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本草王 >

第74部分

本草王-第74部分

小说: 本草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禁卒们把任雨天血淋淋的尸体跟拖死狗似的抓着两脚拖了出去。又有禁卒端着水桶进来冲洗血迹。

徐泽哼走到赵夫人监牢前,丫鬟可欣已经帮着赵夫人把kù子提了起来,主仆两正抱着哭。

徐泽哼将监牢门锁上,在栅栏外蹲下,道:“夫人,徐某刚刚得到消息,解救来迟,让夫人受惊了,还请恕罪!”

赵夫人蓬头散发泪流满面,哭着道:“多谢徐爷相救。”

徐泽哼站起身,大声道:“诸位太太、奶奶请放心,皇后娘娘早已经颁下懿旨,谁敢对太太、奶奶们无力的,杀无赦徐某没有想到这厮如此胆大包天,不遵圣谕,徐某已经将他杀了,以后徐某会严加看管再不让这种事情发生了。”

一众女眷都连声称谢——又跪在地上,朝着皇宫方向磕头谢恩。

福宁宫里仁宗官家正阴着脸背着手在屋里转圈。

曹皇后坐在旁边瞧着他,脸上却十分平静。

仁宗转了半天,又咚咚走到桌前,拿起桌上两个奏折,狠狠摔在了地上,还跺了两脚,怒道:“这个包黑子!这个唐老贼,混蛋!老是跟朕作对,都是混蛋!大理寺上午才上奏拟定罪,他们的奏折也跟着来了,凑热闹吗?大理寺要定孙家死罪,斩立决,他们两个呢,说案子存疑,不能定死罪!这不是跟朕作对吗””

曹皇后迟疑片刻,低声道:“大理寺的定罪,以大不恭重罪满门抄斩,是不是太重了?”

“重什么重?朕还觉得轻呢!已经放过了他孙儿永泽,又睁一眼闭一眼放过他孙女出嫁,这还不够宽容吗?”

“官家仁慈,举国皆知,不过,包大人和唐大人的上奏,却也不无道理。”

“有什么道理!”仁宗怒道,“朕要翰林医官院听审此案,拿出是否定罪的结论,这帮人倒好,推说案子存疑,不宜草率定罪,还要接着查。——孙老太医这家伙都死了,还查什么查?这分明是变相帮着孙家脱罪!以为朕不知道吗?也不知道这孙家花了多少银子疏通这些人才帮得他们说话!哼,朕要查出来,一个都不放过!”

曹皇后道:“据臣妾所知,高保衡获罪之前,曾经派人盯着那些医官,就担心孙家人行贿,而高保衡刚倒台没几天,孙老太医就病逝了,再说了,这是钦案,那些医官胆子再大,只怕也不会收受贿赂改变主张的。”

“你这么说,他们这些认为案件存疑,继续调查的人,是发自内心的了?”

曹皇后没有回避仁宗带着怒意的目米,道!“臣妾以为翰林医官院的医官都还是很正直的,除了个别诸如高保衡之流,他们对案件的分析判断,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如果置他们多数人的观点于不顾,强行定罪处死孙家人,只怕众人不服啊。”

“有什么不服的!孙太医辩证不准就胡乱下方,用的又不是经方,致死皇儿夭折,还不该治罪嘛!”

曹皇后道:“若是不如本方固然应该治罪,只是,翰林医官院的奏折说的明白,多数人认为二皇子的病类似阳明脏实证但是舌象脉象都不相同,这种病症以往也有按伤寒治的,也有因此治死的,所以这种证的确不好说是什么证,当然,孙老太医应该进一步辩证清楚才下方,但是,林亿太医他们也说过,当时皇儿病情危重,已经容不得拖延。不得己才用了他自己的经验方。用未经验证的自己的方子固然不对,但却也是情非得已。咱们也不能因为二皇子死了,就非要找一个替罪羊,也应该细加明察才对。”

仁宗脸色很难看:“你的意思是,朕没有明察这案子了?”

“官家自然是明见万里的,只是这案子涉及医术分歧,还是应该多听听太医和医官们的意见才好。不宜草率行事。这也是包拯、唐介这些谏官上书劝谏的。”

仁宗对曹皇后是非常敬重的,这番话而且也说的在理,他想了片刻,把脸色稍稍放缓了,道:“那好,朕便叫太医来咨询,当面听听他们的看法。。一传林亿、苏颂他们来!”

