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爱国军阀 >

第146部分

爱国军阀-第146部分

小说: 爱国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里,颇为一惊,要知道,自从护国战争以来,自己一直宣称对黄兴黄克强将军尊重,尊重其为革命的力行者,在辛亥革命之前,数次亲临革命第一线,领导革命。
  在辛亥革命后,不为名利所利诱,任劳任怨,留守南京,虽然一度为革命者所耻笑,但是其对革命的忠诚,为国为民之心,可昭日月。
  在这段时间,杨兴公开颂扬黄兴,一则当然是为了安抚熊克武等黄派革命者之心,另外也是对其他人员进行警告,让他们尽心尽力,以辅佐自己。
  现在,熊克武以此为借口,将黄兴黄克强请来,内心就有点叶公好龙的感觉。虽然如此,但是表面上还是显得非常高兴,大喜,拉住熊克武的手说道:黄兴黄克强将军回到国内,太好了。他们生活安顿好了吧,革命工作还顺利吗?
  想不到杨兴居然如此兴奋,熊克武内心大喜道:哎,他能怎么顺利呢?听说其在上海,与孙中山虽然有所互动,但是依照孙中山那种盲从的革命方略,怎么可能顺利呢?
  当即说道:哎,先生在上海,颇为苦闷,压抑。前几日他就给我来电,准备到国内各地散散心。
  散散心?内心一紧,不过笑道:黄先生准备散散心,那很好啊。熊将军,你看这样可以不,你我联合给黄先生发一个电文,请他到重庆来指导指导革命。要知道,我虽然无黄派之名,确有黄派之实啊。对孙黄二人,我对黄先生那可是尊敬得很呢。
  本来以为杨兴会反对,但想不到杨兴一口应承,并且准备联合通电邀请,这可让熊克武笑得合不拢嘴,整个人也显得特别兴奋。
  笑着道:总长,发通电这桩事情,就由我负责吧。另外,黄先生乃革命之领袖,海内外瞩目。若仅仅是发一通电邀请,那不显得隆重,你看这样可以不,我们可以派余际唐前往湖南邀请,你看可以不?
  杨兴一听,内心大喜,笑道:如果余际唐能够代表你我二人前往,那再好不过了。你看这样可以不,听闻在护国战争之后,几大洋行的经理也会前来,你看这样可以不,到时候我们可以同时接黄先生前来,以减少舟车劳顿之苦。你看这样可以不,我马上让卢作孚先生安排下。
  熊克武一听,鼻子感到酸酸的,难道自己怀疑错误,这个杨兴,根本没有反对自己,没有反对黄派之意,只是因为自己这些人,太多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对军队掌握,没有那帮陆军军校出来的职业军人而已。
  现在听说杨兴准备派出船只前往迎接黄先生,作为黄派头面人物,熊克武感觉颇为高兴,可以说与有荣焉。
  在历次革命起义中,熊克武与黄兴结成了密切的、友好关系,可以说他们是铁杆的黄派人士哦。
  看着熊克武满是泪水的眼睛,想到黄兴多次亲临第一线,指挥革命党人起义,杨兴也颇为感动。
  在这年8月上旬,杨兴留下何二川的第3旅镇守资阳内江,留下张爱文的第6旅镇守泸州,刘湘的第4旅镇守自流后,率领教导旅、第二旅回到重庆。
  在离开前,杨兴做了一份安排,让李家钰、陈余等人率领教导旅两个营进入沐川、绥江,收编当地土匪,以便在唐继尧采取强滇弱川政策的时候,以便唐继尧将四川库存白银运回云南的时候,将其截留。
  重庆举办声势浩大的欢迎仪式,欢迎护国英雄们凯旋而归。
  欢迎仪式过后,杨兴向大家发出呼吁,现在制约国人发展的封建主义枷锁已经被打破,为今之计,我们四川应该大发展,只有大发展,才能改变四川贫穷落后的面貌,只有大发展,才不会出现护国英雄蔡锷将军身患重病,还要到小日本处救治情形再现。
  在随后举行的军政联席会议上,杨兴喊出“提出两个口号。
  对重庆,要建立成西南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对周边各县,则是高喊“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要求公路局局长黄金鳌督导,规划修建完成渝内资路(重庆到内江、资阳),渝贡路(重庆到自流)、渝泸(重庆到泸州)路,渝达路(重庆到绥定府(今天达县)),南绥路(南充到绥定府(今天达县)),绥万路(绥定府(今天达县)到万县)。
  五年以后,希望能做到新控制的绥定府(今天达县)、万县、泸州、内江、资阳五府公路县县通。
  还有,通过政府资助,在重庆建立一个棉纱厂,建立一个制糖厂,如此也花费了100万个大洋。
  但这明显带来资金缺口,经过这两年发展,南充、重庆虽然比历史上为甚,建立大小工厂上百家,但是很多刚刚起步,再加上杨兴这几年大修公路,大修水利设施,这些东西投资大,但见效非常缓慢。
  在回到重庆召开的军事总结会议上,众人兴高采烈,一个个喜气洋洋,在大家看来,是有足够的理由进行庆祝与高兴的。
  在这半年中,护**连战连胜,与虎视天下的北洋军连续对憾,相继取得歼灭北洋精锐张敬尧第7师,伍祥祯第4混成旅,击溃李长泰第8师,周骏川军第1师(是在北洋老底子下建立起来的川军);迫使袁世凯放弃帝制,以及最后在众叛亲离下,黯然离开人世。
