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63部分

逆流伐清-第63部分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晋王李定国,可以尊敬,可以仰慕,但自己才是可能扭转乾坤的穿越者,而不是给历史名人打工的小弟。如果因为惩处一个犯罪的将领而与自己产生隔阂,那李定国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可就要重新估量了。

到底还是位置没有摆正啊,名人效应的残留还多多少少影响着自己的思想。宅心仁厚,是个优点;如果再加上杀伐决断,那岂不是更完美了?当然,马宝和易成等人的建议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最终目标,不了解自己的雄心大志。

朱永兴想通了,脸sè变得坚毅,目光也凌厉起来。他的腰板更加挺拔,转向亲卫队长杨国骧,作了一个特殊的手势。

……………

第一百三十三章立威(求收藏)

名人效应,不只是朱永兴有。李定国战功赫赫、人品出众,是当时无数人仰慕的偶像,也是很多明军将领归依的核心。那种无形中的威压和敬畏,更是影响着明军将领的思维和行动。

正因为这方面的原因,易成和马宝等人希望朱永兴暂缓处置唐尧宗,以期与李定国搞好关系。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只是思维的方式不同,所处的角度不同。

“殿下这是要立威吧?只是晋王那里不好交代呀……”汝阳王马宝勒马驻足,望着唐尧宗的人马弃械走出兵营,皱着眉头揣测着朱永兴的心思。

唐尧宗带着军中将领迎接朱永兴,却万万没想到朱永兴突然变脸,被一举擒拿。既然朱永兴决意动手,已经做好准备的马宝、刘震等人只好按应变计划行事,包围了唐尧宗的军营。在“只惩首恶,协从不问”的喊喝声中,群龙无首的驻军在一阵骚乱过后,终于选择了弃械出营,接受整肃。

虽然行动很顺利,但众将都感到困惑不已,不知道朱永兴何以突然变卦,用此雷霆手段。尽管朱永兴是宗室留守,暂行监国权,总掌百官,处置一个犯法的总兵,并没有越权。可毕竟唐尧宗是李定国派出的部将,先打声招呼,给足李定国面子,应该更好吧?

现在呢,朱永兴的断然处置,难道不是让他和李定国的第一次会面蒙上了一层阴影?

……………

朱永兴并不后悔,他知道在心理上,自己迈过了一个槛,也把自己的位置重新摆正。在脱出了历史名人、千古名将的心理阴影之后,他变得更加自信,这对将来的行动是有好处的。

“平阳侯,唐尧宗的违法劣迹就由你去查清楚,所率兵马也由你整肃统领。待晋王赶到,再由他处置,你看如何?”

朱永兴在迎接的众人面前显示了雷霆之威,而现在则该是转圜与李定国关系的时候了。把唐尧宗擒拿而不做最后处置,交由李定国决定,这无疑是给李定国一个面子。按照民间俗话说:打狗看主人。把作恶的狗关进笼子,这无可厚非;不问青红皂白,一棒子抡死,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而且,朱永兴还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做调查定罪等事宜,那就是平阳侯靳统武。历史上,李定国可是在临终前托孤于部将平阳侯靳统武,命世子李嗣兴拜其为养父,可见李定国对他的信任。

这样一来,朱永兴便显得很公正。既不是捏造罪名,故意让李定国难堪,也不是要吞并李定国的人马,只是以罪论事,别无其他。

平阳侯靳统武已经看过了唐尧宗劫杀客商的控书,脸色很是难看,把唐尧宗恨得要死。打晋王李定国脸的,不是朱永兴,而是这个利欲熏心的混蛋。只是他心中也有些许不满,觉得朱永兴应该私下和晋王李定国透露此事,由晋王李定国来做处置。

“李晋王治军一向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唐尧宗害商扰民,污晋王之清誉、王师之声名,罪无可恕。”朱永兴心中不悦,耐着性子说道:“若晋王在此,早斩其首,正名严纪。平阳侯,难道你不如此认为吗?”

