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历中兴 >

第145部分

万历中兴-第145部分

小说: 万历中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这个样子真的给‘隐士’这个身份丢人了,不过顾宪成又不是真的隐士,他不是自愿‘隐’的,是朝廷逼他‘隐’的,要没有下放这回事,凭借他二甲第二的身份,还不是顺风顺水!

但是付出自然都是有回报的,现在的顾宪成可是非常感谢这段时光的。

心学讲究知行合一。

什么是知行合一?

皇帝要求的六艺全考就是知行合一了?当了秀才之后就就必须要干一些工作,才能继续科举就叫知行合一了?小打小闹而已,顾宪成现在可以骄傲地给京城里的那些前辈和后辈们说,咱现在这才叫知行合一。

人就是这样,当读书人面对文盲的时候,内心很容易产生优越感,当举人见到秀才的时候有这种优越感,当进士看到举人的时候,同样有这种优越感,但当同为进士的时候优越感从哪里来?

当然是能力了!

如果把万历年间新晋的进士和过去的进士区分的话,万历年间科举考取的进士应该叫新进士,他们和老进士一样喜欢高谈阔论,但是比起老进士只读八股,其余却一窍不通起来,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六艺精通,而且有社会实践经历。

于是,优越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了。

你懂吗?汝知乎?

新进士们用这种问题问旧进士。问题是什么,除了四书五经以外几乎所有的东西。

你们当然不懂!除了少数精英,能够再科举考试成功之后学习到其他东西,许多老进士都只能靠师爷处理问题。

但是现在不是过去可以养私人的年代了,治官不治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是官员靠师爷处理问题,自己什么都不会,万历直接要师爷得了,还要这帮大老爷们干什么?

万历十五年之前压制的还好,万历十五年之后万历甚至有意挑拨,新旧之间的矛盾自然而然地扩大起来。

“朝廷诸公,不懂术数,不知格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且身体孱弱,手无缚鸡力,尚不如一女子。”这是一帮新士人的鄙视的说法。

顾宪成自然同样也算是其中一员,但是现在,他连那些新士人都有资格鄙视,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下面,是要用俯视的目光的。只是一帮年轻人小打小闹而已,顾宪成算是对那些人以及对曾经自己的评价。

懂得社会常识难道还是优越感吗?

真正的知行合一应该是他这样身在草原,接触这里,切身实地感受,然后着手开始圣人都没有做到的教化事业才对,这种事情只有真正到了实地,认真地去思考,才能取得成功!

所以,顾宪成都有要问那些新进士们同样的问题‘汝知乎?’了的冲动了。

好吧,这家伙没有仙风道骨,只有道貌岸然,所以什么看开了一切的心态显然是没有的,懂得越多,也只会越得瑟而已。

得瑟的顾宪成知道三娘子会来找他吗?

当然知道,要是这里的情况不能引起三娘子的注意,那就怪了,就是三娘子自己不在意,顾宪成也会也会让自己的学生们多透露出点东西,让三娘子晓得的。

要不是这样,你以为三娘子打听到消息都是谁放出去的?只有经过包装,才能让商品更有价值,更上档次。

但是既然要做隐士,那就必须要会装呀,而且必须要特别会装才行。

这装逼就像刘备三顾茅庐,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而且这家伙还装模作样的背对着刘备等人睡觉然后醒来还吟诗一首“**********”一样,之后再问一句‘有俗客来否?’亦或者来句‘是何人在外喧哗?’,这样才够范。

当然,顾宪成不能采取先人用过的方式,那样太俗气了,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才行。

“顾先生,三娘子有请,现以被下薄酒。”一名蒙古骑手翻身下马,拱手说道。对待名士要善待之,三娘子可是特地交代他的,骑手自然恭恭敬敬才对。

这时候能去吗?当然不能去!去了就掉价了。

“没看见我正放羊呢?回去告诉三娘子,等羊都吃饱了再去。”

瞥了对方一眼,顾宪成又瞥了瞥对方的马,不紧不慢地说道:“我这儿的羊干净,见到你骑马过来,踩过的草它们就不吃了。”

既然是请,三娘子自然不会派一个莽撞的人过来,这人显然是三娘子特地挑的,自然不会因为对方摆谱生气,只得告辞回去禀告三娘子。

这样的结果自然也不会被三娘子意外,看来是自己亲自去见高人显然是有必要的了。

“高人还说了什么?”