  在这半年中,由过去一个混成旅,在全国微不足道的武装,由于连续与强敌作战,如此变为让人生畏的钢铁之师,在战争中,各部都得到锤炼。
  四川护**连连克服川东二十余县,川南、川中十余县,如此单从目前所控制的县,就由最初的17个增加到近到50余个县,如此不论在土地面积,经济总量,税收,人口都控制了川省的1/3。
  由于川省是大省,因此虽然仅仅为重庆镇抚府总长,但不论从军队,人口,经济都比得上一个中等大省(朱总回忆录中曾经忆起,蔡锷成为川督后,看到四川人口,税收等,竟然放弃黎元洪要求到中央任职要求。)
  但是,在总结会议上,杨兴显得非常不满,在一番表扬后,在通过决议,给予护国勇士们相应荣耀与妥善安置后,杨兴显得异常不满。
  要说中国几千年下来,对退役军人、对伤残军人安置最好的,遍观历史,就是曾国藩的湘军了,在中国历史上,每次对外大战后,就出现社会动荡,除了战争巨大消耗外,就是对用功之臣没有很好安置。
  作为一个穿越者,知道荣誉与适当的切身经济社会利益,为控制军队最起码的要求。
  制定《军人权益保障暂行管理办法》,提交重庆镇抚府谘议局表决通过,以从法律角度上保障军人合法权益。
  根据军人权益暂行管理办法,建立军令部,由副军长熊克武担任军令部部长。以主管各地对民团管理,退役工作管理。
  建立军功制,以此增加全军上下荣誉意识。
  根据战士在战斗中杀敌人数、和平建设中贡献,设立相应的荣誉,按照立功大小,分一等攻与三等功,奖励标准为:
  一等功:在三年以上军伍生活中,做出有特殊功绩的个人或集体;
  二等功:在某一战役当中曾经转移战局而获得伟大胜利的的个人与集体;
  三等功:发给经常表现英勇坚决的的个人与集体。
  一等功、二等功需要军以上才有资格颁发,三等功需要旅以上集体才有资格颁发。
  申请各级功勋的,需要单位评比,层层审核方可。
  旅只能颁发给连级以下集体或个人。
  军只能颁发给营、团以下个人或集体。
  另对立了二等功以上个人,在战争结束后,可保送到振武堂学习。
  另有10个单位获得集体3等功。
  在这次护国战争中,有34人荣获个人二等功,281人荣获个人三等功。
  对战死者,战争受伤不能继续服役的,除了发放抚恤金,就是为其小孩或者家里部分亲属补助一定教育学费。
  通过对英雄、战死者应有的尊重,以鼓舞荣誉制度的建立。
  对战死士兵,由当地划分1定区域,修建烈士陵园。
  每年由当地县政府拨给一定款项,用以作为烈士陵园的维护费用。
  每年清明、过年时节,需组织当地驻军、警察、学生进行参观与扫墓。
  每年各地县长、专员至少到烈士陵园扫墓一次。
  对破坏、或者玷污烈士陵园的,则根据情节轻重,处以劳教,对情节特别严重的,则追究其刑事责任。
  虽然,在正常国家中,建立这种荣誉与利益,基本上足够了,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比较落后,很多当兵的,大多数来源于农村无业、无产游民,让他们直接回到军队。
  在建立荣誉制度后,接下来就准备建立退役制度,准备裁军了。
  但是这个想法一经提出,正反意见分歧很大,镇抚府那帮文官,一个个认为现在既然袁世凯已经死了,黎元洪已经当上大总统了,保留这么多军队完全没有必要。
  要知道,军地就是一桩烧钱的事情,目前在川军中,士兵军饷为:学兵5个大洋、三等兵6个大洋,二等兵6元6角大洋,一等兵7元5角大洋。(这与国外一个作家写的,在辛亥革命的时候,毛润之曾经参加过新军,当时军饷为7。5个大洋基本吻合。其时,重庆、成都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0个小时,工资为5~20个大洋(如此看来,也不算低了,要知道1个大洋可以买40斤大米,一般工人工资折算成大米,为200斤~800斤,约合成现在的400元到200元左右,东方最先不敢相信,最后看了多篇文章,基本确认。看来后来这个国家,虽然工人政治地位提高了,是领导者地位,经济社会地位还不如以前呢),最低的如纺织业,工人工资一般在5个大洋之间。其他的多在7~12个大洋。最高的如兵工厂20个大洋,机械厂印刷厂约为14个大洋。)
  如此一个旅仅仅军饷一年就需要28万大洋。(这与一些资料显示,在护国战争后,川军军饷定为1个师80万大洋,改编为北洋编制的中央军120万大洋也基本吻合,而目前,在重庆镇抚府,则由旅编制)。再加上平日吃饭与其他奖励,即使不打仗,一个旅也需要40万大洋,8个旅军饷也需要350万大洋啊。
  这只是正规部队,目前在境内还有陈余、饶国华等政府支持的游击纵队,各县有几十号团练,各县有一定警察,如此下来,一年下来,军饷开支就高达5百万大洋啊。(而我们过去一直认为红军是不发军饷的,但是有的人提出质疑,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不是有损坏群众东西要照价赔偿,若是没有军饷,怎么赔偿呢?更有一些人提出证据,红军月饷二十元与分配土地给士兵。为什么如此呢?)。。。
  


