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崛起 >

第168部分

北宋崛起-第168部分

小说: 北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赵官家崇尚道教,致使佛门发展艰难,昔日南朝四百八十寺全部湮灭在岁月的尘埃。

如今一年下来,连十份度牒都没有,也就是说一年之内的到官府确认的新建寺庙不超过十座,太少了!

关于度牒问题不大,韩望自信能够通过赵四拿到。但是北山的地皮,还是需要王时雍的通融,否则父母官不同意,神仙也没辙。

“来者都是客,随缘就好。请!”韩望殷勤的带着两人来到大堂。

给两人引荐各位重要人等。云门、明德、宋轲、胡春、叶半城、唐翠山等知名官绅。

王时雍一面热情的回应着大家的礼数,一边腹诽“好你个韩望,你是把半个真定府都撬空了,干脆你来当这个知府算了”

那名殿下却径自走到云门大师面前,施礼道“见过大师”

云门阅人无数,开悟之后,心性自然更为敏锐。见少年公子贵气非凡,不免大惊。原本盘膝坐于蒲团之上,此刻赶忙起身回应,“劳动贵人挂心,是云门的罪过!”

明德见云门伏低姿态若此,亦暗中吃惊,掐指退演,亦是不解。这少年郎大富大贵,是九五之尊的命,怎奈何遇着帝王星太强,被遮蔽到一旁,逐渐黯然无光。

韩望也不是笨蛋,云门、和明德两人的慎重表情,让他仿佛明白了什么。

马上拉着王时雍的手说“云门大师在真定开悟,是我们真定人的光荣,必将会给真定人带来福祉。如果能为大师做点事,也是我们知恩回报。”

“知府大人,北山如今荒无人烟,但是特别适合静心修禅,不如划给云大师修建寺庙如何?”

王时雍对于真定还真是不了解情况,所以这个政策的把握上,还不是很清楚。万一批给了云门,真定道教协会找自己麻烦可就得不偿失了。

“地皮之事倒不难解决,但是云门大师可有度牒?”这个年头是么都是假的,没度牒,给一座山也没办法修建寺庙。

殿下已经坐下和云门、明德谈笑风生。韩望将他请入席中,故意大声说“云门大师感念真定父老的恩情,决心在北山修建云门寺,希望各位大善人鼎力支持。”

唐翠山马上响应,说“唐府捐三百两,预祝云门寺香火繁盛”

然后各个商贾纷纷解囊,不大一会,韩望就筹到了一千五百贯。

韩望说看了看公子哥,大声地报出自己的捐款,“韩府,捐助云门寺五百贯”

一片赞叹之声,还有人说“云门大师果然厉害,一下就筹到了两千贯,还差一千贯就能开工了。”

有的人就说“那是自然的,要知道云门寺是新建禅寺,这钱财在多跑几家总归能筹得起,关键还在于度牒,没有度牒,不行的。”

“一千贯,我来出好了,至于度牒,也一并交给我吧。”不用问,绝壁是那位少年公子。如今正在洋洋得意的看着场内诸人。

你们这群土包子,一千贯也叫事情?度牒,你要多少?十个八个,十八个,统统包在我身上!

这家伙老子如果不是皇亲国戚,必定是朝堂大佬的啊!

使劲的坑,猪队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三二二章 佛光普照三

“哎呀呀!黄公子大手笔啊,善意仁心,无出其右啊。届时功德碑上,公子的大名当排首位。”

韩望当即凑上去一顿猛拍,“既然黄公子是王大人的座上宾,有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不知道能否帮忙帮衬一二?”

那少年公子真被人吹得浑身暖洋洋,想也不想,说“说吧,真要是好事,莫说一件,一百件也也必定助力到底。”

王时雍还没来记得及拦着,那少年殿下就已经说出口了,心头一片苦水,这个祖宗,早就知道不该带他来的。不行,得去敲打敲打韩望,不要太过分了!

韩望说“太极湖是真定水路枢纽,若是再能将北山和东门以州道连接起来,必定利于通行,方便百姓交通,加速货品的流通,周转得快,国家税收的就多,一举多得,三方共赢,黄公子,您说该不该办?”

那名公子很认真的的听,等韩望说完,见大家纷纷点头赞许,也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说“果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个包在我身上了。”

王时雍悄悄拉着韩望责怪道“你看看,都惹出多大的事情啊?”