“那人说他的羊干净,不吃马踩过的草。”三娘子问起,汇报的人赶紧说道。

三娘子先是一愣,随后立马感慨道:“这是真高人啊!”

羊不食践食,连对方养的羊都这样,这样的高人真是了不得。

中原古时庄子所说的凤凰非醴泉不饮,非练实不食大概就是这样了。

“我们步行过去。”三娘子已经认定对方是世外高人了,自然要拿出最高的礼节待遇来,带着一帮手下,徒步去见顾宪成。

“大明蒙古土默特部钟金哈屯见过先生。”三娘子自报名讳,对任由自己的的羊随便吃草,自己眯眼看向远方的顾宪成说道。

好吧,先前已经说明,顾宪成是在看牧羊女,但是三娘子显然不会把顾宪成朝这个方向上去想,毕竟对方是高人,是贤者。

贤者不一定,闲着倒是真的。

“在下为朝廷打理草原,竟不知有先生这样的人物在属地当中,实在失敬。”三娘子歉意地说道。

“无妨!”顾宪成淡淡地说道:“老夫在这里若是知道的人多了,也难清净。”

顾宪成装逼的话显然更加证实了三娘子自己的判断,对方果然是隐居的高人,但是三娘子却也带起了一些疑惑,“听闻先生有功名在身,为何隐居在此。”

隐士去考功名做什么?难道不应该不屑才对吗?

“呵呵。”顾宪成笑了笑,要是装逼不找好理由,他就白活四十多年了,“吾于京城中见权贵欺人,自觉不喜官场,故而辞官不做,安心隐居于此,教化教化百姓,至于功名,在下喜好杂学,故而得个二甲第二,不过侥幸。”

得,他不当官是因为见不得权贵欺人,因为不愿意于对方同流合污所以才隐居的,而且因为喜欢杂学,所以对于科考不是那么专业,所以只得了个二甲第二。

二甲第二,整界科考第五名,,顾宪成张嘴就是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说句而已!

果然高大上!

果然了不起,三娘子越发佩服起来,大明的官当起来有多难,以前八股已经很难了,现在变成六艺,实际上应该说是变得更难了,这个不喜好科举,偏爱杂学的人竟然能考出同届第五的水平,虽然是第五,但这个博学的水准也超过前四了。

这事也就在草原上糊弄糊弄,肯定是骗人的!

顾宪成的杂学大多都是在草原上恶补的,考中进士的时候也不过是做过一些对六艺的加强培训而已,根本没有他说的那样高大上。

“先生竟有如此大才!”三娘子再次赞叹一句,但是她没有忘自己是为何来找对方的,随后恭敬地说道:“实不相瞒,今日前来打扰先生,实在是有要事相求。”

“老夫自然知汝等前来所谓何事,已经将你们要的东西放在家中桌上,本以为让你们取走就好了,没想到你们还是来扰人清闲。”顾宪成一副无奈地样子说道。

“先生料事如神,奈何没有先生允许,在下岂敢私自闯入先生家中。”三娘子现在的态度用文字来形容,简直是要拜服了。原来高人早知道自己要来,而且还提前给自己出好了主意,而且还特地放羊来避开自己。

“罢了,罢了。”站起身,顾宪成拍了拍自己身上尘土,一脸无奈地说道:“既然你们已经找上门来了,我就陪你们回去去取吧。”

“如此,多谢先生了。”三娘子躬身说道。

第259章 论棉纺织

要做就要做全套的!

顾宪成显然准备的非常充分,既然决定要装…要当圣人,那么就一定要有圣人的样子才对。

圣人要有思想,圣人要有功德,圣人要有匹配自己的圣人地位的才能。

思想已经有了,功德的话,教化之功虽然还没有拿到手,但是已经十拿九稳了,现在就体现自己处事能力的这一项了,坦率地说来,就差‘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才能展示了。

如何向世人证明,平定这次蒙古骚动的是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乎到他的未来,甚至历史上的地位。

没错,既然是圣人,那就要考虑历史上的地位,这点至关重要,不然被后人找出个缺点,说自己名不副实,被推下圣人的神坛,岂不是很糟糕?