 第139章 裁军与工程兵

  所以,张澜、杨庶堪、张森堪等人,认为现在没有必要保存这么多军队了,虽然所控制的50多个县,每年财政收入近1千万大洋,若是再交给四川省政府,再交到中央财政,如此除了补贴军队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盈余了。
  熊克武等人建议可以进行一定裁减,如在改编其他各部后,有一些鸦片鬼,要将这些人全部裁减,对俘虏的未编入我军各部士兵直接发放路费裁减,对各部军事训练未达到要求的全部裁减,如此方可减少军费开销。
  但是,该想法一提出来,各旅、各团纷纷表示反对。兄弟们在老家都没有田产,出来当兵,混口饭吃,若是现在战争一停止,马上将士兵裁减掉,如此不是断了兄弟们的生路了吗?
  而对各部俘虏直接放回去,杨兴又害怕影响社会稳定,要知道,在战争中,由于连败川军、北洋军各部,如此下来,在战后各部兵力远远超过编制,有的旅竟然超编50%,就是最小的旅,也超编10%,如此各部人员严总超编。
  按照一些人的说法,如果俘虏直接裁减,那些整编自其他各部的,可能直接当着俘虏被裁减了。
  如此,裁军这条路基本上陷入僵局,在总结大会上,文官坚决要求裁减军队,而军方高层则坚决反对,认为如此不是断了兄弟的生路,如此必然让士兵们寒心。
  看到大家纷纷扰扰,争论了数天,还没有结果,杨兴感到特别烦心,如此,在军队中建立起荣誉与保障士兵的合法利益,还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
  有几次,就差点按照熊克武的方法裁减,但是左思右想,还是放弃了。像过去那种搞法,在战时将军队当一个宝,在和平时期,马上当着抹布一下扔了,明显太伤害军人感情,如此作战时,又有谁愿意卖命呢?
  老蒋这辈子,犯了很多错误,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北伐成功后的编遣会议上,编遣太狠,让很多人感到杂牌军没有活路,如此才有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战争。
  试想,在北伐战争后,对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杂牌部队,如果军人我是给你狠狠裁减下来,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