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驿唐 >

第90部分

驿唐-第90部分

小说: 驿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宴会结束众人重新烹茶闲聊观看歌舞直到傍晚才告辞。送走李世民等人麦紫澜与李潜来到书房。

李潜急不可耐地问道:“夫人,那几个歌舞伎是从哪里来的?”

麦紫澜微微一笑,道:“刚才我派人去清音楼请的。”说完她有些肉痛地又道:“足足花了五十贯呢。”

听到花费了这么多李潜也肉痛。不过一想到李世民很开心李潜觉得也值得了。

麦紫澜忽然神情不悦地道:“你问完我了,该我问你了,你们谈的那些是怎么回事?”

李潜本来也想让麦紫澜帮忙参谋一下,何况李世民也没让他背着麦紫澜,便从囊中取出写好的方略递给她。麦紫澜粗粗看了几眼方略惊讶地道:“这都是你想的?”

李潜颇为得意地点点头,正想自夸两句却见麦紫澜看到他点头便把他当成了空气,匆匆垂下头仔细看方略。看了足有半个时辰,麦紫澜才抬起头怒道:“有这么好的主意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知不知道这对四海来说是可天大的机会。你心里到底有没有我?有没有义父?有没有大伯?他们对你那么好,你却把这赚钱的好机会拱手送给了朝廷!”

一连几个大帽子砸下来,令李潜防不胜防,连忙解释道:“夫人暂息雷霆之怒。为夫心里当然有你也有师父和岳父了。不过,夫人你要明白这事若是由四海独自来做,只怕你我会落个家破人亡的结局。四海商号也肯定会被那些有背景实力雄厚的商号给搞垮。”

麦紫澜撇着嘴道:“等他们明白过来四海商号早就是实力最雄厚的了,要说搞垮也得是四海搞垮他们。”

李潜摇头道:“夫人,即便四海商号能搞垮他们,朝廷会放任四海做大控制整个钱庄业吗?”

麦紫澜立刻愣住了。她很了解李世民的性格。李世民有雄才大略但掌控欲也极强。他若是不能掌控,肯定不会让四海商号一家独大,扶持竞争对手是一方面,搞不好要通过朝廷的力量将四海连根拔起。

李潜见状继续道:“钱庄业虽然好,但这个行业有个致命处,那就是容易发生挤兑。”李潜说的并非危言耸听。他记得前世看到的资料说清末民国时期不知道有很多钱庄、银行因为时局不稳,加上某些人的蓄意误导发生挤兑风潮而破产。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将钱庄和驿传挂钩让朝廷做主导的原因。眼下无论官宦富绅还是平头百姓对朝廷都存在畏惧,只有让朝廷来主导此事才能避免很多麻烦。

麦紫澜还是有些不明白,道:“只要将钱送过去了还怕他们挤兑吗?”

李潜摇头道:“若是存户的每一笔钱都要押送到指定的地方,费用大不安全不说也违背了开设钱庄的初衷。其实在我的计划里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押送钱过去。比如存户在长安存一万贯说好到苏州去取。因为苏州也会收到存户存的钱,若苏州有一万贯以上的铜钱,那么根本不用再费力从长安押送钱过去。直接将苏州的钱支付给存户就可以。同样道理,苏州的存户若到长安来取也不需要押送过来。这样一来不就省了很多费用了吗?”

麦紫澜惊讶地道:“你没打算将钱押送过去,那若钱不够支付给存户的呢?”

李潜道:“这就是为何要将钱庄开遍大唐的原因。据我估算所有分号只要有一定的铺底资本就足够应付日常的汇兑业务。较大数量的提现可在一道内进行调拨。若还不能应付则通过总号从临近的道调拨押送过去。不过这种情况应该非常少,除非有人故意捣乱恶意提现。”

麦紫澜听了诧异地道:“若是这样的话每个商号不是都有大批资金存着?这部分钱你不会让他在库里发霉把?”

李潜笑道:“夫人不愧是经营过商号的优秀人才。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关键。呵呵,那些钱若是在库里发霉岂不可惜了?为夫要让钱生钱。”

麦紫澜眼睛一亮,道:“放贷?”

李潜点点头道:“没错。不过放贷是一方面,其实还有很多更好的做法。比如生产某种大家都离不开每天都需要吃的东西。这生意肯定能赚大钱。”

麦紫澜皱眉思忖了片刻忽然眼睛一亮;“盐?还是粮食?”