那么,顾宪成放到自己蒙古包里面,所谓的平虏策,到底是什么?

当穿着棉大衣,头戴狗皮帽的顾宪成带着三娘子等人来到自己的蒙古,掀开毡门,随手把所谓的破敌之法递给三娘子,三娘子才瞪大眼睛了解顾宪成递给自己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锦囊?信件?都不是,邸报而已,换成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堆破报纸。

这是什么意思?三娘子心沉下去,打算向顾宪成问个究竟。

“老夫自知三娘子有疑惑,还请三娘子先看看再错。”顾宪成显然没有对方和自己年纪差距不大的自觉,一口一个老夫叫的相当顺溜。

邸报上写的是什么?精通汉学的三娘子看起来自然不吃力,静下心来浏览顾宪成递给自己的邸报。

是一件和草原没有关系的事情大明皇帝陛下亲自指导研制成功新型的棉纺织机的消息。

有多新?万历表示,他也不知道。

万历不懂机械,甚至他连珍妮纺纱机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鬼知道大明现在的棉纺织机和珍妮机比起来,到底是好还是坏。

所以,他指导和蔡伦发明纸一样,都是冠名而不是亲手研制,因为其实上他根本不会,只不过提出几个意见而已。

显然不如英国在十八世纪发明的珍妮机,但是知足吧,现在才十六世纪末,而且棉纺织作为新兴的行业,一步走到完善显然不现实。

即使是只是这种初代品,万历都非常兴奋了。

论棉纺织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性!

制度革命没有课借鉴的范围,后世君主制的国家改革并且一直存在着的好像没有几个,有万历也不知道他们,但是科技革命是可以照搬的,只要按照英国人走过的步伐来就行了。

纺织业的发展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纺织业当中又分毛纺织业的繁荣到棉纺织业的兴起以及取代棉纺织技术。

大明的毛纺织业所带来的‘羊吃人’运动自然是万历初年就开始的讨伐蒙古,随着万历的有意推动,以及大商贾大地主的投资将毛纺织业带向繁荣,已经过去了十多个年头,已经到了大商贾大地主滚蛋,中小地主和资产阶级冒头的时候了,万历自然快速地推进一项中小地主和资产阶级发展能够获利的技术。

适合中小阶级地主以及资产阶级投资的行当,而且是利润值比毛纺织要大的行当,自然是棉纺织技术了。

这项技术的进步会带来什么?会带来大明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随着蒸汽机的试用成功,大明已经打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门。

但是这些显然是三娘子所不知道的,她疑惑地看向顾宪成,希望对方能够告诉自己一个她能够明白的说法,因为即使她看完了报纸,依旧不知道意义何在?

“王公们以为,大明需要草原,是因为草原能够给大明提供羊毛,这话没错。”顾宪成解释说道:“羊毛事关大明繁荣,他们以为只要他们叛逆大明之后,依旧乐意给大明提供羊毛,大明就不会为难他们。”

没错,布塔施里把这次叛逆大明当做是蒙古人拜托大明奴役的伟业,而王公们则只是想要把大明的插手草原放牧的手给赶出去而已,反叛大明前后他们都是草原上的上位者,唯一的区别就是叛逆了大明之后,他们就又可以把牧民不当人看待,不用付给他们足够的报酬了。冒死叛乱只为财,民族荣耀,独立建国从来都和他们没有关系的,他们就只要一个东西,够他们挥霍的钱而已。

掐住羊毛就掐住大明的经济,只要依旧卖了大明羊毛,大明应该不会为难他们,反正最终大明也损失不了什么,损失的应该是牧民才对。

王公们显然不知道,大明在毛纺织业中占据大头的大地主和大商贾,已经在********中失利了,毕竟这事不会被邸报讲出,是需要分析才能得出结论的。

“老夫已经说得那么明白了,难道三娘子依旧不理解吗?”顾宪成问道。

确实不理解,三娘子依旧不知道顾宪成的话和他给自己看的邸报有什么含义,只得摇了摇头,希望对方继续解释清楚。

这个女人真蠢!顾宪成显然对于对方的愚笨感到无奈,只得继续解释道:“王公所持,不过大明必须羊毛而已,但是现在……”顾宪成用手指了指邸报,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