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本草王 >

第30部分

本草王-第30部分

小说: 本草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温病是热证,而伤寒本质上是寒证,病性完全不同!治疗方法也迥然不同!

第42章 心花

第42章 心花

ps:关于皇帝的称呼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后,曾说:“凡自我朝始初,乃君与士共治天下,悉不偏枉,自寡人仅为官家也。”表达了宋朝皇帝对于知识分子和文人的特别爱护,把自己当成这些官士们的“家长”,大家都是一家人,正所谓“家天下”嘛,体现人本主义。就此,宋朝皇帝也就有了个与其他朝代不同的称谓,叫做“官家”,无论大臣,还是平民,见了宋朝皇帝,都可以直接叫皇帝为“官家”。月关《步步生莲》里也采纳了这样的称谓。

对此,老沐犹豫了很久,用官家称呼皇帝,实在是不太习惯,不过为了尊重历史,更有历史代入感,辗转反侧好久之后,还是硬着头皮决定从这会儿开始,用“官家”取代“皇帝”。

特此说明——后面看见“官家”,都是指皇帝。

————————————-----

现在看来,二皇子得的很可能是温病,但是,由于宋朝人还没有认识到温病跟伤寒的本质区别,也没有出现治疗温病特有的方子,以至于用治疗伤寒的辛温解表药发汗重剂麻黄汤治疗温病,而温病初起最怕的就是辛温消散,因为辛温发汗,一来会劫夺心液,二来会耗散心阳,必然会导致神昏谵语,温病最容易伤阴,麻黄汤发汗重剂,会迅速加重阴伤,这时候,如果病邪凶猛,而病患素体正气不足,便有可能从肺卫而直接逆传心包,那就非常危险了。邪热内陷、热痰相结,闭阻心窍,出现内闭外脱,就能导致死亡!

孙用和当初辩证的确错了,把风温辩证成了风寒表证,以至于用错了方剂,但是客观地说,这不能怪他,因为宋朝的时候还没有温病的风温这种病证(伤寒论里的风温只是伤寒误治出现的坏证,跟温病不同),也没有认识到风温跟伤寒的本质区别,如果用这一点渴求认定他误治,则是太过苛刻,有点马后炮的意思了。

叶知秋对风温和风寒表证的区别非常了解,但是,他之所以一直到现在才发现这个问题,主要是给二皇子治病时,他并不在场,当场辩证跟后面根据病例记载判断有很大差别,医者不太容易准确抓住关键,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叶知秋的临床经验太差,就是他当时在现场,也未必能准确辩证出二皇子得的是风温而不是风寒表证。

他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了后面出现的类似阳明腑实证到底是什么古怪病症这个问题上,没有从根本上从最初考虑这个病案,现在,从可馨一句无意中的话,把他的注意力引导了最初病症上,发现不是风寒表证,而是风温,这样一来,他立即就发现了后面的这个所谓类似阳明腑实证的怪病,其实就是风温误治之后出现的逆传心包证!是温病!

细细回想孙用和的处方,用了黄芩、黄连、栀子这些清热解毒药,还用了天竺黄、远志、石菖蒲、川贝、竹沥、郁金这些情化热痰开窍的药,完全适合治疗温病!看来,爷爷说他这个方子以前曾经治愈过很多这种病的人,没有说谎,这个方子能治风温!

叶知秋跟屁股安了弹簧一般蹦了起来,转身就往楼下冲。把庞安时和可馨吓了一跳:“你干嘛去?”

叶知秋头也不回道:“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很急,对不起,改日我向你们赔礼。我现在要走了!”

“等等我!”庞安时起身追上去,百忙中回头对可馨道:“改日再来,抱歉抱歉!”

两人一前一后冲出了可馨楼,贴身小厮文砚在门房那吃点心,见叶知秋跑下来,赶紧钻出房门:“少爷,怎么了?”

“回家!快!”

“好!”文砚费力地吞下点心,跑去马厩通知把马车套好,跟着车把式赶着来到门口,跳下车,取下踩蹬,叶知秋和庞安时钻进了车棚。马车飞驰而去。

庞安时道:“到底怎么了?这么着急?”

“我想到了一个病案,很重要,要跟老爷子商议去。对不起,扰了你的酒局。等会送我回去了,你再回去接着喝吧。”

“你说什么呢!”庞安时道,“今日请的就是你,你有急事走了,我一个人喝什么劲,改日吧,咱们再来。对了,中秋就要到了,你可别忘了佳人有约哟!嘿嘿,”

“到时候一起来。”

“不!”庞安时摇头道,“可馨姑娘请的是你,不是我,我可不想来扎眼惹人嫌。”

“见她不是要预约吗?”

