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179部分

逆流伐清-第179部分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是暂时不利,不过是丢些地方,可明军想全占广西也不大可能。”幕僚分析道:“孙延龄便是看到了这一点,其移军庆远府,退可得柳州,再退亦有桂林可恃。广西失利,朝廷必令广东尚藩前来增援。如何便可无忧。”

马雄坐了下来,飞快地写了封书信。唤来几个亲兵,让他们速去柳州,要自己留守柳州的亲信多加小心,别被孙延龄阴谋得逞。

“尚藩能前来援助,自然是好。”马雄处理完毕,有了时间与幕僚探讨。“但明军亦会增兵,海上对广东亦有威胁,恐怕未必便稳操胜券。若是吴三桂率军由黔省反攻,倒是可牵制滇省明军。”

“若广西胜利有望,则吴三桂会相机进兵;若是相持不下。或战事不利,吴三桂定然会按兵不动。”幕僚的脸上充满了鄙夷,“亏了朝廷看重,既封亲王,又予藩地,竟是如此不堪。与明军打来打去,吴三桂的胆子却是越来越小,对朝廷越来越不忠了。”

马雄沉吟了一下,有些同情地说道:“连吃败仗,吴三桂是担心赔了老本,朝廷会收回藩地。”

幕僚皱起眉头沉思了一会儿,手中附庸风雅的折扇一合,击在左手掌上,说道:“孙延龄亦是想借明军之手削弱将军,手中若无兵无将,将军纵有提督之衔,日后也要仰其鼻息。而我军此番调动,必逃不过明军刺探,这如何作战,将军可要心中有数啊!”

马雄对此也很苦恼,明军趁时而动是肯定的,是死力迎战,还是能战则战、能走则走,以保存实力为要,他有些举棋不定。

“明军野战或许不行吧?”马雄思索良久,并不太确定地猜测着,旋即又轻轻摇了摇头,“还是要做好不敌对手的准备,南宁城防需要加强,也要抽出部分兵力前往驻守。”

“此正乃万全之策。”幕僚本来已经有了谋划,但他颇懂得藏拙,见马雄终于得出了与自己相同的策略,赶忙拱手恭维。

………………

汝阳王马宝早已收到总参谋部发来的行动计划,耐心地等着当面清军作出调动。孙延龄领军向北,立时便让他知道,现在正是主动出击,打破僵局的好时机。

滇省光复,吴军退避;整个西南的战略走向便发生了变化,看似以滇省为中心,分别向北面的四川,东面的广西,形成了一个两翼展开之势。但四川经营重于攻掠,广西才会是真正厮杀的战场。

对此,汝阳王马宝看得很清楚,也意识到这将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这么长时间的防御和小规模战斗,既使士兵得到了实战锻炼,又不断接收武器弹药,部队的装备和战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马上开始的大反攻,他是充满了信心。

“当年某从南宁不战而退入滇省,现在却不能率先光复此失地,真是可惜。”平朔伯贺九义已经接到了调令,眼看着不能参加反攻作战,不由得嗟叹连声。

“此是殿下信任,贺兄不可有怨言啊!”汝阳王马宝笑了笑,劝慰了一句。

警备军虽然比野战军低了一个规格,但贺九义将赴滇缅边境驻扎,那可是个敏感的地方,朱永兴如此安排,确实表示了对贺九义的信任。

贺九义赶忙摆手,解释道:“我岂敢有怨言?殿下英明神武,对我亦是恩重如山,我自当竭死报效,唯殿下马首是瞻。”

“你能这么想便好。”马宝沉吟了一下,说道:“虽是警备军,但我想殿下或是以此名迷惑缅人,使其不备、不疑。这军队的装备、训练想必与野战军无异,殿下日后也必会兴兵讨伐缅甸,贺兄万不可懈怠。”

“我亦是如是想。”贺九义哈哈一笑,说道:“王爷光复故土,我呢,听殿下号令,震慑蛮夷,也少不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马宝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震慑蛮夷还在其次,关键是要为殿下分忧,勿使他因琐事而分心哪!”

