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皇后全传 >

第68部分

中国皇后全传-第68部分

小说: 中国皇后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性情烦躁,妹妹年轻贤慧,应当立为皇后。”王氏口头推辞,内心却是求之不得。可是朝延内外阻力太大,李嗣源只好采取拖延的办法。两年后,才将曹氏封为淑妃,同时将王氏封为德妃,立后之事仍放置在一边。

公元930年,再次议立皇后。群臣再度上奏,皆云曹氏当立。于是,李嗣源下诏,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册封仪式,正式册立曹氏为皇后。曹氏被立为皇后,荣及三族。为了安慰王氏,李嗣源下诏,将王氏由德妃升为淑妃,也令王氏一家荣及三族,缓解了曹氏与王氏的矛盾。曹氏此时虽为皇后,但仅为荣誉而已。王氏依然专宠,掌握中宫大权,是实质上的皇后。

不久,李嗣源死。公元933年冬,后唐闵帝李从厚继位。第二年春正月,册封曹皇后为皇太后,闵帝性情优柔寡断,在位仅4个月,就被李嗣源养子潞王李从珂缢杀。李从珂继位为后唐末帝,仍尊曹氏为太后。

公元936年,身兼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三职、又手握重兵的石敬瑭在晋阳发动兵变,自称儿臣,割燕云16州给辽,借来5万辽兵,攻占太原,自立为大晋皇帝,进逼洛阳。曹太后自焚于玄武楼。石敬瑭进入洛阳后,派人寻找岳母曹太后的尸骨,将寻来的骨灰安放在长春殿内,诏令罢朝三天,举行盛大的哀悼仪式。然后,将曹氏骨灰葬于后唐明宗李嗣源墓——徽陵旁边。

公元940年,根据太常少卿裴羽的建议,石敬瑭又追谥曹氏为武宪皇后。

第二百二十五章 王氏后唐明宗李亶贵妃

姓名:王氏(俗称“花见羞”)

生卒年:?~947年

籍贯:唐代末年邠州(今陕西彬县)

婚配:后唐明宗李亶

封号:贵妃

王氏因长得十分娇艳美丽,有人说连鲜花见了她都会自轻含羞,故人们都称其为“花见羞”。王氏的父亲王万荣原本是一个卖烧饼的小商贩。王氏少时曾卖给后梁故将刘寻阝为婢女。后来,这位年仅十六七岁的花见羞,竟成了年近花甲之年刘寻阝的小爱妾。然而这对老夫少妻,却也情深意重、恩爱非常。只可惜这二人的美满岁月却只有短短的两年,刘寻阝即卒。

刘寻阝死后,花见羞十分悲痛,并素衣为其送葬,又筑庐墓旁,独居墓庐为丈夫守丧。此时花见羞常穿洁白衣裙,似如玉女下凡,人们对她则愈加爱慕。

时恰遇后唐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李嗣源最心爱的晋国夫人夏氏不幸病逝,急着访求别室。当时,李嗣源手下最得宠的将领安重诲为了表示对主帅的忠诚,派人四下寻访,最后当然是堪称绝色的“花见羞”成了主要人选。安重诲一见王氏色艺双绝,乐不可支,留在府中,殷勤献媚并亲承雨露,暗自恩爱一番,然后,以重金珍玩奉送王氏,再连金带人一起献纳主帅李嗣源帐下。李嗣源一见王氏,顿时醉了,经过安重诲细心培训的王氏确实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美人儿,但见她:碎步似轻云蔽月,慢舞如流星回雪。那红润的两颊,晶莹的双眼,比起那柔软、娇艳、成熟的躯体来,尤其显得容光焕发,兴奋机灵;那弯弯的细眉,间或微皱,便有无限的幽怨,惹人怜悯,一旦挑起,却又满含一股按捺不住的激情,那堆积着火焰的眼光,充满了风韵少妇的全部希求和渴望。李嗣源被彻底征服了,当即纳王氏为妾。王氏从刘寻阝那里携带了大量金银财宝,又得到安重诲的丰厚贿赂,不仅是美人,而且是十足的贵妇。她将全部钱财拿出,分别送给李嗣源手下大小将领及家族老少,左右上下纷纷称赞王氏。对李嗣源正室曹氏,王氏更以重金贿赂,得到了曹氏的称誉。李嗣源对王氏备极宠爱,不过数月,便将她晋升为韩国夫人。安重诲亦因此建功,更得李嗣源宠信。

