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历中兴 >

第143部分

万历中兴-第143部分

小说: 万历中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在因为万历自言自语说出考验儿子的话而思索的张鲸连忙回过神,赶忙称是。

第255章 大汗的征召

万历终于把目光转移到草原上,又终于把视线重新投向顾宪成。

能够被皇帝注意到自己的能力,可是顾宪成一直以来都非常期望的事情,当然,现在的他倘若知道皇帝对他另眼相待了,也不会表现的太过激动。

养气!

肚子里即使只有半瓶醋,也要先学会养气。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草原上局势顾宪成身为一个长者,显然不可能没有发现。

一帮蛮子没有接受过教化,而且还不知道仰慕王化,现在竟然打算干起大逆不道的事情了。

天兵一到,这些家伙就死定了!

好吧,站得高的时候称呼士兵叫兵大头啦,匹夫啊,当自己转变了身份,需要他们的时候,立马就变成天兵了。呆在草原上久了,顾宪成才真正了解了背后靠着国家,说话硬气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天威之下再施以教化,如此才会有效果,顾宪成正不停地探究着军事实力所带来的重要性,没有这玩意,他这套成圣的学问连施展的基础都没有。

人要有念想,对于顾宪成来讲,成圣就是念想。

大明已经出了一个王守仁了,想要再出一个顾宪成显然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正是因为如此,顾宪成才有念头,既然有人可以,那么他顾宪成为什么不可以?

聪明人都是因为执着而疯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的至高追求,顾宪成显然希望同样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伟人。

历史上如此,这个世界更是如此。

甚至因为被贬到蒙古,让他吃到了苦头,从空想者成为实干家,这种思想变得更为强烈了。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怀着这样的心态,顾宪成正静静地观察这草原的动态。

他要拿到教化之功。

孔圣人率先有教无类不错,但是却仅仅提出教化蛮夷的思想,但是这个思想过了将近两千年都没有实现,而现在,他顾宪成能够实现了,这就是他的功德。

但是除此之外还不够,必须还需要点其他的东西。坐在蒙古包中的顾宪成微微眯着眼睛,似乎在思索亦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他想要回到朝堂,而且还是风风光光地回去,让那些没有曾经在他被贬之后就将他抛弃的曾经的友人们看看,他胡汉三,啊不对,他顾宪成又回来了!

所以,回去是必须的,但是不能就简简单单地回去,必须让人怀着钦佩的目光迎接他回去。

只是现在,似乎单单依靠教化蒙古还不够,所以,还要多等待一些。

……

哪里接到蒙古叛乱的消息最早?

显然,不会是大明内地,只能是蒙古自己。

即使事情事情有些苗头,但真正确切的消息也只能从哈拉和林向四周传出去。

即使是已经整顿人马准备预防儿子乱来的三娘子,即使到最后一刻,也在等着自己的儿子幡然悔悟。

不过显然,她失望了。

“大汗召集令?”三娘子的等待最终得到是这样的结果,她可悲又可笑地看着报信的人:“哪个大汗?”

还能是哪个大汗,给三娘子报信地信使吞吞吐吐地说道:“布塔施里…布塔施里大汗。”

“他有什么资格称汗!”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三娘子也丝毫没有打算留点情面,直接讽刺地说道:“草原上何曾有过叫做布塔施里的大汗?!”

冲自己手下发火有什么用啊,给三娘子报信的信使是三娘子自己派去打探消息的人,对于三娘子的迁怒只能尴尬地听着。

“要通知大明派兵吗?”一个手下担忧地看着三娘子,布塔施里叛乱,而三娘子则继续追随大明,母子两个闹翻了。

而他们这些人既然站在三娘子的身旁,自然是决定跟着三娘子的,事实上,这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追随她了,早在三娘子十多年前决定投靠大明的时候,这些人以及他们的父辈就已经跟随三娘子了。

是要一个崇尚武力的大汗,在草原上过着挨饿受冻只能依靠掠夺生存的生活,还是要一个天可汗,不用担心生存,但却必须遵守规则的生活?

自由和生存?倘若是真正的自由还好,但可惜,草原上本来就没有自由,所以他们早已经决定选择后者,并且继续选择下去。

“不用!”否决了手下的建议,三娘子面色阴沉地说道:“我要亲自把这个逆子抓住,送到大明皇帝陛下面前!”

