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争之世 >

第179部分

大争之世-第179部分

小说: 大争之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郢都之中,有我吴师主力一万五千人,其中配备了楚人劲弩的三千人,释放地囚徒、奴隶军约八千人,他们主要负责加固城池、挖掘工防、修造城防器械。分兵驻守几处山水要隘地约两万人,郢都附近卫城驻军一万四千人,伯带走三千人,人数虽少,却全都是经征惯战的精锐之师,武器精良、甲胄齐全,人人都配发了楚人地劲弩,这支奇兵非同小可,待楚师东来,他就是插进楚人心脏的一把尖刀。”
有此布置,当保我军身处楚国,非逢十分意外,不致有什么大的错失。不过,大王身份贵重,一身系以吴国安危,如今大王身在楚国,虽有数万将师扈从,也得以妨万一。如果万一,庆忌或楚人有何难以预料的奇妙好计,打破我们这种严密的防御,就像我们趁楚人不备,直接杀入郢都一样杀进郢都来,那我们就得当机立断,马上撤离了……”
说到这儿,他顿了一顿,姬光接口笑道:“未虑胜,先虑败,这就是相国的谨慎之处了。众将不要看楚人和庆忌来势汹汹,一倍之敌是围不住寡人的。若是万一他们能突出奇谋,突袭入城,而我军还未及离开,则依相国之计。集合精锐出东城,城中处处燃起火来以阻追军。出城后,以战车开路,后为步兵,中间裹挟现被寡人迁居东城的十万百姓,那样一来,无论是庆忌还是楚人,势必不敢视如此众多的平民如无物而妄然向我们发动攻击,前途当无阻碍……”
众将身在楚国,孤悬异地。确实有些担心退路问题,一听如此毒辣而有效地好计,不禁喜上眉梢,心中大定。伍子胥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动。在云梦泽南方向重重一顿,肃然说道:“当然,这……只是万不得已时的办法。楚人与庆忌,未必能迫得我们如此狼狈。”
他摆手令人收起地图,转身又道:“现在再说说如果我们打败楚人与庆忌联军的情况下,下一步应该如何动作。如今,齐国和晋国已分别出兵了。并号令附庸属国参战。我们一方现有齐、晋、蔡、唐、苔、邾、滕、薛、杞、勋十国相助。楚人一方有秦、曹、鲁、陈、卫、宋、郑,顿、胡。沈、陈、许、庆忌十三路人马相助,此外如莒、刘、费、甘、单、邵、、杨、越等国态度不明,仍在观望之中。
齐、晋皆为大国,军力强大,若两国能顺利南下,则天下望风景从,形势为之一变,我们一方诸盟国则必主中原,那时我们身在吴国。抢了先机。吴国疆域当扩大数倍而不止。如果形势果真向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的布署就要及时调整……”
伍子胥侃侃而谈。姬光和众将不时就各自的问题发问,众人议了近乎一个上午,众臣才下殿离开,伍子胥随姬光进了后宫,对今日所议细节又谈了许久,共用了午膳,这才告辞离开。
那在吴王身边侍候的老太监随在他身边,不时拿眼睃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伍子胥虽是满头白发,光看头发比那寺人还老,但是实际年龄才三十出头,耳聪目明,老态龙钟的寺人表现尽皆看在他的眼中,伍子胥不动声色,直至到了前殿,再往前已是吴师侍卫把守,宫中寺人、婢女一概不得踏前一步地地方,这才停住身子,转身看着那满脸皱纹的寺人,问道:“雁,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原来,这老寺人与伍子胥本是相识的,当初伍子胥仍是楚人时,伍家乃楚国重臣,其父常常出入宫廷,连带着伍子胥与这原本侍奉楚王的寺人也是相熟地。
“相国大人……”,寺人雁佝偻着脊梁,仍沿用当初哆嗦着说道:“雁有些话想问问大人。”
“什么话?”
“大人本是楚人,大人的父祖几代人均为楚国效力,郢都城中与伍家友好的楚人不知有多少户人家。大人……大人何以竟出此毒计,欲以楚国无辜平民地身体,做为战场上的盾牌?”
伍子胥双眼一瞪,逼近一步,怒道:“大胆,尔竟敢偷听某与大王的计议?”
寺人雁苍老的脸上出一丝苦笑,微微哈腰道:“雁……不敢,雁在宫中,不过是个侍候人的玩意儿,谁把雁当过人来多看一眼?大人与吴王饮酒谈笑,声震屋瓦,雁就在堂下侍候,并不曾被吴王或大人喝退啊。大人若担心雁如泄风声,现在便杀了雁就是了。”
伍子胥一弹剑柄,冷笑道:“杀你何益?你出得了宫吗?若是真有用到这一计地那一天,伍子胥又何惧天下人知道计出我手?”
