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骁将 >

第47部分

三国骁将-第47部分

小说: 三国骁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兄弟们有没有同感!
九十三章 义阳魏延
“魏将军,刘宪有礼了!”文聘受令退出城门,魏延也知机的领余部后撤。、
刘宪根本就不在乎城头上那些数不清的弓箭,三尖两刃刀横挂得胜钩上,自己翻身下马,双手抱拳恭恭敬敬的向魏延行了个全礼。
“刘将军……”魏延没想到刘宪会做出这样的大礼,还来不及下马就生受了下来。
拱拳向刘宪回了一礼,魏延枣红的脸色愈加的红。
两人间的地位差距何其之大。他魏延只是一介无名都尉,掌兵不过千余;而观刘宪,十年来南征北讨,声名扬于天下,坐领淮南事,手握数万雄兵。
“刘将军,受杀魏延了。”
刘宪哈哈一笑,望着激动之下手脚无措的魏延道,“性命之恩,何等厚重。将军休再言。”上前拉住魏延一手,“走,将军切随我去见主公。”
二人此刻距离刘备军不过才四五十步远,自然不用再回头去骑战马。
魏延被拉着走了几步,忽然回过了神来,之前在城下刘宪就口出‘主公’二字,加上这次……
他感觉自己脑袋有些昏了,“主公,这是怎么回事?”,刘宪何时拜了皇叔为主公?刚才受了刘宪一个全礼,魏延心中的感激可谓一时间难用言尽诉,甚至冲动之下生出了投效刘宪麾下的念头,最后还是刘备强大的吸引力让他坚定地信心。
“刘将军,你怎会奉皇叔为主?”震惊,魏延实在太震惊了。他愿为刘备效力,是因为刘备的仁德之名,可不是因为刘备的实力。
刘宪坐拥淮南,是手握数万雄兵的一方霸主,怎么会投到实力远不如他的刘备帐下。
“这有什么不可,十年前我就在……”兴步前走的刘宪突然顿住了,他这时才记起,今天是自己第一次在外人面前对刘备口出‘主公’二字。
刘宪不由的转头望向许都方向,一晃眼这都过去十年了。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一晃十年了!”
再次转回头时,刘宪面颊上挂上了两道浅浅的泪痕,就在眼窝下。“十年前在许都时,我就已经拜在了主公门下。”看着魏延一脸遮不住的惊色,刘宪温温一笑,“魏将军随我前来吧。”
迈了三步,他脚下又顿了一顿,“记住,我这条命半数是你救下的,以后同在主公帐下听令,唤我元度就是。”
“魏延记下了。”魏延张了张嘴,望向刘宪的神色——很有感情。“某草字文长,元度若不嫌,以后就以草字呼我。”
“宪已记在心中。”温润的眼神望了魏延,刘宪一拍魏延后背,前走引带,“文长兄,随我来吧!”
几十步的距离,刘宪却像是渡过了之前的那一个十年,整衣拭甲,在距离刘备还有十步远的时候,他脚下突然一停。
魏延紧跟在他身后,差点捺不住脚了过去,
刘备的目光全放在了刘宪身上,一旁的魏延,这个被他赞叹有加的大将已经从他眼中消失了。
正步上前,刘备径直迈到刘宪五步处。
“东莱刘宪,见过主公。”举步三跨,刘宪双膝跪地,全身披挂下应是给刘备行了个跪礼。
“元度,元度”,刘备上前搀起,含着泪花的眼神让他眼光更加的迷离。
襄阳城头,门楼。
蔡瑁、张允正在那纳闷,刘表死去多时了,刘宪哪里来的主公?
他们可没想到刘备身上,在他们看来刘备反投到刘宪手下才是正常。
“莫非他口中的主公是指丞相?”蔡瑁有些拿不定,“可也不对啊,他若是降了丞相,何苦在刘备军中受罪?”
