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责 >

第21部分

抗战之责-第21部分

小说: 抗战之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恨,同样国民党也对他们恨之入骨。    
  2、新四军的作战与根据地的扩大    
  1938年4月,在国民党军队向西溃逃,武汉受敌威胁的紧要关头,新四军兵分两路,挥戈东进。其中江南部队在陈毅、粟裕等率领下,沿长江南岸向苏南挺进,于六月进到京沪地区,经过多次战斗,到同年十二月,初步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报据地;另一路江北部队在张云逸等率领下,沿长江北岸向皖东前进,于五月进入安徽的梁湖、无为、定远一带,建立了以藕塘为中心的江北抗日根据地。    
  1939年春,东进游击支队向徐州挺进,到达永城、毫州、涡阳北部一带,连战皆捷,并在这个地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同年八月,永城县长高雨亭率永城抗日武装千余人参加了东进游击支队,继而萧县抗战纵队在中共党员率领下也来参加;同年冬,胡晓初又率部千余人参加。东进游击支队因此扩大到七千多人,正式改名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在润阳、蒙城、萧县、宿县、变县、怀远、风台等地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对日寇形成极大威胁。从一九四O年开始,日寇调动重兵进行“扫荡”。在反“扫荡”战斗中,著名的有“四一战斗”与“六一战斗”。在“四一战斗”中,新四军击退了日伪二千余人的进攻,新四军第六支队一总队队长高雨亭英勇殉国。    
  日寇集中驻扎在京沪线的兵力三万余人,于1939年4月21日分三路杀来。国民党第108师、第52师弃地而逃。新7师、第144师和第145师也不战而退。新四军得知敌人进攻的消息后,立即命令驻守在军部附近的第一团及直属队,向三里店、峨岭一带进军;命令驻守铜(陵)繁(吕)地区的部队,坚决阻击由狄港、铜陵进犯之敌;同时动员武装民众,配合部队作战,进行坚壁清野。当新四军增援南陵的部队进入左坑附近时,驻守南陵三里店、峨岭一带的国民党部队早巳逃之夭夭。新四军孤军奋战,在左坑前面山地及涂塘、父子岭一带,同有飞机掩护的敌人步兵三千余人、骑兵七百余人展开激烈战斗。经过两昼夜血战,始将敌寇击退,击毙击伤敌兵一千多名。残敌向何家湾溃退,又遭新四军另一部截击,全部被击溃。新四军驻守铜陵、繁吕的部队,与进犯之敌在天门外、中分村、方村一带展开激战,历时十四天。敌寇死伤惨重,向后溃退。致四月底,新四军及广大抗日民众终于取得了皖南第一次反“扫荡”的胜利。    
  日寇于一九三九年九月上旬,集中一万多兵力,发动了对皖南的第二次“扫荡”。其目的一是巩固长江交通线,集中力量配合其对中国大后方进行战略进攻;二是乘秋收之机,掠夺一批粮食,以供军用。    
  敌人主力分为两路发动进攻,其中的一路由铜陵深入,与新四军血战数日,死伤其多,残部向铜陵逃去;另一路由芜湖经黄墓渡,迅速、顺利地通过了国民党部队的防地——麻桥、南陵,攻下三里店,迫近左坑、汀潭一带后,遇到新四军一团的坚决抵抗。与日寇激战一昼夜,毙敌六百余,迫使残敌向晓林败退。叶挺随即率领部队追击,在枫坑口又毙敌数百,缴获轻机枪及其它军用品一批。此时,进攻的敌寇弹药耗尽,军心动摇;新四军部队乘胜追击,准备配合驻守径县县城的国民党部队.于大河边夹击这股逃敌。不料,国民党部队早已撤离径县县城,致使日寇得以安然渡过大河,逃入径县县城固守。新四军连夜追击,将县城包围,冲杀四次,重创敌寇。国民党战区司令顾祝同、上官云相此时却强令新四军部队停止追击,将径县县城交与国民党部队,致使残敌得以逃出重围。    
