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

第335部分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335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的好臣子,帝国应该厚待他们,时刻不能忘记了他们。

站在群臣之中的王允,犹如老僧入定一般连眼皮抬都不抬一下,他实在是没有兴趣加入到声讨张飞的行列之中。王允心里亮的跟明镜似地,他清楚地知道晋国部队的战斗力有多门恐怖,如果不是赵兴希望洛阳的汉家朝廷继续存在下去的话,只怕早已经率领几十万大军攻进了洛阳城,抓了如今这些喋喋不休的一群废物。

所以,不论朝堂之上的众人如何辱骂赵兴是乱臣贼子,如何辱骂张飞是酒囊饭袋,这些都与他没有任何关系。王允只在乎赵兴与朝廷的争斗不会死伤太多的无辜百姓,不会像党锢之祸那般伤及大汉民族的筋骨。

朝堂之上的争吵渐渐进入尾声,张飞的职位已经在讨价还价之中被剥夺,众人讨论的焦点于是转移到如何对付晋国赵兴的上来。

讨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因为无论是讨赵急先锋的张温,还是灭赵顽固派的袁隗,还是其他早就看着赵兴犯相的势力,他们手中的实力,在如今已经变成庞然大物一般的晋国面前毫无威慑可言。

口诛笔伐,他们骂不过掌握了报纸这种舆论喉舌的赵兴;刀兵相见,他们打不过掌握了轰天雷这种大杀器的赵兴;经济制裁封锁,他们玩不过开办了农兵商金行的晋国商人。除了发几句牢骚之外,如何对付赵兴这种涉及到战略层次的事情,还得依靠卢植、朱儁、皇甫嵩和刘备等老谋深算的重臣。

于是刘备建议让张飞待罪立功,前往冀南战场跟随朱儁当个副帅,共同抵御冀州北部晋**队的入侵。卢植没有表示异议,其他人也不好再横加干涉,他们要是把刘备逼急了,刘备直接撂挑子不干的话,倒霉的事情就会落到他们的头上。

随后,刘备又分析了赵兴动手的意图,认为此次晋国部队侵入河东,是为了对抗朝廷去年颁布的禁盐令,而赵兴如果顾忌天下人的议论,便不敢公然占据司隶地区以自肥,所以朝廷应该适时派出德高望重、老成持重的大臣前往上党斥责赵兴,同时想办法逼迫晋国与朝廷达成新的谅解协议,以黄河为界,重新划分食盐的销售区域,讨回被晋国抓去的百姓和北军将士。

一直没吭声的王允一听刘备说到“派出德高望重、老成持重的大臣”这一句时,便在心里感到不妙,因为他似乎闻到了一股要被人算计的味道。果然不出王允所料,刘备一席废话说完,朝堂上的诸位大臣不约儿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原本故意躲在一个角落之中的王允身上。

皇帝刘辩也开口了,恳请司徒大人三度出山,再赴上党,与赵兴进行谈判,摸清赵兴的真实用意,达成朝廷的设想和意愿。

心里骂着众人蠢货的王允,不好明说“当初就是你们这群王八蛋闹的最凶,要求严惩私自贩售食盐的晋国商人,结果一下子激怒了赵兴,如今却让老夫前去看女婿的脸色。要知道,老夫也是地道的并州人,你们当初砍了头的哪些商人之中,还有我族中的后生呢!”

憋屈地王允被人架在了火上烘烤,却也无法推脱,除非他辞官归老。这样反倒便宜了他心中暗骂的那群王八蛋,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在一个寒风萧瑟的冬日里,再次孤零零地北渡黄河,前往上党,面见自己的干女婿和干外孙。

在箕关之下,王允的卫队这次没有受到任何刁难,便顺利地进入了关内。上次周仓在关上一怒射杀了几个不长眼的御林卫之后,现在跟随王允北上的卫兵们明显老实了很多,再也不敢出言不逊,所以报出王允的名号之后,自然没有人故意刁难他们。

虽然这次没有刘虞这种重量级的人物陪同王允一起北上,但晋国方面对于王允这位特殊的使者,还是给予了足够的礼遇和重视,不仅派出一个营的精锐部队亲自护送,而且车队走到长子县外时,便有名士陈珪和赵兴的舅舅俩人前来迎接王允,这让原本一路上心情压抑的王允好过了不少。