张允看着蔡瑁神经兮兮的样子,心中一阵凄苦,什么时候荆州水军大都督蔡瑁落到了这般地步?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自己跟蔡瑁可是一条根上的两个叉子,谁也离不开谁的。
“轰轰……”,突然间城头响起了一阵骚乱。
“怎么回事?”张允大怒。
门外的一名亲卫,匆匆的爬了进来,指着外面口角不顺的叫道:“将军,快……快看……刘……刘……”
一把推开这个亲卫,张允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城头向亲卫手指处一看,眼前不由得一阵昏。“怎么可能?刘宪竟拜到了刘备门下。”
此刻刘宪已经被搀起,与刘备怅然间,眼睛也转向了张飞、赵云、简雍、孙乾以及从后军赶来的关羽等。
十年啊,正值青春的十年,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十年。
眼眶似乎撑不住了,老想落泪。刘宪借着转身擦去眼窝的泪水,也顺势将魏延让了出来。“主公,此人姓魏,名延,表字文长。今愿拜入主公门下。”
这句话,之前他二人似乎都没说过,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义阳魏延,愿献微薄之力,以供皇叔驱使。”魏延撩起战甲下摆,单膝跪与地下。
“能得文长相助,备幸甚感焉!”刘备再上前扶起魏延,“文长暂且屈就亲军副将一职,待到江夏,再作定夺。”
亲军副将,也就是赵云的第二个副手,和陈到平级,位在关张刘赵之下,与刘封、关平、周仓、丁封等人一级。
但能一上来就被任命为亲军副将,显然这是刘备重视魏延的一种表现。
果然,听到任命,魏延再次附身下摆。
到了这里,刘备是彻底跟襄阳没了瓜葛,随着他一声令下一万余精锐伴随着二十万军民,缓缓地开向前路。
二十余万军民,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行进度何其的缓慢。
未及两日,忽哨马来报,“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就要渡江赶来。”
“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二十万,日行只十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简雍等人,一切用计悉数为了刘备。
刘备痛哭哀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就是不愿。
“主公,江陵乃荆襄重地,钱粮极广。我军若据此地,曹贼急难动摇。不若选出一将,率三千铁骑直插江陵,先一步据为己有。”刘宪早就知道刘备是不会抛弃百姓的,所以他也就没跟着凑热闹,待众人静下后这才进言。
九十四章 一环套一环
“主公,江陵乃荆襄重地,钱粮极广。、我军若据此地,曹贼急难动摇。不若选出一将,率三千铁骑直插而去,先一步据为己有。”刘宪早就知道刘备是不会抛弃百姓的,所以他也就没跟着凑热闹,待众人静下后这才进言。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附声合道,“主公,刘将军所言甚是。”
徐庶更是进了一步,“此计大妙,主公可行之。”
“如此,不知谁愿走上一趟?”刘宪的计策刘备向来是信得过的,况且还有两位军师的符合。
刘备的眼光扫向了关张刘赵四将,他的帐下有能力有资格独立领军的只有这四人。
“主公,江陵守将是邓羲、刘先,具是文臣,且与宪颇有私交。此二人家小具在襄阳,定会顺势降曹,然二人久受刘景升大恩,心中难保不有怨恨。此行需还要有一能言善辩之士,三寸不烂之舌,说不定会远胜过三千铁骑。”选哪一个,刘宪说不来,若是伊籍还在,他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主公,昔日在老师门下时,庶曾与这二位见过,愿走上一趟。”徐庶言道。
“如此自是大善。”听闻徐庶与邓羲、刘先有旧,刘备当即拍板定下。
“徐军师若愿去,宪便保文长领兵,以辅军师。”出乎众人的预料,刘宪竟然点了魏延。
实际上有徐庶在,领兵之人也就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关张刘赵四将去也可,不去也可。刘宪若是推举丁封为辅,也是说的过去的。
报恩,瞬间所有人都给刘宪下了定语。
“也好!”刘备自然不会去拨刘宪的面子,当即允道。接着一笑,望向站在最后的魏延,“魏延听令。”
攻拔将江陵对刘备军可谓是大功一件,魏延新投帐下,若能立此大功与他可是大有助的。
“末将在。”按下心中对刘宪的感激之情,魏延忙站了出来。
“吾命你领铁骑三千,前取江陵。沿途路上须听军师调遣(徐庶)。”
“得令。”
刘备递了一支军令于魏延,又接着喝道,“丁封何在?”
排在魏延上手一位的丁封,一脸如常,立刻上前一步听令。
“汝为副将,辅佐文长督军。”
“得令。”
二将转身离去。
一旁的刘宪想着丁封平静面容,心里满意之余更是往前多想了一步,他可是知道魏延的前程的,刘备对魏延绝对是恩宠有加,二人若能处好关系,对丁封,甚至是整个丁家可都是大有好处的。丁氏一门是自己带进刘备集团的,纵然不能让他们重现“后世”东吴时的辉煌,但也决不能默默无名。
丁奉熟悉水战,日后与甘宁必是关羽镇守荆州的得力大将,而丁封久在骑军之中,早就没了东吴军水路两栖将军的特性。在地面上混,能交下一个朋友就多了一份助力不是。“主公,末将愿为文长熟悉军情。”
刘宪突然冒出的这句话,令刘备好生笑了一阵,你刚才忙着报恩,却怎忘了手下爱将(丁封),现在到遭起急了。但想到这二人若生了间隙,倒也不美,遂一挥手,向刘宪说道:“去吧!”
