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圣母 作者:鹿门客 >

第42部分

圣母 作者:鹿门客-第42部分

小说: 圣母 作者:鹿门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遂不再呼徒儿,只以道友相称。

然而盛沐却坚持师徒之礼,她说:我道乃是众生道。身在众生间,不行众生礼,岂乃我道?

野云道人拍掌赞同,于是各自称呼。

界阻山下,终于陆续聚满了十方道者。

其中不见屠夫与妇人。他们镇守中原武运,誓与中原共存亡,因此遵从自己的道,返回中原去抗击灵界余孽。

而后来决定习文救民救国,故而打滚凡界的谢瑁之却拒绝了文帝的邀请,毅然拜入盛沐门下。这次与盛沐文帝等道者同到了界阻山下。

道者形貌各异,有乞儿模样的,也有贵族模样的。有人木匠装扮,有人羽冠拂尘。

盛沐在其间,见到了苏子琴。他依旧是昔年模样,郎君神秀,笑意风流洒然,却显得平和了许多,锋锐暗藏。

她恍惚间,想起轮回结束后在脑海里偶有飘过的画面。

每逢叶青艾祭日,天必雪。

孤坟前,那个担负了一国重责的青年,自千里之外再来时,已经垂垂老矣,须发皆白。

雪花落了他满身,国辅年衰,受不住寒风。他身躯在颤抖,布满衰朽痕迹的面容上,眸子却清亮一如当年。倒了一杯酒在地上,转瞬成冰,他说:"乡校已建,我来祭你。"

顾毓秀一生只祭了叶青艾两次。一次,是他发誓为她实现宏图。最后一次,是他衰朽不堪,终于为她实现了一部分宏图时。

雪纷纷而下,那个离去的背影终于不复昔年挺拔。固然是雪中祭故人,宏图今可期,却也到底,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子琴也见到了盛沐,两人对视一笑,笑容温暖,然后擦肩而过,各复己位。

道各有道,缘生缘灭。都作庄周一梦,相逢一笑。

"开始吧。"其中一位老妪开口。她昔年曾挑着柴,指点过盛沐。

道者们互相对视一眼,各自点点头。

张口一吸气,手中生无形之白练,向界阻山飞去。

"呵呀!"起!

移山!

界阻之山不可越,但是要将两界联在一起,则是必要移山!

灵界之人为了掠夺两界资源,借合界之时,两界天道碰撞的一刹地动山摇,让那怪物降临,夺取两界的大地生机,重创合界之时脆弱的天道。所以要合两界。

而道者为了让两界能够在那个怪物手下存活,也为了两界生灵的生机灵气能够通过互长,减少天道与大地的损伤。于是在沟通了天地灵冥后,道者们也决定合界。抢在灵界之人前面,用更温和的方法,合两界。占先机,护天道地灵。

而灵界之人选择以仙凡两界生灵为祭,强行削弱以两界生灵意志精魄而冥冥中自然凝成的界之壁障。

而道者,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虽然界与界之间有壁障,然而凡界古有渡海求仙而一去不返的传说,修仙界也曾有上古之真人南渡凡界的传言。凡界尽头的碧落海,其实与修仙界的无涯海,是联通的。然而,不知哪年哪月,出现了一座界阻山,横在了碧落海之前,硬生生彻底隔绝了两界。

那边金光与黑衣修士被留守的道者与秦岭英灵等人暂时挡住,这边众多道者面临的、却是这座浩然通天之山。

界阻山。自然之力伟,恐怕是再大的神通者,也要兴叹而返。

然而,世所非之而不顾,众所难之而不返者,是为愚者。亦为道者。

沟通灵冥,呼唤灵气,巨力加山。道者的声音响彻天地。

盛沐的脚已经硬生生陷入地里。那座山丝毫未动。她咬着牙,体内的筋脉受不住源源不断的灵气进出,已经开始寸寸断裂。身上的肌肤因为用力之猛,已经开始皲裂,血管裂开。脚上,更是早就血淋淋。

