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718部分

暗黑大宋-第718部分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这些堡砦城关修建完毕,泾原路兵马倚仗各个天险与这些堡砦,就可以用很少的兵力,守卫后方安全了,那时才可以将兵力向河湟抽调。

这需要一段时间。

其次是粮食物资,王巨可不想再落得李宪那样的下场,大军拿下了兰州,后方没有粮食了,不得不停下脚步,到了天都山,又没有粮食了,不得不停下脚步。

这真的很坑爹。

然而以前大伙根本就没有想到阿里骨会背叛,因此粮草多运到了泾原路,环庆路与鄜延路前线,甚至有部分粮草都运到了河东前线,但就是没有运到河州来。

三军未行,粮草先动。

因此必须要等后方粮食运过来,才可以动兵。

使者无语。

王巨说:“难道仅拖三个月困难吗?”

实际只要拖两个月就可以了,不过王巨也不可能全部说老实话的。

使者得到了王巨亲口的答复,匆匆潜回古邈川。

看着他的背影,苗授问:“太保,温溪心能不能拖住两个月?”

“阿里骨直接用兵,不说两个月,一个月温溪心恐怕也拖不住。但这次阿里骨损失惨重,对他不满的部族反抗情绪更高,这种情况下,直接用兵古邈川,对于阿里骨来说,恐是下策。因此他想用最小的代价,解决温氏,如果是这样,不说两个月,就是三个月,温溪心也能拖下来。”

“巴金城还有些头痛哪。”

“也没有那么难,当然强攻肯定是下策了……”王巨说道,他手中稀奇古怪的东西多着呢,不过为了一个巴金城,伤亡数千将士,就有些不值了。而且伤亡越重,军费开支也越大。

他又说道:“绕过去就可以了。”

平常绕过去是很难的,但现在嘛……却是非常的容易,那就是兰州河西的西夏兵力。

…………

西北有条不紊地布局着。

但在中原却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

撤退下来的三军护送着尸车,徐徐向京城出发,然后于京城郊外选择一块盐碱地当成陵园下葬。

死的人太多了,还有徐禧这些高级官员将领,如今已经无法辨认了,只好统一安葬。

不过这支兵马不是顺大道而行的,特别到了陕州,刻意绕到司马光家门口。

韩韫提前带着王巨手令,用手令命令三军就在司马光家门口停下,然后说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秦风·无衣》乃是秦国的战歌,确实很振奋人心。并且现在数千辆大车上躺着那么多尸骸,许多将士心中悲愤,随着韩韫大声地吟唱。

连唱了好几遍,引来无数百姓观看。

韩韫才让三军停下,大声说:“如果不是朝中一些卖国贼卖国求荣,不停地给夏寇送金子送银子,以让西夏不断地在惨败之下得到恢复,会不会惨死这么多军民?”

“不会!”三军齐齐喊道。

“如果当初庆州大捷,不将那么多战俘交还给西夏,又将王文郁抓俘的战俘交还给西夏,西夏前几年还有没有充足的将士让我朝伐夏惨败,还能不能杀害我六十万军民?”

“不会!”

“那么为什么我朝大捷之下,还要屈辱地向西夏送金子送银子,交还战俘?请看。”韩韫让仆从从马车上拿出大量文稿,都是司马光所写的绥靖文章,让韩韫秘密在陕西整理出来,又暗中印刷。

随从在向三军分发,韩韫站在大车上,有目的地摘取其中的片断朗读着。

读完后说道:“诸位,这回你们知道是谁在蛊惑官家了吧。那么谁是大宋之****?”

韩韫说完,手朝司马光家门口一指。

实际许多司马家族的人气得要跳脚,但面对着这么多兵士,他们也无辄了。

“是他,”所有将士用手指着司马光的家。

“谁是大宋之小人。”

“是他。”

“谁是大宋之竖子。”

“是他。”

这些称呼正是司马光以前不断攻击王巨的称呼。

曾布也来了,他说道:“你们不要再闹了,好歹司马公还是三朝老臣呢。”

点到为止吧,否则三军将士被韩韫激怒,能将司马光的家都给拆了。

“曾公之言,草民岂不敢不从。”韩韫见好就收了,在曾布监督下,三军再次离开司马光的家,徐徐向三门峡东边出发,在哪里渡过黄河,然后还要在洛阳溜一圈子,才正式赴往京城。

不过韩韫却溜回了陕西,贺兰石还没有结束呢。

司马光无论再厚黑,遭此大侮,也气得一病不起了。

王巨这样干,肯定太过份了,司马康一怒之下,进京城敲闻登鼓状告王巨。

也有一些大臣替司马光鸣冤,不管司马光是对是错,他终是宋朝的士大夫,能用一些粗鲁的大兵哥在门前羞侮吗?

