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历中兴 >

第61部分

万历中兴-第61部分

小说: 万历中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听到万历话的戚祚国立马挺起胸膛,“臣想去碎叶。”

“戚安国呢?”万历又问向戚祚国的弟弟。

“臣想去鲜卑利亚。”有了万历给自己兄长的话,戚安国自然知道怎么回话,像军中面对长官一样,抬头挺胸直视前方的回答道。

“西面和北面啊。”万历点了点头,碎叶不用说,现在麻贵全权负责西部的战略,北部的鲜卑利亚倒是没有一蹴而就,太多的无人区,寒冷实在是明朝的敌人,即使是蒙古人,也不乐意跑到那种苦寒之地去,因此,鲜卑利亚的战略,和后来的沙俄一样,通过小股部队,以探险队的方式,逐步的进行扩张,想要和那个西伯利亚汗国进行军事接触,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

“你们的递给李成梁的申请,被戚继光给拦下来了。”万历看着被随从点起的篝火,扔了一把干草进去说道,“戚家已经算是勋贵,不需要靠打仗来挣军功了。”

听到这个结果的兄弟两人猛地一震,但依旧按照军官的姿势牢牢地站好。

“但是朕觉得貌似这样不太好。”笑了笑,万历看着紧张的二人,“朕在天津小站练得第一批新军,大多都出自勋贵或者武将家庭,要是有了爵位就不用再打仗,那朕岂不是亏大发了。”换做是别人,万历或许会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表表忠义什么的,但是这几人倒是不用,万历也不是那种喜欢和所有人都玩帝王心术的皇帝,这样的玩笑话倒还是开的起得,只是,这玩笑他开得起,却没有人敢因为这样的玩笑话发笑。

“你们两个外调的请求,朕准了。”看着激动的两人,万历郑重地说道。

“谢皇上。”两人大声地回答道。

“只是朕又要重新找一个金吾前卫了。”万历遗憾地说道。有些官职能够让大臣推荐人选任命,有些是肯定不能,就比如戍卫皇城的几个军官,任何一个都必须是万历的亲信,这点倒不是万历太过谨慎,而是大明实在有皇帝易出事的传统,武宗离奇死亡,世宗差点被宫女勒死,再到后来自己在位时候的梃击案,皇宫里出事的次数太多,更何况现在万历又干的是变革的事情,保不准哪一天哪个保守派想犯了神经,那就大事不妙了。

“你们谁把那个烤肉的架子给朕拿来。”天家出行,就是外出打猎,备用的工具也不能简单了,拿着木棍烧烤这种有情调的事情,万历是享受不到。

“臣这就去。”定国公家的徐希,立马转身去从随从的人员那里拿东西。

“很好。”结果徐希递给自己的铁签,万历用尖端指了指对方,“就是你了,你来给朕掌管金吾前卫。”

就这么拿一下东西就决定皇城正前方的戍卫将军了?未免有些太突然了吧,若不是对方是皇帝,要保留一些形象,说是太盲目也不为过了。

万历当然不会盲目的决定,这样重要的决定自然不会随意的乱说,说是太快,也只是因为万历从一开始就把范围划定到在场的几人当众而已,除去戚家兄弟,就只有定国公家的徐希和已经是成为国公的朱应桢了。显而易见,后者作为国公,不适合干这个,那就只剩下徐希一个人,有魏国公徐家被信任镇守南京的事例在,让定国公家的人出任皇城的戍卫官,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怎么不接旨?”万历一边认真地把铁签插入已经剥了皮洗干净的兔子身上,一边问道。

“臣接旨。”同样挺直身体的接受命令,徐希严肃地回答道。甭管皇帝是慎重考虑还是突发奇想,总之既然任命自己去做,那就没有回绝的余地,更何况这也是比较光荣的人物,没有推辞的道理。

“很好,呶,这只兔子赏你。”万历把手中的兔子递给徐希,“换你那只野猪。”

“是。”刚刚严肃的表情立马变得僵硬起来,徐希接过万历手中那只剥好的兔子,身上被发射散弹的火铳打的多出骨折,带血的肉上还有弹痕烧焦的痕迹,以及烤肉水平低下的万历皇帝放在火上烧出的黑乎乎的焦痕,这只兔子还能不能吃是个很大的问题。