“谢主公!”
刘宪退出大帐,跨上青骢马赶了不几步,就见魏延、丁封正策马平走,二人言谈间甚是和气。
刘宪对这并不感到意外,丁封跟随他将近十年,二人情分绝不是一般的上下属关系。而魏延,往重里说还是刘宪的救命恩人,就凭这个丁封就不会在意屈其下手。
“德乾,你先去整军,我有些话要对文长说。”刘宪策马奔来,已然被二将的亲卫看到。待他到了近处,二将已经转过身来等候在一旁。
“是,将军。”没有丝毫的介意,丁封先给刘宪见过礼,然后向魏延一抱双拳,“魏将军,丁封先走一步。”
“丁将军请便。”魏延抱拳送丁封离去,这才拜向刘宪,“元度无须担心,我与丁将军……”
笑了笑,刘宪挡住了魏延话头,接着向周边的亲卫一摆手,“都散开,我有话与你家将军细说。”
魏延略感惊讶,立刻遣散身后一众亲卫,“元度,有何见教?”这时他已经感觉到了刘宪此来绝非是为了调和他与丁封可能存在的争分。
“文长可自此江陵之行的重要?”刘宪打马与魏延并列,直接进入话题。
“夺取城池,收容荆州败兵,为我军某一后路。”自觉告诉魏延,这里面还有道道。可惜他看不出来。
果然,他话刚落下,刘宪就笑了,“我敢与你打赌,主公必不坐于江陵。”刘宪倒也不怕吓住了魏延。
魏延一懵,傻看了一会,这才回神问道:“元度,此中有何奥妙?”
“哈哈哈,曹操视主公为生平大敌,岂会纵主公从容入江陵?不日必派大军来袭。”随后顺手在周边一绕,“二十万军民扶老携幼,每日只行十里,早晚必叫曹操追上!”
“主公帐下万兵虽然精锐却难敌曹军势重,必然大败,这二十万军民,真不知会有几多死伤啊?”入眼处的一个个百姓,刘宪苦笑道。
“这……”魏延一阵低沉。
“江陵之战,十有**是不用着铁骑出阵的,邓羲、刘先心无战意,弃城而走或是举城而降,反正是不会血战一场的,不然我也不会提议着三千铁骑而去。”吁了一口气,刘宪继续说道,“你立功之处,不在夺取江陵之前,反是在其之后。”
“可知攸县的刘磐、黄忠?”
“长沙之地。”闻得黄忠之名,魏延眼睛猛地一缩,“自然知道,老将军骁勇无敌,箭术神,实称荆襄魁。魏某自视,非他敌手。”
魏延、黄忠交过手么?刘宪惊讶的看向魏延,“你二人……?”
魏延翛然一笑,对刘宪道:“我是义阳人士,家距离南阳不远,年幼之际就听闻过黄汉升的威名。从军之后,见过老将军神猛,自负不如。”
原来是这样,刘宪剑眉一挑,没想过这俩人还有这段渊源,“刘磐、黄忠现在攸县,拥兵小两万人马,此二人都是我好友,且刘磐更是荆州从子,待到刘琮降曹,我会说主公去信于这二将,定能纳于麾下。
届时,想我军也离败阵不远,主力若失,你等三千铁骑何以保江陵?且与德乾去说徐军师,他知道刘磐、黄忠归顺,定会遣你二将去助攸县,以取长沙。”
“你们若能在长沙顶住曹军南下,当为一泼天大功!日后的前程……”
九十五章 天生“反骨”
“德乾!魏文长并非池中物,他日成就不可限量,你今日让他一步,来日则可受益终身。!”丁封久在自己身边随侍,十年的熏陶,智谋武艺较之比历史上的“自己”肯定要强上一些,可要说他日后的成就能比得上魏延,刘宪却是不信的。
丁封想来是没想到刘宪会说这样的话的,微是一顿,便颇不服气的叫道:“将不在勇而在谋,这可是将军说的。”
襄阳城下,魏延独战文聘,展现的一身武艺丁封是看在眼里的,自然知道武艺上面自己远非魏延的敌手。但经受刘宪十年的观念输送,“将不在勇而在谋”这个观点是深记在丁封心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