还有人说,刘昌祚在永乐城收回遗骨是对的,但这些遗骨收回来,就要入土为安。现在不仅没有入土为安,却让王巨当成了攻击政敌的武器,这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都使了出来,可王巨却在朝堂上大声呼喊,朝廷以后要务必安静,那么究竟谁是小人哉?

总之,王巨这种激进的做法,将许多人激怒了,原先潜伏下来等候良机的妖魔鬼怪一起跳出来了。就连后来文彦博听闻此事,直接上书,皇上,你索性将老臣赐死吧,这样才会使那个小子开心。意思你为了使王巨开心为了取悦王巨,什么也不管了……那谁是皇帝哉。

确实,王巨这个做法很激进,也被这些人找到了把柄。

不过……毛用!

第823章值

这些人的弹劾也不能说没用,只能说只有一根毛的用……

因为这次尸骸游行,是经过赵顼同意的。

王巨还刻意说了其原因,首先是花销。

灭西夏都困难了,况且还要拿下吐蕃,如果不是时机不错,王巨可能会选择拉拢阿里骨,给他大量好处,以换取他安份守己。

但连灭两国,未来会产生多大的花销吧。

就象眼下,会州会战陆续结束了,三军将士得赏赐吧,牺牲的将士家属得抚恤吧。

其实许多宋军十分有血性,宁死不降,有血性归有血性,人家用命对待朝廷,朝廷最少有所表示。如果朝廷以为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就会象宋太宗高梁河一战那样,拿下太原,看不到任何赏赐,三军不愿意奋战了,由是高梁河惨败。

但这个赏赐不可能每人只给两三贯钱,最少平均起来每人给三四十贯钱,大家才会心动,可此次参战的三军将士达到了十几万之众,赏赐与抚恤必会产生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想平灭两国,就必须这样做,有了丰厚的赏赐,再加上战利品也能瓜分到一些钱帛,没有参战的将士才愿意参战,参战的将士才愿意杀敌立功换取赏赐。

三军士气就上来了,有了士气,才能平灭两个国家,这是根本所在。

但这样,未来花费会更大,就算不加赋税于民,事实上王巨也没有打算加赋税于民,但这些财政终是从国库里拨出来的。因此越打到后面,越会有人用此做文章。

不要小看了这群人,实际上胡人称王称霸,正是中原内部出了问题,就象五胡乱华,实际上东晋有数次机会能收回中原的,比如桓温,比如刘裕,但他们********想做皇帝了,机会也就错失了。或如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打到最后,无法用兵了。然而各个藩镇开始割据了,唐朝无法中兴……不说别的,用人堆也将这群胡人堆死了!

现在仍是这样,如果内部不拧成一股绳,再加上连伐两国,成功率依然不会太大。但这次机会错失,恐怕是永远错失了。

所以有了这次游行,前线邸报说死了六十万军民,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或者朝中大臣来说,也仅是一个数字,现在将这些尸山骸海放在你们面前,让你们观看,那么还会不会说什么和平!

当然,赵顼可没有让这支队伍刻意绕到司马光家门口,更不会同意王巨派门客带着手令,在司马光家门口大闹一场。

不过也只如此了,以前司马光再三攻击王巨,不带王巨反击一回?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并且两人相比,司马光是百姓,王巨是州官好不好?

也就是司马光种的因,现在开始收获这个苦涩的果实。

还有一个隐形的用意,那就是民意,而民意这个东东,是可能操控的。

就象王安石的变法,实际王安石确实隐约看出了一些东西,就象宋朝的赋税,整是唐朝的数倍,但为何宋朝更富裕。

不要说宋朝税重!

再重也没有****重,更没有美帝重!

