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历中兴 >

第155部分

万历中兴-第155部分

小说: 万历中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好的待遇到哪找去啊!

以往作为呆在大明的藩臣,毛利辉元以及足利义昭只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朝鲜王,但是现在足利义昭得到大明倭国正统的认可,估计朝鲜王那样也不远了。

似乎感受到毛利辉元的目光,足利义昭看了看对方,用大明的拱手礼给对方一拜,要不是因为跟着对方吃苦,他显然不会遇到今天这样的好事,这个恩情还是要懂得报答的。

“朝廷已经决定攻入倭国本土,总兵沈有容已经在海路之上,两位还当早做准备,马上回国受大明之封吧。”王家屏看着两个人激动的样子,不紧不慢地说道。

大明可没有让这些人在大明混吃混喝的打算,朝鲜王那么享受是因为朝廷已经不打算把对方送回朝鲜,所以好生养着对方,其他藩国的君主可不会有这个待遇,毛利家还是足利家迟早都是要送回倭国的。

实际上谁是倭国正统都无所谓,要不是为了恶心之前那帮执政的大官僚,无论是丰臣家还是织田家,只要不刻意追寻,谁都可以被大明说成是正统,甚至王家屏都能把毛利家变成倭国正统,反正被上国册封的,就是倭国的合法统治者。

但是既然有这么一个足利义昭,那么就省去了许多编制谎言的麻烦,而且还能把先前的权贵以及大官僚们踩一踩,何乐不为?

至于倭国固有的那个天皇?谁在乎?倭国自己都拿来当做吉祥物都东西,大明更是不会理会,藩国统治者称“王”可是制度,称“皇”可就不是了。

怀着维护藩国正统性的正义心态,王家屏一脸和善地把忠于大明的倭国藩臣毛利辉元和足利义昭送走,正直的王家屏重新把自己的思维回归到已经规划好了的倭国资源归属上。

藩国国王,各地藩主,大明都不吝啬把这些称号给他们,但是那些“本来”就属于大明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银山、金矿,这些东西可不能给对方,即使王家屏再怎么讲原则,这些原本也是大明皇家和朝廷的东西,毋庸置疑的。

第275章 奴制

为什么不兼并倭国,反而还要把一帮失势的藩主们重新扶持起来?

因为太费钱了。

单单是把朝鲜消化的和大明境内相同都需要时间,千万人口的岛国无疑更麻烦。

与不切实际地一口吃下,不如再保存一段时间,用羁縻政策养着一帮认同大明的藩臣更为妥当一些。

当然,这是从国家角度,从社会角度上来说,还有别的问题。

“朝鲜并入我大明,于国名不利。”王家屏显然对于这个问题头疼,兼并藩国是毁名声的事情,但是还有其他问题难以解决。

“新罗婢如何处置?”王家屏一脸无奈地希望皇帝能够帮助内阁解决这一问题。

大明禁止奴隶贸易,当然只是部分禁止。

大明财富丰富起来以后享受生活的乐趣无疑展现出来了。

新罗婢、昆仑奴,这些唐代达官贵人才能享受的生活显然重新进入大明的视野,所以完全意义上的禁止无疑不现实,顶多在大明律的条文上对其中进行系统的规划和限制。

即使大明发现唐朝人所描述的昆仑奴好吃懒惰,根本没有利用价值,但是新罗婢这种仆人无疑还是受欢迎的。

大明乐于享受,朝鲜同样乐意这么做,把贩卖新罗婢当做一份正规商业贸易来做,对于缺乏资源的朝鲜来讲,经济繁荣可就靠这个来维持了。

朝鲜出新罗婢,倭国出劳力,虽然倭国人矮小,但是在干活卖力的程度上无疑比昆仑奴要强多了,而且鉴于对于肤色的排斥,无疑倭民更被大明接受些。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

大明禁止进行对国民的奴隶贸易。

就如同欧罗巴人使用黑奴但却不会把自己的同胞们卖成奴隶一样,大明同样不会干这样的事情,而且因为肤色人种相差不大的原因,新罗婢、倭劳力的待遇比起黑奴也好上许多,远远不像三角贸易那样残酷。

