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

第435部分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435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坚于是彻底明悟,顿时大喜,抚掌赞叹着说道:“公瑾果然好谋略,只此一问便可以探得虚实!”

听到孙坚赞扬的话语,周瑜却不自得,继续说道:“探知晋国的虚实固然重要,但抓紧时间壮大我们自己的势力更加重要。二公子所言亦是正理,不管今后晋国和中央朝廷谁负谁胜,我们此时却不宜作壁上观,当有所作为才是!”

孙坚虎目微缩、剑眉上挑,盯着周瑜说道:“公瑾的意思是我们该对荆州出手?”

周瑜点头,说道:“近传刘景升卧病在床,无法见人理政,不过是些遮人耳目的借口。想必是那刘景升不愿受曹刘驱使,又不想彻底与中央朝廷翻脸,只好找了这个生病的理由。此时,我们若对荆州动手,朝廷肯定会出言质问,但却不会派兵支援刘表,曹操和刘备正希望荆州和江东打个难分难解,最后他们坐收渔翁之利。而从晋国的角度考虑,他们宁愿看着荆州落入江东手中,也不愿意荆州被中央朝廷收回之后,徒增曹刘联盟的实力。”

周瑜这番话,将各方势力如今的心态分析了一个透彻,让孙坚听了之后觉得信服。吴州这些年远置事外,埋头发展内政和军事,已经积蓄了足够发起一场大战的本钱,若说孙坚就这么心甘情愿地被人吞并,那也不尽然。走到孙坚这个位置之后,人人心底都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愿望,只不过有的人过于强烈,像袁术那样的;有的人藏得深沉,像刘备和曹操这样的。

孙坚顺着周瑜的思路往下走,说道:“若是开战,却要寻个冠冕的理由才好。”

周瑜微笑着提醒孙坚:“长沙境内多盗贼,时常越紧侵犯吴州,致使宜春、庐陵等地民不聊生,而荆州牧刘表昏聩无能,故东吴派军入境讨贼。”

到底是第一谋士,从一开始回答孙坚的询问,周瑜竟然连吴州对荆州开战的由头都想好了!

孙坚经周瑜这么一分析,也是心动不已。他似乎已经看到整装待发的东吴军队从靠近长沙的山林和溪流之中通过,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到了长沙城下,然后迅速占领了这座重要的城池,紧接着兵锋向南直指桂阳、然后是零陵、接下来是武陵……

“若是开战,谁可为帅,谁为先锋?”孙坚沉吟片刻,徐徐问道。

“大公子伯符可为帅,老将韩当、程普辅助,陈武、丁奉可为先锋,瑜不才,愿为军师。”周瑜回答。

“何时出兵为佳?”

“开年春暖花开之时。”

一场促膝长谈,周瑜让孙坚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决心,由此也掀开了荆州之乱和江东分裂的帷幕。

孙坚没有问周瑜,为什么提出对荆州用兵的人是孙权,周瑜却建议让孙策统兵出战。很显然,以目前周瑜与孙策的关系,他是希望孙坚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能够积累更多的声望和资历,以免处处冒尖的二公子到头来抢了上风头,造成江东内部的混乱。

实际上,孙坚和孙策从一开始就没有表过态,谁能说他们心中没有出兵荆州的打算呢?孙坚派兵攻打荆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对二公子建言献策的肯定,这也是一种声望的积累,只是没有率军亲征来的强烈而已。

周瑜离开之后不久,孙坚便命人将两个儿子一起喊到府上,不知当面说了些什么,反正俩人出来的时候,孙坚显得有些兴奋,而孙权则是一副眉头紧皱的表情。

从定下计谋到真正发动战争,这之间需要时间进行准备,而很多准备工作都是在暗中进行,不能走漏了半点风声,所以东吴内部看上去依然派系林立,吵闹不休,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解决问题。

在有心人眼里看来,东吴这个样子,就是混日子的表现,以后有得他们受苦。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八二五章景升托病辨亲疏

更新时间:2012101220:28:28本章字数:3038

刘表不过是装了一场病,想以此阻拦朝廷对自己动手的时间,如今看来他的手段并不高明,很多人不仅看出了他的意图,甚至于无视他在荆州经营许多年积累下的实力,仍然把他当成了软柿子,想寻找机会好好捏一捏。

