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争之世 >

第247部分

大争之世-第247部分

小说: 大争之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忌道:“长卿,寡人命你建凌烟阁,这凌烟阁建成之后。便专门用作供奉自我庆忌朝起,有开疆拓土的大功之臣的画像,与我吴国宗室太庙一起,享受吴国血食,接受子孙膜拜!”
孙武等人听了豪气干云、血脉贲张。建功立业地迫切想法随之涌起……
王宫议政厅里,孙武等人正各抒己见,侃侃而谈。称霸与谋国不同,按照庆忌的志向,孙武等人在对外政策上重新进行了一番规划,现在有了范蠡、文种两个天生的政治人才。再加上孙武这个兵圣,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很快拿出了一个对外策略的详细规划,每天都与庆忌一起进行商讨,然后再进行修订,以便尽快拟定政治方向,并照此发展。
孙武正在分析吴国的周边形势,他地意见昨日已与庆忌私下进行来探讨。此时正讲与范蠡等人,庆忌因为已听他说过一次,不免溜了号,开始想起了自己地心事。
成秀运粮回姑苏后,文种很快便又筹集了一笔钱把他打发了出去。在列国间奔波固然辛苦,成秀却有点乐此不疲,看来他是有意避着庆忌,生怕庆忌向他追问成碧下落。庆忌对他的心态心知肚明,成秀越是掩饰逃避,庆忌越是笃定他已经有了成碧地消息。
想到他当初离开鲁国时成碧依依不舍的模样。庆忌实在想不出她有什么理由到了自己身边却不与他相见。庆忌没有认为成碧会遇到什么危险。如果她真的有了危险,成秀不会这样踏踏实实地为他奔走。更不会对他遮掩成碧的行踪。
莫非……成碧因为他与摇光小蛮和若惜的婚束生了醋意,所以拒而不见?照理说是不会地,成碧是这个时代的女性,她不会有那种觉悟,以自己的身份,就算是天下第一大国的公主下嫁,而且最为善妒,也不可能阻止他纳聘妃子。那么是在自己离开鲁国的时候另有了新欢?
这个念头刚刚闪过脑际,便被庆忌抛开,成碧虽风情万种,天生妩媚,那只是她天生就长成了那么一副祸国殃民的妖娆模样,这个女人并不是一个裙带很松地荡妇,以她的姿容和身份,如果那么随便,也不会在她并不曾爱过的丈夫过世那么多年仍能守身如玉,从骨子里说,她甚至有些惧怕和厌恶男人,直到遇见自己……
“成碧,你为什么要避着我呢?难道是因为小蛮的身份?说起来,小蛮算是她的女儿,也不对呀,这个时代,父亲的侍妾做儿子的都可以接收的,姑侄共嫁一夫、侄儿聘蓉寡的叔母都是常见地事情,以成碧的身份,小蛮自始至终都不可能把她当成母亲,这种曾经的身份不会成为阻碍,那么……是因为小蛮对她的仇视?”
庆忌支着下巴想的出神,孙武还以为大王听的聚精会神,更加兴致勃勃地道:“从以上分析,我吴国虽偏居东南一隅,未必没有问鼎中原之力。齐晋内部强枝弱干,公卿作乱,中原诸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我吴国宜先取越国,再图荆楚。荆楚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便可鼎足以观天下。”
范蠡道:“大王之意,此时应休养生息,蓄积国力。因此能不动兵则不动兵,即便迫不得已,也要把战争限制到最低规模,楚国虽新败于吴国,但实力仍在,不宜强取。因此我以为,待时机成熟,可发兵强取越国,稳固后方,消除隐患。对于楚国,则应徐而图之。大王已派出使者向秦国求亲,若秦国应允,结为姻亲,则东西两国成为友好,楚国挟居其中。便可受大王挟制。
再者,楚国王太后乃秦国长公主,大王一旦聘娶了秦国小公主为后,那吴王后便是楚太后的幼妹。我吴国便可藉由这层关系对楚国施加影响,如果秦国不肯允婚,也不影响楚太后这枚棋子,臣在楚国时,对楚国朝中形势有所了解,如今费无忌独揽大权,挟楚王为傀儡,王太后深以为忧。必欲除费无忌而后快。但她一介女流,且朝中无人,秦君闭关自守,轻易又不肯涉足于外,以致楚太后孤掌难鸣。只能一再隐忍。即便没有姻亲这层关系,只要让她觉得我们能够牵制费无忌、扩大楚王的影响,臣也有把握说服她,让她在某些事情上对我吴国妥协′合。”
