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驿唐 >

第243部分

驿唐-第243部分

小说: 驿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潜立刻猜到了侯君集的心思,道:“那依侯尚书之见,他们和所运来的粮食怎样才能进入大营?”

侯君集道:“当然得好好盘查一番才可以。”

“不知侯尚书打算盘查多长时间?”

侯君集得意地笑道:“这个就不好说了。为了大营的安全当然得盘查的仔细一些,也许得盘查个三五天吧。”

此言一出,众人皆愕然。侯君集这样做分明是故意刁难李潜。然而官大一级压死人,侯君集是李靖的副将,除了李靖能压住他,别人都管不到他。若李靖不出面的话,李潜只能被动接受侯君集的刁难。于是众人将目光转向了李靖。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第二九零章首战(一)

第二九零章首战(一)

李靖似乎什么都没听到,半闭着眼睛似乎在养神。众人看到李靖这副神态,便明白他不打算(插)手此事。这也难怪,无论是论资历还是论官职,侯君集都比李潜高的多,他难为李潜也是正常,谁让李潜屈居人下呢?况且,就军法而言,侯君集并没有做错。所以若是李靖此事出面为李潜说话的话,侯君集未必肯服软,反而会将事情闹的更僵。

李潜看到李靖的反应,知道他不会为自己出头。李潜思忖了片刻,问侯君集道:“侯尚书,战士执行军令应该不用盘查了吧?”

侯君集点点头,道:“有军令地话当然不需要。”

李潜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令箭,对站在人群中面色铁青的牛弼招了招手。

牛弼大步来到李潜面前,拱手道:“李侍郎有何吩咐?”

李潜将令箭递给牛弼,道:“牛将军,本官让你带领选锋营的战士过来卸粮食。”

侯君集面色一滞。他没想到李潜竟然让选锋营的战士出来搬粮食。他刚想开口阻拦李潜,默认想起刚才李潜已经问过他,他也说了不需要盘查,若再改口就显得太下作了。

侯君集面色正难堪时,李靖忽然道:“诸位,李某有故人来访,李某要设宴招待故人,拟请诸位作陪,不知诸位可肯赏脸?”

李潜这时候开口,分明是在给侯君集台阶下。侯君集不自然地笑了笑,道:“大总管有令,下官恭敬不如从命。”

众人一看侯君集退了一步,立刻暗暗松了一口气,吩咐笑着答应李靖的邀请。

唯有李潜冲李靖拱手道:“下官还有要事在身,不能奉陪,还请大总管和沙掌柜见谅。”

李靖点点头,道:“李侍郎既然有要事就先办着。待这边忙完了再过去也不迟。”

沙思宗拱手道:“有劳李侍郎。”

李靖伸手虚引,沙思宗赶紧回礼。两人并肩进了营门,而后侯君集紧跟着李靖,其他诸将也按照品级鱼贯而入。唯有契苾何力在路过李潜身边时低声说了一句,“李侍郎好手段,末将佩服。”

李潜淡淡一笑,道:“将军谬赞,李某受之有愧。”

契苾何力微微一笑,道:“若有需要末将效劳的地方,侍郎请尽管开口。”

李潜拱手道:“多谢。”

契苾何力拱手回礼,转身而去。

三千人卸一万石粮食根本没用多长时间。待卸完粮食清点入库,李潜到大营回报时酒宴才刚刚开始。

李潜冲李靖拱手道:“禀大总管,沙掌柜运来的粮食已清点完毕,计一万零五百二十三石零八十二斤。”

李靖笑道:“李侍郎辛苦,快请入座。”

李潜道了谢入座。紧接着李靖传令,酒宴开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靖忽然道:“李侍郎,你倒是说说如何想到通过商号运送军粮的?”

李潜道:“大总管有命,下官焉敢不从。不过,在下官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冒昧地问大总管,以前押运军粮途中的消耗如何?”

