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赤色黎明 >

第712部分

赤色黎明-第712部分

小说: 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时候北洋军倒是畏首畏尾起来。

只是袁世凯不想出兵,加上陆军的那些军头也都彻底反对出兵,王士珍也没有办法一个去对付那么多人。虽然极为遗憾,但是王士珍不得不面对了现实。

放弃了三月份进攻人民党的机会后,南方从四月倒是乱起来。人民党果然如同王士珍所预料的那样根本没有动弹。根据弄到的人民党主席陈克的“语录”,陈克在军事上始终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我为主。”这次北洋却寄希望于陈克能够被一时的利益所诱惑,出兵南方,现在证明是大错特错。经过年初的一番水利建设,加上今年年景不错,人民党丰收在望,在战备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听了王士珍的抱怨,参加陆军部的诸军头并不以为意,第九军军长曹锟大声说道:“王公,只要这次夏收完成,我们就南下剿灭乱党。”

“王军长这是想打头阵么?”吴佩孚冷冷的说道。北洋在北方共有14个军,共有140万军队。吴佩孚与曹锟同为军长,互别苗头倒是很正常的。而且吴佩孚就是看不惯曹锟这种吹吹忽忽的作风。

“一旦南下,若是让我打头阵,我也自然是服从命令。”曹锟一改几个月前坚决反对出兵的态度,“咱们一百多万人全部南下,堆也把人民党给堆死了。”

王士珍心里面对这种吹嘘是相当不满的,他扫了一眼参加会议的人,段祺瑞现在是陆军部的副部长,一旦开战就是前线的总指挥。剩下的吴佩孚、曹锟、李纯、王占元、田中玉、张怀芝、卢永祥、陈光远、蔡成勋、赵玉珂、王怀庆、蒋雁行、张绍曾、陆锦,这十四个人统领着北洋在北方140万的真正核心军队。

又很认真的看了曹锟一眼,王士珍说道:“诸位,军事计划已经制订完毕,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出兵,而且出兵绝对不能在冬天。我的意思是能早则早,能在五月出兵最好。不知道诸位有何建议?”

曹锟万万没想到王士珍想这么快出兵,他本以为出兵会到8月后,所以这才放出了大话。见王士珍与其他各军官都看着自己,曹锟下意识的问道:“大总统可知道这个计划?”

段祺瑞冷冷的扫了曹锟一眼,“曹军长,打仗的时候须得听陆军部的命令。大总统日理万机哪里有空做这些细节事情,难道你打仗的时候还得事事向大总统汇报请示不成?”

吴佩孚是段祺瑞一手提拔的,听到段祺瑞训斥曹锟,他本想冷笑,不过还是稍微克制了一下,只是别过头去给了曹锟一个傲慢的侧脸。

曹锟知道自己不小心露了怯,到了此时也没什么别的选择,曹锟大声答道:“王公,段公,这次打仗我曹锟愿做先锋!”

见曹锟已经不再胡说八道,王士珍也不想追究的太多。“谁打先锋这有军事计划。但是今天我们开会,要说的就是何时出兵。我的想法很简单,无论如何,五月份都要出兵。”

PS:从今天开始,以后努力每日双更。恳请诸位亲爱的读者花点时间看看纵横最新月票投送。求月票,求订阅!

莫道前路无知己七十八章结束的开始(三)

“聘卿,为何一定要五月份出兵?”袁世凯温和的问道,最近一年多因为操劳,王士珍原本花白的头发已经彻底白了,加上满脸如同刀刻的皱纹,看着更显苍老。每次看到王士珍满头白发,袁世凯也会想到自己已经快速花白的头发。国事如此之多,与人民党的战争迫在眉睫,袁世凯心急如焚,最近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王士珍看袁世凯迟疑的神色,生怕他再说出等等看之类的话。在陆军部经过好一番的争论乃至弹压,加上段祺瑞的帮忙,好不容易达成了五月出兵的计划。这样的局面甚至不用袁世凯反对,只要袁世凯稍有迟疑,“再研究研究,再准备准备”,能到九月出兵就不错了。若是到了九月,肯定有人希望能够1916年出兵。所以王士珍态度坚定的说道:“大总统,我军出兵越晚,人民党准备的就越充分。陈克这人极为阴险,绝不能让他先动手。”

袁世凯没有答话,他沉默了好一阵才问道:“聘卿觉得我军胜算有多少?”

