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306部分

逆流伐清-第306部分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大兴土木,不耽图享乐,朱永兴的节俭和简陋,倒是激起了一阵好评。大家都认为他未丧大志,在这南京亦是暂时的打算,挥师北伐,定都北京,是很快的事情。

其实从心里讲,朱永兴并不喜欢太大的建筑格局。宫人本就不多,空空荡荡倒有阴森的感觉。而小巧玲珑、虚实相映、层次分明的煦园却更合他意。

“妾身恭迎陛下。”刚走到居所门外,梦珠和龙儿便迎了出来,盈盈下拜。

“免了,免了。”朱永兴当着侍女的面儿,只好摆了摆手,在二女的陪伴下进了屋,挥退下人后,立时仰面八叉的躺在榻上,舒服地哼哼了两声,可谓是毫无形象。

梦珠无奈地笑了笑,龙儿却紧跟着坐在朱永兴身侧,殷勤地给他除靴摘袜,又给他捶着腿脚。

“日后呢,莫要这般大礼相迎。”朱永兴懒洋洋地说道:“在外面呢,一个个都是不苟言笑,礼仪繁琐;回来便是图个轻松,有天伦之乐的感觉。若是弄得跟外面一样,便无趣了。”

“可这礼不可废,若是传扬出去——”梦珠欲言又止。

“内宫之事怎能传扬出去?”朱永兴哼了一声,说道:“你呀,也莫要一直以宽厚待人,该拿出威风时便拿出来。与宫外私相交结,传递消息小话,那是死罪,抓到了便不可轻饶。有前车之鉴,看谁还敢?”

见梦珠神色不愉,朱永兴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招她过来,起身一边一个,将梦珠和龙儿搂在身侧,说道:“嗯,不说这事儿了。饿了,上饭菜吧,也不用侍女在旁,就咱们三个,嗯,把柔儿、嘉儿也带来,咱一家子放松舒服地吃饭。”

“那就传膳吧!”梦珠脸色稍霁,又提醒道:“其实今日应不进饮食,于内院省身斋戒的。”

“什么省身斋戒,糊弄外人的。”朱永兴满不在乎地说道:“不吃饭明天哪有力气让他们折腾?”

减食省身,不进饮食,省身斋戒,这些繁文琐节对于朱永兴来说,根本就是要敷衍了事的。打着中兴未竞全功,一切从简的幌子,本来在登基前应与朱永兴形影不离的赞礼官、尚宝卿等都被朱永兴挥退。

“皇上金口玉言,说什么就是什么。”龙儿喜气盈面,贴着朱永兴蹭了蹭小脸,跳下榻去安排膳食。

“在外面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回到后宫。就该放松放松。”朱永兴搂过梦珠,叭唧亲了一口,调侃道:“爱妃,眼看春暖花开,我们也要辛勤耕耘哪!播下种子,是否出苗吐穗不一定知道。可不能误了农时哦!”

梦珠嗔恼地轻啐了一口,忙着给朱永兴着袜穿鞋,“一会儿宫人该进膳了,莫让她们看到皇上这个样子。

“待到事情忙完,我带你们出去游玩。”朱永兴任由娇妻摆弄,微笑着说道:“什么莫愁糊、玄武湖、鸡鸣寺、半山、燕子矾、白鹭湖、石头城、清凉山、秦淮夜渡、桃叶临流……嗯,还真不是一天两天能看遍的。”

“初登大宝便出去游玩?不太好吧?”梦珠心中想出去游玩,但又有一些犹豫。

“那就不叫游玩,叫微服出访。叫体察民情。”朱永兴不以为意地说道:“非要把我累死,才算勤政爱民吗?”

“好,陛下说怎样便怎样。还有,皇上日后自称要用‘朕’。”梦珠哄着朱永兴,给他整理衣服上的褶皱,“其实就在这园子里也很好啊,有山有水的,柔儿就喜欢得不行。最爱在那石舫上玩耍。”

“让宫人细加看护,莫要掉到水里。”朱永兴想了想。摇头道:“让她痛快地玩儿两三年,然后再给她找老师。童年嘛,就要快快乐乐,尽情玩耍。”

“陛下也莫要宠坏了她。”梦珠委婉地劝道:“一个女孩家,调皮跳脱的不象话。”

“是吗?”朱永兴有些疑惑,虽然知道这个女儿比较活泼。可也没那么严重吧,在自己面前还是很乖巧听话的呀!

“这孩子机灵着呢,连皇上都兴许被她骗过了。”梦珠苦笑着叹了口气,以前是郡主,以后呢。那一个公主的封号是跑不了的,如果不改改性子,可怎么得了?