即使不通报给大明,也只不过是拖延一段时间而已,毕竟现在草原上的消息传到内地,只是一两天的事情。

手下们默默地听着三娘子的说法,知道这是首领即使到现在依旧打算保住儿子的性命。

大明对于反抗者不是仁慈的,倘若布塔施里落在明军的手里,那么送到大明京师的可能就不是布塔施里这个完整的人了,很有可能就只有‘敌酋’首级了。

只有三娘子成功,把自己的儿子亲手抓起来,才能保住布塔施里的性命,并且还有机会凭借以往以来对于大明的忠诚换来对布塔施里的饶恕。

“继续召集人手,告诉牧民们,布塔施里是伪汗,不要去响应他的诏令!”翻身上马,三娘子吩咐手下说道:“绝对不能把事情闹大了!”

……

“俺答汗的儿子,布塔施里大汗有令,拿起你们的武器,把中原人赶出去!”

布塔施里的征召令借着马背向哈拉和林四周传去,在三娘子接到这个消息之后,越来越多的牧民同样听到了这个消息。

就如同大明传统中对于皇帝的敬畏一样,一个大汗的名号同样让草原上的牧民们敬畏,布塔施里是先代大汗俺答汗的儿子,他有资格做大汗,而且是被草原人认可的大汗。

即使牧民们留恋现在的生活,但是大汗和王公们的征召却依旧能够让他们拿起武器,这是长久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快,把武器备好,去投奔布塔施里大汗!”老巴根听到消息显示有些不知所措,但是随后却立马慌里慌张地跑向自己的营地,回去寻找自己的弓箭和弯刀。

老巴根是俺答汗的追随者,但是在俺答汗去世后,乞庆哈扯力克一系和三娘子争斗的时候,他却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站在哪一方,这样的人很多,统治草原多年的俺答汗,在草原上自然有着大量的追随者,但是这些人追随俺答汗却无法在俺答汗的儿子中做出选择。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资格的只有布塔施里了,那么自然而然,就要跟随布塔施里的脚步了。

“彻臣,快,大汗的征召来了。”气喘吁吁地跑回自己的蒙古包,老巴根喊着自己儿子的名字说道。

他的儿子彻臣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青年,比同龄中的许多蒙古青年都要聪明,懂汉字,会算数,而且读过许多汉学书籍。

掀开蒙古包,老巴根看到一副武装打扮的儿子,以为对方同样是听到大汗的征召,已经做好了准备,刚想说话,却瞪大眼珠子的看到,自己的儿子抽出一支箭拉弓指向自己,而他的女儿琪琪格同样一脸畏惧地躲在彻臣身后。

想说话的被卡在喉咙里,老巴根显然不理解什么情况,不过看着自己儿子的眼神,显然,他现在对自己一点都不友好。

“草原上只有天可汗,没有布塔施里大汗,布塔施里是朝廷册封的义顺王,没有资格称汗!”彻臣马上的话让老巴根马上理解了他这么做的原因。

“你在说什么,那是俺答汗的儿子,草原真正的大汗。”儿子被那个来自中原的读书人给蛊惑了,老巴根心中立马闪过这个念头,接着对自己的儿子严肃地说道。

“草原上从来都没有过真正的大汗,只有一帮茹毛饮血没有开化的野蛮人。”显然,老巴根的话没有说服自己的儿子。

比起老巴根所谓的‘本来就是大汗’,顾宪成显然教会彻臣‘为什么是皇帝,为什么是天可汗’的道理,一个能够说出理由,而且非常神圣的理由,而另一个则不能,哪怕对方是自己的父亲,彻臣自然也知道该选择哪个。

“大明的天可汗把我们当人看待,草原上的王公们却觉得我们不如牲口,哪个才是我们的大汗?”彻臣反问道:“投靠布塔施里和他的王公们,是继续做他们的奴隶吗?你打算把自己的女儿献给那些野蛮的王公们吗?”

“我们是蒙古人,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老巴根显然打算继续说服自己的儿子。

“草原上的牧民,是中原上古黄帝不肖自甘堕落的子孙,不是什么成吉思汗的后代!”彻臣立马辩驳说道:“野蛮人即使再强大,也只是野蛮人!”