随着女儿被列为王妃,王氏的父亲也由小贩变成了后唐王朝的韶州(今广东韶关市)刺史,后又升为检校司空,华州(今陕西省华县)节度使、左骁卫上将军等职。王氏从小聪明异常,伶俐活泼,闪耀出一种逼人的光彩。她要笑便笑,要哭便哭,从不需要什么恰当的理由,她的天生美丽与卖饼时学来的风流多情,使她全身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公元926年,即后唐天成元年,李嗣源在洛阳即皇帝位为后唐明宗。当时楚国夫人曹氏为正室,韩国夫人王氏为别室,两人经过长达4年的后位争夺战,最后,李嗣源迫于朝臣的压力,还是立了曹氏为皇后,将王氏晋升为淑妃。王氏未当上皇后,心中虽然不快,却丝毫没有抱怨的表现,她不但对皇上侍奉入微,对新立的皇后也恭敬百倍,每当李嗣源与曹皇后吃饭时,她都侍立一旁,进奉饭茶,未曾少懈,因而,不仅皇帝对她喜上加喜,曹皇后亦对她怜而爱之,宫中大小事务,交她一手操办。这样,王氏与安重诲暗中勾结,渐渐操纵了内外大权。王氏为了感谢安重诲的知遇之恩,时常在李嗣源面前称赞安重诲如何能干,很快安重诲便由枢密使加领左领军卫大将军,深得皇上信任,与王氏狼狈为奸,干出了一系列陷害忠良的勾当。

第一件事是陷害宰相任圜。按照惯例,朝廷派人出使各地,都由户部发给证券,安重诲却要求改为内廷办理证券,任圜据理力争,坚决反对安重诲的奏议,安重诲强词反诘,两人激烈争吵,声色俱厉,互相对骂,旁若无人,李嗣源看不下去,便退朝还宫,正遇淑妃王氏前来迎侍。王氏见李嗣源满面怒容,便软声问道:“陛下与何人议事,声音大得连内宫都听得到呀?”李嗣源说是宰相任圜与安重诲争论,王氏乘机说道:“妾在长安宫中,从未见宰相如此放肆,莫非是不把陛下放在眼里呢!”经过这一挑拨,李嗣源顿时怒火冲天,当即下令按安重诲建议行事,罢免宰相任圜之职,令其退休回家。后逢汴州(今开封)镇帅朱守殷叛乱,王氏与安重诲又乘机诬告任圜与朱守殷共谋,并秘密派供奉官王镐赶赴磁州(今河北磁县),矫诏赐任圜自尽。

第二件事是陷害忠臣王建立。王建立为成德军节度使,为人刚直,对安重诲阴结王氏、专权霸道极为不满,上朝当面指责安重诲专权,并揭露他结党营私的丑行,指出他与枢密使张延朗如何相互援引、作威作福等,李嗣源当即责令安重诲迁出朝廷,以王建立取代枢密使职位。此事传至后宫,王氏焦急异常,派宣徽使朱弘昭上奏道:“陛下平常待安重诲如左右手,怎能因一小忿而将他摈斥呢?何况安氏侍奉陛下忠心耿耿,几十年如一日,还请陛下三思而行。”李嗣源又被说服了,下诏恢复重诲官位,且亲自温言抚慰。安重诲得寸进尺,马上对王建立大打出手,迫使王建立退出朝廷。

第三件事是陷害皇侄李从璨。李从璨素性刚猛,对王氏与安重诲的胡作非为极其不满。一次,他在会节园设宴招待客人,酒醉忘情,戏登御榻,被王氏和安重诲抓住了把柄,指责他心怀异志,阴谋篡立,将他贬为房州(今湖北房县)司户参军。一年以后,王氏又与安重诲诬告李从璨谋反,李嗣源偏信谗言,竟将李从璨处死。

王氏一面利用安重诲排除异己,另一方面对他也怀有戒心。安重诲握枢密使大权,不但对皇上出言不逊,有时在王氏面前也任性使气,使王氏越来越不能忍受。一次,王氏出面将安重诲的女儿介绍给皇子李从厚,已报请李嗣源批准,偏偏安重诲不识抬举,竟入朝固辞婚议,使王氏一番好意失去效用,因而玉颜大怒。事后,王氏便开始寻找新的联盟,决意除掉安重诲。向来朝中妇人干政,免不了利用宦官作打手,王氏终于找到了宦官孟汉琼。孟汉琼为宣徽使南院使,生性狡黠,早就倾心王氏,平常办事,无不曲意奉承,让王氏心满意足。最后终于心心相印,结成盟友。

公元933年,即后唐长兴三年,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和东川节度使董璋叛乱,李嗣源派女婿、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为招讨使,率兵征蜀,又派安重诲率兵后援,供应粮草。蜀中各镇,闻安重诲西来无不惶骇,急将钱帛粮草转运他地,重诲因无法征集军粮而陷于困境,加上天寒道阻,人畜多死路于道旁,石敬瑭等人纷纷上书劾责安重诲办事不力,惑乱军心。王氏趁热打铁,在李嗣源耳边说了一通安重诲的坏话,甚至说两川叛乱,全由安重诲一手造成的。李嗣源向来宠信王氏,立即勒令安重诲火速回朝待审。王氏又提议让孟汉琼去监督安重诲撤军,并调查他的违逆行为。孟汉琼根据王氏的旨意,收集材料,说安重诲如何同两川叛军勾结,如何策划颠覆朝廷,李嗣源深信无疑,急令安重诲不必回朝,假称让他出任河中节度使,然后派重兵包围安重诲宅第,密令皇侄李从璋出任真正的河中节度使,并就地处决安重诲。李从璋来到重诲院宅,乘着重诲俯首下拜时,用铁锤将他打死。