文种摇头道:“不然,我以为伐越不急于一时,争夺天下非一朝一夕之功。当务之急是壮大自己。楚国的事也要先放一放,外交上,应卑弱自持以遮其志,交好秦国,亲近鲁国,拉住楚国,联合宋卫静观天下之变,敛翼匿形以待发力之机。
内政上,广招移民。开荒拓田,发展农桑,充实府库,让利于民,增强国力;繁殖人口,扩大兵源,抚民保教,提拔士子。在军事上,我认为当务之急反倒是应该藉由齐人南进,东夷岌岌可危之机。迅速发兵。以援夷的理由进驻东夷领土,先造成占据该地地事实。然后再与东夷女王计议吴夷联合,这样我们才能占据主动。”
掩余听到这里颔首说道:“我与楚人作战多年,又曾在楚国与公子光为敌一年有余,对楚国十分了解,越人成为心头之患,全因越国地理使然。真要说到强劲敌手,还是楚国。楚国这个庞然大物,无论在疆域、人口、经济还是兵力方面我们都远远不及。
所幸地是,楚国目前奸臣当道、楚王无能,这个巨大威胁暂时还不会对我吴国形成压力。但是以我吴国目前力量主动攻打楚国那是不可能的,且不说楚国自身地实力,而且楚国中附庸小国众多,这些蛮夷之族地小国在楚国数百年统治之下,尚且桀骜不驯,时时想弄出些是非来,如果我们强行占有了这些土地,外要应付楚国的反击,内要压制他们的反抗,不免泥潭深陷不能自拔了,那样的话就坏了大王地长远之计。此外的话,是先灭越还是先取东夷之地,我倒尚无意见,不过我觉得文种说的很有道理,对外我们不能没有作为,但是当前最主要的事情还是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孙武总结道:“综合诸位大人的意见,对内,大家意见一致,无需再说。对外,我吴国要面对的问题主要是越国、楚国、和东夷。越国位于我吴国腹心,自允常称王之后,野心萌发,势力日渐膨胀,吴国无论想往哪个方向发展,必须先灭越国,才能进而占据整个东南,稳固本土基业,否则没有半点安全可言。而越国也只有击败我吴国,才能从东南崛起,吴越之间必有一战。但对越动兵打一场胜仗容易,若想吞其国,动静便大了些,可以先放一放,等待更佳时机。
楚国如今是我们的盟国,可这种关系本来就十分薄弱,如今经由楚国藏宝、扣留人质、以及重用少伯、子禽两位大人,已与费无忌交恶,这种关系已明存实亡。而且从地理上来说,我吴国要想鼎足东南,放眼天下,也必须图谋楚国领土。至少也要把大别山以东的潜、六等地以及淮北地大片土地纳入囊中,如此才算拥有一个完整、险固的东南,据大江之险,拥山川之固,进可图中原,退可据险而守。
但是诚如大司徒所言,楚国国力太过雄厚,一味发兵攻打不切实际,我们可以采取政治、外交、经济的一系列连续行动,迂回达到目的,还可藉由楚国内部权力之战争取楚太后的投靠,使用较小规模地军事打击,逐步蚕食、削弱楚国,以缓进的方法达到目标。这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的行动,现在可以开始着手,却不急于马上见到成效。
欲固东南,必争江汉;欲窥中原,必得淮泗。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力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则国家必危。唯有江汉淮泗尽皆纳入吴国的势力范围,使得大江中下游联为一体,加上江北的淮河流域连成一片,南北呼应,这才能形成大王所说的以大江流域势力联盟对抗黄河流域列国诸侯地目的。
江汉在楚,淮泗在夷,既然对楚国的战略必须应用各个方面从长计议,那么当务之急就是东夷占据的淮泗地区了。本来,这个地方我们一旦进兵图之,必受齐鲁干预,所以欲谋此地还应先消灭越国,使我吴国没有后顾之忧方可图之,但是目前齐鲁争战,东夷则有意向我吴国,这就是我吴国天赐良机了。因此,我的意见与文种大夫一致,当先取东夷,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庆忌托着下巴仍在沉思,掩余忙唤道:“大王以为当先取哪里?”
“唔,先娶……先娶……,啊!先取……先取哪里?”
