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皇后全传 >

第45部分

中国皇后全传-第45部分

小说: 中国皇后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岬牵嗣褡匀换峄短煜驳兀吒咝诵恕!碧铺诮幽闪诵戾慕ㄒ椤

徐妃非常痛恨玩物丧志之人。在给太宗上疏中,她认为珍玩伎巧,是国家沦丧的根本所在。珠宝玉器,是迷人心窍的毒药。珍玩珠宝盛行民间,必然会败坏淳朴的民风。她还举例说:商纣王迷恋玉器,最后导致了国破家亡。所以做皇帝应提倡节俭,而不能奢华,应该给后人留下治国的法制、原则,让人们都遵从,这样大唐王朝必会更加强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徐妃的这篇近千字的疏文,写得结构严谨,声情并茂,论据充实,真实感人。对此《新唐书》、《旧唐书》均有记载,并且《旧唐书》将其原文照录。自从魏徵死后,贞观晚年中直谏大臣就数褚遂良、马周最为突出了。然观历史遗迹,马周、褚遂良因忙于辅佐李治,超擢宰相后,政治地位的骤变,直谏之举也不如前。相形之下,作为宫内的妃嫔能关心政事,骨鲠上疏,可见其难能可贵了。

唐太宗对徐妃的进谏非常赞赏,给予她很丰厚的赏赐。她的父亲也被提升为水部员外郎。

因徐妃为唐氏王朝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唐太宗给了她很高的荣誉。对于唐太宗的知遇之恩,徐妃亦非常感激,且更加爱戴太宗。公元649年,即贞观二十三年,太宗驾崩,徐妃万分悲痛!后因思念太宗,不食茶饭,终忧劳成疾,病情一天天加重。她拒绝太医为她医治,意为要紧跟太宗而去。她曾充满深情地对她比较亲近的人讲:“我之所以这样,就是想早日死去,假若真有魂灵的话,就让我日夜侍奉于太宗身边。太宗待我仁厚,即使做牛马我也心甘情愿。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公元650年,徐妃告别人世,终年24岁。唐高宗继位后,念其贤德,下诏追谥号“贤妃”。并按照她的遗愿埋葬于昭陵,使她得以永远陪伴在太宗身边。

第一百八十九章 萧氏唐高宗李治淑妃

姓名:萧氏

生卒年:?~655年

籍贯:不详

婚配:唐高宗李治

封号:淑妃

子女:李素节(被封为许王)、两女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

萧淑妃初为李治太子妃,李治即位为高宗,被封为淑妃。她出身低微,然相貌奇美,极富女性魅力。

公元643年,即贞观十七年,唐太宗第九子李治被立为太子,遂纳姿色美丽、举止非凡的萧氏为妃。时李治年十六岁,萧氏亦年约十五、六岁。萧氏入太子宫,深得李治宠爱,后生下一子两女,其子李素节,被封为许王;两女即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

公元649年,即贞观二十三年,太宗驾崩,由李治即位为高宗,遂封萧氏为淑妃。不久,众臣上书,奏请册立皇后。高宗欲立萧氏为后,然众臣因萧氏家庭地位不如王氏,故力谏高宗立王氏为后。高宗纳众臣之谏,于永徽元年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王氏虽母仪天下,然高宗并不喜爱她,仍十分宠爱萧淑妃,这使王皇后颇感忧伤,并对萧淑妃极为妒恨。为对付萧淑妃,王皇后将已削发为尼的高宗情人武媚娘重召入宫,不久又将其送给高宗,让娇柔美色的武媚娘去夺萧淑妃的宠位。萧淑妃不知高宗与武媚娘的深厚旧情,便在高宗面前说武媚娘的坏话,又讥讽高宗怎么会爱上一个曾被先帝抛弃的尼姑。萧氏此言,惹高宗反感,从此不理萧淑妃。武媚娘得知萧氏妒恨自己,便极力在高宗面前谗毁萧氏。高宗听信武媚娘之言,遂贬萧氏为庶人,并打入冷宫囚禁。这时武媚娘已由昭仪被立为皇后。心狠手辣的武媚娘做皇后后,为消除后患,先将王氏和萧氏家族全部流放,然后又狠下毒手,对已囚禁的王氏和萧氏杖打鞭抽,砍手断足,然后又投入酒瓮,进行残酷折磨。这时王氏至死低头不语,只懊悔当初不该召武媚娘入宫;萧氏则对武媚娘破口大骂:“今日我萧氏犯在阿武手中,无可奈何!但愿来生阿武为鼠我为猫,我要生生世世扼其喉!”不久,二人皆被武媚娘残杀,萧氏时年约28岁。