李潜忍不住上前抱住麦紫澜在她腮上重重亲了一口,“娘子,你真是太聪明了。为夫说的正是盐。”

大唐的食盐专营与后世(比如明清)不同。朝廷只控制场盐和井盐的生产至于谁来买他们并不过问。这样一来由于商人逐利的特性,盐商们为了打进某个地区的市场肯定要互相竞争,所以食盐的价格不算太离谱。不过这个不离谱只是老百姓购盐的价格相对与盐场和盐矿的售价而言,由于盐的产量有限加上运输费用太高,整体来看盐的价格并不便宜。李潜想要干的不是买卖食盐,而是开盐场和盐井来增加食盐供应量,这样盐的价格就能降下来间接造福百姓。

朝廷不是不知道百姓吃盐难,之所以没有新开盐场一是目前盐的市场比较稳定,盐短缺不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开一处盐场盐井的投资不是个小数目。朝廷这些年的赋税几乎都用在了打仗上没精力也没资金干这个。可有了钱庄就不同了。钱庄有朝廷一半的股份,用钱庄的钱来开盐场无须担心手续的问题。且盐属于大宗交易无论是购买还是销售所需资金甚多,有了钱庄则方便了许多。

麦紫澜媚眼如丝地望着李潜,道:“夫君,你真是太聪明了。”

李潜心神一荡,伸手按住了麦紫澜胸前的峰峦轻轻揉捏,在她耳边低声道:“为夫不仅聪明还特别勇猛。你要不要试试?”

麦紫澜婴宁一声,按住他的怪手嗔道:“大坏蛋。”

李潜被她欲拒还迎的样子惹的心火大起,一把将她抱起来走过去放到榻上。麦紫澜玉体横陈羞的满脸通红,闭着双眼嘴角带着一丝微笑。李潜看到麦紫澜一付任君采撷的样子怎能受得了。立刻褪去衣衫怪叫一声,“小娘子,我来了。”便扑到麦紫澜身上。久旱逢甘霖,小别胜新婚,两人浓情蜜意,天雷勾动地火一发不可收拾。

七月二十八日李潜的任命下来,不出所料,他先被提拔为中郎将,然后再转任驾部郎中。李潜接了诏命交还了郎将的印绶接过中郎将的印绶,按说他还得再将这个刚拿到手里还没暖热的印绶还给传旨的吏部官员,谁知他将中郎将的印绶递给那官员时,那官员却笑道:“李将军,陛下有命,你仍保留中郎将之职。”

李潜纳闷,道:“为何?”PS:本周打赏为零,老萧情何以堪,掩面泪奔……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第一二〇章新官上任

那官员摇头道:“下官只是奉命传旨,具体什么原因下官就不知道了。”

李潜压下满腹疑问将中郎将的印绶收好,然后接过驾部郎中的印绶,紧跟接过两个官职的袍服。然后谢过那官员殷勤请他吃茶。那官员婉言谢绝告辞而去。

李潜见了麦紫澜将此事一说,麦紫澜接过诏命仔细看了看有些纳闷地道:“京官也不是不可以到军中任职,只是一般都是临时任命。比如屈突老将军前些日子以工部尚书检校陕东行台仆射之职到洛阳坐镇便是一例。不过他的陕东行台仆射前面加了个检校二字意思就是临时的。可你的任命却没有检校、权或守等字样分明是正式任命,若是这样的话你岂不是受两头管制?若处理不好恐怕会惹来上司的责难。”

李潜也有些头大。中郎将属军职归南衙管理,驾部郎中虽然也是军职但却归兵部管理(与现代的军事体制差不多,国防部相当于兵部,南衙相当于参谋部,朝廷大佬组成的政事堂则相当于**),两边的权责不同上司也不同,若处理不好很容易得罪人。

李潜想了想安慰麦紫澜道:“我这中郎将还在柴国公麾下,以我和柴国公的关系他不会难为我。一会我去他府上拜访,顺便将此事说明一下向他请教请教。”

当日中午李潜指导完柴令武,留他一起吃了饭便带着几样礼品领着柴令武去了柴绍府。

见了柴绍李潜将任命的事说了一遍。柴绍听了笑道:“此事是陛下和太子的意思。他们觉得你是员勇将,若就这样离开军中实在太可惜了,所以才保留了你中郎将的军职。”

李潜恍然大悟。

柴绍道:“你放心,柴某这边你无须担心。若有出征的机会柴某一定带上你。只怕你那边脱不开身。”

有机会出征自然就有机会获取军功。李潜赶紧谢过柴绍,“国公放心,若有出征的机会末将一定想办法脱开身。”