等到在卧虎城内与赵兴再度见面之后,王允于是得知了“汾水大胜”(对朝廷而言是大败,对晋国便是大胜。)的详细情况,这下王允才知道自己被刘备这个小儿给愚弄和欺骗了。感情张飞压根就不是因为寡不敌众,奋力反抗之后才败退的,而是只剩他一人做了漏网之鱼,其余的北军士兵要么沉入河中喂了王八,要不已经被卧虎军捉到了上党。

想到临走时刘备还单独前来送行,言辞恳切地央求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从赵兴手中救回被俘的北军将士,王允在心里狠狠地骂了一句“刘备,我帮你妹!”~

第六二七章心甘情愿被软禁

更新时间:20128118:35:52本章字数:3368

第六二七章心甘情愿被软禁

?赵兴见到王允的当日晚间,在醉仙楼七层的接天阁上摆下了接风洗尘的宴席,将太行书院里张俭、蔡邕、邴原、管宁等四位祭酒邀请过来,又请了名士陈珪、自己的舅舅等人一起陪酒,非常隆重地招待了王允。

王允在朝堂之上受人冷嘲热讽地排挤,最后还要来上党给朝廷擦屁股,本来心里一肚子的火气和憋屈,如今都随着几杯烫得滚热的烧酒下肚而烟消云散。

酒热耳酣之后,赵兴陪着王允来到接天阁的悬空楼台上,一起俯视着卧虎城内的万家灯火。

王允若有所思地说道:“有时候,真的羡慕你手下那帮随臣,可以尽心尽力地将才华用在为民造福或者为国出力之上,而不是整日聚拢在朝堂之上尔虞我诈,相互算计着各家的得失。”

赵兴接着王允的话语说道:“此次朝廷派泰山大人再度北上,只怕压下来的担子一定不轻吧?”

王允点点头,瞪了赵兴一眼,有些气苦地说:“你小子少来跟我装蒜,担子重不重,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情!”

赵兴一脸正色地回答:“泰山大人这么说,却是错了!胜仗是卧虎军的兄弟们辛辛苦苦地打下来的,当年朝廷抓人砍头杀的是晋国的子民,我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或者与泰山大人有着翁婿之谊,便可以置晋国百姓和千千万万将士们的感受而不顾,私下里随便就答应了朝廷开出的条件!”

王允无可奈何地叹口气,说:“就知道你小子公私分明,不会轻易让朝廷讨回好去。你要朝廷为你做什么不妨明说,我帮你分析一下能不能成功。”

赵兴说:“我现在唯一可以明确承诺的是,可以在一定时间之内不再派兵攻打司隶地区,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朝廷最好别再弄出像上一次禁盐运动那种惹我发怒的事情!至于其他的诸如释放北军将士,遣返盐池盐工的条件,恕我不能马上答应。盐工北上是他们自愿的,我不能将他们再次逼上绝路;北军将士之中有一些人对晋国威胁太大,像魏延这种恐怖危险分子必须留在晋国,其余的倒是可以视朝廷给出的好处释放一些。”

王允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赵兴的谈判底线。他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已经看不见的太行山脉,然后徐徐地问出了这些年一直都想问赵兴的一句话:“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赵兴被王允这个有些深邃的问题问的楞了一下,不过他很快便回过神来,他理解王允问的这个“想要的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意思。

赵兴抬头仰望星空,回答:“我想要的是一个人人都需为生存而奋斗的世界,拒绝高低贵贱之分,只看付出汗水多少。”

赵兴给出的答案有些超乎王允的想象,这让他不得不皱眉思考了许久。

“国昌口中所言的世界,具体是指多么大的疆域?”王允问出心中的疑惑。

“很大很大,可以说,人心有多大,世界便有多大!”赵兴有些答非所问。他无法向王允解释,这个星球有五大洲和四大洋,这个星球之外有太阳系,太阳系之外有银河系……整个世界比大汉不知道要大上多少倍,所以只能如此含糊地回答。

不等王允再次发问,赵兴提出了一个让王允头痛的问题:“如果此次不能带着让朝廷满意的结果返回洛阳,不知泰山大人如何应对?”

王允扶栏久久不语,一时之间竟然不知如何回答赵兴。想说朝堂那帮人拿自己没办法,明显有些自欺欺人;想赌气说老夫这就不干了,可还是心有不甘。

赵兴也不等王允回答,便自话自说:“既然回到洛阳有那么多的麻烦,泰山大人何必再回去?我倒是为您老想到了一个好去处,只是不知道你愿不愿去。”

王允扭头看着赵兴,静静地没有言语。

赵兴不急不缓地回答:“明人面前不说假话,如今晋国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近乎六个州的地盘,大汉总共不过十四州,眼看有一半的天下便要落入吾之手中。晋国国相虽然官爵没有三公之位显赫,但权力却不必三公要小多少,泰山大人不妨留在晋国担任国相,且看小婿如何实现心中的梦想!”