李靖捋须思忖了片刻,道:“千里之内,损耗两成。三千里之徒,损耗一半。若超过五千里,即便运到也所剩无几。”

李潜点点头,道:“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消耗是因为押运粮草不仅需要士卒随行护卫,还须动用大量的民夫。由于人马众多,行进速度缓慢不说,还不能就进宿在驿站,只能择地扎营。每天扎营、拔营至少需要两个时辰。另外,大军押运粮草,如果都是车马运送的话每日可行两百里,若民夫众多只能徒步跟随的话,日行百里已是极限。从长安到此至少三千里,正常的速度计算至少需要月余。此前下官带着大批民夫押运十万石粮草来时足足有了四十多天。当然,这其中有一些时间是花费在征集粮草和民夫上。”

众人都是带兵多年的老将,自然熟知这些情况,听的连连点头。

李潜继续道:“耗时长,动用民夫数量多,因此以前运送军粮途中的消耗非常大。而利用商号运送的话消耗要少的多,至于究竟是多少,沙掌柜这次亲自运军粮来,他的话应该比下官的更有说服力。沙掌柜,请。”

沙思宗满脸堆笑地冲李潜拱了拱手,而后又向李靖拱了拱手,冲众人道:“既然李侍郎让小人献丑,那小人就斗胆了。小人接到这笔生意后,从筹备粮食到运到这里一共走了二十天。从时间上来看,小人所用的时间要比李侍郎上次运送军粮用的时间少的多。至于消耗,小人算了一下,从动身到现在小人的商队一共消耗了八百石粮食和两千石饲料(战马的消耗是人的三到五倍,不过由于是在大唐国内运粮,干草能够就地解决,因此没有计算在内。这两千石饲料指的是喂马用的黑豆和麦子)。”

李靖道:“如此说来,通过商号运送粮食能减少两成的消耗?”

李潜点头道:“以沙掌柜这种方式运送的话的确能减少两成的消耗。”

侯君集不屑地道:“只减少了两成粮草消耗而已。再说粮草消耗虽然减少了两层,可动用商号肯定也有别的开销吧?这些商号难道愿意不赚钱白忙活?”

听到侯君集的诘难,李潜不以为意,微微一笑道:“侯尚书说的不错,商号肯定不会白干。不过,如果允许商号的车队直接开进大营卸粮的话,还有一个方法能更大限度地减少消耗。下官曾算过,若采用那种方法,从长安运粮到此的花费不过是粮食本身的一成半左右。”

侯君集一愣,道:“李侍郎,你莫不是当我们都是门外汉,故意拿我们寻开心的吧?”

李潜道:“军中无戏言,这一点下官非常清楚。”

李靖连忙道:“到底是什么好办法,你快说说。”

李潜道:“这法子说出来也简单。首先,军粮由兵部统一调配,商队只负责到指定的地点去装粮食。每一百辆车为一队,可运粮两千石。而后这些商队沿着官道运输,途中宿在驿站。驿馆免费提供食宿和喂马的草料。由于车队可宿在驿馆,免除了每日扎营的麻烦,一日可行七到八驿,三千里路程不过十三四日便可到达。如果不用驿馆提供的草料,可自己额外再增加一到两辆马车运送自身消耗的粮草。如此算下来,运粮的消耗不会超过所运粮食本身的一成半。”

侯君集道:“这一趟下来才用两千石,若是运个二十万石的话,他们岂不得运上一年?”

李潜笑笑,道:“一支队伍运两千石,一百支队伍便可运十二万石。只要安排好住宿的顺序和路线,运送二十万石粮草所需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甚至更短。”

侯君集刚想说什么,李靖突然(插)口打断他道:“李侍郎,你的意思是说将原本规模庞大的运粮队伍划分成小队,借住驿馆解决食宿,分批次运粮过来,可是这样?”

李潜道:“大总管说的没错,正是如此。”

李靖思忖了片刻,道:“你这法子倒是真的不错。不过却只适合在国内运粮。若深入敌境当如何?”

未完待续……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第二九一章首战(二)

第二九一章首战(二)

李潜道:“大总管说的不错,这个法子的确只适合在国内运粮。若是深入敌境作战,四面环敌,随时可能陷入敌人的阻截包围,这种方法就不适合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李靖听了依然颇有些失望,他缓缓点了点头,道:“这也不错,至少能减少许多消耗。”

李潜笑道:“大总管莫要失望,虽然下官对深入敌境运粮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下官做了些东西,希望能对大总管有所帮助。”

李靖立刻来了兴趣,问道:“什么东西?”

李潜问道:“大总管,假设我军与敌接战,敌人不敌溃逃,我军千里追击,这时如何解决将士们的吃饭问题?”

李靖笑道:“你也带过兵,这种情况自然也遇到过。你且说说是如何处置的?”

李潜道:“以前下官带兵遇到这种情况,自然会紧咬着敌人不放。将士们渴了就喝点水,饿了就随便吃些干粮,总之,就是不能让敌人逃了。”

“没错。”李靖点点头,道:“相信诸位带过兵的都是这样做的。不知你现在可有什么好东西?”

