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骁将 >

第305部分

三国骁将-第305部分

小说: 三国骁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庖迳系氖О堋ЬV荨
关羽再厉害也不可能同时应付的下孙曹两家的联手,毕竟荆州是一地,兵力有限。况且因为之前荆襄战局的发展,荆州的刘备军主力被抽调一空,悉数被掉到了襄樊第一线,以致使自身腹部要害处兵力空虚。在江东军小二十万水陆大军的威逼下,凭借留守的那一点兵力刘备军根本就毫无胜算。
可事实的真相却跌破了所有人的眼睛,短短数日之中,刘备军就由惨败逆转成为大胜,几乎是完败孙曹两军。
前后历经旬月长短的酣战后,荆州之战最终的战果是——刘备军大获全胜。
虽然自身的水军实力也遭受到了江东水军的重创,可荆州刘备军的步军兵力损失却是很小。所以,面对着步军损失几乎殆尽,水军实力也有所减弱的江东军,关羽不怕;面对着手下精锐步军同样是差不多损失殆尽,而水面力量完全没有的荆北曹军,关羽也不怕。
这一场厮杀,可以说是为荆州刘备军迎来了一段真正意义上的安稳日子。
——————————————————
许都,魏王府。
曹操负手挺立于庭中,两眼无神的打望着不远处的一棵松柏,一动也不动。整个人就像是用木头雕成的,保持着这一姿势半个多时辰了,还没见吭一声。
周边伺候的下人、奴仆、侍卫等等同样一动也不动,他们都清楚曹操的脾气,这个时候肯定是在全身心的思考着什么,最烦被打搅。所以他们都小心翼翼的,出气都不敢大着出,唯恐弄出了一点什么声音影响到曹操。
“刘备,刘玄德,真是好气运啊”曹操心中即苦笑又感叹,从当年的赤壁之战开始,刘备就一直在发家,而且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渡江取江夏收荆南,战后再得南郡,坐稳荆州。而后入川得蜀,平汉中,定雍凉……
不知不觉中刘备已经成长到了可以与自己一较高下的程度了。曹操心中感叹。
这是在走上坡路啊,而且还没到达顶点。曹操本以为此次荆州之战可以让刘备的上坡路就此打住,可万万没想到最终的战果是如此的不堪,两家联手近三十万大军,却落得一败涂地。
此一战后刘备再次上蹬一步,与曹操并驾齐驱,甚至隐隐中还有了一点超出曹操的苗头。再次苦笑
如果说之前刘备势大,拥荆雍以及西域之地,地盘广阔,实力隐隐的可以和曹操不相上下。但是,在实际力量对比中,真正的实力还是要逊色曹魏不少的。毕竟曹操坐拥富庶的中原五州,冀州、徐州、兖州、豫州、青州,这样的经济实力远不是荆州+益州就可以比得起的。况且曹操治下还有幽并两州,这两州虽然贫瘠了一些,那也是对比中原的,与凉州、雍州相比,他们可是要强上许多了。
综合实力最强,这是曹操在长安之战失利(对他而言没夺回长安那就是失利)后还依旧老神在在的最大心理依靠,也可以说是心里凭借。他自认还是要强过刘备的。
但现在不同了。这一战的得失,不只在于曹军损失了七万精锐,也不仅在于江东军折损了过十万的军士,刘备军在襄樊、江陵的两战皆大捷,更多的是在于声望,在于天下人的看法。
曹操就是这样认为的。
孙权先是背盟后又捅刀子,与曹操两家联手算计关羽一个,最终却落得大败而归。之前的名声全臭了,和自己有的一比,甚至还要差些。如此一来刘备个人的正面声望就独占鳌头了。
而这刘备是不是天命所归且不提,单看孙曹的联手就透着种种阴谋,但刘备军却能毫无悬念的胜了,如今在天下人眼中,刘备军的川蜀军团可以在长安一线与曹军主力对峙,不分胜负;荆州军团也可以独自应付荆北曹军和江东吴军的联手进攻,还略有胜面。这可不就是正儿八经的以一敌二?