韩望嘿嘿一笑,“别怪我,我不过就是想修一条路。何况筹建寺庙,修桥补路,都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对你的官评极好!话说这位公子到底何方神圣?”

韩望成功的搞定修路的事,激发了客人的兴趣,纷纷拥在少年公子身边,主张自己的建议,比如宵禁取消或者尽量推迟,比如盐引太贵可否减半,等等。

最后居然有个大户干脆来了一句,“公子,真定县数百年光景,一直贫瘠,如今真定和六联都日见繁华,不如就定在太极湖边上举办一次大集市,如何?”

大集市和平常的赶集不同,平常也就半天光景,而大集市至少可以三天,规模和质量比赶集都要高很多。当然这种大型集会,必须要官府牵头,维持地方

韩望一听就很上心,这不就是县级博览会吗,说不定还能增加六联地区的商业拓展渠道呢。

王时雍急了,顾不得回答韩望的话头,这种大型集会最容易出岔子,搞不好就变成群体**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办大集市好是好,不过耗费资金多达上千贯,又需要大量民力维持。如今流民日渐增多,会否发生意外?实在要办,可否缓一缓再议?”

锦衣公子忽地问道“流民?听闻真定十里八乡俱是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哪里来的流民?”

大家顿时冷场。

韩望喊了口气,这公子还真是不食人间烟火啊,安居乐业!新闻联播看多了吧?

王时雍也挺尴尬的,忙打岔说“流民不足虑,只是钱财毫无着落啊!”

大家伙本来是挺拥护办大集市的,但是这么多钱谁也不肯出啊。操办费一千贯,安置上万流民最少也要几百贯。

前面捐寺庙的钱是积德行善,何况还有功德碑千古留名,对自己生意和家族都有莫大的好处,所以才踊跃捐助。

只是,这大集市本来就是图赚钱,谁也不愿意朝里面投钱,何况还是一千贯的巨款。

韩望脑筋转了转,想出一个办法来,拍了拍手,说道“王大人,在下有个办法,大集市,流民,都不成问题。但是有两个条件,如果不成,就当我没说过。”

那名公子明显有很大兴趣,毕竟操办需要钱,安置流民需要钱,一个不慎就会惹出大事件,韩望说能解决,倒要看看又什么神通!

“你说,有什么条件?”

哎,这个2b青年这么容易上钩,还有没有一点矜持了?韩望虽然腹诽,但是对于这么一个好主顾,不搞定他简直就是侮辱自己的智商。

“组织流民维持大集市的治安,只需宪兵营派出两什宪兵就能管带好这些流民。所以只需要花一顿饭钱就能解决隐患问题。这一千贯开销,六联商会包了,不增加官府一点负担。”

流民这么处理倒真是一个好办法,不过六联商会这个巨无霸要参与进来,想干什么?

那一千贯足钞,对别人来说是巨款,但是六联商会如今有近百家作坊工厂和商铺商号,这点钱完全无压力。

叶半城和唐翠山都没说话,因为自己和韩望有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不好拆台,但是又不知道韩望肚子里卖的什么药?所以在等其他人的看法,不出意外,肯定有反对或者质疑的人。

果然有人发问“那爵爷说的两个条件又是什么?”

韩望说“第一,这个机会要挂六联的名头,比如真定六联大集市,所有的公告、行文都必须照此拟写”

果然,六联商会幕后的操纵人就是韩望,打这种主意的除了韩望没别的人。不过人家出了一千贯,给人家挂个名也不是不能接受,许多人就没反对了。

韩望又接着说“其二,扩大范围,赵州、祁州、保州、忻州、辽城、冀州、深城、莫州、代州都要派人邀约当地知名商号商会来真定参会。”

哗!大家都发出一声惊叹。

这个韩爵爷还真敢想,周边两百里范围内的各个城池都囊括进来,规模还小的了吗?

就算每个城只来五家商号,那就是五十家大型商号!加上六联和真定一共百多家商号,少说也要一百五十家,那得是多大的规模啊

这一番景象在大家心里慢慢生根发芽,这就是北方商业界的庞大盛会。

当然,韩望又接着抛出一个重磅炸弹。

“这个万商盟会最好能持续三至五天,若是能期同期举行真定花魁大赛和英雄比武大会,效果必将更为出彩!”