更为苦痛万分的是长久的将意识散于灵气中,与其沟通,令灵气帮他们一起移山,神冥灵识已经开始涣散。眼前发黑,灵气在她耳边哭泣。

不要哭呵,盛沐已开始无力安慰为她悲泣的灵气。

扑通。有人倒下了。盛沐没有回头。所有的道者也没有回头。

陆续有道者倒下,他们倒下后,天地间就有隐隐的道歌唱开。他们的身躯散开,又化为白光,迅速化入所有仍在坚持的道者身上,令他们神冥血肉所化的白练更为粗壮。

道者,又有人笑着倒下了。

生死何苦?从吾道,心悦之。朝闻道,昔可死矣。

如蚂蚁爬过一足一般渺小的细微挪动里,倒下了过万的道者。他们的身躯灵识,又化为白练,更为紧密地裹向山体。

当盛沐身边又一道者倒下之时,这一细微的挪动,让天地之间响起了可怕的轰鸣声,有无数巨石自云中掩藏的山体上开始滚滚。

界阻山,山动。

昔有愚公移山,野云道人曾对盛沐说,愚公必入我道。盛沐信了。

碧落上空黑云压压,阴郁低沉。闪电划过暗沉的海天之间,照亮了怒卷百米的滔滔浪花。

碧落海,终于出现在眼前。
r 》

再看另一头,修仙界的情况却实在是不容乐观。修士与妖兽大妖、凡人异士,竟然头一次放下仇恨,联手对敌,却还是节节败退。

修仙界的修士们怀着"我家的东西,我看不上,你们也不能毁"的念头,在李无度宋怜那帮受修仙界天道嘉许的修士半是威胁半是眼前现实展示的忽悠下,终于不情不愿地参与其中。一路用各种方法,撤离了无数凡人。

从某种意义上,还得感谢那些黑衣人,因为他们根本不接受投降者。

他们一路退败,被逼到了南荒,无涯海之前。

身后的无涯海浪涛怒卷,阴暗灰沉的天空里不时有食人的人面鸟怪,女童面目,本应是小嘴的地方却喙如钩,带腐肉。它们在浪花黑云间盘旋,悚叫凄厉。

修士大妖们的眼力自然卓绝,遥遥看到金光在继续蔓延。苏悯握紧拳头,神色阴沉而痛:"他们,失败了。"燕无暇与剑修顾白衣率领一干人去阻击那些人,为他们留下后路。

有人回头看了一眼无涯海的情状,又看看天上盘旋的人面鸟怪,吞了口唾沫,结巴道:"真的要退入无涯海吗?可无涯海自古以来就是有进无出之死地,其中还号称有十万上古凶兽。。。。。。"

李无度没有说话,没有笑,漠然看了说话的那人一眼。不必她说,自有人上前叫那人住嘴。如今四海八荒都已经叫金光覆盖了,金光之下,修仙界众人皆精力不济,那些黑衣人则是神勇无比。如今金光未覆盖之地只剩无涯海了。你还能避到哪去?修士们横行霸道,却也不是没有脑子的。

"我曾在无涯海漂泊了五年,最后活着出来了。"李无度只丢下一句话,就开始准备渡海事宜。

被她扶着,面如金纸,几乎要萎顿于地的孔仪则被小心地移交给了宋怜。

李无度却与苏悯云容他们商量。

这么多人,还有许多被放在修士容器里,无出手之力的凡人,还有草木大妖,还有妖兽。补给也是问题。若是能尽快到落脚之地也罢,但若不能快些到她想的目的地,恐怕到时候,自相残杀未可知。

然而,问题是:无涯海无边无际,想要退到安全的地方去,不知要多久。

所谓望洋兴叹,不过如此。

忽然,自极远的地方,传来了什么声音。天地间响起的那个震动,似乎是有什么在鸣叫振翅。风,从那个方向大力扑来。

许多人一时不稳,竟然被这风刮倒了。宋怜扶着孔仪站稳。孔仪却挣脱了宋怜,直起身来,面上满是惊愕,随即苦涩又欣喜:"她回来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于。

惊呆的众人里,终于有人喃喃出声:"鲲鹏。。。。。。"

硕大无朋的遮天羽翼横过。水击三千里,溅起的浪怕百米都不止。那些人面鸟怪惧怕不已,纷纷躲避。

鲲鹏越飞越小,最后伏倒众人面前的海域。只有几千米大了,却还是铺满了众人眼前的海域。从鹏化鲲的时候,孔仪不顾别人阻拦,第一个跨上鲲的背,用脸紧贴着它,笑着,却红着眼眶问它:"阿玉,阿玉,你为何要回来。"孔仪整个人和它一比显得及其渺小。然而,鲲鹏似乎听懂也听见了他说的话,很轻,在别人听来却很震耳的叫了一声。

孔仪这样总是笑着的人,哭了。

"我不是告诉过你吗,你得天之泽,受了我千载功力后,化身鲲鹏后,便可以实现不被拘束,逍遥天下的愿望了。你为什么要回来啊,。。。那些人不会放过你的,那什么劳子的修士第一人,岂是好当的。。。。。。〃