刘备一家之力就可以应付的下曹操、孙权两家的联手,这是不是说明,刘备军的实力……
整个天下都会人心骚动的,在刘备治下的会欢欣鼓舞,在自己或孙权治下的会人心波澜丛生,而且还有那么多心怀汉室的大臣在其中吹风点火。曹操相信,今后自己的日子会过的更难受。
“必须要想出一个办法来整顿人心。”曹操心想此念,呆立在庭中已经半个多时辰了。
“难道真要那样做?”篡汉自立,以正名分,定人心。曹操想来想去感觉似乎只有这一法可行,但他心中并不十分愿意,犹豫顿生,面上也随之表现了出来,眉头紧锁。
“唉,罢了,罢了。终究是一生的骂名,随它去吧”黯然的摇了摇头,曹操心中最重下定了决心。
他不愿意篡汉自立,并不是因为他忠心汉室,“狭天子以令诸侯”,名托汉相,实乃汉贼,这样的骂名伴随他已经有几十年了,他又怎么可能对大汉还有忠心。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另有原因罢了。
心里有障碍。曹操年轻的时候说过“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详也”的话。这个观念,到了现在已经步入晚年的他,可能还是有影响的。兼之他家族世受大汉恩惠,心中未必就没有一丝报答之心,要知道年轻时的曹操也是有过“血溅五步,为国锄奸”的念想的。(七星刀刺董卓)
再就是,从最初迎献帝时曹操就一直信誓旦旦,说自己绝无篡汉之意,在重诺誓言的大环境下能不违背,还是不自食其言的好。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刘备和孙权一直把自己当做对手加‘榜样’,一方面不停的骂自己是汉贼,另一方面在心中却未必不会不巴着自己早点称帝。
冷冷一笑,曹操回首西望,“织鞋贩履小儿,让汝得意一回又如何》”早在去年孙曹联盟建立之初期,孙权就曾经给他上表称臣说——天命就在公这里,手下的文武重臣中也不时的有劝进之意。对此,曹操的头脑很是清醒。
曹操明白的很,只要自己称帝,刘备、孙权他们马上就可能会跟着来,“篡汉夺位”的罪名却得由他曹某人一个来背。他不可能上这个当,白白便宜了刘备和孙权。再说了,曹操自己现在虽然不是皇帝,却是“中央”,刘备、孙权也只是“地方”。如果三个人都称帝,刘备、孙权他们就不是“地方”,而是“对方”了。且刘备还能名正言顺的占据正统之位,这显然划不来。
当时曹操曾对手下亲信大臣说道:是儿欲踞吾著炉上火邪这小子是要把老夫搁在炉子上烤哇。这才有“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可现在……“唉——”曹操对天长天,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四百三十五章汉祚断,曹操窃国
四百三十五章汉祚断,曹操窃国
篡汉夺位。!曹操心意一下,自然有法子不露声色的向外散播出去。待时不及三日,偌大的许都城已然是尽人皆知。
当下是人心恍动,懆懆不安。不少虚位无权的朝中大臣纷纷走投门路,其间最为著者便是后族伏家。
后族自然是指皇后一族,那伏皇后空有名号二十余年,与汉献帝一样成了曹操的摆设,可皇后毕竟是皇后,当改朝换代时该受的牵连是一样不会少的。
自从当年换玉玺之后,伏完的身体就愈加的不好了,等到前年时,耐不过寒冬酷冷,一命呜呼去了。其‘不其侯’的爵位就由他长子伏德继承。
这伏完虽然去世了,可伏家的地位却不曾动摇。明面上曹操待之甚厚,暗地里伏德也一直稳坐许都反曹联盟带头人的位子。
时到今天,当年历经了‘董卓之乱’、‘李郭之乱’的大汉老臣都已经逝去。剩下的就是伏德这样的小一辈,论到忍辱负重和心计城府,他们比不上老一辈,可论到干劲、胆量以及对刘备集团的忠诚和指令的贯彻,他们却是远超前辈。
短短两日中,各家各户就已经统一了口径,既然长安最新一轮的指令还没有传到,那他们就依旧按照之前的指示行动——全力保全自己。
以伏德的动向为标志,一群汉室遗臣子孙在消息传出的第三天,满城的找门路托关系,为的就是一条——与汉室尽力撇开干系。
当然了,欲成大事就要有付出有牺牲,在伏德、黄奎(黄琬之子)等人四处活动的同时,符玺郎祖弼却在静静无声的料理着自家身后之事。
身为符玺郎,祖弼自然清楚现今这块传国玉玺的真假,当初伏完行事的时候他自身就是参与其中的重要一环。现在祸事临头了,曹操篡位后必然要亲自接掌传国玉玺,而后这个符玺郎的职位也不会再由他接着继任,假传国玉玺一事肯定是瞒不过新任符玺郎。此事一被察觉,那对于许都城内的反曹之士而言,就是一场天大的祸事。