还是吃了吧,这可是用一只野猪才换下来的大明皇帝亲自的赏赐,尽管味道比新兵蛋子做的都差,毕竟大多数新兵在入伍之前可能都有过烧烤的经历。徐希无语地看着自己手上的这只兔子,这么小的猎物用弓箭最好,火铳一枪上去,连能不能吃都不知道了,遗憾地是自己面前的皇帝根本不会使用弓箭,当然,火铳射击的水平肯定一流,因为填装的二十发铅弹,有十五发准确的命中这只兔子,以军中火器的命中率来比较,这个命中率已经是很高了。你问他怎么知道的,很显然,事后徐希从上面吃出十五个铅弹,有五个搁到他的牙,还好没用力,否则连牙都可能搁掉了。

“朕拿这只兔子换你的那头黑熊。”万历认真地用无赖的口吻说道:“朕不多要,把熊的熊掌割下来给朕就行了,四个都要。”

“皇上,换可以,但臣有个条件。”朱应桢说道。

“条件?”万历疑惑地问道:“你要什么条件?”

“臣想去扶桑,请皇上任命臣做扶桑总督。”朱应桢说道。

“倭国不会任命总督。”万历刚说完,随机一愣,拿住铁签的手一呆,随机反应过来,看着朱应桢吃惊地问道:“你要去美洲?”

第119章 沙文主义的军官

“西班牙能够凭借不到两百人征服一个帝国,大明没有理由做不到!”

万历沉默地听着朱应桢话,西班牙征服者凭借两百人的实力征服拥南美洲拥有六百万人的印加,凭借五百人的兵力征服中美洲的帝国阿兹特克,这自然不是小说,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但其中的战争之外的因素实在太多,包括印加人和阿兹特克人统治者的愚蠢,以及那帮从来都不洗澡的白人携带的可怕的细菌,都是他们的成功的因素,更何况,那也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大明现在插手美洲的事物,想要再次完成和西班牙人一样的成就,恐怕是不太可能。

“现在给你五百人,你能给朕打下美洲吗?”

“臣……”本来想张口保证的朱应桢猛地一呆,他提到西班牙几百人征服美洲只是想说明自己的决心,但他还没有白痴到自认为自己现在仅仅凭借几百人的明军就能从西班牙人的手里拿下整个美洲的地步,毕竟单说军事实力,欧罗巴的军事实力并不比大明要差,某种程度说是各有千秋也不为过,所以,只给他五百人让他去美洲,他就是把一个人当两个用,也不可能能够从西班牙人的手里把美洲给打下来。

“朕还以为你那么有信心替朕打下整个美洲呢。”

“五百人人做不到,但有五万人的话,臣一定能够做到。”朱应桢回答道。

“能给你五万人,朕老早就派人去了,还用的着你在这里请命?”万历鄙视地看着朱应桢,“朕上哪给你变出五万人的部队和运他们去美洲的船?”

坦白地说,问题绝对不在那五万人上,即使美洲的红薯等作物还没有适应大明的环境,种植还在小规模的适应当中,但以大明现有的农业实力,也已经养活了一亿五千万人口,依靠这个人口,万历才有能力支撑大明进行着多线的战斗,但这些战争大多集中在大明的四周,都是大明的士兵能够凭借自己的双腿能够跑到地方,至于东南沿海以及南洋,很大的程度上要依靠招安的倭寇进行控制,大明自身的海洋实力,并不足以支持大明和那个欧罗巴现如今的霸主西班牙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以一亿五千万的人口,养活着二百万的陆军,尽管其中包括担任生产建设兵团的卫所,但这不意味着这是大明军事实力的极限,甭说再拉出一支五万人的部队,就是拉出一支单单战兵就有五万,加上辅兵以及运输队合起来十多万人的军队,万历都有把握。

但前提是陆军,若是海军的话,凭借大明的工匠基础,十年之内完成一支无敌舰队万历有信心,但十年打造一支合格的海军士兵,万历却没有太大的把握,尽管他不是很懂海军,但依旧知道,即使是这个时代,海军也不是单单依靠新入伍的士兵进行几个月的训练就能成军的兵种,足够多的经验丰富的水手才是海军的关键。

“为什么想要去美洲?”尽管为了和欧罗巴人进行区别,大明对世界各地许多地方的称呼都有别于欧罗巴,例如依旧把印度称作天竺,把西伯利亚称作鲜卑利亚,依旧把菲律宾叫做吕宋,把马六甲叫做满剌加,再比如把奥斯曼土耳其称作回回,以及把墨西哥称作扶桑,种种称呼即使是万历,有时候都会觉得不太习惯,难以更改自己习惯上的称呼。