贺九义与马宝相视而笑,心中了然。

第一百二十六章火力致胜,英国心思

通,通,通……沉闷的响声不绝,天威炮发射出一颗颗炮弹,划着弧线,落向清军队列中。

铁炮弹砸在一个清兵的脑袋上,顿时将这家伙砸得扑在地上,后面的人潮毫不犹豫地踏过他的身体,只当是寻常的炮子。只是不少清军感到纳闷,这炮子射击的曲线不对,就这么点力道,形成不了跳弹杀伤,能顶什么用。

这疑问很快就有了解答,轰的一声,一个清兵的世界轻灵了,只觉自己腾空而起,还有一条腿带着凌乱焦黑的肉筋骨面,从自己眼前掠过。

清军队列中,炽亮的焰火团团绽放,弹片横飞中,每一团都将周围的人吞噬进去,惨叫声响成一片。

“开花弹!”

眼见进攻的队伍还未到达本方的火炮射程,便遭到了敌方的炮火轰击,后方指挥的马雄,以及很多老军伍,都几乎同时惊呼出声。

战阵最前面是明军排的较疏散的三个方阵,两千多人的样子,呈品字形布列。后方是更多的方阵,交错排列,方阵间的空隙中有游骑跑动。马雄看得出来,心中也明了,当前这三个方阵中的士兵严整,必是明军精锐。

作为孔有德的旧部,东江系的一支,马雄对自己的部队还是有些自信的,不仅东征西杀,战阵经验丰富,而且火器相当多。鸟枪就不用说了,连绿营不准备装备的红衣大炮、弗朗机炮都有不少。

但双方甫一交火,马雄便意识到明军的装备很好,特别是这最前面的明军精锐。让他稍感欣慰的是,本方的火炮也响了起来,隔着快一里远就开始放炮,这是清军惯常使用的三叠阵。

轰。轰,轰……明军继续用天威炮轰击着敌阵,随着清军的逼近,六磅炮也开始发出怒吼。

烟雾升腾,炮响有如闷雷一般,显得沉闷厚重。铁弹呼啸升空。拉出曲度不大的弧线弹道,呜呜地砸在敌我双方的队列里,带走一个个生命。

炮声的余音还在天空中划动,另一股声响翻腾起来,车轮声,脚步声,形成了一种宛如波涛般的背景之声,将一股力量,一股那些清兵从未体会过的力量推送出来。

鼓声、哨声。调整着明军空心方阵的前进速度,前方则是向外伸着长矛尖的盾车。

距离越来越近,清军队列在调整,明军也在调整,因为死伤而出现的缺口被逐渐弥补,两道浪潮很快便要猛烈地撞在一起,碰撞出绚丽而残酷的血肉横飞。

两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步,马雄的拳头握得紧紧。瞪大眼睛盯着战阵。应该是弓箭的射程了,然后是鸟枪,再然后是肉搏,枪刀并举……

突然,明军战阵中一声号角,前排的盾车立时停了下来。然后前挡板猛地被推倒,黑洞洞的炮口刚现,便是轰鸣和火光。成百上千颗霰弹脱膛而出,无情地翻搅着对面的血肉之躯。

两轮猛射之后,装上第三颗炮弹。盾车再度起动,向前推进,车与车之间的火枪兵并排站着五个,采取后退装弹法,五排轮番上前,边射击,边用刺刀无情地戳杀着倒地的清兵。三十米,盾车停下,又是两轮极快的换弹射击,使清军的队列更加混乱。

火枪声响了起来,战场上硝烟弥漫,视线被挡住,马雄看不清状况,但心里却在发痛。敌人用佛朗机炮伴随步兵冲击,给自己的部队带来了极大的伤亡。而且,这枪声,这硝烟……

一道道整齐的白烟从明军阵前喷出,就在五六十步外,清军火枪兵队列中整齐地绽开一道猩红血线。

随着尖厉的哨声,一轮接一轮,早已越过了盾车的明军火枪兵,一排排不断地向前滚动,燧发枪打得又快又远,性能上的优势很快便压制了清军的鸟枪。

透过纷乱飘扬的硝烟,黄师道甚至能看到敌军已经开始败退,原来还算密集的火枪发射已经变得稀稀落落。他的身旁已经换了数个战友,这意味着数名袍泽的死伤。

“张忠倒了下去,不知道伤得如何,或者是死了。”念头在黄师道脑中一闪,却没有影响到他前进的脚步。官长和替换上来的弟兄们毫不停留的脚步,好像把他整个人都绑住了,他停不下来,只能重复着装弹,前进,射击……

马雄扬在半空的手无力地落了下去,终于没有发出“马队押上”的命令。那是他的最后精锐,他不能把老本都押上,战败已成定局,马队出动也只能给敌人多增加伤亡,而无法扭转败局。

太快了,敌人的火枪如密集的暴雨,一阵阵白烟,一排排铅弹,这并不是什么三段击、四段击的作用,而是枪枝本身的威力。鸟枪,自己还视为利器,在敌人的火枪面前,无论是射速,还是射程,都完全被压制。

枪声似乎稀疏了一些,硝烟微微散去,一排挺着刺刀的明军冲了出来,后面又是一排身影显现。

“冲啊,杀啊!”

