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本草王 >

第21部分

本草王-第21部分

小说: 本草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里还能说的出半句话来。

叶知秋冷冷道:“‘心为君主之官’,何谓君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底下它最大!既然五脏六腑里它是君,你现在又让五脏六腑十一脏都臣服于胆,莫非国可以有二主?又或者这胆是心的老爹,是太上皇不成?”

范妙菡哈哈大笑起来,拼命鼓掌,道:“这下知道我师哥这大笨牛的厉害了吧?”

庞书生面如死灰,手中折扇当啷一声掉在地上,站起身,拱拱手,一言不发,迈步就往外走。

范妙菡起身笑道:“喂!说好了你输了请客的,怎么,想赖皮不成?”

庞书生站住了,涨红着脸转身过来,从怀里摸出钱袋,放在桌上,举步又要走,却把那沈书生起身拦住了,笑道:“医道切磋,小赌怡情,兄台何必要走?”

庞书生苦笑:“我还有何面目留下?”

沈书生道:“既然能指出你的不足,想必有他自己的见解,兄台不想听听这位公子对这句话的看法吗?”

那庞书生心头一凛,他痴迷医道,从小精读医书,又得名师指点,所以出道很早,治愈不少疑难病患,虽然年轻尚轻,却已名扬乡里,只是生性高傲,说话狂妄了一些,如今却被一个半大孩子说得哑口无言,心中又羞又愧,低头便要离开。

忽听沈书生的话,也很想知道对方是怎么看的,激起了他好医之心,顾不得脸上发烧,对叶知秋拱手道:“在下适才多有得罪,若小兄弟,啊不,公子不计前嫌,能予赐教,在下不胜感激!”说罢,长揖一礼。

叶知秋见他认赌服输,知错能改,光明磊落,倒也是条汉子,便起身拱手还礼,笑道:“好说!相互交流吧。”

那庞书生又揖一礼。

这时,叶知秋他们的酒菜陆续送上来了,放了满满一桌,庞书生忙给两人斟了两杯酒,捧起来,道:“在下适才言语得罪,万望海涵,以酒谢罪,请……,嗯,公子贵姓?上下如何称呼?”

“我叫孙永泽。这是我师妹,名叫范妙菡。是前宰相范仲淹的嫡孙女。”

那庞书生大吃一惊,脸上阴晴不定,不知道在想什么。

沈括却起身拱手:“原来是范大人家千金,失敬失敬,范大人抗击强敌,力保大宋江山,为官体惜民情,领袖革新变法,虽未全功,实则令人敬佩。”

范妙菡笑吟吟还礼。一指叶知秋,道:“你们是学医的,我医术可不行,我师哥是三位太医的子孙,你们该敬仰他才是。”

沈书生有些吃惊,上下打量了一下叶知秋,道:“莫非,公子与当朝名医孙老太医有渊源?”

“那是我爷爷。”

“失敬,当真失敬!”沈书生起身拱手,“难怪公子医道如此了得,却原来是医学世家!——公子表字如何称呼?”

叶知秋哪里有什么表字,本要说没有的,突然想起自己穿越前的名字,随口道:“表字知秋。”

“好字!”

庞书生也很惊讶,忙放下酒杯,拱手道:“原来孙公子是孙老太医家的,唉,惭愧,我这井底之蛙,竟然在孙太医高足面前班门弄斧,令人汗颜啊。”

叶知秋忙拱手道:“哪里,两位请!”

四人举杯喝酒,范妙菡只是浅浅抿了一口,便放下杯子,问那沈书生道:“没请教尊姓大名?”

“在下沈括,字存中。”

叶知秋最后一口酒喝到嘴里,还没等咽下,听到这名字,一口酒差点呛到了鼻子里。急忙转身低头,咽下酒水之后,瞪眼望着那书生道:“你,你是沈括?你真是沈括?”

沈括,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科学家之一,代表作《梦溪笔谈》,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化学、气象、地理、农学,不过,除了这些,他还是当时有名的神医,年轻时苦读医书,治病救人。后来,他的经验方汇编成书,名叫《沈存中良方》,一直流传至今。

叶知秋对他别的擅长不太了解,却知道他是一名名医,如今穿越来到北宋,想不到竟然见到了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当真是又惊又喜,不敢相信,又问了一遍。

沈括点点头:“公子知道我?”这时候的沈括,刚刚二十岁,远还没有扬名。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想不到这孙太医的孙子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头,不仅有些好奇。

叶知秋很是激动,忙拱手道:“太知道了,嘿嘿,你很厉害,医术也很高明!”