“那是旁人,现如今她单独请你,自然不用预约的。”

说着话,马车一路奔驰,终于回到了孙府。叶知秋下车之后,庞安时辞别乘车回家去了。

——————————————

可馨眼望着他们离去,呆了半晌,回头对贴身丫鬟听琴道:“明日你去打探一下,这孙家到底出了什么事?”

听琴从来没有接受过这种任务,可馨姑娘不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不禁奇道:“问这做什么?”

“让你问你就问,问这么多做什么?”

听琴抿嘴一笑,道:“我知道了,姑娘一定是喜欢上这四少了吧?可也是,他医书背得溜熟,特别是七步成诗这本事,啧啧,在这一众公子哥中,无有能望其背者,而柳老爷子、晏老爷子这些诗词大家,虽有这本事,却又太老了,不足以托寄终身,还是这四少好,虽然小了两三岁,不过女大三,抱金砖,却也不错的。嘻嘻嘻”

可馨嗔道:“你这丫头当真疯了,一个人喋喋不休说这些疯话!”

“我这也是为姑娘着想,姑娘年岁也不小了,这家私也攒得差不多了,也该找个好的归宿了。总不能这样孤零零的一个人呀。”

可馨红着脸又嗔道:“当真是疯了,你这丫头,是不是想把我打发了,好自己个嫁人去?要不要我现在就给你许个人家嫁了?”

听琴一张俏脸也红了,跺脚道:“姑娘当真是不识好人心!罢了,由得你!明儿个我就去给你打探去。”说着,扭身去收拾碗盏去了。

可馨倚在栏杆上,望着远方,心中忖度,原先只以为这四少也是个附庸风雅的纨绔子弟,却没成想有如此才华,他适才当场吟诵的那首词,虽有可能不是当场填出来的,或许是以前写的,但肯定是他写的无疑,前朝诗词,自己无不了然于胸,却从没有听过这首词,必然是他自己填的了。

这首词的用典精准,化用前人诗词,了然无痕而又浑然天成,用韵随词意境而走,读起来抑扬顿挫,整片显出的那种慷慨悲凉豪迈气势,让人怦然心动。能写出这样的词作,其诗词造诣,便比柳永、晏殊,只怕也不多让。更难能可贵的,他还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少年,将来的成就,肯定不止于此。

可馨原本写的那首邀请叶知秋中秋佳节来赏月的诗,当时只不过是青楼女子笼络客人的客套话而已。却也没真心期盼他来。可是后面听了他那首词之后,又听到他行医令对医书的了若指掌,对叶知秋倾慕之情,悄然而生,见他小小年纪,就郁郁寡欢,仿佛心事重重,又不肯说,这才吩咐丫鬟明日前去打探,这也只是倾慕之下的关切,想知道这少年到底什么愁事烦扰。

而关切之情,经听琴那丫头这么一说,暗自忖度,才知道自己一颗芳心,却已系在那四少身上,悄然发芽了。

————————————————

叶知秋径直冲进府里,往孙用和的园子跑去,迎面撞见范妙菡。范妙菡急声道:“你去哪里啊?我正找你呢,——哎哟一身的酒气,你喝酒去了?这当口上你还有心情喝酒?”

叶知秋也不停留,道:“我发现这案子的症结了!去找爷爷去。”

范妙菡闻言大喜:“等等我!我也去!”

两人来到孙用和园子里,一路不停,一直冲到了药香堂。

大堂里,孙用和、孙奇、孙兆还有孙永轩都在,桌上,摆着一个金黄色的卷轴。瞧见他们俩冲进来,孙兆眉头一皱,道:“干什么?这正商量事呢,捣什么乱!”

孙用和摆手道:“既然来了,就坐吧。”拍了拍身边的坐具,让他坐到身边来。

叶知秋上前在孙用和长坐具上坐下,范妙菡自己拿了一根圆凳,坐在他身边。

叶知秋正要说话,突然看见了桌上的卷轴,跟先前在翰林医官院看见么一样,知道那是圣旨,道:“又来圣旨了?”

