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188部分

逆流伐清-第188部分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缅官微微一笑。也不动怒,拱了拱手。带人自行走了。还晋、巩二藩呢。当家人都已经换了。看来封锁消息是正确的,永历君臣不知外面详细,否则还不要闹将起来。

郑昭仁深深地看了沐天波一眼,不动声色地跟着缅官而去。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尽管早已经用重金买通了几个缅兵缅人,能够获取到“行宫”内的动静。但此番亲眼目睹。却更加真实,郑昭仁心中不停地暗自盘算,重新思考着之后实施各种计划的可能性。

……………

“在明清战争中,一个决定性的海军优势是成功的希望的基础。如果我们能够保持经常性的海军优势。便可以使敌人改取困难的守势,破坏并遏制其进攻的**。通过海军,我们不仅可以把兵力和物资源源不绝地投入战场,还能机动地利用舰队,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地形和时间作战……”

朱永兴对海军有过如此高的期盼和评价,此时这番话正回荡在段智英的耳旁。浪涌船摇,可作为舰长的他已经适应了海上的颠簸,稳稳地站在船头,举着望远镜继续瞭望着远处。

奇袭白鸽门水寨的行动正在实施中,作战计划经过了完善和补充后,整个南海舰队分成三个支队,段智英与他的“海波号”荣幸地成为了突击舰队的一员。而突击支队由二十六艘航速、火炮都属上乘的军舰组成,其中还包括三艘英**舰,全部挂上荷兰的旗帜,由杨彦迪指挥,连蒙带唬地混过琼州海峡。

因为郑成功正在台湾与荷兰人战斗,用荷兰援军的名义比较让人能够相信。反正现在突击舰队由三艘英**舰打头,已经穿越了琼州海峡,在岸上陆地的视线距离之外转向北驶,直奔白鸽门水寨。

望远镜的视野中,杨彦迪的旗舰已经冲到了舰队的最前面,长时间在高、雷、廉州及附近海域活动过,他比英国佬更熟悉这里的海情和舤线。

不知道英国佬是怎么对付清军的哨船的,反正岸上的烽火台并没有发出报警信号。大概在清军眼中,什么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等等,都是一个德行,分不出具体的国家。

段智英放下了望远镜,身后甲板上也热闹起来,戴着纸帽子,脸上涂的乱七八糟的明军士兵纷纷从船舱中出来,到甲板上透气。装束虽然够瘪脚,但从远处看,本来也没多少清军真正见过西夷人,却也难以分辨出这些怪模怪样的西夷人竟是明军假扮。

第二支队即便有两艘法**舰打头,估计也混不过来了,段智英苦笑着摇了摇头。因为舰船数量足足有八十多艘,“荷兰”人太多了,清军不是傻瓜,要他们第二次上当显然有些异想天开。

不过,那也应该是四五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在那之前——不正是突击支队大发神威,建功立业的机会?或者是一场激烈惨酷的大海战之后,自己葬身海底?段智英突然笑了起来,每艘船上差不多都安排了一个英国佬充门面,现在这个英国佬正滑稽地比划着手势,似乎要证明他比一个明军士兵更强壮。

“舰长,这个英国佬还真有意思。”见习少尉李望山走了进来,作为同是讲武堂海军科毕业的校友,他和段智英关系亲近,更对这位学长如此快地高升而钦佩不已。

“莫要小瞧他,说不定他以后会成为咱们的顾问呢!”段智英已经听到了朱永兴似乎要聘请西夷作海军顾问的风声,便间接地提醒这位小学弟,“英国人的航海技术是很厉害的,特别是远洋。而且他们的海战水平也很高,当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便是被他们打垮的。”

在讲武堂有专门的讲述外国海军的课程,目的是让这些军官开阔眼界,而将近百年前的那场关乎世界历史走向的大海战也是教材之一。

“舰长说的是。”李望山连连点头,说道:“讲武堂又有了新的地图,那英国离此有万里之遥。殿下有一次看着地图,曾感慨地叹息:两国交往总是互相的,可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能来明国,明国还没有舰船能驶往欧洲,真是很遗憾。”

段智英沉默了半晌,抬头望向无边无际的大海,低沉地说道:“那便让我们努力奋斗,早日实现殿下所愿,让欧洲的西夷人也能看到我们大明的威武军舰。”