“扶桑之地拥有足够的资源,拥有广阔的土地,这样的地方应该被大明掌握在手中,而不是交给那些欧罗巴白皮猪。”自己的皇帝依旧按照西夷的习惯称呼世界各地,这倒让朱应桢这个土生土长的大明人很不习惯,嘴上不说什么,但口语上却等同于对万历进行校正。

万历点了点头,看着自己面前这个从新军中出来的大明最年轻的国公,不同于一般懒散的勋贵的严谨生活作风,强烈的军国思想,以及其中的一点沙文主义,拥有一切军中少壮派的共性,如果现在不是十六世纪末而是二十世纪初的话,万历一定非常的警惕,但现在,这种较为极端的思想,实际上是支持这帮年轻的军官为国效力,为大明开拓疆土的重要动力,万历赞同支持还来不及,怎么回去矫正他们的思想,事实上,大明的新军当中的军官之所以能够国家民族主义思想泛滥,还是万历私下里诱导的结果。

“朕不能给你太多的支持,大明不能没有太大的能力进行远洋作战。”万历苦恼地对自己信任的军官说道:“我可以给你足够的船,但不能给你充足的水手,通往美洲的航道上,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港口。”

大明通往美洲的航线,大多数的港口还是林凤的据点,这个自己的任命的大员总兵,现在可正依靠荷兰和英格兰等国的帮助,满世界的招惹着西班牙人,但并没有太多的实力分布在太平洋上。

“皇上,福建有用许多能够为国效力的水手,朝鲜、倭国、琉球等地同样可以征召许多愿意为大明效死的水兵。”朱应桢建议到,“特别是朝鲜和倭国,他们可以提供许多为大明战斗的水兵,即使是林凤手下,就有许多是倭国的武士和浪人。”

“朝鲜和倭国?”万历奇怪地看着朱应桢问到,继使用女真和蒙古仆从军之后,大明现在又要大规模招募朝鲜和倭人了吗?这种依靠大明本事意外势力的方式,远远不符合万历的心意。

“大明有责任保护自己的藩属国,但藩属国同样要履行他们义务。”朱应桢向万历说道。

少壮派中还有这样的思想?万历稍稍有些不适应,他能够心安理得的任用蒙古和女真人,是因为在他的思想里,这些人迟早要成为大明的一部分,至于朝鲜和倭国,在后世来讲都是外国的范围。但是这些大明的军官可不这么认为,朝鲜和倭国作为大明的藩属国,和蒙古以及女真都是一样的,都是大明的势力范围。在加上对方认可大明,被大明通化,迟早像蒙古等地并入大明也不是问题。

“可以考虑。”万历点了点头,接过手下烤好的一块鹿肉,比他的水平自然强多了,“朕可以同意,把你的想法报给兵部,你们拟个计划。”

“是。”回答了的朱应桢还来不及高兴,就看到自己面前那只身上还镶嵌着铅弹的兔子,随机脸色又垮了下来。

第120章 不平衡的李成梁

“铁轨铺到哪了?”

已经是大明侯爷的李成梁早早的用完早餐,轻松惬意地开始自己在兵部又一天的工作,除去陆军大臣这个难听的名字,以及万历有意把兵部改名叫国防部的提议,在京城里的工作比自己想要的还要舒心地多。

叫什么国防部,这种直白并且没品位的名字是一个读过书会写字的高级知识分子想的出来的吗?就是他李成梁没看过几年的书,一辈子都打仗,也觉得这个名字太过庸俗。

好好的负责全国陆军,直接叫大将军或者太尉亦或者大司马这样的古称不就得了,叫什么陆军大臣?就是兵部要改名,也不能叫什么国防部啊,以前叫当兵,现在说的好听了叫从军,兵部要改也是要改成军部才对啊,怎么皇上就是不同意呢?

品了一口桌上沏好的茶水,李成梁无奈地想到,不论是自己还是戚继光,亦或者是兵部尚书张学颜,都向万历提过把名字改成军部好听点的建议,只是皇帝貌似对这个名字反应很奇怪,并不是保持很赞同的态度,这让有这个想法的三人很是尴尬,尤其是张学颜,他的官位现在的写法可还是拖着,叫兵部尚书呢,再过一段时间,岂不是改叫“国防部尚书”了?听起来这么逗的称呼让他这把老脸还能出去见人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