雁颤巍巍地摇了摇头:“大人为报毁门灭家之仇,领兵杀回楚国,驱楚王,淫楚女,掠楚国财富,杀楚国将士,鞭先王遗骸,如此种种,纵有天大仇恨也该消了呀……。焚郢都,裹挟楚国十万平民为兵盾,你可知……那都是老弱妇孺?何以如此心肠,你也狠得下心么?”
伍子胥沉默片刻,仰天大笑三声,双目微微泛红,冷冷一瞪寺人雁:“伍员做楚人时,做到家破人亡,楚人于我何恩?如今伍员孤家寡人,皆拜楚国之赐!如今既为吴王效力,杀伐决断,岂容私情?倒行而逆施,心安理得!”
“你……”,寺人雁愤怒的脸皮都涨成了深红色,伍子胥把袖一拂,扬长而去。
寺人雁追上两步,眯起老花眼看着他消失地地方,顿了顿足,喃喃说道:“我早该知道……说也白说。如今的伍相国,再也不是伍奢府上那个面冷心热、心地坦诚的二公子了。你若还有人心,怎会先后杀了载你过江的渔夫、济你饭食的浣纱女子灭口,还昧起良心说什么皆是自尽而死。你瞒得过天下,瞒不过楚人,瞒不过我这一双老眼,当初的你,不过是伍家一个小儿,一个高高在上的贵介公子,有什么恩惠名望能施及僻远,让这渔父村姑为你以死明志……”
他转过身,颤巍巍地往回走,喃喃道:“倒行逆施,说的不错。真是倒行逆施,伍员啊伍员,人在做,天在看,你必不得好死!”
第192章 交锋
残阳如血,照在苍茫大地上,一片黯淡的红光。
一位少年人,身着白裘,立在古老的宫墙上,眼望南方,仿佛一具雕像,久久不语。
高高的阶梯,从宫墙上直延伸到地面,地面上一层踩实了的冰雪,并不曾清扫过,两个穿着厚厚冬衣的官员领着几个宫仆站在那儿。
其中一个穿着式样古老、厚重礼服的白发官员跺了跺脚,一面往手上呵着气,一面对旁边一个年岁更老的官员低声说道:“小尹大人,太阳落山了,越来越冷了,还是……劝天子回宫吧,若冻坏了身子,那可怎么得了?”
旁边那位老者轻轻叹了口气,他实在是太老了,旁边得由一个宫仆扶着才能站得稳,当他叹气时,脸上堆积的皱纹甚至石刻的一般,一动不动。
“百司大人,让天子再静一会儿吧。今天这个消息,让天子大失所望,他心里难受啊。唉,这些天,天子一直盼着楚国那边传来好消息,想不到却等到这么一个结果,天子尚年幼,怎么禁得起这么大的打击呀。”
两个老人齐齐地叹了口气,缓缓抬头,望向高高站在宫墙上的周天子姬。在他们的身后,是古老的王宫,王宫年老失修,已经黯淡无光。偶尔有些宫女或寺人,在荒凉的王宫道路上慢慢行走,就象站在宫墙下的两个老人,整座周王宫,都是一片老气横秋、暮色沉沉。
周天子姬站在洛邑宫墙城头,望着毫无生气的整座洛邑,然后目光渐渐向南,穷尽目力。望向天尽头。暗暗地叹了口气。这些天,他在宫里一直等着好消息,等着刺杀楚王的好消息传来。结果,却是楚国将军子期替死,姬不禁大失所望。
楚王蔑视天子权威,自立王号,给吴越起了个不好的开头,同时连络长江流域诸国,势力不断北进,楚国的魔爪如今已延伸到离洛邑不足两百里的地方。心腹大患啊。吴国攻入郢都,把南方这个庞然大物、这个心腹大患打得落花流水,此时如果楚王一死,楚国群龙无首,南方诸国争食楚国江山,彼此征战削弱。势必不能北侵。而北方亲周室地诸侯国便可趁势南扩,彻底除此大患,如今却是功败垂成了。
他悠悠地叹了口气,目光又转向西北方。慢慢搓着冻僵地双手。西北方,是晋国的疆土。如今只有寄希望于晋国了,但愿晋国趁楚国内乱。发兵征讨,能平定南方这些对王室不恭的异姓诸侯。
此时,晋国大军已经开拔南下,但是刚刚走出一天路程,便被赵简子派信使追上,改变了命令,由南下改成了东征。因为宋卫两国的大军已经赶到了卫晋边境,来势汹汹,决无善意。同时晋郑边境。郑军频繁调动。不断增兵,似乎也要有所作为。当此时刻。赵简子不敢冒险派兵南下,以防为宋卫所趁,只得派人追回这支南下大军,决定先打败卫宋联军,震慑住蠢蠢欲动的郑国再说。
