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崛起 >

第378部分

帝国崛起-第378部分

小说: 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脸面?呵呵,这玩意能值几个银圆?

早朝之前点卯的时候,现场叫一个热闹,文的武的都在说一个事。文臣这边还好一点,窃窃私语的。武勋那边就没什么忌讳了,嗓门大的直接就给现场覆盖了。

“听说没有?内库这回怕是装不下了,金山银海啊。”

“哪有那么离谱,我听说的是五百万银圆,差不多是一年的田赋来了。”

“不懂了吧?财不露白,谁挣了银子满世界嚷嚷?”

这么俗的事情,成为了今天的主要话题,让一群清流文臣很不爽,但是也很无奈。昨晚上好多人都没睡着,都惦记着自家那点事情,是不是能从这里面捞一点补贴补贴什么的。以前反对开海的文臣,也在琢磨这事情该怎么挽回。一些人是真不关心,比如卢象升、杨廷麟、史可法这几位,凑在一起商议滇西战事。孙传庭可是连续上奏,开春以来,官兵连续作战,一鼓作气给张献忠等人撵出了过境,现在进入木邦了。这样一来,战事基本就停下了,孙传庭的意思,是继续追杀啊,还是班师回朝,朝廷给个说法。毕竟流贼主要头目还在,实力还有一些,除恶务尽啊。

卢象升对孙传庭有不满情绪,主要是因为奏报不实。什么叫大小三十余仗?斩首三千余,这不是忽悠人么?都是带兵打仗的出身,你当我不知道你怎么回事?登州营那边有东厂的人,带回来的消息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贼败走甚急,李总兵云聪挥兵急追,接三阵,斩首千余。贼入木邦,望而兴叹,不能追之。整个滇西的战斗,就打了那么三次追击战,还都是人家李云聪带着四个镇打的。你往大里说,这个理解,也能接受。问题你不能提都不提人家一句啊。

杨廷麟和史可法,凑在一起关注的重点还是安内。经历过长期的民变战争,陕西、山西、河南,这三个省的问题极为严重。赶上又是一个灾年,赈济安民是当前最主要的工作。以前是没钱,现在是有钱,还有就是粮食从哪里去买的问题。这些,这两位都要拿出各章程来,这会抓紧碰头达成一致,早朝的时候跟皇帝汇报。

跑一趟就是上百万的进项,这个事情太吓人了。所以,这会都在说这个事情,就算没搀和的,也都闭嘴在听别人说。唯有这三位比较特殊,一个茕茕**,两个说着自己的事情。

“不行,这个绝对不行。”突然史可法高声说话,众人被他的大嗓门惊着了,无不愕然的看着他。杨廷麟也颇为尴尬,赶紧低声道:“有话好好说,喊什么喊?”史可法不客气的冷笑道:“开春之时,粮价高居不下的时候,怎么就没那么好心?现在好了,想起来低价售粮食了?还打上了赈济粮食的主意,还拿漕运说事。别人怎么想我不管,史某人在这个位置上呆一天,都不会接受这个建议。”

杨廷麟就知道这个事情在史可法这里过不去,就是尝试一下而已。什么事情呢?跟江南的大米和漕运有关。这些年有个事情,那就是漕运的重要性江河日下。朱棣迁都之后,每年要从江南运数百万石粮食到京师,一直以来运河非常兴旺。但是最近运河沿线的日子不好过了,首先说粮食,辽东的粮食连续两年大丰收,尤其时辽东种大米这个事情,谁能想到呢?东北那个黑土地,哪里是中原和江南的土地能比的了的。整个东北现在就是明帝国黄河以北最大的粮仓,大米的价格、口感,直接碾压来自江南的大米。春天那会,不就是靠着东北的大米,山东的杂粮凑一起,灭了那帮黑心粮商么?

其次就是这个江南大米的问题,这些年江南的大米产量一直在下降,原因自然是因为工商业的发展。大批农田改成了桑林,都在发展丝绸行业。因为这个,什么西班牙、葡萄牙的商人,都往华亭运大米,一度买卖兴隆。但是最近这个生意又不太行了,起因还是春天里的粮商事件,大批从南方运来的大米,现在积压在京师,江南积压的数量更为惊人。实际上这个事情,跟漕运的关系真不大。最近几年,漕运最大的对手不是什么东北的粮食,而是海运的兴起。江南的粮食也好,茶叶、棉布之类的物资,都不走漕运了,而是走的海运。