传说,萧氏对武后的谩骂触动了武后灵魂,后来武后宁愿让宫中老鼠成群,也不让宫人养猫。她还经常心惊肉跳,又常在梦中梦见被她杀死的不少人对她进行报复。故后来她常住洛阳,不住长安,以避鬼魂纠缠。

第一百九十章 王氏唐高宗李治皇后

姓名:王氏

生卒年:?~655年

籍贯:唐并州祁县(今山西省祁县)

婚配:唐高宗李治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649年

王氏出生于望族名门。曾祖父是南北朝时西魏大将王裕,曾祖母是唐高祖李渊的同母妹同安公主。母亲柳氏出自关中世代豪族,舅舅柳姡谑敝惺樯崛耍蠼惺榱睢M跏险刀罐⒛昊媾影啄郏寄壳逍悖∏珊齑剿苹ɡ僖话恪庖磺泄钩闪艘桓鱿讼傅拿琅9642年,李治为晋王,当唐太宗为李治择妃时,同安长公主以王氏貌美贤淑,极力推荐。太宗也觉得王氏出身高贵,便选定王氏为晋王妃。李治时年15岁,王氏亦十四五岁。翌年,李治被立为太子,王氏遂为太子妃。

公元649年,太宗死,太子李治即位为高宗,次年册立王氏为皇后。不久,王皇后之父王仁佑被封魏国公,其母柳氏被封为魏国夫人,舅舅柳姡б嘤芍惺樯崛私惺槭汤伞⒂旨躺惺榱睢M趸屎罂晌绞谴悍绲靡猓率滦牢俊

然而,时间一年一年过去,王皇后却迟迟没有生育,这使她十分苦恼,也让其母柳氏和舅舅都十分着急。在此期间,身份低、容貌平平的宫女刘氏,遇一偶然机会得高宗临幸,生下皇子李忠。另外,貌美出众的萧淑妃受高宗宠爱,生下皇子李素节。萧淑妃容貌艳丽,姿色出众,且体态丰腴。在以丰满为美的唐代,王皇后的纤细本就很难与之争宠。而且萧淑妃性情刚强率直,举止风流高雅,傲然若七彩生辉的孔雀,对年轻的高宗有极大吸引力。王皇后却性情温顺柔弱,缺乏妙龄女子应有的激情;特别是当觉察到萧淑妃所受宠爱日增的情况下,王皇后越来越显得寂寥、忧郁。自幼未得到母爱、性情怯懦的李治,本能地需要一种心灵上的依托,而这种依托在王氏那里未能找到,却在萧淑妃身上得到了补偿。这样,天生丽质又凤冠加顶的王皇后,渐渐失去了应该属于她的宠幸,当然也就没有怀孕的征候。

这时,王皇后与母亲及舅舅私下商量,经权衡利弊,决定收养李忠为子,拟立李忠为太子,来巩固自己的皇后宝座。此时,萧淑妃得李治恩宠,又与王皇后争立太子,以致争夺后位。王皇后为了对付萧淑妃,便将高宗非常喜爱的武媚娘(武则天)从感业寺召回,献给高宗,高宗十分高兴。王皇后原本是想借武则天之力使萧淑妃失宠,然万没想到由于武则天的重新回宫,她的悲惨命运即由此开始。

武则天非一般女流之辈,她诡诈多变,手腕极高。初回宫之时,整日低声下气地侍奉皇后,一味恭顺,王皇后非常高兴,经常在高宗面前称赞她,所以高宗很快晋封武则天为昭仪。

武则天回宫不到一年,就生下了她与高宗的第一个儿子,即高宗第五子李弘。唐高宗喜不自胜,对武昭仪的宠幸日甚一日。王皇后自以为是武则天的恩人,便趁机要求高宗立陈王忠为太子。

公元652年,在长孙无忌等大臣的挟持下,高宗册立陈王忠为太子。至此,王皇后击败情敌萧淑妃,立养子忠为太子的宿愿都已实现了,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然而,在事实面前,王皇后很快就后悔了。她万没有料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却招来一个新的更有力的对手。唐高宗得到了梦寐以求多年的武才人,心花怒放。因此本就很少得到皇帝宠幸的王皇后,情况更加恶化。同时,原先屈身迎合皇后的武昭仪,如今很少来侍奉她了。王皇后还是和从前一样,熬受难忍的空虚和寂寞。更严峻的是,武昭仪专宠于帝,不仅使萧淑妃遭殃,而且随着李弘的降生,开始危及皇后的凤冠了。这使皇后感到惶恐与不安。在母亲柳氏的怂恿下,她决定与昨日的敌人萧淑妃握手言和,共同对付武昭仪。