一声声连续而尖厉的哨声响起,盖过了低级军官声嘶力竭的喊叫,明军火枪兵停止射击,开始了战阵上的第一次白刃冲锋。

清军已经开始溃败,密如骤雨,且不停歇的火枪攒射打垮了鸟枪兵,也打垮了其他清军的斗志。

虽然马雄所率的清军已经抽调了一部,虽然马雄也没有死战之心,但明军也是第一次在野战中采取全新的战法,纯以火力取胜。

事实证明,同等兵力和战意之下,全部装备燧发枪、刺刀的部队,对清军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再加上炮火的因素,优势则更加明显。当然,如果对上集群骑兵,是用车阵抵挡,还是保留长矛兵,还是一个不太确定的问题。

思明州一战,清军损失三千多人马,在汝阳王马宝所率的两万余明军的追攻下,站不住脚,一直退到南宁,想倚坚城防守。

马雄一面加强城防,一面向两广总督和平南王尚可喜求取援兵。但是不等援军来到,明军趁胜进击,已经兵临城下。两万对七千,一场攻防大战又拉开了帷幕。

………………

海浪有节奏地拍击着船舷,变成一堆水花,重新归于大海。举着望远镜,詹姆森站在晃动的船上,瞭望着小岛。

小岛并不是很大,却有高山,有森林,有白色细软的沙滩,还能看见法国人在指挥着劳工在修建具有欧洲特色的建筑。

高卢公鸡,法国佬,詹姆森暗自骂了一句,放下望远镜,不再看这令他感到不舒服的景象,却暗自妒嫉法国人得到的好处,后悔英国没有早下手,与明帝国拉上关系。

法国人并不是只得到了占婆岛中面积最大的其中一个岛,还与明军一起得到了观港湾的西侧。岘港由三个港组成,最大的山茶港还是属于南阮的,而观港湾的西侧和河口两岸则成为明军与法国人共用的停泊港口。

詹姆斯还知道法国人在西贡、海防两个港口都有些特权,这也就意味着在北部湾和南海,法国人有了一条很稳妥的航线,有数个中继点可以停泊。

不过是工匠,机器,燧发枪,火炮,以及与明军联手压制南阮罢了。凭英国的海上实力和工业能力,做得只能比法国人好,不会比法国人差,只不过晚了一些而已。詹姆斯心中忿忿地比较着,却也不好确定此行的结果到底如何,不知道要觐见的那位明帝国的摄政亲王是如何的禀性。

对于南明政权,正在逐步蚕食印度的英国本不关心。鞑靼人占据了那个古老的国度本来也没什么,只要商贸畅通,那个大陆的主宰者是谁,又有什么关系。但清廷的沿海迁界却彻底中断了中国大陆对外的商贸往来,茶叶、丝绸、瓷器、生丝等等,这些畅销西方的商品一下子断了来源,使很多国家措手不及,都在挖空心思重新打开商路。

历史上,荷兰人出动舰队帮助清军,击败了郑经,夺取了金、厦。一个原因是忿恨丢了台湾,要对郑家报复;另一个原因便是想借此恢复与中国的商贸往来。

詹姆斯此行的目的自然很清楚,要与中国大陆唯一通往海外,唯一与外界保持商贸的南明政权拉好关系,保证英国商人获得所需的商品。

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法国人因为与朱永兴所达成的各项协议,以及他们的出力相助,在其他国家的商贸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他们却得到了很大的照顾。这当然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与眼红,也包括英国人。

法国殖民者在亚洲刚刚开始拓展,也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与英、荷等老牌殖民国家进行商业竞争。清廷实行的沿海迁界,倒是因为他们与南明政权的良好合作而有了快速发展的契机。这当然不是英国人所希望的,因为在印度,法国越来越成为英国利益的挑战者。

船只摇晃,詹姆斯思绪翻腾,不停地思索着要拿出怎样的条件,才能打动那位摄政亲王,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一百二十七章难得的闲适

清风拂面,花香怡人,娇妻在侧。朱永兴审阅完一份文件,签名盖章,接过梦珠递过来的茶水,喝了一口,惬意地长出了一口气,伸手轻抚着梦珠隆起的小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