靳统武心中一惊,赶忙躬身答道:“殿下所言甚是。唐尧宗杀商夺货,获利自肥,不杀不足以严明军纪。若晋殿下得知,必斩首示众,以告军民。”

朱永兴淡淡一笑,说道:“这深究其罪、整肃军纪之事,就交与平阳侯了。劫杀客商,军士乃听令而行,罪只在唐,能恕则恕;若有扰民害民之行,则罪在己,不可轻饶。宽严之度,平阳侯可自掌握,当以牵连最少、影响最小为要。”

“末将谨遵殿下谕令。”靳统武知道自己必须接下这个差事,既代表李定国接受朱永兴的照拂,又能给李定国营造亡羊补牢、挽回影响的机会。

朱永兴看着靳统武告退而去的背影,苦笑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轻轻叩击着桌案。晋王李定国虽然性格倔强,遇事常生争执,但似乎不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在与孙可望的争持中,也颇能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希望这次的举动不会真的造成隔阂,自己还得多做点准备,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殿下。”长史易成走了进来,用颇为复杂的眼神看了朱永兴一眼,躬身禀告道:“土官龙吉兆、龙吉佐置办了酒宴,为殿下接风洗尘,现正在偏厅等候召见。”

这就是擒拿唐尧宗所带来的现实的好处啊!朱永兴收拾起思绪,微笑起身,随着易成前往偏厅。

朱永兴为什么要对云南土司特别优渥,不惜冒着与李定国交恶的风险,也要以威震之,以利诱之呢?其实这与云南的民族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众多的少数民族,本来是很好的兵员补充,却多半由土司控制。土民对土司的人身依附关系,阻碍着朱永兴扩军征战的计划。

当然,土司制度始于唐代的“羁縻制度”,形成于宋代,繁荣于明代,几百年来的根深固习,哪是轻易便能废除了。搞的不好,反倒容易使各土司离心生叛,破坏内部的稳定大局。

所以,朱永兴一面恩威并施,使各土司能站到明军这边,为抗清大业而出力;一方面他也要采取一些办法,能够让土司放宽对土民的人身限制,以便招募到更多的少数民族士兵。

强下谕令是不行的,但朱永兴可以开出条件,进行交换。本着自愿的原则,你支持我,我便给你官职、土地;你拒绝,那也没关系,总有别的土司愿意去做。总之,这在表面上看是互不吃亏的一个交易。

但实际上却并没有那么简单,这是朱永兴的一个谋划长远的计划,把土司治下的民众不断变为自由民,从根本上动摇土司制度。这些自由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会不断吸引更多的土民,从而为埋葬土司制度提供来自于内部的掘墓人。

第一百三十四章汉化土司(求收藏)

“有一个适龄军人,其家属不论老幼,便皆可计入丁口,土官每送一千丁口至安南安家,吾便在安南另授其一县之地,并委官职……”朱永兴只是有个大概思路,更具体的还没有想好,所说的也很粗略。

“殿下,是一县之地?”龙吉兆竖起了耳朵,脸上露出了一丝热切。

“嗯,这个要先说清楚。”朱永兴装出一副很实在的样子,还带有那么一点赧意,“安南的县比中国的要小,大概相当于乡或镇。”

一乡,或一镇,也可以啊!龙吉兆和龙吉佐交换了下目光,心中暗自盘算:一千丁口,除去家属,最多能出三百多士兵,对比目前自身的实力,影响不大,这个买卖值。

狡兔三窟也好,开枝散叶也罢,在安南多一块或几块根基总是好事。谁没有子侄,谁没有近亲,付出些人口,为他们谋个出身,总好过都窝在这一块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地方强啊!

龙吉兆和龙吉佐心中都打定了主意,表现得更加殷勤,又不断吹捧朱永兴,从出缅入滇的大义,到腾冲胜利的英武,再到处置唐尧宗的果断。一个个高帽子飞过来,朱永兴也是笑得越来越开心。

“过誉了,二位实在是过誉了。”朱永兴摆了摆手,故作神秘地说道:“以丁口授土封官之事过几rì便要下达谕令,但却不会说明是安南之地。你们也要保守秘密,等到吾征伐安南获胜后,再公之于众。”

“下官明白,明白,请殿下放心。”龙吉兆、龙吉佐连声答应,被朱永兴这种“我很信任你们,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神态和表现忽悠得不轻。

嘿嘿,其实我跟别人也会这么说。朱永兴已经展示了雷霆手段,对这两个地方实力派便显得很优容随和。

需要决定价值,有这些地头蛇的支持,才能在云南三江之外的地区站得住脚,才能够长期坚持。要知道,很多土司都有着几十年、上百年的传承历史,所积累的粮草金银很是丰厚。朱永兴不会强夺,但可以借呀,或者卖外邦的土地。在建立起稳定财源之前,朱永兴也没有别的办法解决财政问题。