听到这个问题,王士珍不知自己心情应该轻松还是沉重,袁世凯说出的其实是整个北洋上下的心声,大家都想打胜仗,不想打败仗。都想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从容消灭敌人。这想法本来无可厚非,可天下哪里有这等好事?

王士珍不想再去说什么人民党过于奸猾,这种话他听过无数次。因为战败,王士珍曾经被俘过,也见过陈克。就陈克这年轻人说话没大没小的表现,距离奸猾差了十万八千里。如果陈克不是自己领人造反而是投奔了北洋,他坟头上的草现在都长的老高了。

面对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北洋屡战屡败。王士珍发现并不是陈克到底有多强,而是陈克统领的人民党与其他白手起家的势力一样,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且绝不怕别人骂。现在全天下都在骂人民党,“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这话对人民党并不起作用。

北洋的问题就是太在乎别人的评价,怕名望受损,怕时机不好。每次与人民党作战都是迫不得已下选择了一个“可进可退”的时机,然后被人民党痛打之后就缩回去。就是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让人民党抓住每一个时机从容发展。

“大总统,胜算是打出来的。我们若是不打,就永远没有胜算。咱们若是想在打仗之前就已经胜算在握,那咱们就干脆别打了。”王士珍的话已经相当不客气。

“原来聘卿也会对我发火啊。”袁世凯突然笑了。

王士珍并不为袁世凯的话所动,“这不是发火,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总统,你一定要问我胜算。我觉得我们胜算不过是五五之间。若是拖到八月,胜算不足三成。若是拖到人民党先动手,就毫无胜算。”

“那就按聘卿所说的办吧。”袁世凯平静的答道。

王士珍是准备与袁世凯据理力争的,却没想到袁世凯如此轻松的就同意了,反倒让王士珍颇为意外。

袁世凯并没有打哑谜的意思,他坦然说道:“聘卿,徐世昌已经找过我。军粮的事情远比我们想的要麻烦的多。去年我们大量收购粮食,到现在地方上竟然是一点粮都收不上来。粮价飙升,奸商囤积居奇,现在上下都等着夏收。工商民部的张謇居然威胁我说他要辞职,说今年就算是夏粮收上来,也不可能有什么粮食可买。其他人说的倒也没错,若是此时不出兵,到了八月之后粮食只怕就用尽了。顶多还能打两个月的仗。两个月的时间哪里能打倒人民党呢?”

王士珍倒是听说过一些关于粮食的风声,不过去年北洋大量发行银元,又把钱税改成了粮食税,又趁着粮价低的时候大买了一批粮食,军粮倒是没什么问题。却万万没想到事情居然恶化到了这个地步。王士珍脸上很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畏惧的神色。

“聘卿,若是五月不出兵,我们就没了机会。我现在颇为后悔,若是当时按你所说,三月出兵就好了。”袁世凯答道。

“那我就回去准备。”王士珍也不会做什么戚戚然的小儿女态,他语气坚定的答道。

袁世凯却拦住了王士珍,“聘卿觉得曹锟与吴佩孚谁能当先锋?”

王士珍想都没想便答道:“吴佩孚。吴佩孚为人刚毅果决,军纪甚严。”

“不,还是让曹锟当先锋。吴佩孚可当杀手锏,把他用的太早就可惜了。”袁世凯答道。

“既然大总统这么说,我就听大总统的。”王士珍答道。只要能够确定五月出兵,谁当先锋并不重要了。其实这先锋也就是个说法,蒋雁行、张绍曾、陆锦,这三个人统领的第七军、第八军、第十军,在河南到山东的漫长边界线上驻扎。如果战争爆发,他们肯定要首当其冲的发动攻势。所谓先锋只是主攻的方向。

陆军部情报室的处长郑文杰很快就得到了北洋军要出动的消息,若是以往他还会觉得自己掌握了极为机密的消息。但是人民党安插在陆军部情报室的文员已经彻底打消了郑文杰自以为是的想法。这还仅仅是让郑文杰知道的人民党间谍,不知道的间谍到底还有多少,郑文杰觉得周围的人谁看起来都像是间谍。

“把这份文件抄一下。”郑文杰以很随意的态度把文件交给了间谍文员,文员很顺从的应了一声,就开始抄文件。即便见到其中一张是北洋的军事动态安排,他也没有任何惊讶的表情,只是用非常自然的动作把那张文件放到了最后一页去了。