刘表不想做软柿子,他现在也真不是软柿子。

既然朝廷都准备对自己动手了,刘表也就没有必要再韬光隐晦下去,不过在真正撕破脸面之前,他还是想通过其他的途径解决当前荆州面临的危机。

刘表心里很清楚,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打荆州的主意,以前袁术和刘焉有这种想法,东吴孙坚也有这种想法,益州司马氏也要想法,现在换成了袁术和刘焉换成了曹操和刘备,不过是走了两只饿狼,来了两头饿虎,至于原本一直就虎视眈眈的东西两个邻居,仍然一副垂涎欲滴的德性。

也不怪别人都想打主意,实在是因为荆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荆州的人口和物产太诱人了,只要拿下了荆州,就有了可以跟赵兴叫板的本钱,这种事换了谁都会琢磨上老半天。

刘表之所以一声不吭地将南阳郡让给了袁术,别人只以为他是怕了朝廷,实际上却是他断尾自保的一种手段,将袁术横在洛阳与襄阳之间,刘备和曹操想要对荆州动手,就得先过了袁术这一关,而袁术很有可能会抵制他们的这种做法。

如果荆州落入朝廷之手,袁术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包子馅”被夹在朝廷的中间,虽然看着安全,实际上却等于被人囚禁了起来,别看袁术从扬州那边走得老实,他实际上仍然没有死心,不然为何还要带着两万精兵回南阳。

当然了,在刘表眼里,袁术也不是什么好人,一旦有机会的情况下,袁术绝对不会对自己心慈手软,他同样也在打荆州的主意。

来自荆州外部的压力已经让刘表有些喘不过气来,但荆州内部同样山头林立,许多人阳奉阴违各怀鬼胎,巴不得他刘表早日完蛋,这些人好寻个高枝儿去攀。

虽然一时之间刘表不好对外动武,但他并不介意与其他势力摊牌之前先解决了来自荆州内部的问题,就算杀几个脑袋,对于刘表而言也不过是弹手之间的事情,有的麻烦如果不趁早除掉,将来却会酿成大祸。

刘表“病”的很突然,是在他前往江陵视察部队的时候病倒的,当时驻守江陵的将领是李严,留守襄阳的大将是文聘,陪同刘表一同前来江陵的是马良和黄忠。

既然主公“病”了,李严自然是要尽心竭力地陪在刘表身侧,至于马良和黄忠,便成了刘表病中处理文武之事的左右助手,很多时候都是李严居中,马良和黄忠左右辅助,完成对荆州的控制和管理。

刘表“病”中无法见人,包括最亲近的家人和幕僚,这使得依附在刘表这根参天大树上的“藤蔓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没了头的苍蝇,一时之间乱哄哄好不热闹。

刘表育有三子,长子刘琦,为结发之妻所生,今年二十三岁;次子刘琮,为续弦之妻蔡氏蔡瑁的妹妹所生,今年十八岁;幼子刘修,为偏房妾室所生,今年九岁。

人常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刘表不过养了三个儿子,就已经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三子之中,长子刘琦性温和、恭良谦让,颇有刘表之仪;次子刘琮善言语、机灵乖巧,深得蔡氏和舅舅蔡瑁的喜爱;幼子刘修喜欢读书,性子孤僻不合群。

身处襄阳城中的各方在得知刘表“病”于江陵之后,表现各异。

蔡瑁立即暗中联络蒯越和蒯良两兄弟,希望他们能够主动站出来建议刘表将荆州之事托付给二子刘琮,所谓的“托付”,其实就是让刘琮继承刘表的家业。

蔡瑁劝说二蒯的理由很直白,但也很有说服力,蔡瑁说:“襄阳蔡氏与蒯氏皆为百年大族,相互之间同气连枝,琮乃吾妹嫡子,若是能主襄阳,岂不美哉!”

蒯越和蒯良果然被蔡瑁说动,亲自赶赴江陵求见刘表,结果被黄忠挡在了外面。

一直跟随刘表身侧的“老伙计”傅巽,得知蔡瑁想要废长立幼的事情之后,也不顾可能会跟襄阳本土势力翻脸的后果,亲自前来江陵求见刘表,想要维护大公子的地位,阻拦蒯越他们的行动,暗中支持傅巽的人还有董厥、韩嵩和桓阶等人,这些人都是传统的士人思想,认为由嫡长子继承刘表的家业顺理成章,不容有所违背。