但是即使如此,现在想要兼并朝鲜所面临的问题也有了。

新罗婢的身份需要重新认定了,一旦把朝鲜纳入大明,新罗婢的身份无疑会变成大明的国民,大明禁止国民为奴婢的规定就破坏了。

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一样。

不把对方纳入大明当中,而依旧让对方能够为大明提供奴婢,这符合这个时代奴隶贩子们的利益,而大明除了底层之外,无疑都享受在这种利益当中。

“朝鲜王是自愿留在大明的,大明现在不过是替他执掌国家罢了。”于名于利万历都不能一口吃下朝鲜,更不能可能直接吞并倭国,万历显然也发现这件事不能迅速完成,循序渐进,徐徐图之才是好办法。

“朝鲜依旧是朝鲜国,但是地方官吏任命今后由我大明朝廷做主,地方军务也由大明承担。”除了户籍依旧是朝鲜之外,朝鲜一切都是大明说的算,鉴于大明对于周边藩国的影响,万历现在改变对藩国的征服思路,要想办法让他们哭着喊着要被大明兼并才行,武力什么的,还是对付距离大明偏远的地方好了。

至于现在保持这些藩国并且允许奴隶贸易的危害,有什么关系?至少现阶段这么做是能够产生利益并且有利的,至于以后如何,那么只要把事情引导到良性的方向去就好了。

虽然按照正常的发展思路会让人想到美利坚的南北战争,但那是因为南方奴隶种植园制度与北方农民以及资产阶级都起了冲突,而大明需要的不是农奴而是奴仆,这点无疑有些区别。而且只要控制得当,朝鲜显然会向后世菲律宾那样搞出盛产佣人的方向去发展,这点万历倒是没有太多的担心。

毕竟这种制度的弊端还没有辽东土地上的女真农奴制度威胁性要大呢,比起大明温和的奴隶甚至说是奴仆贸易,山海关外那帮大地主们的农奴无疑才更像是帝国未来的毒瘤,迟早要被废除掉才对。

“李如松到京城了吗?”万历问道。

“已经在京城呆了段时间了。”王家屏说道。

点了点头,万历身体不动,对张鲸说道:“朕明天要见他,告诉他,朕决定让他带九边兵到碎叶去。”

“是。”张鲸回应道。

刚刚从鲜卑利亚调回来就又调到碎叶,这是有什么打算?王家屏心里奇怪地琢磨着万历的意图。

“努尔哈赤也命人遣他回来了,有别的地方要用它。”万历说完看了看地图,感叹一声说道:“瓦剌不如女真啊!”

“皇上打算调女真军去碎叶?”王家屏试探地问道。既然提到女真和瓦剌,那么显然和碎叶有关系。

万历没有回应王家屏,反而沉默地思考着瓦剌和女真的事情。历史上瓦剌可是把哈萨克的其中一支并入其中的,但是现在不知为何,即使跟着大明也没有显现出这种本事来,和哥萨克只能进行互有胜负的战斗。难道因为他们那个所谓的英主葛二蛋没有出生?但是战斗力应该和他们的民族习惯有关系,应该不是靠葛尔丹一个人的能力才对啊!

想不通有大明支持的瓦剌为何不如历史上强劲,万历只得寻找其他能够利用的民族,无疑又把目光转到自己的“亲信”努尔哈赤身上。

碎叶无疑是大明最难以掌控的一个战场,民族和宗教是那里非常麻烦的因素,大明需要在那里一直站稳,无疑需要足够的精力,而辽东那些被大地主剥削的女真族劳力,无疑是可以利用的额外精力,所以倘若是浪费了,那就实在太可惜了。

况且正如万历希望的,辽东的土地适合耕种,万历更希望那些大地主们使用大明的佃户进行耕种而不是扑捉和购买通古斯野人来劳作,即使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口投入到手工业甚至已经冒头的工业上,但是比起这东西难以割除时再想办法解决,万历无疑更希望现在就把大地主阶级的落后生产方式处理掉。

“土地应该给大明提供资源,而不是单单给你们获利。”万历默默地说道。沙俄的农奴制度的落后以及美利坚南方的黑奴种植园,显然都在告诉着万历辽东使用野人耕种土地的方式在未来是多么不可取。特别是大明的蒸汽机已经能够在钢轨上跑起来的时候,如果不出意外,只要朝正确的方向上研究,蒸汽播种机等产品很快就改变大明的生活了。

第276章 利用价值

即使让朝鲜人自己评价,也不可能夸张地说出身着大红色军装的大明王师一眼忘不到边的那种傻话。

现在已经不流行百万大军这一套夸大自己震慑敌人的说辞了,改正精简自己,夸大地方数量的方式了。

倭国军百万,大明兵一万余,然天朝自有神威,天兵强余敌人十倍有余,以一当百尚可战之,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这才是朝鲜人的评价。毕竟要论吹牛皮,东西方各大国也赶不上这个半岛,至少在运用夸张手法上,他们半岛尤其是半岛南部,肯定是职业的。