永远不要和一个读书人讲理,因为你讲不过他,即使是万历,同样对这个道理深以为然,老巴根显然不是彻臣的对手,或者说不是彻臣背后的那个老师顾宪成的对手,以顾宪成编篡的蒙古起源,虽然从后世基因学来讲有些乱七八糟,但是这个时代,却是可以被人广为信任的东西。

“放弃给大明当臣民的机会,去给那些王公们当农奴,就应为他是你之前追随者的儿子,这就是你想要的吗?!”瞪着眼睛看着自己的父亲,彻臣怒声说道。

第256章 成功蛊惑家

是选择自由还是生存?

这显然难以选择。

但是现在老巴根面对可不是这个选择。

是选择给大明皇帝当臣民还是给蒙古王公当牧奴,两者都牵扯不到自由。

甚至说的直白一点,给王公们牧羊还不如给大明皇帝臣民呢。

这是饿着肚子匍匐和吃饱肚子弓腰的区别,两者都谈不上自由,但是,大明能够让他们这些牧民不用饿肚子,不用被冻死。

“跟着天可汗我们不用挨饿,不用受冻,所有的劳动都有报酬,我们为什么要跟着剥削我们的那些王公们。”看着被自己问住的父亲,称臣继续问道:“草原上的王公什么都没有给过我们,我们为什么要效忠他们!”

老巴根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效忠布塔施里是因为在大明占有草原之前,他的父辈甚至祖辈都追随着那些王公统治者,所以他也应该追随。

但是他被自己的儿子问住了。

为什么?

被儿子用弓箭指着的老巴根脑袋从刚刚听到征召令的兴奋中清醒过来,脑中思考着儿子所问的问题。

是啊!

为什么效忠的不是大明的皇帝,而是草原上的王公?有什么道理?为什么效忠的必须是他们?

当老巴根认真地考虑儿子所问的问题,他显然没有了之前的那种执着。

“天可汗把大明的文明带到草原上,并且不允许那些贵族们无节制地压迫我们,我们为什么要和天可汗作对?!”

为了民族的荣耀,为了民族的尊严。

倘若草原上的人民族意识觉醒,或许会说出这样的理由,但是可惜,没有人帮他们进行民族意识的觉醒。

和中原人没有太多长相上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大概是生活水平所造成的身高和其他身体素质的不同,大明的百姓过得最好,所以虽然不敌一些普遍高个子的民族,但是比起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蒙古人显然就强多了。

这些看起来和大明内地人相差不大的民族,现在还没有多么严重的血统的划分,相反,更注意的文化和地域的区别上。

大明没有对周边的国家可以强调民族,所以周围的民族同样没有在意这个东西,若是显然不是同种,那大概应该只能说黑人和白人种了,外貌上的差距显然比起文化上的差距更令人注意。

或许那些来自世代流传下来的王公家族中会有蒙古民族这个集体的概念,但普通的牧民没有,大明也没有给他们学习这种思想的土壤,所以,无论是老巴根还是其他普通牧民,都不会说出为了蒙古民族的独立而战这种话。

没有这个理由,那么最重要的理由就没有了。

对于集体的荣誉感大概是无私地奉献生命的最好理由了。

没有这个理由,许多事情就能够妥协了。

老巴根显然心中妥协了,那张在草原上恶劣环境下早已干裂的嘴唇动了动,但却说不出话来。

他觉得自己的儿子说的对,但是这和他一直以来的信念却有区别,一辈子忠于一个家族,现在却要张口说出背叛的话,显然不是简单的事情。

但是儿子所说的话确实有道理,这点老巴根不得不承认。

天可汗对草原很好,王公们的草原必须按照大明的要求使用,没有经过允许就荒废的草场会被大明强制收归朝廷,所以王公们只有选择按照大明的要求进行放牧,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最大程度利用草原,为了保证草场不被没收,他们只有依靠牧民们给他们放牧,然而天可汗却又强行规定了牧民的收入水平线,低于线下同样受到责任,所以王公们又只得不情愿地给那些曾经被自己掌握生杀大权的牧民们不至于饿死冻死的报酬。

无论是草原上还是内地,都不给底层造反的理由,今天防造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