如果正常的去鼓吹这个事情吧,肯定要被京师的百姓喷死。所以有人很聪明,绕着弯子找到了杨廷麟,提出漕运不景气的事情,是不是把江南来的大米,纳入赈济粮食的采购范畴呢?再通过政府的手顿,确定今后京师的粮食,只能走草原。这样一来,漕运也就能活下来,上百万靠运河吃饭的百姓,也能稳住。出于为百万靠漕运吃饭的百姓考虑,出于当前国内急需稳定下来,休养生息的现状考虑,杨廷麟动心了。

史可法则不然,他现在是户部侍郎,赈济粮食采购这个事情是他在负责。史可法的逻辑很简单,以前这个粮食,都是从山东、辽东到天津上岸,那会谁肯出一粒平价粮食来救灾民?哦,现在好了,局势刚刚缓和,就有人惦记上这个买卖了。想都不要想,别说来自山东和辽东的粮食价格要低于来自江南的粮食,即便是价格要高一些,史可法也认他们。

第五百五十二章漕运,何去何从?(下)

第五百五十二章漕运,何去何从?(下)

杨廷麟无法说服史可法,只好打算在早朝上提这个事情。他还是坚持要保住漕运,真是出于公心,史可法也一样出于公心,这个事情就有点搞不好了。史可法劝阻无效,直接爆发。

在一边的次辅陈演的脸色不好看了,一干国公侯爷们的脸色也不好看了。真正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情,史可法闹腾起来,真不是好玩的。这就是个愣头青啊。

现场一下就从热闹中变成了安静,大家关注的重点不是什么漕运,而是利益的时候,史可法就有点另类了。不过这些人也奈何不得史可法就是了,眼下圣眷正隆的时候。

关键时刻,早朝开始了,官员鱼贯而入,王承恩一嗓子刚下来,卢象升就先出来了,弹劾孙传庭谎报战绩。这个事情朱由检是知道的,问题是文官都这么干,内阁里的洪承畴,更是贪墨了不少武将的功劳。一般情况下,这就不算个事,朱由检果断的和稀泥,让这事情算了。卢象升也没咬着不放,就是做个态度出来,将来结果如何他就不管了,跟他没关系。

卢象升被忽悠下去了,杨廷麟上来说的就是正经事情了。陕、甘、宁、晋、豫这五个省今年报的又是大旱,现在这个夏粮收上来了,却没有多少粮食。朝廷免掉了这几个省的税赋,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各省巡抚上奏,还是继续要赈济粮食才能稳住局面。赈济粮食从哪来呢?江南现在粮食积压了不少,价格也还公道,这些两年漕运败坏,不如以朝廷的名义,从江南采购粮食,经漕运运往河南荥阳,再运往各地。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个能安定地方,一个能解决赈济粮食的问题,还能解决漕运不景气带来的地方不稳的问题。

朱由检一听这个事情,立刻头皮就麻了,他这个皇帝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内乱稍稍好一点了,财政也缓和了,天灾却没停下。为了避免重演十四、五年的中原大乱,朱由检对这个事情是很上心的。以前是没钱,现在是有点钱。不过说到这个赈济吧,朱由检还是很不高兴。为什么呢?当初登州营在河南的时候吧,赈济安民之类的事情,皇帝是不用操心的。结果地方的士绅上奏,让登州营调走。陈燮也好说话,调走就调走吧。现在问题来了,以前的赈济粮食,朝廷只要从海关扣钱就什么都解决了。现在不行了,你得派人去接管这一摊子。

派人就派人吧,摊子是接过来了,但是问题是一个接一个。河南那个地方太重要了,不管是南方的粮食,还是东北的粮食,你要运往西北各省,你就绕不开河南。以前登州营搞赈济,一点麻烦都没有。现在官员去搞,今天沉一条船,明天又遇见了山匪劫道,各种问题不断,变着方子要赈济。对这些事情,朱由检是能忍就忍,睁一眼闭一眼的。

现在听到杨廷麟以漕运来作为载体,提起这个采购赈济粮食的事情,朱由检心里的火被点着了。好在这两年还算顺心,朱由检的火还是给压下去了。耐着性子问:“去年的粮食,都是从哪采购来的?”这话,其实是明知故问,但是当着百官,你就得问。

“都是山东的联合商号在代为办理,一路运往天津,作为北直隶、山西两地赈济之用,一路运到荥阳。粮食从哪采购的,微臣不知。”杨廷麟这就是在装傻充愣了,其实他知道。

“再请问,联合商号可曾出过粮食不济的问题?”朱由检又问,杨廷麟只好回答:“不曾,不论是运往河南荥阳,还是运往天津的粮食,都没出过问题。”朱由检当即就拍着龙椅道:“那还折腾什么?要换粮商,怎么不早提?”