  至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形成了长江以北,淮南路以东,淮河以北,开封以东,陇海路以南,大海以西的抗日游击区。并着手在一年以内改造成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按照这一设想,新四军决定东进黄桥,建立根据地。    
  3、黄桥保卫战(这就是马树礼所说:打死国军军长的一战)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确定东进黄桥的方针之后,部队在扬(州)泰(州)地区休整了一周,随即于1940年7月25日出发,在7月26、27日通过口(岸)泰(兴)线上的寺港口、缪湾等李明扬、李长江防区。通过时,李部如约让路,并朝天鸣枪,新四军则佯作夺路而过的样子。韩德勤得知苏北新四军东进的消息,当即命令何克谦的保安第四旅由黄桥及其以南地区向北进攻,同时命令陈太运率税警总队自曲塘南下至北新街一带,企图实行南北夹击,消灭新四军东进部队于运动中。    
  对此,新四军苏北部队采取了不同对策:在击溃陈太运的两个团并歼其一个多营以后,如数遣返了俘虏,主动地送还了部分枪支,警告他不要跟着韩德勤打内战,应该团结抗日;与此同时,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以第二纵队占领黄桥以北及东北的蒋垛、育溪、营溪,以第一纵队占领般经,截断何克谦的退路,以第三纵队攻占黄桥及其以南地区。28日经过一夜激战,以上各部均胜利完成任务,于29日凌晨共歼国民党顽固派何克谦部主力近两千。在中共团结抗日的号召下,何克谦部两个团由陈宗保等率领于战后起义。    
  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以及新四军部队的迅猛发展,韩德勤感到莫大威胁。于9月3日,编成左路军和右路军,向新四军发动进攻。与此同时,天长、六合的日寇以步兵一千五百余人,骑兵数百;在9月5日,攻陷了新四军在路东的中心区马集、竹铁集、舜山、半塔等地,与韩德勤遥相呼应。这次进攻很快被击退。    
  韩德勤于是亲自指挥二十六个团共五万余兵力,于1940年10月3日,进攻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苏北部队(作战人员为5000人,把机关、后勤、文宣部门算上共7000人)。新四军苏北部队决定以四分之三的兵力作为机动突击力量,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守卫黄桥。李明扬、李长江、陈太运及日军都密派人观战。    
  10月3日,首先进入战斗的是韩德勤的嫡系主力翁达旅,3000人,一字长蛇,拉了9华里长。新四军主动出击,将翁达旅截为几段,经3小时,全歼翁达旅。与此同时,黄桥守军虽有较大伤亡,但仍挡住了韩德勤33师的进攻。    
  10月4日夜,新四军完成对第89军的合围,首歼33师于小二房庄,总攻时,陶勇将黄桥守军中的伙夫、文员全部派上战场,于6日清晨,全歼第89军。军长李守维淹死在沟河中。这就是马树礼指责新四军打死的军长。韩德勤余部军心溃散而逃。      
作品相关 《一寸》中篡改的历史(五)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篡改的历史'转帖来自铁血论坛'    
  Hcxy2000关于转贴前的话:    
  很遗憾,因为小说的原因,在书评里已经有了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贡献的争论。作者的观点很明确,在抗战的人群里,只有中国人,只有华夏儿女,没有政党之分!    
  要抗战,必然需要自身的壮大,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人抓住了机遇,也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人!    