又是皇上,又是陛下的,还有传膳等专用术语,弄得朱永兴直翻眼睛,称孤道寡啊,真的挺没意思的。

这时,龙儿抱着嘉儿走了进来,不到一岁的小女娃,咿咿呀呀的发着谁也听不懂的声音。

“来,我抱抱。”朱永兴喜欢孩子,起身接过,蹭了蹭嫩滑的小脸蛋儿,亲了两口,用头在孩子怀里拱,逗得孩子咯咯直笑,伸手抓他头发,他也不恼,嘻笑如故。

梦珠张了张嘴,眼见朱永兴开心高兴,也便没有再劝谏。

古人最讲究尊卑上下,朱永兴的身份如此,逗弄儿女便是不妥。况且士大夫之家都讲究的抱孙不抱子,对儿子都是冷冰冰的模样,哪有朱永兴这般行事的?

侍女将饭菜端上来,却只摆在外厅,朱永兴在内房自与小娃嬉戏。他又仰面躺在榻上,托着小娃的腋下,让小娃在自己胸腹上踩踏蹦跳,逗得小娃笑个不停。

“陛下,该用膳了。”梦珠无奈地催促,又冲龙儿使了个眼色,让龙儿把孩子接过来。

朱永兴意犹未尽,也只好在梦珠、龙儿母女的陪伴下来到外厅,挥退了下人,只留一家人围坐在桌前。

“柔儿呢?怎么还没来?”朱永兴话音刚落,柔儿便迈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她那条小忠狗,看样子好象是刚刚梳洗过。

“孩儿给父皇见礼。”柔儿躬身下拜,怎么也看不出顽皮跳脱的模样。

“来,快坐下吃饭。”朱永兴伸手相招,让她坐在自己身旁,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朱永兴动了筷,梦珠和龙儿,还有柔儿才开始用饭,没有侍女在旁边,朱永兴更喜欢这种随和的家庭气氛。

“父皇您尝尝这个虎皮肉,很好吃。”柔儿给朱永兴挟菜,让朱永兴老怀大慰。

“嗯,好吃。”朱永兴点头称赞,给女儿挟了盐水鸭子,这也是南京特色菜,味道很好。

梦珠见女儿把朱永兴哄得高兴,有些无奈,又有些欢喜。要是女儿真的懂事儿,那该多好。

龙儿却只是微笑,怀里的孩子自有一碗粥喂着,可怜的娃儿瞪着大眼睛,瞅着桌上的菜,可惜馋了也吃不得。

朱永兴吃得高兴,给小娃娃嘴里塞了块豆腐。看她吃得眉开眼笑,又连柔儿脚下的小狗也赏了几块他吃剩的骨头。

柔儿眼珠转动,看着朱永兴不注意,装着没挟稳,故意把筷子上的肉掉在了地上,然后偷偷地瞄了朱永兴一眼。

朱永兴看在眼里。憋着笑,装作不知,只是这心里对梦珠说过的话倒有了七八分相信。这臭丫头,确实是个鬼机灵。嗯,按她的年纪来说,这明一套,暗一套的,不觉讨厌,倒是显出可爱的孩子心性。

其实礼仪官员已经给朱永兴讲过皇帝应该如何用膳。这让朱永兴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块儿的温馨时光。

要知道,皇帝虽贵为九五之尊,但如果按照宫制礼仪,在餐桌上却远不及平常人自由。不管喜不喜欢,你吃饭都一定要听音乐,这音乐还必须是上古传下来的雅乐,就是催眠的神曲。不管你愿不愿意,除了晚上看戏喝酒之外。吃饭都十分严肃,有非常明显的等级制度。哪怕旁边坐着一众妃嫔,也是闷头各吃各的,觥筹交错、谈笑风生那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正常的家庭聚餐在皇家那是一年难得几次。绝大多数时候,皇帝都是被宫人包围着,一个人在餐桌上孤独的战斗;不管你吃不吃。喜不喜欢吃,祖制规定的御膳每天都必须做,做法也是永远一样。如果你没有勇气改掉,那就忍着吧!毕竟,不吃御膳。而另开小灶会惹得宫外那群忠臣们侧目不已。

而且,等到按照礼仪官所说的建立起祖制的什么光禄寺、御膳房等机构,那猫腻就更多了,坑皇帝的事情数不胜数。比如历史上的光绪,一天吃四个鸡蛋,御膳房竟是报价三十四两银子。

一两银子就算二百块钱,那一个鸡蛋岂不是要一千六七百块?这样一算,光绪皇帝一年光吃鸡蛋就可以吃掉一万二千四百一十两白银,合人民币二百多万块。嗯,要是这么说的话,清朝内廷一年用掉四五百万两白银,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比如末代皇帝崇祯,也曾学太祖吃野蔬粝食。但御膳房同样想出了变通之法,为他加工野菜那是“门道”多多:先将菜放在生鹅肚子里入锅闷煮,鹅熟,取出菜,用酒浸一浸,再淋以香油,拌以调料,装盘上桌。

这样一来,原本价格低廉的一盘野菜,实际开支就上升数十倍,御膳房上下个个有得赚。崇祯皇帝哪里知道其中的猫腻,夹一筷尝尝,嗯,味道不错嘛,谁说百姓吃糠咽菜苦?

