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骁将 >

第21部分

三国骁将-第21部分

小说: 三国骁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夜激战,刘宪虽未曾斩了臧霸却也灭了他手下大半数的兵马。全军上下歼敌三万余,其中生俘曹军足有两万之多。
如果徐州还在刘备手中,刘宪会毫不犹豫的把这些俘虏尽数接收,可现在他是四面皆敌,处于孤立无援之境。
从中收揽了两千多刘备旧部,刘宪大手一挥,全军齐上,一个时辰内把余下的一万八千余俘兵全部变成了伤兵,每人大腿上都狠狠地挨了一下。
杀俘,刘宪还做不出来,可也不可能白白的放回去,想来想去他只能用这种方法来绊住臧霸追击的脚步。
带上四千伤兵,以及将近十万斛粮食,刘宪领着这支行军度低下的部队踏上了南下之路。那一万八千名伤兵被他甩给了小沛城内的居民,多出了数万斛粮食也都散给了他们作为补偿。
刘宪已经从俘兵口中知道了徐州的情形,臧霸这次大败之后,除非是把青州边上的部队撤出来,不然的话他根本凑不出一支足够给自己以威胁的部队来。
不过,好事之后还有坏事等着他。寿春在三个月前就已经被夏侯渊攻陷,糜竺、糜芳、简雍已经在夏侯渊兵临城下之前带着兵马和钱粮退到了合肥。
寒冬腊月,如非必要实在不是兴兵作战的时候,曹操在寿春放了两万兵马,并没有一鼓作气打下合肥,而是召回了夏侯渊,抽调阳安都尉李通任九江太守,又命仓慈任绥集都尉主持屯田事宜。
刘宪率军南下,屯兵寿春的李通就是最大的一只拦路虎。
李通,在刘宪的记忆中这个人的印象很是模糊,他的一些事迹也是早前命人收集才得知的,并不是从前世带来的。
这就像是在说明一个事实,这个人名气不是太逆天,撑死了也就是另一个“臧霸”。
比起曹老大手下的那票嫡系,这李通还差上一截。
似乎是在给自己寻找心灵安慰,反正这么一想,刘宪内心就不怎么紧张了。毕竟现在他也是薄有资本,小胜了夏侯惇一把,又完胜臧霸!
暗中派遣刘孝前往襄阳,刘义前往河北之后,刘宪遂率军望南而去,部队行军度很慢,不仅是因为那数百名重伤员,还有那十万斛粮米和那大量的皮甲、枪戟,小沛城下的缴获可不仅仅是两万俘虏,还有臧霸从徐州各地调来的数万斛粮食以及以万计的皮甲、长枪、铁戟。
大批的云梯、井阑、吊斗被刘宪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而那两千副铁甲也被他在第一时间内装备给了手下。
没了随军的大批民更,押运粮草和物质的事情只能由刘宪手中的士卒来完成,如此一来行军度自然就愈见缓慢。
一万多大军沿途南下,自然不是徐州各县所能抵挡的,萧县、灵璧、泗县、下蔡沿途莫不洞开城门。是以,这一路行军虽慢,全军将士却修养的甚好。
特别是在灵璧时,刘宪得知臧霸返回了青州前线,心中也是松了口气。行军之中,更见得舒意。
只是让刘宪感到郁闷的是,他沿途路上招人打听张飞下落,还有“古城”这个地名,却都是一无所获。
这也只能怪他记忆力不好,忘了张飞兵败之后曾在芒砀山驻扎了一个多月,那古城也是他因借粮不得才打下的。找人打听也该往芒砀山周边去。
出了下蔡地界,往南不多远便是寿春城,两地之间夹着一道淮水。
刘宪不敢疏忽大意,大军屯驻下蔡,派遣不少探子过河打探,返回的消息却是李通此刻刚回师成德,寿春城内只有不足四千守军。
寒冬刚过,李通便点起了一万五千人马杀奔合肥,与糜芳在合肥已经绞杀了一月有余。前些日子得到徐州信报,言臧霸大败,刘宪领兵正往寿春赶来。
糜芳兵马少于李通不少,士卒战力更是不及,若不是合肥易守难攻,早就被李通得手。
一个对月的缠杀,合肥城已经是摇摇欲坠,李通心有不甘,是以直到刘宪领兵到了下蔡他才撤军望寿春而回,现今刚到成德,距离寿春还有两天的路程。
如此大好良机刘宪怎会错过,当即令陈兰守下蔡,自己会同雷薄率八千健卒横渡淮水,击溃了守渡口的五百曹军之后,直奔寿春杀来。
刘宪没妄想能击破寿春,兵临城下之时他连佯攻都没做一次,直接转到寿春西北数里外的淮山。
李通率一万兵马一路急行,在刘宪兵屯八公山的第二天上午就赶到了寿春。刘宪得报后,令雷薄率三千人伏于寿春城南,自己点了五千人在距离寿春十里处以逸待劳迎头给了李通一痛击。
李通所部虽然一路疾行赶来,士卒体力消耗颇大,但毕竟两倍于刘宪所部,人数上优势太明显。而此战也非斗将,靠的是部下兵马的战力,刘宪与之纠缠至黄昏时分,见一直未能击溃李通,自得鸣金收兵,向淮山方向退去。
路过寿春城下时,望见雷薄所部正立于寿春南城,身后的战场伏尸累累,阵中士卒也多有损伤,显然是与留守寿春的仓慈恶战了一场。
两部合二为一,望淮山而走,回到营寨清点兵马,剩了六千余,心中不觉郁闷!