………………

终于还是没能胡混过去啊!尽管第二支队的指挥陈上川早有预料,但还是感到些许的失落和不满。现在,他正带着一支分舰队攻击清军的琼州口(现海口港),把失落和不满通过炮弹发泄了出去。

琼州口的清军舰船并不多,陈上川指挥的舰队占有明显的优势,牢牢地封锁住了海岸线和港口。清军舰船冲不出来,在火力对抗中很快便丧失了还击之力,岸上的炮台也被一一打哑。

十几艘只装备两门火炮的轻船随着陈上川的旗号冲了出来,冲入港口,在离敌舰很近的距离开炮射击,将一艘艘敌舰送入海底。

虽然很想将敌船俘获,但时间是宝贵的,此次行动的目标是白鸽门水寨,只要击沉敌船,使其难以越过海峡报警便达到了目的。

战斗已经毫无悬念,陈上川的望远镜转向了海峡北面,在视野的尽头并没有发现笔直升起的烽烟。或许是离得太远看不见,或许是沿海迁界废弃了烽火台,也或许是被清军哨船看破后下手果断,没有漏网之鱼。他并不敢确定,但尽快按计划行动,使突击支队有后力支援,总是没有错的选择。

……………

第一百三十七章广东战局推想

苏利,苏利,朱永兴摸着下巴,在脑海中搜索着有用的资料。可惜,除了目前手头的情报外,他并没有在自己的记忆中得到有用的东西。

这个海寇出身的家伙确实有些狂妄,或者说是愚蠢。如果他同清军已经势如水火,自然要软语相求,以期得到明军的援助。可这家伙却狮子大开口,实在有些不可理喻。

凭什么?就凭碣石负山阻海的险要,凭其为了抵挡郑家进攻而屡次加固整修的碣石卫城、龙牙营寨和狮地山营寨?凭他的手下的那点兵将?

或者——朱永兴似乎想到了什么。苏利固然是因为清廷的沿海迁界涉及到了他自身的利益,但饱受迁界之苦的百姓难道不会因为有了反抗暴政的领头人而纷纷投靠,甚至于爱戴他吗?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善良的百姓因为苏利反对迁界而投靠拥戴他,称他和他的党徒为“老苏兵”,选择性地遗忘了他加大税赋所造成的痛苦。

苏利虽然实力不大,但在目前,却能够策应东征的明军,在尚可喜的后背插上一刀。形同割据,不过是碣石一地,最大也不过海陆丰地区这两三县。眼皮子如此之浅,朱永兴不由得鄙夷而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苏利此人。

“殿下,苏利狂妄,此例不可轻开。”长史易成偷偷观察着朱永兴,见他似乎有松动迹象,赶忙出言提醒。

朱永兴望着易成,模棱两可地笑了笑。易成、张维翰虽然足智多谋,但还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皇权思想,对苏利这种做法深恶痛绝。而朱永兴首先考虑的是结果,虽然还称不上是不择手段。但变通的思维却不是二人可以相比的。

碣石自宋代起,历代皆为粤东海防军事重镇,潮惠两州枢纽;明洪武二十二年设卫,辖海丰、平海、甲子、捷胜等九所,洪武二十七年建碣石卫城,为明清三十六卫之一,广东海防七镇之一,与天津卫、沈阳卫及威海卫合称中国明清四大卫。

如果苏利反清,那不仅会分薄广东清军的力量,更给明军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登陆点。可以前后夹击,使尚可喜难以应付。

当然,这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南海舰队能够击败清军水师,夺取广东海面的制海权;二是苏利是真心反清,且不残民以逞。暴虐肆行。

“名义上当然不能开此先例,但却可给苏利类似的待遇。”朱永兴沉吟半晌。终于还是不肯放弃这个极好的机会。“比如可以答应他永镇碣石,或者再给其海丰之地,官员由其任命,朝廷批准,且只派员监督。当然,我们也有条件要其遵守。比如赋税征收的限度,刑罚的依据,不可作恶害民等等。”

“如果他违反了呢?”易成似有所悟,试探着问道。

“孤只是给他比较宽松的自治之权。却不是让他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朱永兴冷笑起来,“若是他不自珍自爱,违反协议,朝廷征剿不仅师出有名,且不会留情。”