由小见大,朱永兴便认为历史教训多多,今人不可不察。别以为皇帝的敕令就能“威加海内兮”,如果监督不到位,仅凭下面自觉,恐怕皇家御厨“坑帝”的故事还将不断出现,廉政节俭之风也只能渐行渐远了。再放到政务上,制定出台一种政策或法规,并不难,难就难在实施过程中不被打折扣,难就难在如何防范下面执行时的“变通”。

打着崇尚节俭,不事奢靡的口号,朱永兴暂时撤销了外朝的光禄寺、内府的尚膳监,只是保留了女官系统的尚食局。而采买事项也交由尚食局,每天想吃的膳食菜谱提前一天拿出来,以便购买准备食材时不致浪费。

以前的封建帝王想吃什么,张口便来,往往弄得下面鸡飞狗跳。比如穆宗喜欢吃驴板肠,可也不是天天都吃,那光禄寺却不敢怠慢,日杀一驴以备宣索。还有其他的食材调料,也是唯恐缺漏,吃不吃也得备着,以致浪费弥多,且又是一贪腐的渠道和借口。

很多古代帝王初始节俭,但却很难慎始慎终。因为拍马奉迎之人,当真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即便是心腹大臣,也无不想着奉迎事上,以博上宠。到了数百年后,又能好到哪去?即便是朱永兴,他也不敢绝对地肯定自己不会重蹈覆辙,在享受和奉迎中迷失。

这顿饭并没有因为两个娃娃在场而添麻烦,倒是更显温馨惬意。柔儿表现颇佳,得到赞许后,到底还是小孩子,脸上掩饰不住的得意。嘉儿吃了两块豆腐,喝了点菜汤,却也笑得咯咯。

“动物园呢,以后会有的。”朱永兴将柔儿抱到腿上,笑着说道:“想养鸟呢,也可以,但要适可而止,弄得内宫哪都是鸟粪,那就不好了。”

“孔雀呢,可以养吗?”柔儿倚在朱永兴怀里,抬着小脸儿,期待地望着父亲,“父皇,孔雀也是鸟儿吧?”

“嗯,也属于鸟类,可以养上两三只。”朱永兴笑着点头,说道:“等到北伐成功,在北京的宫室可大着呢,别说是孔雀,就是养大象也没问题。”

“大象不要。”柔儿摇了摇小脑袋,说道:“柔儿想要父皇说过的那种肚子上有小口袋,装小宝宝的动物。”

“袋鼠,袋熊?”朱永兴脸有点苦,说道:“那可急不得,几千里的大海,航路也没开拓出来,最少也得过个十几、二十年的吧?”

朱永兴后悔了,不该瞎显摆,给孩子讲些遥远的东西。他讲过便放到一边,可孩子却记得扎实。

柔儿有些小失望,但转而又笑道:“柔儿等得起,父皇既然答应了,金口玉言,就一定能让柔儿如愿。”

“这不仅是柔儿的心愿,也是父皇的心愿。”朱永兴有些感慨,只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能让国人占领那块世界第六大的土地,也就算满足了。

嗯,来得及。一百多年后英国才向那里流放了第一批犯人,然后很多年后,才有自由移民到达那里,开始建立殖民地。自己怎么也不是个短命相吧?二三十年开拓探索航路,四五十年后开始移民占领。

………………

三月十五,正是选定的吉日。朱永兴早早的居于宫禁之外等候。宫内则一切准备停当,什么拜位、赞礼、礼乐、宝案,皆已完备;禁卫军将在禁宫内一路排开,羽林尉手持仪仗,大刀,威然侍立。

时辰一到,群臣至奉天殿恳求,朱永兴方出,带众官至南郊祭拜天地,郊外仪式一完,由拱卫设卤薄,金甲卫士列于午门外,旗仗林立。在奉天门外设五辂,先是侍仪舍人奉表案而入,一鼓时刻,文武百官皆穿朝服立于午门外。

通赞、赞礼、宿卫官、诸待卫及尚宝卿进入大殿。三鼓,内阁大臣入。皇升御座,尚宝卿将御宝放于御案,将军卷帘,众官入殿,奏乐,内阁大臣奉玉玺表章,皇帝冠冕,穿戴换服完毕之后,群臣山呼万岁,拜伏于地。待展表官将贺表宣读完毕,众官再拜,皇令免礼,仪式告成。

“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山呼万岁中,朱永兴终于走上了权力的最顶端。在这三年中,他施恩,他威压,他试探,他拢络,他奋斗,他殚心竭虑,他亲临战阵,他建不世奇功……如今的这一切看似容易,看似水到渠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