所以……一切噩行就有他一人承担吧为国赴死这一点,他祖弼还是做得到的。
是岁五月间,四方忽报许都,称石邑县凤凰来仪,临淄城麒麟出现,黄龙现于邺郡(魏国国都)。
是以中郎将李伏并太史丞许芝商议:种种瑞征,乃魏当代汉之兆,可安排受禅之礼,令汉帝将天下让于魏王。
遂同华歆、王朗、辛毗、贾诩、刘廙、刘晔、陈矫、陈群、桓阶等一班朝廷文武官僚,四十余人,直入内殿,来奏汉献帝,请禅位于魏王曹操。正是:魏家社稷今将建,汉代江山忽已移。
华歆是汉末天下之名士,廉洁自奉,清纯德素,当年在豫章与刘宪也曾有过短短的交集。但为人就是太过好官,功名之心太重,上了曹魏这条船后对大汉这条原先的破船就不入眼了。以至于篡位这档子留骂名的事他都敢冲在前头。
“伏睹魏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虞无以过此。我等群臣会议,皆言汉祚已终,望陛下效尧、舜之道,以山川社稷为重,禅与魏王。此才上合天心,下合民意,陛下亦可安享清闲之福,乃祖宗幸甚也生灵幸甚也臣等议定,特来奏请。”华歆打起了当头炮,是直言不讳,意图明显之极。
汉献帝闻奏心中苦笑不已,这些天他也早早听到了些小道消息,对此事心中是早有准备,可面上却依旧表现出一番大惊之色。既然双方都在做戏,那就都做得好一些。
半晌无言,苦面觑对着百官,献帝大声哭道:“朕想高祖皇帝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平暴秦灭酷楚,创造如此基业,世统相传,四百年矣。今朕虽不才,初无过恶,安忍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之?汝等百官再从公计议。”
这番话献帝说的声泪涕下,可感动不了在场的任何一个人。当下华歆引来了李伏、许芝两个傀儡小丑,近前奏报道:“陛下所言不足,汉祚异端,当立魏代之,若不信,可问此二人。”
李伏在后,听了立刻上前一步奏道:“自魏王即位以来,数年中,有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当代汉之象也。”
接着太史令许芝又奏:“臣等职掌司天,夜观乾象,见炎汉气数已终,陛下帝星隐匿不明;魏国乾象,极天际地,言之难尽。更兼上应图谶,其谶曰: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言在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以此论之,陛下可早禅位。‘鬼在边,委相连’字也;‘言在东,午在西’字也;两日并光上下移字也:此是魏在许昌应受汉禅也。愿陛下察之。”
扯吧,不还是这一套。献帝心中暗骂,面上却依旧是苦涩连连,低声下气的对重臣说道:“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奈何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业乎?”不管是为了脸面,还是曹操的需要,这第一次注定是不成的。
王朗这时走上前一步,躬身奏曰:“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臣等愿陛下察之。”
汉献帝大哭而入后殿去,百官哂笑而退。此番第一场大戏,到这儿落下帷幕。斋
次日,百官上朝,群臣再次集于大殿,令宦官入请献帝。
“陛下……”伏皇后泪如雨下,面色怅然悲戚。
反看汉献帝却是面色如常,这大殿中无外人,他可以放开心思,眉色间全无忧虑反而隐隐的还有一丝喜色,“爱后勿忧,此劫难与吾等有益无碍。曹贼篡夺大位心切,这就说明贼子局势堪忧,手下已经人心晃动,否则他万不会出此由头。”想想曹操之前的作为,确实不像是准备自己出头当皇帝,反倒是有些替儿子打算的样儿。伏皇后心中这般想着倒是安定了不少。
“如今我大汉复兴,全望皇叔努力,之前送出玉玺时……其间诸多勾结,吾不就与爱后讲明了么?”便是最终曹操孙权都败了,汉室得以重兴,这皇位也不是他可以坐的起的。这一点汉献帝心里早就明白。
兵马将相都掌控在刘备手中,即便刘备真是忠心耿耿,要献帝再坐皇位,他手下的那些文武臣子们也不回答应的。
这一点说开了不好看,可只要微微一点出,那就谁都明白了。
“如此说来,陛下此番退位反倒是给了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