  请时刻记住,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人!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铁血论坛上看到的。里面绝大部分观点我是赞同的。这些观点,可以全面回答目前为国民党鸣冤的问题。    
  基于以上理由,请准备再发关于这个争论内容的读者注意,如果你的观点已经在这个帖子里被反驳了,那么我将毫不犹豫地删除你的书评。    
  再次说一遍,我是赞同的是这篇文章里面的绝大部分观点,而不是全部观点。    
  本文来自铁血论坛,感谢转贴者安倚天    
  4、皖南事变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九千余人,在奉命移防途中,于6日到达皖南茂林地区,突然遭到国民党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和伏击。新四军血战数日,除千余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非法扣留,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人遇害。达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千古奇冤”——皖南事变。    
  5、皖南事变前的国民党密件    
  一九三九年国民党制定的五个机密文件摘录    
  共党问题处置办法    
  (分别密令各省党政军高级长官)    
  党政方面    
  (1)全国上下均应一致遭奉抗战建国纲领,以实行三民主义为最高原则,任何纠纷,皆当依照法令处理。    
  (2)共党在各地不得假借名义,为任何公开或秘密之组织及民众运动,如经发现,即勒令解散,并予以应得之处分。    
  (3)共党外围组织,如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工人救国会、农人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全国学生联合会等,应即严令取消,由中央指定机关接收训练。    
  (4)共产党员非经中央特许,绝对不准服务于各部队、机关及军事性之学校、交通及产业机构中,上述各部门尤应严格防范共党潜入活动,发展其秘密组织。    
  (5)个别共产党员在各地一般公私机关团体服务者,必须开列名单呈报中央,否则一经查觉,即以战时非法活动论罪。    
  (6)共党应即停止违反本党政策之种种宣传及共产主义思想之传播与该党党章决议宣言实际活动情形之公布,关于“统一战线”、“新阶段”、“拉丁化运动”、“新启蒙运动”、 “民主政治问题”与“少数民族问题”等等宣传活动,即应取缔。    
  (7)共党加办有报章、杂志、书店或印刷所等,均应依法办理立案登记等手续,并遵照法令之规定,报章、杂志不得载有违禁之文字或广告,书店不得发售违禁之书籍刊物,违则即行封闭。其他报章杂志如刊载有共党色彩之非法文字,亦应同予取缔。至出版事业收归国有国营时,共党所办之报章、杂志、书店及印刷所等,则一律不许继续存在。    
  (8)对付共产党员之态度可分为两种,上层注重“理性之折服”,以“严正”对之,中下层则予以“事实上之教训”,以“严厉”对之,但对于思想不定之青年,则宜开诚感格,善为诱导,佼之悔悟。    
  行政方面    
  (1)绝对否认所谓“陕甘宁边区政府”之组织,中央决定认此为地方问题,授意各该省政府自动以种种必要手段恢复管辖权力。    
  (2)共党在华北游击区内组织之地方政权,应即令移交冀察战区党政委员会分会。    
  (3)教育与训练机关,必须绝对统一于中央, “陕北公学”与“抗大”应令停办,或归中央接收,至少其教员应由中央遣派,课程应请教部核定。    
  (4)任何地方不得建立违犯本党立场及中央法令之经济制度。    
  (5)根据重庆财政会议,战地省政府得发行以法币为基金之省纱及辅币(军用流通券),但各省发行之数量,应先呈准,不得滥印滥发,以防流弊。    
  军事方面    
  (1)加派有力部队,或忠实精干之游击干部前住冀、鲁,强本党在华北之武力,以限制共党之发展。    
  (2)加派有力部队开入陕北,或陕北就地编组军队,以树立本党在该区内之武力,保障党政工作之推进。    
  异党问题处理办法    
  战地党政委员会公函    
  案奉 委座办四次(二)代电节开: “办公厅转陈该会战党勒字一七六三号函暨附件均悉。查该会对异党问题处置办法所拟实施方案,尚妥。关于党政部分对晋冀察边区问题三四两项,仍应由该会会同中央各党务机关确实推行情由希查照迅速办理为盼。”等因,奉此,自应遵办,除分行外,相应抄同原方案函请 查照办理,并将办理情形随时见复为荷。    
  此致    
  中央社会部    
  附 异党问题处理办法党政部分对晋冀察边区问题第三次第四次实施方案各一份    
  主任委员 蒋个正    
  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敬礼    
  1940年11月14日,国民党政府军令部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拟出《黄河以南剿灭共军作战计划》,规定第一步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所部,于1941年1月底以前,肃清江南新四军。12月3日,何应钦在给军令部长徐水昌的亲笔函件中提议:“若江北异军(指新四军江北部队)竞敢攻击兴化,则第三战区应将江南新四军立予解决。”翌日,徐水昌即将何应钦的意见呈报蒋介石。将介石阅后照准。    
  6、皖南事变前中共给叶挺、项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