“是啊!”孙用和道,“林亿林大人向官家汇报了听审经过和结果,与此同时,那高保衡又再次上书弹劾于我,说我辩证不清就胡乱用药,误治二皇子而死,官家下诏,让我明日进宫面圣,当面陈述。唉,估计是皇后娘娘说话了,官家才给我最后这一次机会分辨,我们正在商议,怎么跟官家解释,才能说得通呢。想来想去,只要不能解释那个类似阳明腑实证的怪证到底是什么,不能解释我的方子对这种怪病有效,也就不能说服官家。官家谙熟医术,已经知道这件事我诸般不妥之处,本应该直接定罪,之所以下旨让我面圣陈述,其实只是为了给皇后娘娘一个交代罢了,看来,这一次只怕是真的凶多吉少了!”

第43章 温病与伤寒

第43章 温病与伤寒

ps:请注意!

本篇和后面一篇涉及到一个重要的中医理论问题,那就是温病跟伤寒的区别。这是《本草王》这整部中医小说故事发展的基础,后面许多故事都是从这个基本的中医理论展开的,也是主角最终成为本草王的原因。所以请书友务必耐心细读,对其中的理论阐述内容最好不要跳过,要不然,对没有学过中医的书友,可能后面就不太容易看懂了。

————————————————

叶知秋道:“不会的,爷爷,没到这一步……”

孙用和摆摆手,长叹一声,道:“爷爷很清楚,永泽,你来的正好,回去告诉你娘,还是做些准备吧。你一直在下面苦背医书,基本功很扎实了,爷爷知道了,很高兴,你还小,不会被株连处死,以后我们孙家一脉,只怕便要靠你一个人了。”

“爷爷……”

“你先听爷爷说!”孙用和打断了他的话,“听你师父说,你还不会给人看病,这个无妨,只要基础扎实,学看病很快的,只是,爷爷,你大伯,你师父,还有你大哥二哥,都不能教你了,一切只能靠你自己了……”

说到最后,话语哽咽,无以为续。

孙兆狠狠一拳头砸在坐具软榻上,随即把手蒙住头,揪着头发,连官帽的掉在了地上。孙永轩颤抖着手帮他把帽子拣了起来,递给他,他却不接。

叶知秋道:“爷爷,我发现了这个病案的问题所在了,我来就是要告诉你这件事的!”

孙用和抬起老眼,瞧着他:“什么?”

“二皇子得的不是风寒表证,而是温病!是风温!你后面治疗二皇子的处方,正是治疗风温的方子,是完全有效的!所以,这件事你没有任何过错,当然,前面你把风温辩证成了风寒表证,这个不对,但是你不知道风温,这个怪不到你,你们不知道,不知者不为罪嘛,后面的方子对症就行了。爷爷,你就这样告诉官家!”

孙用和听他颠三倒四说了一通,搞不清楚他到底要说什么,望了一眼孙奇。

孙奇道:“你说二皇子得的不是风寒表证,而是风温?”

“是啊,风寒表证跟风温不一样的,很大的不同,一个是伤寒,一个是温病,一个是寒证,一个是热证,性质治法都完全不一样,呐,风寒表证舌头不会是红的,但是二皇子舌边尖红,这不一样把?风寒表证脉不会数,二皇子脉象浮而数,这也不一样吧,这就说明根本不是风寒表证,而是风温!因为风温是温病,温病是热证,反映在舌象和脉象上,会出现舌质红而脉数……”

孙兆不耐烦地一拍椅子扶手:“捣什么乱!现在已经说爷爷辩证不清了,你还来说爷爷辩证错误,把风温辩成了风寒表证,你知不知道,辩证错误比辩证不清还要严重!你这是帮爷爷还是害爷爷?”

叶知秋忙道:“不是这意思,师父,你听我说完,风温跟风寒表证的区别没人知道,爷爷也不知道,所以辩证错误不是爷爷的错……”

孙永轩瞪眼道:“四弟,你说什么呢!爷爷怎么会不知道风温跟风寒表证的区别?”

“你们说的风温不是我说的风温,或者说《伤寒论》上的风温不是我说的风温,也不是二皇子得的风温!这两个风温不一样的。我说得不是你们说的那种风温……”

孙兆怒道:“你这颠三倒四的说什么呢!”

孙用和摆摆手:“都不要急,让永泽把话说完。”

一众人这才不说话了,瞧着他。

孙用和道:“永泽,你说二皇子得的是风温,而且不是伤寒论上的风温,究竟怎么回事?”

“伤寒论上的风温,——‘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