乞食,这个词很难听,但却正是明军现在的处境。屯田养兵虽然开始实施,但要见到效果,还需要时间,起码在半年之内还得向各土司伸手。强取豪夺,自然会造成矛盾和冲突,晋王李定国就犯过这样的错误,被迫把兵力用于平定地方,间接造成了元江那嵩抗清起义因孤立无援而失败。

既然土司治下的土民还能忍受盘剥而不反抗,朱永兴就不会自找没趣,非要以自己的好恶,以及什么解放劳苦大众的崇高目标来处理问题。

而且,朱永兴虽然定下了东入安南、再入广西的大方向,但云南依然被他看成是rì后稳固的抗清基地,不会轻言放弃。云南虽偏远,但却“地产五金”,以金、银、铜、铁、铅而著名,如能充分开发利用,则是生财的一大来源。

宴请接风,朱永兴则又恢复了那种平易、仁厚的面目,对各土司、土官慰勉有加,并封了龙吉祥(龙吉兆、龙吉佐之弟)一个安南宣抚使司同知的官职。

当时的安南被明朝在嘉靖时从属国降为属地,改其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都统黜陟。而为了制衡,莫氏和黎氏都被封为安南都统使,明朝还让黎朝辟出高平、太原让与莫氏子孙,形成了莫氏在高平的割据局面。尽管后黎朝自称国号为“大越”,但这个国号引起了明朝的忌讳和恼怒,所以长期不封安南国王。

幼弟龙吉祥被封了官职,也就表示朱永兴已经答应了在安南的赐地,龙吉兆、龙吉佐心中的石头落地,报效更加殷勤。

“李晋王一向治军严整,秋毫无犯,出了唐尧宗此等败类,亦是被宵小蒙弊,不损其英名。”朱永兴只收了各土司一半的输粮认饷,并直言他们应把另一半报馈给李定国,“云南暂由晋王和赵王主持,汝等应全力支持,方可使抗清局势有扭转之机。若是因小事而生嫌隙,则亲者痛、仇者快,徒使清军得利。”

龙吉兆、龙吉佐只恨唐尧宗,对晋王李定国倒并没有太大的反感和厌恶,毕竟大西军经营云南十多年,实行了较好的民族政策,李定国所部更是军纪严整,颇得好评。

“殿下谆教,我等定铭记于心,不敢稍有违逆。”龙吉兆恭谨地躬身答道:“且晋王殿下治滇省数年,立法甚严,兵民相安,使滇省呈升平景象,下官等皆敬服赞叹。后晋王殿下东征,我等亦出兵认饷,报馈殷勤。现下清军猖獗,正当jīng诚团结,共度危难,岂能与晋殿下生隙。”

大西军平定滇省,并在数年内使云南局势安定,孙可望的功劳未必在李定国之下。只是作为反叛,哪还有人说他的好话。

朱永兴对龙吉兆的表态很满意,很欣慰,也对龙吉兆的汉化水平感到惊异。这家伙,说得比自己都好。自己说白话说惯了,穿越之后依然难改,也没那个古文造诣,只好稍微简炼些,再加些之乎者也的点缀勉强胡混。

尽管都称为土司,但却因为所处的地方不同,设立的时间不同,制度和文化也都有所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有的土司是奴隶制经济,有的土司则是封建领主制经济,有的则处于这两者的过渡阶段。

从汉化程度上说,由于所处环境、交流程度的不同,土司也是各有差异。比如元江地区,土官和少数民族的百姓子弟受到汉文化的教育比较普遍,那嵩之父更以重金从昆明聘请博学先生教授其子侄,并筑楼藏书万卷,使那氏家族成为滇南颇有名气的“书香门弟”。

而磨乃龙氏和元江那氏同是傣族,关系甚好,百多年来声息相通,受到了那氏的很大影响,更受到汉文化的熏陶。与元江一样“设官定赋立学校”,对汉族和明王朝感情甚深。

傣族不错,土司报馈殷勤,这“金孔雀”也漂亮。歌舞一起,朱永兴立时又被那身材婀娜、容颜美丽的傣家女郎所吸引住了。

食sèxìng也。这正常的男人啊,见到美女,那眼睛就不由自主地多瞅、多看,心中还不断地鉴赏品评,算是改不了的一个毛病。

……………

第一百三十五章汉服傣家女(求收藏)

傣族那甜眯眯的低度酒,竟然能把我喝倒了?朱永兴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