李通挨了当头一棒,兵马损失也不小,算上城内仓慈所部,今日一战折去了近五千兵马,心头暗恨之余也只能兵入寿春不提。
刘宪屯兵之地淮山,历史上似乎不见痕迹,由来也不过是因为地处淮水中游。然此山的另一个名字在历史上却是极为响亮,八公山,一百八十年后,淝水之战时东晋八万北府兵的屯兵之所。
刘宪并不知道被自己踩在脚下的山头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公山,但是他现此山方圆百余里,山势绵延,一脉四十峰,地势很是峻极。
自己拥兵六千于此,若固守营寨完全不用担心寨破兵败。但要是一直就这么守下去,也不是办法,要想法子让李通主动出城才行。
对于寿春城,刘宪原没什么野心,他只是打算领兵退回合肥,有了落脚之地再图后事不迟。
可现在看来,事情大有转机,刘宪也从中看到了一丝重新夺回寿春的希望。曹操只留下了两万兵马于李通,他又在合肥与糜芳厮杀了一月有余,攻城战中损失个四五千兵马也很正常。这样一来,加上前日一战,寿春的曹军就只有万余人马,还要少过自己很多。
未尝不是夺取淮南的良机!
在帐中盘算了良久,刘宪感觉只凭借淮山营寨的这六千多人马,他并没多大把握能正面击破李通军。想要攻破寿春,说是有点异想天开也不为过。
用计,挠破他的头皮,也没想出什么法子。
自己固守营寨,李通也窝在寿春城,万不会主动来袭,谁也奈何不得谁!
领兵出山,寿春兵马**千之众,正面相抗,取胜的可能性很小。毕竟留守寿春的这两万曹军都是从兖州、豫州调来的主战精兵,远非小沛城下的那些新组建的郡国兵可比!
“来人,传令陈兰,命其率部于徐县(近蚌埠淮河北岸)渡河,取曲阳、钟离,直下成德。”望着山下的寿春城,刘宪嘴角挂上了一丝冷笑。“不出来,我就逼你出来!”
“除非你只干守寿春一城,而弃九江诸县而不顾!”
四十三章 风云四起
ps:凌晨准时一更!
“真他妈龟孙呐!”看着不远处的寿春城,刘宪心中忍不住再次破口大骂。、
两军相持半月有余,陈兰率军已然席卷了九江全郡,五日前糜竺更是遣人送来了书信,可李通就是死死的趴在寿春城中,动也不动。
刘宪指望着李通分兵应对的希望就此破灭!
“子仲兄,咱们走。”吁了口闷气,刘宪冲着身旁的糜竺无奈的笑了笑。
昨日夜间,刘宪已经入睡,却被刘忠叫起,出账一看竟是糜竺连夜赶至。心中不由的一惊,生恐合肥又生变故。
早前在淮南屯田,刘宪给糜芳留下了七千屯田兵,加上驻守合肥的史猛、于东部三千人,人马可达万人。
从寿春退防合肥,沿路逃散的屯田兵几近两千人,八千人马在合肥与李通厮杀了一月余,虽然依靠合肥易守难攻的地势给了李通军很大杀伤,但自己也折损了近半兵力。
无论是紧挨着的庐江刘表军,还是随时都可以跨巢湖来袭的江东孙策军,都不是现在的合肥的那些残兵败将比敌的。
然而事实要比刘宪预料的更残酷,李通率军北反之后,驻军秣陵的周瑜当即挥师北上,大败庐江太守刘磬于皖口,转瞬之间就已攻占了大半个庐江郡。
刘磬得中郎将黄忠相救得以生还,现已率残军三千余退守舒县。周瑜攻破皖城之时,荡寇中郎将程普率军万余入巢湖直逼合肥而来。
糜芳手中可战之兵尚不足三千,合肥现是城危若蚁卵。
刘宪心中暗骂孙策、周瑜趁人之危,却也只能连夜传令距合肥不远的陈兰率军前去救援。
淮山大营,刘宪只能交给了雷薄,天色微亮之时集结了亲兵营众将士,随之南下合肥。
可幸的是刘宪几次胜仗缴获了不少马匹,现如今亲兵营八百精锐已经全员装备上了马匹,虽然里面真正善于马上作战的只有三百出头,但剩下的大半也算是升级成了“机动兵”,倒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拖后腿!