人民党很快就得到了北洋的消息,对于北洋能够如此干脆的的做出决断,工农革命军还是非常赞赏的。五月出兵还是有些令人遗憾,如果北洋能够再晚些动兵的话,工农革命军就可以帮助老百姓收完庄稼。这种工作一来可以联系军民感情,二来也能更加具体的得到主要产粮区的收成情况,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是既然北洋利用了他们最后的战略主动权决定战争,工农革命军命令河南军区进入战争状态。

河南军区面对的敌人是驻扎在邯郸的北洋地八军。军长是张绍增。

张绍增是直隶大城(现河北省大城县)人,家居天津市。天津武备学堂学生,受清廷选派,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炮科,毕业后名列第一,与当时的同学吴禄贞、蓝天蔚“深相结纳”,被称为“士官三杰”。后任北洋第三镇炮兵标统。

历史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绍增入直隶督练公所教练处任总监督。清宣统二年(1910年)张绍增随贝勒载涛出洋考察欧美陆军,嗣后任陆军贵胄学堂监督。少年权贵载涛、载洵都是他的学生。清宣统三年(1911年)调任第二十镇师统制,驻沈阳、新民一线。武昌革命军兴起,奉命入关,师次滦州,张向清廷上书12条,主张立宪,还政于民。是年9月,清廷赏予侍郎衔,免去统制职,任命为宣抚大臣。张奏请开去差缺,回津就医,迅即准其所请。

1912年袁世凯任命张绍曾为长江宣抚大臣,为南北议和而奔走。是年任直隶进步党正部长。1913年调任绥远将军兼垦务督办。时值外蒙古叛乱内犯,张绍曾指挥三路军队迎敌,打退了叛乱蒙军,为保卫祖国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立了大功。大总统袁世凯表彰其功绩,授予他陆军上将、勋三位秩爵和一等文虎章。1914年4月,张绍曾奉调回京,加封“树威将军”称号。天津张绍曾旧居天津张绍曾旧居

1915年夏,针对袁世凯复辟称帝活动,张绍曾和蔡锷私下议论袁世凯阴谋,并组织力量准备起事。当蔡锷在云南举起护国军大旗时,张绍曾极力响应。

但是在陈克这个时空,张绍增与王士珍、段祺瑞一起在安徽被俘,后来又被释放。在组建新部队的时候在王士珍、段祺瑞支持下成为了第八军军长。

驻扎邯郸的时候,张绍增整军练兵,成效卓著。不过听说这次有可能会让曹锟来打先锋,与张绍增一起进攻河南之后,张绍增并没有表现出精诚合作的意思。他干脆直接了当的向王士珍建议,请吴佩孚当了先锋。

王士珍知道张绍增不喜欢曹锟,实际上段祺瑞一派的人都不喜欢曹锟。这道不完全是因为曹锟所谓放大炮的性格。而是曹锟是北洋诸将里面最直接鼓吹支持袁世凯称帝的一位。

袁世凯这次想称帝的想法众人皆知,王士珍本身就不在乎名利,对这件事毫无兴趣。但是曹锟却当了吹鼓手,到处宣称只要这次干掉人民党,就一定要支持袁世凯称帝。更有甚者,曹锟每次见到袁世凯都会以“臣”自称。这让实际上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人很不满。

莫道前路无知己七十九章结束的开始(四)

曹锟已经知道自己能否当先锋已经是北洋内部争论的一个爆发点,这等事再怎么争论也不过是早走几天晚走几天的事情。虽然已经娶了第四房姨太太,只是这位姨太太是曹锟跟了其他北洋大军头的风潮,从女子学校弄来的女学生,清纯识字倒是有的,但是在伺候人上就差得远。所以曹锟出征前并没有留在家里,而是与自己麾下的一众军官前去八大胡同喝花酒。职业的就是不一样,一众女子们娇滴滴的依偎在曹锟等军官怀里打情骂俏,感觉比在家开心多了。

旁边的一位军官脸喝的通红,他的手从旁边女子大开的衣襟里面探了手进去揉捏,女子任由这位军官胡来,还吃吃笑着举杯喂着军官饮酒。军官一看精神就没有放松的样子,他一脸赴死前的悲壮,从女子衣襟里面抽出手来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又把女子从怀里推开,然后向曹锟大声说道:“大人,这次卑职作战时定当效死,死就死,咱决不让吴佩孚小看了咱们。”

“好!”周围的一圈军官们一起喝声彩。

有人给这位军官满上酒,有人也开始借着酒劲向曹锟表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