或者说宋朝盐贵,****盐是不贵,可有通信费,有柴油汽油费……好了,不屑玩盐这个低级东东了。

而且通过青苗法,他已经看到了贷款的一些作用,通过市易法,他也看到了商业的价值……只是身在这时代,有时代的局限性,他看得不清楚,因此变法带来了许多新的弊病。

但有的变法确实是很不错的,比如免役法。

何至于让一个百姓用怮相公来唤猪?

这就是某些人对民意的操持,更厉害的是袁崇焕,这个人并没有金大神所写的那么完美,有很多缺点,但至于磔刑后,满京城的百姓来分食他的尸体?更过份的是刽子手每割一块肉,老百姓排着队,花钱买这块肉当场生食。

所以王巨在彼岸,只在基层执行选举制度,上层依然是精英任命制,民意这个东东,太不可靠。

不过也不能小看了这民意,如果让某些人将民意操控,全天下百姓反对之,则会动摇更多大臣,这三年就有难度了。

这次大闹的后果,整个天下百姓又会对往事议论纷纷,最少有一件事是许多人都承认的,伐夏之战如果王巨在宋朝,不会败得那么惨,王巨为何不在宋朝?就是司马光文彦博这些人用手段将王巨逼走的,幸好皇帝头脑忽然清醒过来,两次派中使去海外,将王巨再度请回来,这才有了连番大捷,才有了整个宋朝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以后,不论是谁,也不易操持这个民意了。

最后就是连番大捷所带来的影响。

现在的宋朝与后世的****差不多,好不容易壮着胆子派了一些船去南海围观美帝航母,但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无数****百姓激动澎湃。

宋朝也是如此,积弱了许久,只要前线不断地取得胜利,管王巨怎么做,就是将司马光的家拆掉了,百姓也不会反对的。

而且好消息又来了……所以这些人的弹劾只有一根毛的用,并且还不是头毛,而是更细的汗毛。

大里河过去就是北绥州,宋朝未收回来的绥州地带,再往前就是横山。

但这里的横山与王巨庆州战役的那段横山不同,庆州大捷过后,王巨的处理方法十分粗暴,主动投附宋朝的拉拢之,继续忠于西夏的则强行镇压之。可问题是两边的横山情况根本不一样,那边的横山总体对西夏忠诚度不高,特别是因为两国私商往来,让许多横山百姓意识到西夏的落后与税赋的沉重,所以宋朝略表现有那么一点强势,就会有许多部族会主动依附宋朝,况且王巨用了那么多反间计。

这边的横山则不行了,他们是西夏的老巢所在,甚至当年李继迁能得势,这些人最少贡献了五分之一的功劳。

这种敌意满满,即便有部族投附,刘昌祚也不敢收留。

收留可以,一旦西夏大军到来了,他们弄不好就成了禹藏花麻,但禹藏花麻捅的是阿里骨一刀,这些部族捅的可能是宋朝一刀几刀。

强行镇压也不行,宋朝边境许多官员说,横山多堡砦,其实西夏建设的真正堡砦很少的,主要就是这些村寨,倚据山势,用石与木栅垒寨墙。

只要强行镇压了,反抗必然激烈,后方西夏多少还有几万兵马,即便将这段横山拿下,宋军伤亡也会惨重,这么做很不值。

于是刘昌祚兵临横山下,将南边的百生撵之一空,便没有再向北发军了。

这一张一驰间,奥妙也就出来了。

首先这些撵走的百姓要吃要喝,就会烧杀掳掠,使得本来贫困的横山地区百姓雪上加霜,而且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自家人对自家人动手了……

前方失去了阻挡,横山直接成了前线,一些小部族人心不安。

西夏表现不给力,不敢救援,一些部族失望。

宋军又没有因为镇压结下仇恨,于是宋军撤退时,一些部族主动暗中派人向宋朝示好了。

那么就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拉拢一批人,再打压一批人的目标。

正好朝廷赏赐也分发下来了,总的来说,缘边五路皆派军士参战,不过延州这边将士立的战功最少,赏赐无疑也最少。

贪生怕死的禁兵无所谓了,给他们再多的赏赐,也休想指望他们上了战场英勇奋战,但大多数有血性的将士心中多少有些不平……士气可用了。

于是松了松后,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