孟门,宋卫联军正在修筑战壕,安扎营寨。卫宋两国大军成犄角之势分别驻扎,彼此相隔只有数里之遥。宋卫两国的大旗在寒风中猎猎发抖,士兵们在旗帜下匆匆来去,一派紧张气氛。
隔着小浑河,晋国前锋部队与卫宋两国军队看得清清楚楚,晋国大营也在匆匆忙碌着,做着战前的准备。宋国大军,由齐豹任主帅,公孙拔任副帅,公子朝为先锋。三人匆匆巡罢军营,站在高处望着晋国军营。
这支晋国的先锋军中营盘累累,一眼望去不着边际,目测下来应有至少一万五千人。三人指点着晋国军营,讨论着攻守的策略,拿出了一个办法,然后齐豹便带二人赶往宋国军营,与宋国统军大帅轩辕衡共商大计。
轩辕衡也刚刚巡视军营,安排驻军事宜回来,尚未及解甲,便闻卫军主将赶到,连忙亲自迎出帐来,将三人接了进去。
卫国以齐豹为主帅,公孙拔为副帅,公子朝为先锋,内部也曾进行过激烈的较量。一开始虽有北宫喜等一群掌有实权地大夫为齐豹摇旗呐喊,但卫侯姬元始终不肯答应把兵权交给齐豹,为此朝臣们僵持不下,出兵之事几成泡影。
这时宋国大军到了,卫夫人南子亲率大军赴帝丘,卫侯姬元闻听,连忙率满朝文武出迎夫人,将她和卫国大军迎进帝丘。此番率军回来,卫夫人南子功莫大蔫,由于她的特殊身份,以及在宋卫联军的特殊地位,得以重新掌握了话语权。
卫侯姬元与南子密谈一番,再度召开廷议时,便同意了以齐豹为卫军统帅的建议,不过却搭上了一个附带条件:以公子朝为前军先锋,将公子朝所属的宫城右卫军全部调入先锋营,调往晋卫边境。
齐豹窃喜于自己即将掌握军权,而北宫喜自忖虽然这样一来,他们就失去了直接困住卫侯姬元的宫卫力量,但是能把军权全部掌握于手中,对他们来说安全性尤胜于仅掌握一半宫卫力量,是以便不顾公子朝地反对,顺水推舟地答应下来。不料,卫侯又命公孙拔为副帅,而且这支大军的中军骨干力量,就是公孙拔、蘧伯玉当初带进帝丘的人马,摆明了是要监视齐豹,怕他把这支军队据为己有。
如今卫国主帅、副帅、先锋官表面上一团和气、精诚团结,私下里却不免有些勾心斗角。只是大敌当前,他们都是聪明人,还没有蠢到自相残杀的地步罢了。
齐豹道:“轩辕元帅,我等观晋营形势,想出了一个与晋军联合作战地法子,如今特来与轩辕元帅商议。”
“呵呵,如此甚好。衡也正要邀请三位将军前来共商大计。来来来,天气寒冷,我等入帐坐下,再慢慢商议。”
轩辕衡说罢,瞟了一眼公子朝。两人在宋国时便是旧识,虽然彼此关系不怎么融洽,却也算不得对头,可是公子朝此时阴沉着脸,眼神飘忽不定,也不知在想甚什么。竟不曾和他打声招呼。
轩辕衡微微侧目,耳畔不禁响起了他率军西讨时南子公主对他面授机宜的一番秘谈:“
此去卫晋边境,卫国将帅不和,但是这是卫国内部两大派系争权妥协的结果,明知不利于战事,却是不得不如此安排。初战或不利我军,但内患之害甚于外敌,一旦兵败,卫侯可藉机处置齐豹。除此心腹大患,这是借外敌已除内患,那时卫侯自会下令由你统帅两国联军与敌再战。你自己务必小心,以策安全。保全力量,以备再战。”
“末将遵命。”
“还有……”
“公主请讲。
“轩辕将军,子朝野心勃勃,在我宋国时便结纳党羽,试图把握朝纲,逃至卫国后,又花言巧语向本公主乞怜,骗得我地信任。得以在卫国容身。却与齐豹、北宫喜一众奸佞联手,试图控制卫国政局。有此人在。卫宋两国不得安宁,他以宋国公子身份,若做出对卫侯不利之事,不止对本公主不利,也对卫宋数百年来的联盟不利。国君、卫侯和我,一致地意思是……,找个机会,你要把子朝除去。齐豹子朝一死,公孙拔才能去了掣肘之人,独领卫国大军,与将军精诚合作,共御晋国大敌。”
“公主放心,末将记下了。”
想至此处,轩辕衡微微一笑,又睨了公子朝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