侍御医是专门给皇帝治病的,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孙用和、林亿和苏颂。孙用和已经病逝,便只剩下林亿和苏颂了。而孙奇、孙、兆、高保衡、掌禹锡这些人还只是太医,也就是可以给皇亲国戚朝廷大臣看病,带还不够格给皇帝看病。

很快,林亿和苏颂来到福宁宫。

仁宗道:“今日叫你们两人来,是孙用和案子的事情,大理寺已经审结,拟以大不恭罪处断,成年男丁斩立决,女眷没为官奴,宅院抄没。但是,包拯、唐介二人上书,说什么翰林医官院的医官多数人主张的是案件存疑,须继续调查再作决断。因为这案子涉及医术争执,普天下之,医术以你二人为最高。所以,朕今日想听听你们二人的看法。告诉朕,这案子是否真的存疑?就是存疑,也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二人相互看了一眼,都不说话。

仁宗瞧着他们,道:“说罢,不必拘谨,今日你们二人无论说什么,朕都恕你们无罪。”

林亿上前半步躬身道:“微臣一直也想就这件事向官家说说自己的看法,正好官家召见,便一并说了。”

——”微臣以为,翰林医官院多数医官认为案件存疑的意见是对的,这案件的确存疑,应该继续调查。”

仁宗的脸立即沉了下来,冷冷道:“你该不会是因为孙太医是你的同仁,就袒护于他吧?”

“微臣不敢,微臣只是但就案件本身而言,绝无私心。这案件的确存疑。”

“那好,你且说说,怎么个存疑法?”

“二皇子病症类似阳明脏实证又不像,特别是脉象和舌象,对于究竟是不是阳明脏实证这一点是存疑的,因为情况紧急,由不得商议,所以其辩证不准就擅自用方的指责,是不顾当时二皇子病情紧急这一点,苛刻强求的,不通情理。这些微臣在上次禀报翰林医官院的意见时,已经详细向官家阐述了,这里不再赘述。微臣只是想说,这案子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新的问题,使得这个案子更加疑点重重。”

“哦,什么问题?”

“便是那日知秋国舅所说的,关于温病跟伤寒不同的问题。”

仁宗眉头皱得更紧了,哼了一声道:“他一个小孩子家说的话,也值得在意吗?”

“可是小公主的病,这几日连着服用他的方子,已经大好,这便印证了他所说的话啊。”

“小公主的病又如何证明他的话了?”

“孙老太医最初辩证小公主的病就是伤寒表证,按照伤寒方用桂枝汤医治,结果立即出现了坏证。国舅爷告诉微臣,在这之前,他曾经提醒过孙老太医,说这是温病,不能按伤寒治,否则会出现坏证,但是孙老太医不听……

“他告诉太医?嘿嘿,他一个毛孩子,还能指点太医如何治病……?”刚说到这,仁宗便想起来,当时孙用和的确说过,孙儿孙永泽曾经告诉他小公主的病是温病,而不是伤寒,不能按伤寒治,还开了一个方子,但是放在家里了,当时自己听说一个半大的孩子指点一个老太医如何辩证用方,当真匪夷所思,荒谬至极,盛怒之下斥责了他,将他撵了出去,现在林亿的话,倒也印证了这件事。”

想到这,仁宗咳嗽了两声,道:“你接着说吧。”!。

第105章 一年为期

林亿道!”国舅爷早已经指出小公主的病是温病而不是伤寒。

而他一再强调的,温病不同于伤寒,不能按伤寒医治,现在小公主的病案就证明了这一点,孙老太医按伤寒治,结果出现了坏证,微臣按伤寒继续治,没有治好,反而病情越来越重,最终生命垂危,而国舅爷告诉微臣一个新方,结果就治好了小公主,这几日微臣一直琢磨这个方子,还真的就是转枢泄热的法子,跟他对病症分析一样。加上先前他替微臣治疗的几个病案,合在一起分析,觉得还是他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官家谙熟医道,微臣细说这三个病案,官家或许能从中有所感悟。”仁宗本来不想听,可是都已经说了要听shì御医的意见,自然是要听个明白的,便耐着性子道:“那好,就说来听听吧。”于是,林亿将叶知秋帮他诊治的三个温病病案一一说了,详细分析了叶知秋的用方,的确不同于伤寒,有的用的虽然是伤寒方,但是也说了,有的伤寒方是可以用来治温病的,说的只是不能用治伤寒的思路治温病,而不是完全不能用伤寒论上的方子。