“请诸位稍等。”李潜告了个罪,快步出了营帐,找来庄小虎,低声吩咐了几句。庄小虎点点头,立刻快步离开。过了没多久,庄小虎手里拿着个布袋回来。

李潜接过布袋来到营帐自己的座位前,将酒盏里的残酒泼掉,从布袋里抓出一把粉状物放进酒碗里,然后让亲卫拿来温水,向酒盏里注入了些温水,用筷子慢慢搅起来。

众人看着李潜的动作,心里都觉得纳闷,不明白他究竟在搞什么鬼。

李潜见众人一头雾水的样子,心里暗暗一笑,一边搅拌一边道:“大家少待,一会就好。”

李潜搅拌了一会,将粉状物与酒搅拌成糊状,然后抽出筷子,放在嘴里将上面的糊状物吮了个干干净净,笑道:“味道还算可以。大总管,您尝尝?”

李潜刚才已将筷子上的糊状物舔了个干干净净,他此举乃是向众人表明酒盏中的东西是无毒的。李靖自然不用担心李潜会在酒盏的东西里下毒。于是李靖欣然拿起筷子在酒盏里抹了一筷子,挑起些糊状物放进嘴里,仔细咂(摸)了一番,道:“你还别说。这东西虽然看着不怎么美观,味道还真不错。你们诸位也都尝尝。”

李潜举着酒盏走到侯君集席前。侯君集与李潜的矛盾诱因乃是很久之前的一件小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一点小矛盾逐渐发酵膨胀变成了大矛盾,最后在运粮一事上表面化。虽然侯君集倚仗权势刁难李潜,但是却被李潜一一化解,这让侯君集心里非常郁闷,挫折感满腹。这次他原本不打算品尝的。只是……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侯君集再怎么说现在也是堂堂一部尚书,帝国宰辅,若端着架子不理李潜,反会让人笑话他小气。

于是侯君集捏着鼻子用筷子抹了些糊状物放在嘴里。淡淡的麦香味混合着淡淡的咸味,感觉就好象粥里放了些盐一样,并没有其他异味。侯君集又仔细品了品,立刻判断出这个糊状物的成分一定是麦粉。

“这东西应该是麦粉吧?”侯君集问道。

李潜点点头,叫来亲卫让他拿着给轮流给众人品尝,他自己就侯君集的发问认真解释道:“侯尚书说的不错,袋子里装的的确是麦粉。”

李道宗笑道:“李侍郎,你且高速我麦粉能生吃吗?”

李潜摇头道:“当然不能。”

李道宗道:“那你刚才给我们吃的东西岂不是生的?”

李潜摇头道:“当然不是生的。”

李道宗顿时诧异,道:“这就怪了,我只知道麦粉和面之后要经过蒸煮煎炸才能吃。刚才我见你直接用凉水将麦粉搅了搅就给我们吃,你还说不是生的?”

李潜笑道:“李尚书吃过生面糊没有?”

李道宗摇头,道:“没有,不过本官知道生面不能吃。”

李潜点点头,道:“下官也知道。不过,这面的确不是生的……”

这时李大亮忽然(插)口道:“李侍郎说的不错,下官小时候吃过生面糊,味道跟这个完全不一样,而且有股熟了的麦香味,应该不是生的。”

“正是,这麦粉,”李潜拿起布袋,从里面抓出一把麦粉展示给众人,道:“是用油炒过的。”

众人一愣。李潜继续道:“麦粉用油炒过后可直接使用。不过由于麦粉很干,干吃的话很容易呛着,所以最好有水和成面糊。当然,水多水少都没问题。水少的话就拿来当干粮吃,水多的话就当粥喝。”说完,李潜让亲卫去火头军那去个和面的盆来。

等亲卫取来之后,李潜将布袋中的麦粉倒入盆里,接着再倒入凉水,一边倒水一边用筷子搅拌。估(摸)着水差不多了,李潜用水净了手,卷起袖子开始和面,很快就和成一大块面团来。李潜将面团成拇指头大小,摆放在干净盘子里,让亲卫送给众人品尝。众人吃了之后,立刻交口称赞。

李靖对李潜道:“以往追击敌人之所以要忍饥挨饿,是因为火头军行动太慢跟不上骑兵的速度。再者,即便自己能生火做吃的也要花费很多时间找柴找水,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