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历中兴 >

第23部分

万历中兴-第23部分

小说: 万历中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定了南海,老夫估计就能回去当个富家翁了。”戚继光这么告诉自己,长子将来能够自己的爵位,其他几个儿子要想立功,就要凭借自己的努力了,要是他自己在站着位置不放,那就挡了自家儿子的路了。

辽东的李成梁好似就已经退下来的意思,不过人家大儿子已经三十多岁已经封伯了,自家大儿子如今才二十岁,不能比啊,戚继光叹息道。

长子如今跑到辽东作战去了,这是李成梁的地盘,升职什么的也只能全靠他自己,一点忙都帮不上,戚继光心理稍微抱怨,他李成梁的儿子摊上好时候,等到他这么悲剧,想走走后门都难了呢。

要是自己儿子在江南,有那么多老兄弟照顾,跑不准现在也要是是个副将了,偏偏这些小辈们自己还不乐意,总想靠自己挣军功,哪有这么容易。想到这里戚继光不由撇了撇嘴,好好的有福不享,偏偏跑到背面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受罪,也不知道这些从天津练兵出来的小辈们都在想什么。

“大人。”属下突然打断戚继光的思索。

戚继光皱了皱眉眉道:“什么事?可是有军报?”

“马六甲拿下来了。”传递消息的士兵赶紧道。

“军报呢,给我看看。”戚继光接过军报,低头一扫,映入眼中的第一个名字,就是炮兵把总李如梅。

“李如梅,和李如松什么关系?”戚继光张嘴问道。

“不知道,但是这个李如梅是从新军调过来的,应该和李家有亲戚,估计是他的族弟。”一旁的手下回到道。

戚继光微微点了点头,比起自家这几个不成器的儿子,李成梁的几个儿子倒是个个都算成材了。

军报上,赫赫写着把总李如梅亲操火炮击中军火库几个大字。

吴惟忠比起胡守仁正常多了,胡守仁那份拿出重炮狂轰城墙仿佛炮弹是烟花一样的魄力他做不出来,稳拿稳打的手段才是他擅长的,但是这种在敌人事先有准备了情况下,稳拿稳打的方式,想要获得最终胜利,自然比不上胡守仁那样乱来的人,更何况马六甲的情况又岂是马尼拉能够比的,已经由几十年不断加固的城墙自然比刚在吕宋站住脚的西班牙人坚厚多了。

“大人,夷人的城墙太厚,炮轰了没用啊。”副将无奈道。

“那能怎么办?更大的炮都让胡守仁那个混蛋给带走了。”吴惟忠气急败坏道。胡守仁那个浑人不仅处处和自己作对不说,关键时刻,竟然连朝廷新拨的大炮都扫走了大半,现在自己打马六甲,都没有足够的火炮可用,只能一直拖着干着急。

“强攻损失太大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吴惟忠苦恼,没有足够的重炮,舰队上的火炮还要对付葡萄牙人的舰队呢,自己只能凭老土办法来攻打马六甲这种新型城墙,这其中的难度,还用说吗?

“胡总兵的消息,说已经打下马尼拉了,要不要派人去叫支援……”副将的话没说完,自家总兵和胡守仁虽然是一系人马,但到底也是竞争对手,拉下面子求救,怎么说也不好看不是。

“老子就是亲自顶上去也不去求胡守仁这个混蛋!”吴惟忠立马咆哮道,开什么玩笑,要不是他胡守仁留给自己的炮不够多,自己打这里用的了这么难吗?现在倒好了,他立功了,自己还要去求他,门都没有。

“命令全军全力进攻,今晚之前必须拿下马六甲!”吴惟忠命令道:“大炮不要管别的,不停的轰!”

“那前面的将士……”副将迟疑道,这又不是后世有步炮协同,搞不好一点死的就是自己人了。

“他们就不能把炮口调高一点,让炮弹正好落在城墙上吗?!!”吴惟忠红着眼嚷嚷道:“让他们做准备,一个时辰之后开始炮击!”