“惭愧惭愧,”沈括一指旁边的庞书生,“这位是在下新结实的好朋友,也是医道中人,酷爱医术,姓庞名安时,字安常。”

叶知秋眼睛都瞪圆了,瞧着那庞书生,道:“你,你是庞安时?”

庞安时,北宋著名医学家,出生医学世家,自幼聪明,没到二十岁,便熟读黄帝、扁鹊脉书等经典,还能阐发新意。著作流传至今的《伤寒总病论》,以及《难经辨》《主对集》、《本草补遗》等著作,大力推动了外感病学的发展,他以善治伤寒而闻名于当世,同时,对温病学也很有研究,被后世温病学家推崇为我国早期温病学开拓者之一。

叶知秋知道这人就是庞安时之后,一想到这人少年便医术有成,难怪适才言语狂妄,却也有其值得狂妄的资本。他想不到这一天,竟然见到了两位北宋鼎鼎有名的名医,虽然这时候他们俩还年轻,还没有出名,但是能见到神医少年,却也是让人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庞安时见他瞪眼瞧着自己,跟刚才一样也是一副惊喜交加的神情,也奇道:“正是在下,公子认识庞某?”

“听说过,没见过,我听说你少年便熟读医术,扬名乡里了,当真久仰久仰。”

“不敢当,公子这样说,倒叫庞某汗颜了。——适才公子指出了庞某注解《黄帝内经》‘十一脏取决于胆’这句话的谬处,庞某深以为然,十分感激,想听听公子高见,还请赐教。”

叶知秋听他诚心求教,便道:“其实,胆的所谓绝断,还是相对肝主谋虑而言的,因为肝胆互为表里,肝谋虑的事情必须由胆来决断,所谓肝胆相济,勇敢乃成嘛!它的功能也就仅限于此,不必将它刻意扩大到统领十一脏的位置,那样反倒与心为君主之官的论断自相矛盾了,也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而且,如果强调它是十一脏的统领决断者,那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哦?愿闻其详!”

“五脏六腑共计十一脏,其中包括了胆,如果十一脏都取决于胆,那岂不是胆自己取决于它自己?这不是矛盾吗?”

庞安时和沈括相互看了一眼,都缓缓点头。沈括问道:“那以公子之见,《黄帝内经》上‘十一脏取决于胆’,这句话,又该如何理解?”

叶知秋吃了一口菜,这才慢慢道:“我认为,这句话其实是写错了,这‘十一’两个字,其实是一个字,一个‘土’字,前人抄录的时候,是从上而下的竖行撰写,上下连在一起,便把这‘土’字错辨认成了‘十一’两个字了,以讹传讹,于是就成了这怎么都说不通的一句话。”

庞安时和沈括面面相觑,对这个解释,当真是匪夷所思,细细一想,到也有几分道理,庞安时又问道:“若作‘土’字解,能说的通吗?”

第30章 未来医王

第30章 未来医王

叶知秋道:“可以说得通,而且比其他说法更有说服力。呐,先从字面分析,咱们把‘十一脏’还原成‘土脏’,什么是土脏?联系上文就知道了,这句话前面一句话是‘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这里面的‘至阴’,当然是指脾脏,而‘至阴之类’,便是上文脾所包统的传化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通于土气。也就是说,这六腑是通于土气的,所以,把这六腑统称‘土脏’,便顺理成章了。而‘土脏取决于胆’中的‘决’字,本义是开通闭塞,疏通水流。联系上下文便可知,这句话应该理解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六腑土脏的功能,都依赖于胆的决通疏泄。”

庞安时和沈括更是惊讶,都仰着脑袋细细思索叶知秋的话,半晌,都点了点头。庞安时问:“公子这样的分析,倒也言之成理,不过,六腑决通疏泄都依赖于胆,还有其他依据吗?”

“当然有,胆参与肌体消化水谷的过程,胆藏的精汁决泄于胃肠帮助消化,胆气通决以维持腑气的通降,胆内寄相火,参与腐熟水谷。双方相互关系很明显,如果胆病不能决通‘土脏’,临床上会出现口苦、胁痛、善太息等胆腑证候,还能见到呕吐、腹胀、不食、二便异常等胃肠三焦膀胱的病症。由此可见,胆对土脏是有决通作用的。这样理解,在临床治疗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庞安时和沈括沉吟良久,都已经缓缓点头。一起拱手道:“公子高见,茅舍顿开!”