安重诲死后,王氏与孟汉琼将亲信范延光、赵延寿提升为枢密使,完全控制了朝廷。不过,王氏也常暗想,李嗣源已60多岁,年老体弱,卧病龙床,一旦辞世,谁继皇位呢?王氏为此焦虑不安。李嗣源不懂封建皇位继承制度,根本没有考虑立储的问题。大臣们请立太子,他误解为迫他让位,声泪俱下,从此无人敢言。当时,皇长子为秦王李从荣,乃夏氏所生;皇幼子为许王李从益,虽是宫嫔所生,但归养在王氏门下,认王氏为母,这二人成了争夺皇位的主角。王氏乘李嗣源重病,与孟汉琼密谋,策划除掉李从荣。李从荣听说父皇病危,数日不见臣下,怀疑是否已死,情急无策,便入宫探视,恰逢李嗣源正在昏睡之中。李从荣三呼不应,退至门外,又听到王氏哭泣之声,便以为父皇仙崩,只好回府静候噩耗,谁知等到第二天中午也没有听到宫中消息,不由得惊懼交生,急忙召集党人,密谋拥兵入宫,先制群臣,然后发丧继位。谁知这时李嗣源早已睡醒,与王氏嬉笑进餐。突然孟汉琼大呼:“从荣造反,已引兵攻打端门,不得了啦!”李嗣源大惊不已,忙问身边侍者:“究竟有无此事?”侍者齐声泣道:“确有此事,现已令门吏死守端门,恐怕支撑不住了。”李嗣源老泪纵横,命令枢密使朱弘昭等前去平乱。孟汉琼不等令下,便已披甲上马,率人将宫门堵住,随即又命马军都指挥使朱弘贵率5百骑兵射杀李从荣。朱弘贵骑兵早有准备,迅速冲进了李从荣府第,将其全家老小全都杀了。李嗣源一听长子被杀,悲恸不已,竟坠落御榻一命呜呼了。

皇上归天,王氏与孟汉琼急忙筹划李从益嗣位,不料宋王李从厚突然引兵入都,控制了洛阳,在李嗣源灵柩前即位当了皇帝,即后唐闵帝。闵帝即位不久,有人便奏告李从荣死于冤诬,请闵帝为他辨白昭雪。闵帝令王氏迁入至德宫,听候发落,幸亏皇后曹氏出面替她庇护,才算无事,但王氏再也不能仗势专横了。

公元934年,即后唐清泰元年,李嗣源养子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攻占洛阳,缢杀闵帝,自己即皇帝位,被称为后唐末帝。李从珂为王时,曾与安重诲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当时安重诲春风得意,指使同党捏造罪名诬告李从珂谋反,得亏王氏说了几句好话,才免于罪罚。从此,李从珂对王氏感激之情,不敢一日忘怀。这次李从珂起兵,王氏又暗派孟汉琼前去联络,更加巩固了他们之间的情谊。所以,李从珂称帝后,恭奉曹皇后为皇太后,恭奉王氏为皇太妃,对王氏尤其优礼相待。一次,王氏在院内与李从珂饮酒,突然举杯对李从珂说:“妾将辞别皇帝削发为尼,伏乞皇上恩准。”从珂大惊不已,问她是何缘故,她答道:“先皇驾崩,贱妾已不想偷生,愿去佛寺日夜为先皇祈祷,为朝廷念佛颂福。”说罢泣不成声,李从珂亦悽然落泪,再三挽留,王氏才含泪答允。

公元936年,即后唐清泰三年,河东节度使、李嗣源女婿石敬瑭起兵,并借助契丹人的支援,向后唐洛阳进军。后唐末帝走投无路,便与曹太后、王太妃及皇族老少登上洛阳玄武楼,堆积柴草,准备纵火自焚。王氏害怕,拉着曹太后说:“此事万分危急,您我宜暂避一时,等姑夫(石敬瑭)入城或许还有生路,何必如此惨死呢?”曹太后答道:“吾家已到了如此地步,老妇何忍苟且偷生!慧妹好自为之吧。”说罢同末帝及家人一起自焚而死,王氏带着养子许王李从益及女儿永安公主,乘火烈楼崩之时,躲藏到鞠院井内,等待姑夫石敬瑭前来救驾。石敬瑭入宫后,派人从井内找到了王氏数人,接入宫内,安慰一番。王氏见大势已去,姑夫对她也不动情,便请求入寺为尼。石敬瑭没有同意她的请求,将她安置在至德宫,并在此设立后唐各主神庙,让她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