这不是扯淡吗?没有科学工具测量的年代,怎么把炮弹都准准的落在城头上不伤到自己人,这个总兵懂不懂炮兵啊。

“把总,怎么办?”手下问着担任炮兵的李如梅。

“总兵大人不是说了吗?把炮口调高。”李如梅面无表情道。同时心里暗骂自己的上司实在白痴,这种无脑的主意也能说的出来。

“这不是把炮口调高就能解决的啊。”手下哭丧着脸道,这些大炮又不是虎尊炮,万一哪个炮弹落在前进的明军中,这话该怎么说。

“少废话,总兵这样安排自然有道理。”不理属下可哭诉,李如梅估计着炮口的高度,点了点头转身告诉手下,“就这个高度,填好炮弹,试一下,估计打得到。”

“把总,总兵说一个时辰之后再炮击。”

“就打一炮,试试距离。”李如梅闭着一只眼睛,笔画着手势,测算着距离。

“炮弹这么巧落打中,岂不是玉皇大帝显灵了。”

手下无奈,嘀嘀咕咕说着,李如梅一瞪眼,只得指挥着将大炮调整好。

“我亲自来。”李如梅拿着火把,亲自上去道。

滋~~~~!砰!

炮弹飞了出去,越过城墙,落在城里。看来火药要少放些,李如梅心里刚想到。

轰~~~~~~~~~~~!

巨大的爆炸声响起,震得城墙一晃,浓烟滚滚在城外的明军看得一清二楚。

看着爆炸的威力,李如梅呆了又呆,几秒后,转身看着属下问道:“你刚才装的是什么炮弹?还有吗?”

“开、开花弹。”手下咽了口吐沫,哆嗦到。“这么大威力的,估计没有了。”

“发生了什么?”吴惟忠赶紧望去,巨大的爆炸声,浓烟滚滚,仿佛末日来临一般。

副将欣喜若狂,赶紧道:“大人,估计是夷人的军火库爆炸了!咱们赢定了!!”

火药殉爆了?吴惟忠呆了呆,随即也激动起来。

“刚才的炮弹是谁打的,真是老子的福星啊!赏!给他记功,头功就是他的!”吴惟忠此刻仿佛吃了兴奋剂似的,继续道:“还愣着干什么,命令各部,进攻,全力进攻,老子今天要在那什劳子总督的总督府里喝酒!“

“是!”副将赶紧道。

“把总真神人也!”手下的士兵都围上来说道。

刚才谁开的炮?整个炮兵阵地上,就只有李如梅不顾上头命令发射一枚炮弹,不是他李如梅的功劳,还能是别人的,一众同僚纷纷上来道贺到。

刚才那是真的吗?等到命令传来,大家各自回到自己阵地,李如梅还仿佛觉得这个世界不真实,自己想测试一下炮弹轨迹,打出的一发炮弹,竟然造成了这么大的效果,实在是太撞大运了。

玉皇大帝、雷公,满天神佛显灵啊!

不管是哪路神仙显灵了,甚至是印第安人的图腾上的那些神显灵的,也绝对不是葡萄牙人信奉的天主,被巨大的爆炸震的蒙过去的葡萄牙人等到明军冲到眼前开始射击时才想起还击,一颗炮弹,就这样打到城内,引爆弹药库,这其中的不要太具有戏剧性。

“射击,射击,快射击!”看见明军逼近的葡萄牙军官们疯狂地叫喊着,但依旧装备着火绳枪的葡萄牙第一次尝试到装备落后所带来的悲剧。

砰砰砰!

明军的火铳率先响起,采用了燧发枪之后,明军的火铳队明显比葡萄牙人站的更为紧凑,火力覆盖面也比葡萄牙人大了许多,明明占据城墙优势的葡萄牙人还在玩着自己的火绳,就遭受对面的火力,瞬间被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将敌人放近距离在攻击以提高火力,本来不失是个好办法,至少后来的英军“细红线”就是这样的高手,但现在燧发枪和火绳枪火力密度的差距直接将这一优势化为虚无,更何况葡萄牙人和他们的后辈比起来,还颇为不如。

轰!

推着小车的明军将一车车火药推到城门下,点燃火绳。

城门以及周围的城墙顿时倒塌一片。

“城门破了,火铳手上刺刀,冲啊!”带头的千总喊道。

火炮轰击城墙自然好用,但效率毕竟太慢,直接也火药摧毁城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有效战术之一,明军自然不会不使用。

“堵住城门!”总督挥舞着手中的细剑,命令道。

长矛手们纷纷组织好队伍,涌上城门缺口,火铳手们也纷纷放弃手中的火铳,拔出自己的细剑,抵挡冲向城门处的明军。

“拼刀子?”冲在最前面的千总一丝冷笑,随机大声喊道:“三才阵,接成三才阵!”