叶知秋拱手还礼:“哪里,一家之言而已。”

沈括道:“公子这番见解,比王冰的注释更能自圆其说,而且在治病上也更有意义。当为正解!”

庞安时也是一脸惭愧,道:“是啊,庞某适才的注解,本以为已经天衣无缝,听了公子指谬,又听公子高见,才知道实在不妥,还是公子之见更显高明。佩服佩服!”

刚才的不愉快,已经烟消云散,四人喝酒吃菜,畅谈医术,十分投机。

那庞安时听说范妙菡是范仲淹的孙女之后,便不再看她,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跟叶知秋交谈,请教一些医学问题,叶知秋是知无不言,又跟他们请教一些当时医方,两人也是和盘相告。

喝得高兴,叶知秋举杯相邀,范妙菡却一把按住了叶知秋手里的酒杯,嗔怪地瞧着他。叶知秋一愣,道:“怎么了?”

“你先前答应我什么来着?”说罢,瞧瞧他,又瞧瞧他手里的酒杯。

叶知秋顿时醒悟,讪讪地放下酒杯。

沈括奇道:“怎么了?”

范妙菡道:“他刚才说了,只喝一盅的,现在到了,不能再喝。”

“这是哪里话,只喝一盅,如何够?这才刚刚起兴呢,看孙公子这架势,至少能喝一大壶,来来,再喝!”

范妙菡按着叶知秋的手:“不成,不能说话不算数,——小二,上米饭!”

叶知秋苦笑,道:“两位,只能改日再喝了,今日有事,的确不能再喝。”

沈括道:“有事啊?那就不便再劝了,既然如此,改日再喝也不迟。先前听公子谈医论道,方知公子比我二人都年幼,医术却远在我二人之上。还有很多不明之处,想向公子请教,改日相约,万勿推却啊?”

“一定,我也很想跟两位多多切磋交流医道呢。”

两人说着话,庞安时却呆在那没有言语。

吃完饭,叶知秋和范妙菡起身告辞,离开了饭庄。

眼看他们二人出了大门,沈括对庞安时道:“庞兄,你怎么回事?怎么魂不守舍的样子?”

庞安时勉强一笑,道:“没什么。”

“不会吧,兄台适才看那范姑娘的眼神,颇有爱意,莫非因于此?”

庞安时长叹一声,道:“兄台明鉴,弟也就不隐瞒了,适才的确对范姑娘一见倾心,惊为天人,只可惜,她是范仲淹的孙女,这番心思,只能就此作罢。”

“庞兄何出此言?”

“兄台有所不知,家父官职,便是被那范仲淹变法革新时,一笔勾销的,家父为此,郁郁而终。”

沈括嗔目结舌,道:“弟曾有闻,十年前,亲历新政,范仲淹一手举簿,一手持笔,俨然阎罗判官,将各地按察举报不称职官吏从班簿上一笔勾销,搞得众怒人怨,其中却有令尊啊,实在是,唉!”

“公平而言,家父治下并无劣迹,但其到底是学医之人,或许了无政绩,变成了范某涂销之由,罢官还乡,一病而终。每每想起,便觉痛心,虽然不至于为此怨恨,但要与范家联姻,却是不能的,所以便只能按下倾慕之心了。”

沈括笑道:“其实,兄台也不必太过挂怀,我瞧那范姑娘,对他师兄颇有情絮,纵然你们两家没有这份恩怨,只怕你也不能获其芳心。”

庞安时点点头:“是啊,他们俩倒也郎才女貌。”

沈括道:“孙公子年仅十五六岁,已经深谙医理,假以时日,必然名震朝野,将来一代医王,只怕非他莫属!”

庞安时冷然道:“那也未必,你我医道之学不差于他,年岁相仿,何必长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假以时日,你我医学造诣,也不见得就差于他了!这一代名医之誉,落于谁手,现在还言之过早!”

沈括笑道:“庞兄志存高远,弟佩服,只是,弟学而不精,不敢暗窥一代名医之誉。只能仰望兄台了。”

庞安时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

从飘香四里饭庄出来,范妙菡突然狠狠拧了叶知秋胳膊一把,疼得叶知秋哎哟叫了一声,道:“你干嘛啊?”

“我干嘛,我还问你干嘛呢?我问你,你明明通晓医术,为什么每次背书,你都装着不会,非要让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