘娘同十六爷好几遭了。只是之前娘娘随扈,母亲想要请安也不得见。往后两下都在京里,娘娘传召也好,母亲递牌子请见也好,总有能见面的指望。”

两人边走边聊,说完闲话,十六阿哥压低了音量,问道:“孚若,八哥那两只鸟儿,你觉得是谁的手笔?莫非,真是十四哥?他这次在京中,没有随扈,要是能这将手伸到御驾行营身边,那本事不容小觑啊!”

不管是不是十四阿哥,只要康熙不想深纠,那八阿哥这个黑锅是背定了。

曹思量片刻,道:“做手脚的是不是他,没有证据,这个也不好说;不过得便宜最多地,却是他,这个应没多久便会大家都晓的。”

说到这里,曹不由地一愣。

是啊,八阿哥倒霉,十四阿哥从幕后到台前,受益将是最大的。

不过,这般赤裸的受益,是十四阿哥布局谋求的?

就算之前,不会有人将“毙鹰”疑到十四阿哥身上;十四阿哥将八阿哥取而代之后,朝廷上下,康熙与众阿哥会生出什么样的揣测?

是十四阿哥见康熙老迈,迫不及待想要积蓄自己个儿的力量;还是幕后另有其人,巧施手段,让八阿哥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不晓得为何,曹的脑子中闪出康熙那阴沉着脸的样子。

八阿哥倒台,“受益”最大的,还有康熙本人啊……。

康熙坐在炕上,看着地下曹寅躬身要跪,道:“别跪了,坐着说话。”

魏珠侍立在屋子里,听了康熙地话,立时搬了个铺着软垫地圆凳,挨着炕边两步外摆了。

既是天子金口玉牙口谕,那曹寅只有先谢恩,随后欠身坐了。他抬起头看着康熙,嘎巴了嘎巴嘴,激动之下,却是有些说不出话。

康熙见他如此,也不禁有些动容,自嘲道:“一年多没见朕,是不是觉得朕老了?别说是你,就是朕自己个儿都有些不敢照镜子。”

曹寅忙摇头,道:“万岁主子不见老,只是看着比去年春天清减了。奴才是欢喜,往南边去了三十年,日日做梦回到万岁主子身边当差,终是回来了……”说到最后,不禁泪下。

“到朕身边当差么?”康熙看着老泪纵横的曹寅,口中沉吟着……。。。。

第十卷游龙舞第四百八十五章铺子

曹家,东府。

看着西侧院里摆放着富丽堂皇地的嫁妆盒子,就是看过了前些日子大儿媳妇的,兆佳氏也不禁睁大了眼睛。

如果说先前长媳的嫁妆使兆佳氏意外与欢喜,看着侄女一抬嫁妆上摆放着十来块土坯,另外一抬上摆放着两块新瓦时,兆佳氏的笑容却是凝住了。

十来倾地、两处房产,要是换成别人家的姑娘陪嫁过来的,兆佳氏怕是心花怒放。但是,对方是她哥哥家,她向来知根知底的,心里就有些不落忍。

她嫂子嫁进门时,也不过陪嫁了一处房产,那其他的房产与地应该是后置办的,或者家里的产业。

她哥哥虽说做了十来年外官,但是为人有些方正,并不是能捞钱之人。前两年回到京城,人情往来靡费也不少。

静惠的那一百二十八抬嫁妆能不能让富察家拮据不晓得,这如慧的一百二十八抬嫁妆,却是能掏光侍郎府的老底了。

初瑜与静惠站在李氏身后,也跟过来看嫁妆。

静惠看着满院子的嫁妆,只是恬静地笑着,没有多想。初瑜到底年长几岁,看着那土坯,心里数了数,十块,十顷地,刚好比静惠的陪嫁多两顷。

毕竟两人进门的日子相差不了几日,看着侍郎府那边是不想被富察家比过去。

要是这相比之心不熄。往后过起日子来,抬头不见低头见地,初瑜不禁有些担心。她转过头。瞧了静惠一眼,又觉得自己多虑了。

静惠本就是安静性子,又是大户人家出身,行事上寻不出半分差错。

就是冷眼旁观,想要给长媳来个下马威的兆佳氏,也寻不到时机来发作她。

就算如慧进门,是个脾气不好的,静惠也不会与其针尖对麦芒。

衙门已经封印。曹寅与曹父子两个都在府中,来道喜地男客便在这边府里。

因前几日刚办了曹颂的婚事,这次除了新娘新郎不同,都是重演似的,倒是比之前规整许多,不比之前的手忙脚乱。

曹每日里做的,就是带着几个兄弟接客、陪客。曹颂婚假还没满,年后才去当差;曹项国子监那边也放假了,出了十五才开学。

前些天曹颂娶亲时,曹硕没少里外忙活。很是出了一份力。

如今轮到他自己个儿娶媳妇,却是有些腼腆,不好意思太说话,只是笑着跟在哥哥们身后。

虚岁十六啊,这点儿小岁数娶媳妇,曹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不出什么来。想当年,他娶媳妇时,也不过才十七虚岁罢了,比曹硕大不了多少。同曹硕的腼腆比起来。笑得合不拢嘴的曹颂更像个新郎倌。

自打娶了媳妇进门,这十来天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