甭管是手持藤牌的藤牌手,还是手持长矛的持矛手,亦或者是手持火铳的火铳手,每十多人结成一个小队,各个小队看似分散又都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相互支援的战斗小组。

“愚蠢。”最前列的葡萄牙军官再一次秀起自己的智商,在他看来,明军阵型散乱,乱糟糟地冲了上来,和自己有组织密集的结阵简直不值一提,唯一让他奇妙地是,明军的火铳手们依旧拿着火铳,只是枪口出插入一个尖锐的矛尖。

没错,比起欧罗巴各国,实际上,明朝也是最早使用刺刀的国家,十五世界中期就已经在火铳前安装矛头遇敌,而西方的刺刀却到了十七世纪初期才被运用,晚了一百多年呢。

看着不断靠近的明军,葡萄牙人做了最后一次火铳射击,然而结果却是,中枪的明军没有死,依旧奋力向前冲着,这怎么可能?!葡萄牙人瞪大了眼睛明军没有穿板甲,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竟然依旧中弹不死,这怎么不让他们惊讶。此刻的他们,不知道中枪的明军,一个个实际也热的满头大汗,纸甲、牛皮甲、丝绸四层裹在身上,在这个热带地区,短时间内就能热出一身痱子来。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给这个葡萄牙军官思考的时间了,冲锋中的明军狠狠迎了过来,两支军队瞬间以冷兵器的方式战在一起,场面顿时一片混乱。

再次令葡萄牙人惊讶地事情发生,原以为毫无阵型的明军其实却是一个个紧凑的作战小组,比起葡萄牙人不方便移动的密集枪阵,明军冲破了对手阵型后,更能够相互配合,发挥实力。

从最早的依靠阵型僵持,到被冲散成一边倒的屠杀,越来越多的明军越过缺口,冲入马六甲城内,总督无奈地放下自己的武器。

马六甲,失守了。

第46章 王道?(上)

国虽大,好战必亡。

看着内阁送到自己手上的奏折,万历不由一笑,申时行是内阁首辅,自然不是脑袋发抽的言官,大明实际是什么样子作为内阁首辅的他自然知道,戚继光南洋转了一大圈,黄金白银虽然皇家和勋贵占了大头,国库只能喝汤,但即使如此,也让国库大大进项一笔,土默特部称臣,,各部重新分化草场,强制各部的畜牧方式由粗放改为效益型,大量羊毛运回内地成为纺织原料,每一项都给国库提供了不少收入。

申时行的内阁以及六部官员,现在对大明朝的扩张政策实际上是一点反感都没有,只有那些不知道大明朝在战争中获得多少利润的文人们才会叫嚷嚷道好战必亡这种话。

“瑶泉先生这是不想当受气包啊。”万历又翻了翻其他的奏折,无一不是反对万历现在穷兵黜武的,索性不看,放在一边,抱着自己儿子,调笑道:“自己不想出头,想让朕给他当挡箭牌,老狐狸。”

“什么意思?”皇后王喜姐站在一旁,翻了翻白眼,哪有这么骂自己的首辅大臣的。扭头看着万历不停的逗儿子,张嘴说道:“这些奏折上的内容和申时行是老狐狸有什么关系?”

“儿子啊,你要记住,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文人个个都是狡猾的狐狸。”万历抱住自己儿子正色道。

“朱翊钧!”王喜姐怒喝。

门外站着的张鲸张诚听了立马缩了缩了脖子,大明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多有悍妇,市井上甚至有皇后打落皇帝帽子的笑话,当然这是玩笑,真是情况他俩在皇帝的起居录里也没找到,可这一位,貌似真有可能让笑话成真了。

“停停停,别闹。”万历制止住一副不解释就没完的皇后,说道:“申时行把这么多奏折拿上来,大多都是言官的,内阁和六部可有一个上书要反对北疆和南洋战事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说到底,都是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在反对,申时行只不过因为自己是文人的代表,不好意思反对这事而已。”

“申时行赞同陛下打仗?”皇后王喜姐半捂着嘴,一副惊讶地表情。

“当然,为什么不赞同,申时行从张居正变法时就是个变法的主力,自然不是那些抱着祖训不放的老糊涂,这种有好处的事情内阁为什么不同意。”

“好处?陛下打仗对申时行有什么好处?”王喜姐不解地问,万历让她多读书,之后他也确实有好好看各家的书籍,但从来没有说皇帝喜欢打仗有什么好处的。

“明明牵扯到自己儿子的问题时,脑袋挺精明似的,怎么到了这个时候就犯起蠢来了。”万历叹息一声摇了摇头,“让你读书怎么还读杀了不成。”

“书上是不是说王道就是仁?”万历见皇后又想瞪眼,连忙抛出问题说道。

“难道不是?”王喜姐反问道。

“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