原来是权宜之计,易成和张维翰对视一眼,心中了然。碣石区区之地,翻不起大风浪,但在目前来说,对广东战局却有很大的影响,不加利用,也确实可惜。

“殿下既已决定,我二人这便下去商讨拟议。”张维翰笑着起身,和易成告辞而出。

朱永兴又拿过广西的战报,就着地图研究起来。

东征作战目前来看还是很顺利,汝阳王马宝率军占领钦州后,正向廉州府(今广西合浦)进攻;晋世子李嗣兴率援军抵达南宁后,和吴三省所部合军东进,攻取了横县、灵山县,然后按计划南下,准备与马宝大军会合,主攻高、雷、廉州地区。

攻势之所以顺利,主要原因还是和广东清军的布署有关。尚可喜吸取了孔有德分兵镇守导致覆亡的教训,几乎将本藩兵力全部集中于广州,其他各府、州则由绿营兵驻守。南方绿营兵多不堪战,明军装备好、人数多,在清军主力来援前,攻势顺利也就并不是很奇怪了。

虽然朱永兴并没有奢望一举占领广东,但从前线的通报来看,东征的势头很猛,马宝等将领的信心也很足。而从朱永兴和参谋部的分析来看,东征明军如果与清军主力对碰,也未必没有大胜的可能。

当年,晋王李定国两入广东时,肇庆、新会两次大战,虽无功而返,却使尚耿二藩手下的经战老兵损失很大。也就是说,尚可喜的藩兵尽管经过了扩充,但也只是人数上的体现,实力却已经大打折扣。

从双方的总兵力考虑,广西孙延龄和马雄暂时旁观,则两广清军只剩下广东一家,除去分守各地的驻军,清军主力便是聚集在广州的藩下、督标、抚标总计不过两万多人马。

而东征的明军在攻城掠地的过程中,不仅俘虏了很多绿营官兵,还得到了沿海百姓的拥戴和欢迎。大量青壮踊跃参军,并在委任的地方官组织下,在少量明军军官的训练指挥下,已经承担起维护治安、防守占领地的任务。这使得东征明军在推进过程中兵力的分薄很小,能够继续保持着一定的兵力优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东征以解民倒悬、救迁民之苦为口号,人心所向,当然是一个很大的助力。而明军越是势大,越是胜利不断,广东全省的人心也将越来越不稳。随着清军的调动,地方的防卫必然空虚,不说隐藏在山中的“土寇”会乘机煽乱,反抗清朝及地方官吏残暴统治的起义也会趁机发动。

对战广东清军的另一个有利之处便是明军的后方支援比较容易,而清军则正好相反,从外省赴援往返动辄数月。例如当年的肇庆之役,尚、耿紧急呼救,三月明军已败,五月清廷才令江宁驻防满军赴援,抵粤时只赶上收拾残局。

当时李定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致郑成功的信中谆谆劝告万勿“愆期”。现在明军独立行动,不指望不确定的外力,成功的把握应该更大。

第一百三十八章大海战

偷袭是一个技术活儿,更是一个多半凭运气的战术。不管计划得多么周密巧妙,一个小小的意外也足以使行动的性质改变。

南海舰队突击支队在离白鸽门水寨不远的地方被清军的巡哨船发现了。眼看着前面的三艘英**舰没有胡混过去,巡哨船在被击沉前已经发出了烽烟警报,杨彦迪没有犹豫,立刻升起旗号,指挥舰队加速前进,争取堵住白鸽寨的南出口。起码也要使清军水师不能全部出港,在港口外的战斗中便不致面对太多的敌人。

二十艘军舰以杨彦迪的旗舰为中心,展开了人字队形,猛扑向清军港口。另外六艘军舰则划了个弧线,在主力舰队的右侧后形成单线,组成了迂回机动支队。

狭路相逢勇者胜,虽然在海战中风向非常重要,但此时已经考虑不到那些了,只要不是台风、飓风,顺风、逆风便采取不同的战术好了。

接到警报,停泊在水寨内的清军水师尚不清楚具体情况,且寨中水师分属各地,虽然以南洋总兵许龙、饶平总兵吴六奇实力最强,但号令并未完全统一。所以,先行率舰出港是南洋镇的二十余艘船,与其说是迎战,倒不如说是查看究竟。

顺风出港的这十余艘清军舰船在港外十余里与突击舰队撞了个迎头,见迎面已经悬持明军旗帜的舰队气势汹汹地压了过来,清军将领方知处境危险。这个家伙作为饶平总兵吴六奇的副手,倒不是贪生怕死之辈,面对吨位远超己方的大舰,一边列队迎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