事情肯定不会和朝鲜人所吹嘘的一样夸张,但是努尔哈赤推倭国下海的速度确实很快无疑是很明确的,这其中军队的素质占有很大的因素。

倭国全国动员二十万,大明真正意义上的动员不过是辽东的女真,其中有建州左卫的的番兵,还有辽东大地主们狠心放出来的农奴。

农奴是怎么来的?当然是辽东大地主们贡献出来的,而且还是他们咬牙切齿地骂着倭国逆贼贡献出来的。

倭国逆贼丰臣秀吉欺人太甚,他们这些大地主都已经从皇室手里抢过倭国的利益还给对方了,对方不感恩戴德好好替大明朝廷办事,替他们办事,竟然敢大胆包天地打朝鲜,这让原本计划好的一切都给毁在倭国手上了。

现在不是多年以前什么事情都由他们说的算的时候了,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匀的关系,已经开始觉醒的中下层地主们对他们的不满正如他们对皇帝限制他们肆无忌惮地赚钱他们产生的不满一样,出点差错就爆发了。

被他们逼得只得退让的万历通过中小地主对扩张的需求重新回到台前,而他们却被彻底地轰下去,在过去十多年里所聚集的财富上苟延残喘。

他们显然不会明白,国家任由他们搞下去,结果除了革命就是造反,大官僚始在国家制度健康发展中始终上不了台面,历史给了铁一般的论证。

倭国必须付出代价,哪怕把他们搞下去的实际上是大明的政治,但打乱他们计划的确实是倭岛上的猴子不错,所以这次虽然平倭是朝廷的事情,也是他们大官僚泄愤的事情。

通古斯野人是历史上满人的兵员之一,但所谓的生女真虽然悍勇,可在一个需要纪律的正规军队中,无疑不能成为主流。

努尔哈赤的女真帝协军为何那么善战?辽东使用的有理想有信念的女真农奴们才是真正的军队骨干。

识汉字,懂汉话,唯一糟糕的一点就是身份是女真,这点要么等朝廷逐渐蚕食兼并,要么就用战功把自己归化入大明,后者要流血丢性命,但是却是快捷的,女真农奴们自然不会放弃。

现在大地主们既然也不反对他们这些农奴出去打仗了,那么事情就变得更简单了,只要跟着大家的楷模努尔哈赤,前程岂不是一片美好?

前程自然美好,只要活到时候有命拿,甚至死了也没有关系,家里人一样可以拿得到,到时候就不用过着子孙世世代代为女真的生活了,而是以后子孙皆是大明百姓的光明未来。

辽东大地主为了报复丰臣秀吉卖力,但是他们显然不知道自己再次被万历注意,并且想要在私人农奴制度上给对方一刀。

“朕听说辽东李家因为身处辽东,圈地的时候也比别人早,现在替他们种地的农奴更是有八千壮丁之多。”仿佛和自己没有关系一样,万历说道:“如今看来这些农奴实力也确实不错。”

新的军队制度使得原本历史上的那套私人家丁制度没有扩展的太大,李成梁不像历史上那样拥有八千家丁,但是却拥有了八千女真农奴,这无疑不是什么好消息。

虽然女真兵和历史上有所不同,因为军队形式的改变,他们显然没法和明军正规军相比,但是从朝鲜战场上的表现来看,在大明帝协军中,他们无疑还是比较有能力的。

不能让大地主们继续掌握着这支农奴,不用万历继续提点,王家屏的脑袋就飞速地转起来,现在不是大地主们当家做主的时候了,规则要按他们这些执政人员的想法来,无疑,女真农奴制度这种对朝廷不利的制度必须处理掉。

“农奴所得三成归农奴主,五年后农奴获得自由,只和大明朝廷享有雇佣关系。”王家屏一回文渊阁就着手执行万历的命令。

这决定辽东的那帮大地主铁定是吃亏,但是没有一次性取缔掉他们的农奴制度就已经算是便宜他们了,三成的农奴所得上交给了农奴主使得他们拥有五年最后压榨这帮农奴的机会,反正就是朝廷强行接触他们的农奴制度,只在关外有点势力的他们也没有办法翻出点什么大浪来。

况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