七月二十九日李潜正式上任。南衙那边有柴绍关照他可以不去应卯所以他直接去了兵部。来到兵部值房李潜看到了张希元立刻上前打招呼。

张希元回礼笑呵呵地道:“听闻郎中上任下官万分欣喜。日后下官在郎中麾下任职,若有差遣郎中尽管吩咐就是。”

李潜听了大喜,道:“不意咱们又在一起,日后还需张员外多帮衬。”

“一定一定。郎中且容下官介绍几位同僚。”张希元接着向他介绍,“谢慎思谢主事,表字观省。何岳何主事,表字卓如,两位主事与下官一样都在郎中麾下。”谢慎思年约三十出头,相貌堂堂英气勃发。何岳大概二十五六岁,面相上看颇为精干只是身材有些瘦弱。李潜上前见礼。这两人是他的左膀右臂得笼络好,不然日后工作不好开展。谢慎思和何岳知道李潜是自己的上司自然客气问候。

紧接着张希元向李潜引荐了其他人,有职方郎中项贞,表字启甫。职方员外郎公孙恒,表字少云。库部郎中陈方,表字纪元,库部员外郎霍起,表字征虏。兵部郎中卢瑰,表字思德,兵部员外郎崔秩,表字少功。这些人加上李潜和张希元基本上就是兵部的中层骨干了。

剩下的那些主事、令史、书令史、制书令史、亭长、掌固人数太多,李潜虽然也都与他们见了礼却没记住姓名。

不多时兵部侍郎杨德中来到,众人赶紧拜见。杨德中看上去约有五十岁左右,相貌平平身材矮胖,属于不怎么起眼的人物。杨德中看到李潜冲他笑了笑然后才开始点卯。

点过卯后李潜正要随张希元回办公的地方,却听杨德中在身后道:“李郎中留步。”

李潜回身拱手道:“杨侍郎有何差遣?”

杨德中左右看了看,见四周的人均已经离开甚远便上前道:“李郎中不认得杨某,杨某却认得李郎中。李郎中可还记得武德七年的新年朝贺否?”

李潜仔细想了想很快便想起来。当时李潜在最靠近大门的地方而杨德中就在他前面。李世民来找他说话时杨德中还向李世民拱手致礼来着,只是李世民对杨德中的态度颇为冷淡,仅是微微点头而已。

李潜立刻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杨德中看到李潜的表情笑了笑,“李郎中看来是想起来了。咱们今日成了是同僚日后还需多亲近一些才是。”

李潜点点头,“杨侍郎说的是。下官初来乍到还得请侍郎多指点。”

杨德中忽然摆头看看左右,见没人在侧遂压低声音,“李郎中晌午可有时间?杨某请你小酌两杯?”

李潜听到他邀请本不愿接受,只是杨德中乃是他的上司贸然拒绝也不妥当,他思忖了片刻道:“杨侍郎有命,下官恭敬不如从命。”

杨德中笑道:“那就说定了。”

李潜点点头向杨德中告辞。

出了院门李潜正发愁如何去办公的地方,却见张希元在门外等候,他立刻大喜快步上前,“张兄可是在等李某?”

张希元微笑着点点,“正是。下官怕郎中初来乍到找不清地方特在此等候。”

“有劳张兄了。”

“不敢。带郎中熟悉事务乃是下官的本分。”

两人走了一会,李潜见左右无人忽然低声问道:“张兄,你我曾共事过,咱们性情相投,李某从未把张兄当外人,有一件事还请张兄见教,希望张兄不要介意。”

“郎中请说,下官知无不言。”

“适才杨侍郎邀请李某小酌,不知杨侍郎此举是何意?按说他乃上官请吃酒也得我请他才是,为何他主动邀请我呢?”背后议论别人乃是忌讳,所以李潜在询问之前才向张希元说出那番话免得张希元误会。

张希元听到李潜的询问微微一笑,“郎中怕是不知道,很多同僚都知道你乃是太子殿下的红人,日后太子登基你定会前程似锦,所以先与你结下交情自然有好处。”

李潜不意自己和李世民的关系竟然有这么多人知道,暗暗有些吃惊。不过他也明白了杨德中为何这般殷勤。李潜笑笑自嘲道:“哪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若跟太子说上两句话就算是他眼中的红人,这岂非太想当然了?太子一向都是赏罚分明的。”

张希元摇头,“说句冒犯的话,郎中你今年不过二十,似这般年龄在军中任郎将、中郎将的大有人在。可在六部九寺之中这般年龄最多不过是个主事,甚至是令史、书令史。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