这话问的有点坑,其实还真的只能这个时候提,为啥呢?夏粮刚收的,严重歉收,朝廷拨一下银子,就地采购的话,勉强能对付一阵子。灾情之后,几个省的秋粮指望不上了。现在必须要准备好粮食,预备过冬吃的。早一点提吧,谁敢啊?京师粮商的事情闹的够凶的,就差没出人命了,谁敢在之前提这个事情,不是找死么?

杨廷麟也不好说什么了,正准备装哑巴退下去,洪承畴站出来了,拱手道:“陛下,杨大人这番话的重点,不在赈济,也不在粮商,而在漕运。自古漕运为国家命脉,漕运不通,钱粮不畅,京师百姓就要挨饿。如今事情发生了变化,自开海以来,粮食多走海运,漕运成本太高,没有人愿意走了。依靠漕运为生者不下百万,如今漕运不兴,沿河不安啊。臣也请陛下重视这个问题,解决之道,不外朝廷出法令,粮食不得走海路北上,或者皇家粮食连锁店出面,从江南采购粮食,经运河北上。”

这话就是往死水里丢炸弹了,炸不出活鱼来,炸出来的全是水底的臭烂泥巴。

这时候周延儒也出来讲话了道:“陛下,最近两年,运河两岸各府,多有奏本,言漕运不兴,民怨颇深。此事应早做决断,以免民怨沸腾,再收拾就晚了。”

不等朱由检反应过来,陈演站出来了,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周阁部乃是危言耸听,所谓民怨,臣在内阁,也看过这些折子。不外是江北及北直隶各府的官员在叫唤。山东境内运河之长,冠绝沿岸,为何没有一份折子上奏所谓民怨?臣以为,不再什么民怨,而在官员不作为也。百姓一来运河为生不假,漕运不振也是事实,同样的境遇,难道说陈阁部在山东一手遮天,官员敢怒不敢言么?粮食又山东联合商号经手之时,从未出过问题,价格也比京师的粮价低两成,还负责运到天津和荥阳。为什么要换?”

因为漕运的话题,演变成了政治斗争,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陈演说这些话,实际上是在拍皇帝的马屁,为陈燮说好话,顺道攻讦周延儒。一箭三雕!何乐不为?

这就是政治,本来是关于赈济粮食和漕运的问题,现在经过几次演变之后,这栋楼的本质歪的十万八千里去了。朝堂上立刻就热闹了起来,陈演、周延儒这些内阁大臣,谁手下没有一帮打手?如果说在周延儒那边,还算是为了解决靠运河为生百姓的话题,到了陈演开口,就变成了政治攻击了。陈演的花可以说非常的恶毒,换一个角度不难看出来,等于在质问:“首辅大人,那些粮商跟你是什么关系?运河沿岸抱怨的各府官员,跟你又是啥关系?你在这里面,扮演的什么角色?”这一炮过来,对准的不仅仅是一个周延儒了,连着洪承畴和杨廷麟都给网了进来。

围绕漕运的问题,两边的打手都出来说话了,一时间在朝堂上就吵了起来,你说你的道理,我说我的道理,互相攻讦,吵个不停。如果是以前,朱由检能当场发飙,现在则变得冷静多了。学会了用“利益”二字来看待问题了。

首辅和次辅之间不和,这是一个利益问题,以前的陈演,似乎不会这么尖锐。如果任其发展,可以预见又是一次党争的开始。那么再剖析一下陈演的动机吧?很简单,他可不是为了什么单纯的目的,这一招针对的三个目标,一个是他向取而代之的,两个是对他构成威胁的。顺手还找到了缓和跟陈燮关系的契机,拍了皇帝的马屁。

朱由检很快就分析明白了陈演的心思,但是他不会去说陈演什么。首辅和次辅,这几年算是太和谐了,对朱由检来说不是啥好事。一直在扮演应声虫的陈演,突然钢了一把,这是好事,值得鼓励。但这不等于周延儒要受到皇帝的不满。就算是皇帝不满,现在他没大过错,不是以前那样一句话就能拿下的时候了。

“好了,都安静吧。”朱由检找到了掌握朝堂的思路,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