程普,江东虎臣,然刘宪并不惧他。接下的这一战,真正让他心里毛的是正在料理庐江的周瑜,周公瑾!
这一次是无路可退了,只能硬着头皮拼一拼了!策马前奔,刘宪闪动的眼神渐渐凝聚在了一起,看不到了畏惧,那黝黑的眸子里剩下的只有一片坚毅!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刘宪从扬州杀到徐州沛,如今又从徐州杀回扬州,一来一回大半年的时间过去,搏下了一点名头,却也让远在襄阳的众人担忧。
特别是他被困小沛的消息传到,刘基、貂蝉等无不是心急如焚。
而刘备匹马入青州,在袁绍处得以安身之后,对关张诸人思念之余,刘宪也自然挂在了他的心上。旦夕烦恼,日宿不寐。
好在刘宪脱困小沛之后,立刻让刘孝、刘义分别前去襄阳、河北通报,这一个来月的时间过去,书信都算是送到了地方。
刘孝要比刘义早到一步,毕竟襄阳要比邺城近那么一些。
薄薄的一封书信,重不几铢,却让半年来烦躁不安的刘府瞬时间恢复了沉静。
在刘宪领亲卫南下的时候,刘孝也带着刘基、貂蝉写下的两封书信,快马加鞭的望合肥赶去。
与刘孝相比,刘义却是多出了一番波折,他到达邺城之时,刘备却是随军到了黄河边。只能悄悄地到刘昭府上抱个信,这才望袁绍军中赶去。
斩颜良,诛文丑,关公威名远扬,却是害苦了袁绍军中的刘玄德。
初见方为座上客,此日几同阶下囚。
勃然大怒的袁绍,两次都险些把刘备推出去斩了!
好在刘备口舌还算灵巧,没受什么波及,不过加上袁绍出兵之前,被他弄下牢狱的田丰,不得不让人感叹,刘玄德实在是袁本初的一个大扫把!(细看《三国演义》,这一段真是让人挺无语的!)
为了熄了袁绍怒火,刘备只能用关羽做诱,进言可将其从曹营招来,并当即修书札一封。袁绍自遣人送去,后大军退回武阳,连营数十里,按兵不动。
武阳,一处不大的府邸,刘备坐卧不安,内心显得很是焦急。
夜已深沉,一名青衣文士匆忙的走进刘备安身之地。
见着此人,刘备忙问道:“宪和,可有云长的消息?”
这青衣文士正是简庸,在合肥时他与糜氏兄弟得知刘备去了袁绍处,就带着两名随从投奔到了河北,留糜氏兄弟主持合肥事物。
听得刘备询问,简庸面色似乎有些不豫,张口道:“主公,曹操使夏侯惇领兵守住官渡隘口,自己以及班师回许都,是以未曾寻到云长。”
刘备听了心中不由得一叹,“那翼德消息可有?元度如今怎样?”
“张将军的下落我多翻打听,尚未有讯息,但吉人自有天相,主公尽可宽心。”简雍尽量宽慰刘备,张飞确实了无音讯,他无从得知。“小沛至今尚无音讯传来!”
正在这时,书房门外传来贴身亲卫的声音:“主公,府外有人前来投信,自己言是小沛刘将军麾下。”
“什么?”房内的刘备、简雍皆是一惊愣,继而面上喜色。刘备喜道:“快快请来!”
刘宪既然能派人前来投信,那自己安危应该已经无恙,不管小沛战果如何,能脱险便是一大幸事。
亲卫退下不多时,刘义便被带到刘备面前,呈上刘宪的书信,自然也少不得把小沛战事表述一二。
刘备听的心中高兴自是不说,然想到自身处境却也不由得愁。退去刘义后,与简雍商议脱身之计,却苦无借口,自得作罢。
不想刘义离去一月有余,孙乾又赶至武阳。他在徐州与刘备、张飞失散之后,被汝南的黄巾刘辟、龚都所收,前些日子才还密见了关羽一面。
刘辟、龚都有意投向袁绍,相助攻曹,这才让孙乾走了一趟。三人暗中商议一番,借现今刘辟、龚都之事,为刘备寻了一条脱身之计。
刘备借口说服刘辟、龚都,离了袁军前往汝南走了一趟,但因汝南力弱,自得又往河北袁绍处商议。
此中孙乾不辞劳累,再向河北走了一趟,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