但高宗对武昭仪已经情深意切,尤其他看清皇后与淑妃化敌为友的用心后,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愤怒情绪。王皇后努力的结果是适得其反,高宗对武昭仪的信赖与日俱增。

当王皇后和萧淑妃联合起来对付武则天的时候,特别是立陈王忠为太子后,武则天再也不能坐守待毙,她开始反攻了。从此,她开始与皇后反目,并要“干掉皇后”。于是,她先以巫蛊案对其陷害,要高宗废其后位,因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力谏,使武则天阴谋未遂。之后,武则天又诬陷王皇后杀死小公主(武则天生女),高宗大怒,气恼难忍地喊道:“是皇后杀我女也!”这时,高宗已与结发之妻王氏绝情。

公元655年,王皇后被废为庶人,囚禁于冷宫,武则天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后。过了一段时间,高宗念及与王氏的结发之情,乘隙前去冷宫探问,并对王氏囚禁后所受之苦深感伤痛,有意免其幽禁之苦。武则天很快得知了此事,为了斩草除根免除后患,令人对王氏与萧氏重打百杖,弄断其手足,然后将二人浸入酒瓮之中。两人哀号不已,没几天就悲惨地被残酷折磨而死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皇后

姓名:武媚娘

生卒年:公元624~705年

籍贯: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

尊号:武则天(唐中宗复位,尊其母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人即称她为“武则天”)

婚配:唐高宗李治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655年

子女:四男二女

帝号:武周“圣神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家世遗风从父之性

武则天,姓武,名曌(zhàn,照——这是武则天特为自己的名字所造的字,意为日月之上,目空一切),又名媚娘(其父为之所起名字,意为“我这女子美好、美丽,将来必受人宠爱、尊敬”),尊号则天(唐中宗复位,尊其母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人即称她为“武则天”)。

武则天之家世代务农,其父以经营木材发家致富,在那种年代,他因出身低下,常受到一些达官显贵的鄙视、讥讽,这使他的心理发生了变态,性格日渐倔强,并产生了当大官的野心。其生母杨氏为隋宗室杨达之女,她信奉佛教,行为却不检点。武则天的家庭背景对她后来的发迹和一生的政治性格有着深刻的影响。

武则天之父武士彟(huò,或)极有头脑,他感到祖祖辈辈在这贫瘠的黄土高坡上没有多大出息,终日劳作却仍然穷困挨饿。他想,与其这样挨饿,还不如出去闯一闯,或许会发财的。于是,他便和好朋友许文宝一起,开始在山西一带做起贩运木材的生意。

武士彟的运气相当不错,他们的买卖刚刚开始,正赶上隋炀帝大业年间大兴土木,这给了他们发财的机会。武士彟当然不会放过,他四处奔波,极力钻营,不久,武士彟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

与其他商人不同,武士彟发财后,并不广置家产,而是不惜钱财,贿买了一个“鹰扬府队正”的军职,虽然只是一个职位很低的小官,但自此就取得了与官僚结交的资格。不久,他便结识了后来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

公元615年,李渊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在龙门讨捕毋端儿等反隋武装,部队开到文水境地,自然要到武士彟这一富商之家休息。武士彟对能攀上李渊这样的大官非常高兴,盛情款待。临行时,士彟又赠送了大批金银财物,以供军需。从此,士彟与李渊成为莫逆之交。两年后,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马上提拔武士彟为行军司铠,这是一个负责军需供应的官职,成为李渊帐下的重要人物。

俗话说“无商不奸”,武士彟更是如此。虽然他与李渊结为朋友,但在李渊发起晋阳兵变之前,而他却采取了观望骑墙态度。

一方面,他秘密劝李渊起兵,并声称:“前天晚上我梦见您将进入长安,升为天子。”一方面又受到隋炀帝派来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信任。在未决胜负之前,士彟两面讨好,因而在李渊晋阳起兵时,他并没有主动参与。直到王威等先后被杀,隋炀帝也被臣下弑于扬州之后,士彟看到局势已定,才主动表明态度,作为军需官跟随李渊,进军长安。

他的投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李渊在长安称帝后,士彟平步青云,升为正三品的工部尚书,忝居14名太原元勋功臣之列。

不久,士彟便敏感地觉察到,虽然自己身居高位,但时常会遭受贵族们的冷嘲热讽,他很快明白,这是自己身世卑微的缘故。当时,富有而出身低微的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