好家伙,这完全就是三驾马车啊,大集市、花魁选举、比武大会,哪一样都能吸人眼球,这要是真能办成,效果根本不用质疑。

有的商家已经开始吊韩望大腿了,“王大人,爵爷,这次盛会的烟花表演,俺们唐家全包了,分文不取!”

大家如梦初醒,这是个露脸的绝佳机会,两百里方圆,十个城池,要是能够打响名头,财源滚滚啊!

俺捐一百贯!不,两百贯!所有竹木料俺们家全部提供!

俺捐三百贯,只求把俺们镖局的名号写在公告和行文里!

王时雍就发现,这帮商人已经开始热血沸腾了!如果他再强行阻止,这帮人绝对毫不犹豫把自己撕成碎片。

太可怕了!

三二三章 佛光普照四

那名公子似乎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突然间每个人都拿出大把的钱财来支持大集市,难道谁施展了魔法?

对,就是韩望,从开始就是他在引导大家,修一个寺庙,修一条路,再办一大集市,然后花魁选秀,武林大会,还要动员周边十个城池,这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但是他也不敢阻止,这么多人全是镇定各行业老大,身家至少都是上万贯的巨富,谁也不简单啊。

王时雍一见自己要被架到火上烤,只能说,“如此大的集市,史无前例,绝非一日之功,须从长计较。”

这个回答可不能让饥肠辘辘的大户们满意,自然又凑到锦衣公子那里,开始游说。

这帮生意场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商人,口才,反应,察言观色无一不是上佳,于是一句句在情在理,赤胆忠心,忧国忧民、济世救民的动人故事,一个一个灌到少年公子耳朵里。

那少年公子根本没经过如此手段,脸红脖子粗,他觉得自己要不是不同意,这真定马上就陷入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自己绝对不能犯这么大的罪过。

“诸位心意在下已经明了,稍候向王大人提议,必定给诸位一个满意的答复”

大家这才轰然叫好,纷纷松散开,少年公子满头汗迹,赶紧靠在王时雍身侧。

“王大人,这太疯狂了!一个集会,至于吗?”

王时雍自然知道这帮土豪们,投小钱赚大钱,好让自己家的商号借着真定大集市而扬名北方。一旦生意打开局面,必将十倍收入,花这点钱自然不在话下。

小声的对他说“黄公子,商人不事生产,竞逐暴利,乃是天性。在利益面前,往往不择手段,故而士农工商,排在最末。如今势成骑虎,只得顺水推舟。”

黄公子抹了一把汗说“大人说得有理,此辈简直毫无半点斯文模样,我大宋以农立国,若是这帮蝇营狗苟之辈败坏民风民心,得不偿失!”

王时雍拉他到一边低声说,“殿下,话不能这么说,这些奸商肯出钱,妥善安置流民未尝不可。退一步说,有了功劳都是殿下的,若出了岔子,再把韩望这个靶子交上去,殿下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那黄公子恍然大悟,难怪王时雍小官当的如此滋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稳赚不赔的技术炉火纯青啊!

于是看着王时雍打起了小算盘,对这样的能吏必须笼络,但是也不能太过明显。万一被太子或者郓王的人知道,自己肯定是配边疆的命。

于是轻咳一声,“王大人,果然忠勉有加,那就照此布置,我倒想看看这个韩爵爷,能有多少本事!”

王时雍总算安稳住烫手山芋,心里说,“祖宗,刚才差点没把我绕死。就你这样的队友在我身后,要不把你蒙住搞定,劳资不被你气的吐血才怪!”

王时雍后方安定,便专心对付韩望,“这么大一摊子事,爵爷您见多识广,手下精兵强将如云,可就多拜托您了。既然黄公子应承下来,王某也就不干涉了,但是这事还是要现立好章程!”

他扳着手指头一件一件数“修建云门寺,修路,大集市,花魁大赛,武林大会,到底怎么个章程,谁做主持?”

唐翠山和叶半城等人听话听音啊,你前面都说了拜托爵爷,这个时候就是有心挑这副担子也得憋着啊。

韩望一见要冷场,便笑笑说,“诸公如何这般谦虚?若是实在无人,韩某不才,毛遂自荐添为主持,可否?”

各位商人都吁了一口气,好家伙,总算避开了这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