鲲鹏又叫了一声,似乎是那个总是笑嘻嘻,古怪任性的女孩儿在离开前对他说话的样子:可是,你在这啊。你们都在这啊。要是什么都没了,那岂不是无趣的很?我玩地时候想起你们,心里就不得趣啦。

逍遥与自由,不是无责无任,抛弃一切去。抛弃一切,只有**的逍遥自由,而你的心,却会被悔恨思念锁住。

从心而行,才是真逍遥。叶玉珑,化身鲲鹏,终于入道。

逍遥道。

修仙界众人跨上鲲之背,鲲随即化鹏,带着众人,凌波振翅而去,再不回首。

就在鲲鹏振翅之时,此时的凡界,又起新风云。

作者有话要说:咳,这一章玉珑妹子略抢镜啊。关于玉珑妹纸,其实我这里是有判词的,但是语言粗鄙,不好意思放在文里。。。。。如下:

灵根受于天,本是第一人。

奈何念自由,振翅不回首。

关于道者,我一直觉得他们和愚公其实是有些像的:世所非之而不顾,众所难之而不返。愚公移山其实是一种精神,我这里写道者移山,诸位筒子切莫拍我啊。

至于那些修仙者,等外部的危机过了,自然天道的清算就到了。

渣作者渣文笔请原谅。

修仙卷之三十三

界阻山移开了;轰然声中,两界之间的道路终于通了。

碧落海前再无阻挡。

道者们收回手中白练,却听界阻山耸入云端的山之主体里;传来雄浑回荡地笑声。

那笑声好似震彻山体一般;自山的内部振出。然后那山竟然凭空飞起,忽地开始变化。

到最后,那山化作了一条龙,浑身金鳞闪闪;五爪铮铮。金龙腾于乌压压的海天间;与闪电齐飞,追逐着白浪。玩耍了一会;那龙投入海中;化作了一艘无比壮观的龙头巨舟。

其中一位样貌奇异;状如石像的道者看着这一幕,喃喃了什么,忽然大喊着招呼众道者奔上龙头巨舟。

众道者一入龙舟。巨舟的龙头处,那龙头活了一般,得意地遥遥摆尾,龙舟腾空而起,化作流光,飞向被金光覆盖的中原之地。

龙舟穿入金光,就像行驶在水波之上,丝毫没有此界生灵在金光下的无力。

龙舟如此巨大,众多道者在其上,仍然显得不值一提。龙舟每过一处,龙头一吸,当地在金光里挣扎的百姓生灵,就会摆脱金光,尽数被救上龙舟。一路行来,人越来越多,龙舟上却依然丝毫不见拥挤。

道者们看着这一幕,总是愁眉苦脸的石道人惊讶:"原来那传闻是真的。"

石道人原身是一庙前石像,从受万众香火到冷落生青苔,经了不知多少年月的风雨捶打,烈日曝晒。

直到有一年,凡界大灾。

有一老妪,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到老孤苦无依。却是一辈子积德行善,一生供奉庙中香火,哪怕是石像生青苔的时候,也未曾断绝过对石像的供奉与祈祷。

那年的大灾里,她倒在石像跟前祈愿的时候,向石像叙说一路而来的惨状。虽然老妪自己已经饿得皮包骨头,却还是为路上的饿殍落泪。

石像历经日月精华洗礼,遍观红尘离合。却不得启灵入道,是苦于石本无心。

而那滴悲悯的泪打在石像上,融入了石像中,成了石像的心。

老妪的祈愿叙说声里,石像的石眼里有水珠滚出,好似同样落泪。

石像最终得了灵智,一朝入道。

自此后,供养老妪终老,报答完老妪的一泪之恩,石像便十方流浪,救助人间良善人,济困扶贫,修的是功德道,自称石道人。

石道人入道颇早,为作功德走遍天下,听说过很多事,其中就包括界阻山的传闻:

界阻山原来叫做"道祖山"。原来上古之时,碧落海与无涯海相通,许多恶兽异人自海外来,还偶有修仙者到了凡界兴风作浪。

有一老人,一路行至碧落海边。老人出关离了中原,一路西来,已经疲倦苍老之极。老冉冉兮将极,却坚持到了碧落海前坐化。

老人说要为今世挡海上恶客,要为后世留一线生机。合目时,身躯岩化,逐渐入云,遂化"道祖山"。后人误传,传为界阻山。

百姓与达官贵人混在一起,这时候所有人都没了计较身份的心,一上龙舟,人们都自冥冥里某个声音处明白了事情始末。一个老农怯生生问:"这、这是说俺们的地就要让给那些什么灵界修士了?"

呼啦,无数人跑到了龙舟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