对于这两方势力的动作和来意,刘表心知肚明,并没有太多的反感,蔡瑁想让自己的亲外甥上位,本来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几个有士人风骨的文士坚持拥戴长子刘琦的做法也无恶意,好歹这些人想得是如何将他刘表辛辛苦苦赚来的基业传给刘氏后人,比起一些鼓吹向朝廷投怀送抱的人而言,他们算是“有良心”的。

刘表的幕僚当中有一人名曰廖立,字公渊,为荆楚一带的奇才,有几分本事,也在刘表手下谋着差事,廖立,为人有些自大,属于那种自信心极度膨胀的家伙,动不动就喜欢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

刘表其实挺不喜欢这个廖立的,因为他那一张臭嘴总是得罪人,搞得大家相互提防,坏了荆州“班子”内部的团结,但廖立此人确实有些才华,所以刘表便让他在州牧府中谋个差事。

这次听说刘表“病”了之后,廖立竟然不知死活地跳出来鼓吹大家赶紧投靠丞相刘备,说刘备才是贤明之人,有识人用人的本领,跟着他混才有前途,廖立这么说,摆明了就是在忽悠大家向朝廷靠拢嘛。

出了一个廖立已经够让刘表生气了,竟然还有一个刘巴也在为朝廷大颂赞歌,称赞大将军曹操有气量,能容人之过,公然声称自己准备前往洛阳投效曹操。

这个刘巴,少时素有才名,刘表多次要提拔他,并举荐为“茂才”,他都推辞不愿出仕,没想到如今好不容来了襄阳,在州牧府中任职之后,刘表也没有亏待于他,刘巴却一心向着北上投靠曹操,你让刘表情何以堪。

除了这些人跳了出来,其他一些人也在襄阳城内也不安分起来,却让装病的刘表一次性地看清楚了亲疏远近。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八二六章司马又想做何谋

更新时间:201210139:47:49本章字数:2859

?刘表躲在江陵城内看着荆州内外的人们尽兴地表演,心里的感受十分复杂,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年轻时混在洛阳何进府上,看着别人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爬的过去,顿时便觉得有些意兴索然。

人生不过一出戏,纷纷扰扰又何必太在意,既然大家都把自己当成了“病猫”,刘表决心豁出去做一回老虎,不为家族、不为后人,就为自己还是荆州牧。

和刘表抱着同样想法地人不止一个,至少身处益州的司马懿仍然在做着各种努力,试图在即将到来的大变革中勇立潮头,成为那呼风唤雨、声震华夏之人。

作为益州四路大军兵马大都督,在与凉国停战的这一年多来,司马懿对自己的压榨简直可以用“残酷”来形容,他给自己规定每日只睡两个半时辰,子时三刻卧榻,卯时一刻起身,不进女色、不沾酒水,将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分析各种情报和处理各路军队的事务之中。

司马懿虽然不知道赵兴手下有一支重要力量名为“暗影”,但他却切实感受到了这支特殊部队的气息,在总结了以往战事失败的原因之后,司马懿毫不犹豫地动用了益州府库的财富,以家族豢养的死士为班底,组建了一支类似后世“血滴子”的谍报组织。

司马懿为自己亲手组建的这支谍报部队命名为“枭狼”,专司潜往各地侦察收集情报,进行暗杀和破坏等任务,虽然“枭狼”不见得比赵兴一手创建的“暗影”更加专业和系统,但毫无疑问司马懿还是走在了其他各方势力的前面,因为司马懿本人的阴险毒辣,有些时候“枭狼”的行事手段和作风甚至比“暗影”还要残忍和灭绝人性。

“枭狼”组建近一年来,成为司马懿手中一柄无形的匕首,将驻守在益州各地的四路大军中的“异己”和“不安定”分子悉数清理出去,这些被清理的各层将领基本上都是神秘失踪,从此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一时之间,益州各路军马风声鹤唳,人人不敢言语,心中充满了恐慌和担忧。

司马懿认为治乱需用雷霆手段,所以他对于自己在部队内部开展的大清洗行动毫不后悔,非如此,如何能够消除来自北方日益强烈的舆论攻势。

年中的时候,司马懿命令“枭狼”派出一支小股部队前往唐旄羌鼠疫爆发区域,搞到了鼠疫的感染源,然后直接前往西凉地区进行传播,虽然这支小股部队最终全军覆灭,但也成功地将祸水引向了凉国的武威、金城、陇西和武都四郡,到了七月份的时候,随着《晋报》上那篇“西凉地区爆发大规模鼠疫”的消息传播开来之后,司马懿便一身轻松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