庆忌一脸茫然,众臣见状面面相觑,庆忌脸上一红,说道:“寡人也在思索……思索图谋各方的轻重缓解,一时陷入沉思,未曾听到结论,相国且再说一遍。”
孙武将众人的结论简略地重复了一遍,庆忌沉吟道:“楚国必置于最后,至于越国、东夷先取哪里……”
就在这时一人匆匆走进议政大厅,将一卷火漆封闭的密函呈上。庆忌与群臣议论要事时,任何事情不许打扰,只有一种例外,那就是耳目司。这是庆忌以成秀的商业情报网络为基础建立地情报机构,或许它也是春秋时期列国中第一个专门的情报机构。来自未来的庆忌深知信息的重要性,因此这个情报机构完全掌握在他自己手中,并且规定一有重要消息不分时间不分场合随时呈报于他。
庆忌接过密函验过封口,方取小刀划破封口,自里边取出一张白绢,众臣静候于旁,庆忌将那密信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抬起头来说道:“不需要计议了,机不可失,失不在再来,我们如今必须抢先一步兵发东夷,而且越快越快。”
掩余动容道:“大王何出此言,可有甚么重要消息?”庆忌将手中白绢扬了扬,面无表情地道:“鲁国传来消息,齐鲁有意罢战,将于近日,在夹谷议合。”
第249章 夹谷之盟
夹谷山。又名祝其山。是群山环绕之中的一座山谷。此谷风景秀丽。又出于两国实际控制的边境线之间。是此次会盟和谈的约定的点。
鲁君姬宋的车队缓缓而来。前方仪仗已经到达谷口。姬宋坐在车上。眼见即将入谷。苍白的脸上不禁浮起一片病态的红潮。作为一国之君。他这还是头一次与他国君主谋面。心情难免紧张。又带着些莫名的兴奋。
齐鲁受封立国之时。周成王曾赐予两国“世世子孙无相害也”的盟约。西周时期。齐鲁两国一直遵照成王之命。睦邻友好。亲密无间。齐心拱卫周天子。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对诸侯逐渐失去控制力。齐鲁两国也因各自的利益发生矛盾。进而不断大打出手。两国关系开始不断恶化。
两国时战时和。自鲁隐公时至今。不过两百多年间。齐侵鲁十五六次。鲁伐齐八九次。做为两个国家来说。这样的战争频率已经有经很高了。但是与此同时。双方朝聘会盟达三十余次。齐鲁联盟攻伐别国多次。齐鲁互相为对方解围多次。互相纳聘犬结为姻亲的事更是经常发生。彼此的关系时友时仇。夹缠不清。
如今齐国在田乞的主张下与吴国结盟。发兵南下。欲取东夷之的。自齐桓公以来。东夷人的领土已经被齐国吞并了大半。夷人被迫一再南迁。如今已退无可退。被迫组成部落联盟反抗齐国。更推举了少昊后人嬴婵儿为女王。大有组邦建国之势。这却是齐国始料所未及的。
同时鲁国担心齐国一旦吞并东夷诸部落。便会对鲁国形成半包围的姿态。从此鲁国便完全受制于齐国。因此鲁国虽无野心扩张领土。在此危急关头却果断出兵。阻止齐军南下。齐军一再受阻。锐气渐失。再加上与之结盟的吴国阖闾被杀。晋国与秦楚正准备休战议和。强取东夷已不具备条件。于是齐国的和平派重新占据了上风。在晏相的努力促成下。齐国国君终于决定与鲁君会唔。议和休兵。
这就是目前的情形。鲁君姬宋刚刚成为一国之君。就主持了与齐国作战的大事。而且迫使齐国议和。使他的声望顿时高涨起来。虽成国君不过两年。较之其父在鲁国的影响力反而要大的多。
自他甫登君位。重用孔丘以来。孔丘就为他拟定了重建寡君之权。以行父子君臣之治的大计。对齐作战的成果。使这一计划看到了一线曙光。
可是与此同时。展跖、仲梁怀、公山不狃造反。朝廷多次围剿成效不大。对他重新树立国君权威、改变齐国强支弱干现状的计划构成了很大威胁。这是对他执政能力的一项严重考验。让他时常寝食难安。
他要考虑如何解决齐鲁争端。如何平定展跖造反。如何整合三桓力量。强大君权。这些国试他来说已是力有不逮。同时。他自幼倾心的小艾已经回国。却传出风声要嫁给吴国之主庆忌。姬宋对此又嫉又恨。多次找到季孙意如交涉。可季孙意如老奸巨滑。态度暧昧。如今吴国求婚使已经到了。他却不肯明确表达意见。姬宋此时身在夹谷。心中还牵挂着曲阜城中的小艾。诸般心事。让这少年君主心中纷乱烦忧。面上不禁现出焦虑之色。
“君上宽心。有臣在。君上尽可从容应对。齐国国君既主动谈和。亦有其不的不谈和的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