林亿解说完毕,最后道:“按照国舅爷的说法,二皇子的病,其实是温病,只是我们都不知道,按照伤寒治了,结果出现了坏证,对于这个类似阳明腑实证的坏证,大家也不清楚怎么回事,但是孙老太医用了自己的经验方,国舅爷说那也是可行的,只是后来因为误服了人参燕窝加附子的滋补汤,留住了温邪,闭门留寇了,加上附子炮制不好中毒,这ォ导致二皇子病逝。”“这些话那日那小子都说过了,这些如何能证明案件存疑呢?”“温病是不是真的不同于伤寒,是不是真的不能按伤寒医治,如果是真的,那孙老太医我们大家都错了,因为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这一点,都是按照伤寒去医治的,不知者不为罪,那孙老太医就不应该被追究罪责,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一点。自然怪不到他。所以,这件案子说到底,应该查清楚究竟温病是不是真的不同于伤寒,真的不能按伤寒治,这一点必须查清楚。

如果查清了的确是这样,那就无罪,反之,则可以定罪。当然,

也应当考虑当时情况紧急这一点。酌情从轻处罚。”仁宗阴着脸瞧着他,半晌,ォ扭头望向苏颂:“你的,怎么个看法?”苏颂道:“这个案子微臣没有参与听审,只是道听途说这么听说了,这几日,林太医也跟微臣讨论过,说过这个问题,微臣细细思索,也觉得这件事关系重大,不仅关系到孙家是否定罪的问题,更关系到整个辨证论治的问题,如果能证明温病的确不同于伤寒,不能按伤寒治,那将引起整个杏林医界的一场巨大风暴,因为,那就说明我们以前所学,圣贤留下来的关于这方面的论述,都是错的!而以后我们如果按照新方法给那些温病患者医治,便可以拯救千千万万的病患,那就关系到千千万万的性命了!所以,微臣以为,这件事必须继续观察,就让国舅爷按照这法子来医治,看能否在真正治病上起到作用。最终回头再来解决孙家的案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仁宗沉吟不语,苏颂后面一番话倒是说到了他的心里,也点醒了他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宋朝皇帝非常注重医术,这ォ引得医术在宋朝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听说又一场可能到来的医学变革,怎么不让他精神为之一振,官家差不多都是想励精图治干一番事业的,仁宗也是如此,当年他让范仲淹搞变法,也是为此目的,现在如果能领导医学〖革〗命,那也是一件造福千家万户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仁宗缓缓点头,背着手转了几个圈,终于站住了,道:“好!既然两位都说这件案子存疑,那朕就信了你们,上次给了孙家一个月证明这个问题,觉着不够,那朕就多给一些时日,限时一年!就让你们两个负责,加上那小子,一年后,来禀报于朕,须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就算还不能完全证明温病不同于伤寒,只要能拿出东西证明这种可能性很大,朕还可以再给你们延长时间继续探究。但是,如果一年之后,你们拿不出像样的证据证明这一点,朕便要依律处决孙家案子了。

两位意下如何啊?”林亿和苏颂忙躬身道:“谨遵圣谕。”官家随后下旨,以大不恭罪判株连孙家成年男丁斩监候,第二年秋后行刑。本来,大不恭罪是十恶重罪,应当斩立决的,不需要等到秋后问斩,但官家圣旨延后一年库刑,便是给叶知秋他们时间证明。

消息传到监牢,孙家人得知还能多活一年,又喜又悲,哭成一团。好在有了皇后娘娘照应,徐牢头严加看守,再也没有发生sāo扰女眷的事情。而赵夫人等太太、***娘家花钱活动了,却也没有任何效果,只能整日里哭泣。

叶知秋多次跟吴王曹妃和王妃说想去监牢探监,可是王妃很为难地告诉他,按照大宋刑律,钦犯没有官家许可,是不准探监的,在行刑之前的晚上,ォ能见家人。同时,王妃还告诉他,皇后娘娘为了避人口舌,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不准依仗皇后娘娘的威仪,就做一些违背纲纪国法的事情,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强令要求探监,连通信都不准。不过宽慰他皇后娘娘已经下旨让善待孙家,应该不会有事的。

叶知秋明白了,看来,当曹皇后的亲戚,也不是什么都好,有时候可能会比旁人受到更多的限制。他也是无法,只能遥祝伯父他们在大狱平安。

林亿和苏颂两人领旨之后,登门拜访叶知秋。

叶知秋听到他们来访,赶紧吩咐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