王允忽然笑了,他盯着赵兴的眼睛问道:“你就不怕到时候我做个内应,把你卖给朝廷?”

赵兴忽然想起面前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头,在史书之中可是使用连环计搞死董卓的猛人,心里不由得打个冷颤。但他片刻之后便恢复了自信的笑容,豪情满怀地说:“晋国的臣民只听我一人的,你拐不跑他们!”

王允说了一句诛心之言,赵兴同样答了一句诛心之语。于是一老一小两只狐狸在接天阁上哈哈大笑起来。

王允笑的是赵兴果然不是凡俗之人,将权力与责任看得十分清楚,已经具备了成为帝王的胸襟和气度。

赵兴笑的是王允果然是典型的士人性格,他们骨子里实际上并不在乎为谁卖命,而更看重的是能否一展胸中的才华,做一个名流千古的名臣。

王允和赵兴之间既然已经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接下来便轮到望眼欲穿的刘备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急地等待。

等来等去,刘备等到的是一个又一个让他头晕目眩的消息。先是《晋报》大篇幅详细地报道了“汾水大捷”的内幕,然后是赵兴亲自出面接见作战有功的将士代表,并为他们颁发了荣誉勋章。接着从晋国传回消息,说王允因为怒斥赵兴,犯了赵兴的忌讳,被翻了脸的赵兴给关押起来,要求朝廷重新委派谈判代表来上党。

还好,趁着汾水大败的真实消息没有传遍天下之前,张飞已经被刘备秘密派人护送到了邺城,如今成了朱儁的副将,朝廷之中就算有人翻旧账,也奈何不得他。

最让刘备头痛的还是王允的一去不返,接下来该派谁去晋国跟赵兴交涉呢?总不能把孔明给派过去吧?

若是刘备知道这次王允是心甘情愿地被赵兴留在了晋国,并且已经做好了辞官北归的打算,只怕他连肠子都要悔青了。

大家都把王允当成老黄牛来使唤,殊不知王允才是一位真正的高手,就算游离在朝廷和赵兴之间,到了最后仍然能够落下一个十分不错的下场。

反观朝廷当中许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大臣,总以为可以凭借资历和家族背景便能坐享其成,实际上他们在赵兴眼里不过是一群尸位素餐的蛀虫,迟早有一天要被人狠狠地踩在脚下,最后说不定还要啐上一口唾沫!~

第六二八章城下之盟也得订

更新时间:20128118:35:53本章字数:3121

第六二八章城下之盟也得订

?“汾水河边三万北军精锐,被晋国加起来一共两万一千人全歼!”这个消息一经《晋报》传播开来,立即天下震惊,洛阳骚动。

“盐池库存的数十万袋咸盐被丢入池中化成卤水,数万盐工尽数逃往晋国!”紧接着又是一个极具震撼的消息传出,惹得天下各州掀起一股抢购食盐的风暴。

许多家境殷实的百姓,去年趁着雪花盐初次上市价格便宜的时候,囤积了足够家里食用数年的咸盐,这下觉得十分的开心。他们看着因为闹盐荒而四处奔走的百姓,不由得为自己当初的明智选择而暗暗得意。

河东郡的一些百姓开始举家逃离,要么向南渡过黄河前往南方的荆州,要么将心一横北上晋国,总之大家都觉得河东之地兵祸频仍,朝廷的势力在这里朝不保夕,趁着晋国和朝廷暂时休兵期间,举家逃离才是最好的选择。

在这些巨大的压力之下,朝廷终于承受不起,于是无可奈何地再次派出谈判的使者北上晋国,希望能够彻底消除此次事件的负面影响。

这次负责北上与赵兴谈判的是一位极善言辞的文士,名曰邓芝。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人。为人性格正直率真,不善修饰情绪,所以朝廷之中很少有士人愿意与他交往。因为受人排挤,他心有不平,所以除了对发掘他的主公刘备敬重有加之外,他看到别人都是鼻孔朝天,甩都不甩。

虽然此人的毛病很明显,但却有几样可贵的品质。一是他曾随张飞在军中效力,十多年中,赏罚明断,体恤士卒。他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