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起苍茫 >

第203部分

龙起苍茫-第203部分

小说: 龙起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度阿萨姆邦与云南、西藏交界的边境线上最近也频频生哨所被袭击,巡逻支队被偷袭的事件,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有四个印度士兵被打死”伤个廓尔咯士兵被打死,另外还有旧个英国人。

战果非常不错,李秉衡这次派出了四川熊成基部的一个山地营,旨在锻炼队伍,他们将担负着袭击边境英印殖民军,制造边境恐怖的任务。另外,他们也将不断的在印度边境穿插,袭击离边境不远的小城邦。甚至是深入数百公里,突袭英印殖民军的各处重要营地与军事设施。以及重要机构。

英印殖民军中廓尔咯人的比例并不高,所以李秉衡让山地营去练练手。在他看来,只有悍不畏死的廓尔咯人,才有一战之力,才值得去锻炼。

从心鲜开始,英国开始有一支由廓尔略兵组成的战斗营,在此后生的所有与英国有关的冲突中,都有廓尔咯兵参战的身影。

他们无限忠诚地为英国效劳,他们甚至毫不留情地镇压反对英国殖民者的亚州同胞。

廓尔咯兵的纪律性和耐力强。据说!如果没有命令,即使一天不吃饭,命令他坐着,他也不会离开。在战场上,无论负多严重的伤。他们总能忍住痛苦,有时甚至疼痛的直掉眼泪,嘴里还在念叨“不能喊。不能叫苦,我是廓尔咯人

廓尔咯人的民族性格,特别适合打仗。据说,靡尔咯人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起脾气,就会像火山一样爆。“与其懦弱地活着,不如就此死去。”这是廓尔咯人的生存信条。

不过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是有希望能够挽回这个国家的忠诚的,从清朝开始廓尔咯向清朝五年朝贡一次。这一从属关系很稳定,一直持续到鹏年尼泊尔彻底为英国控制,英国禁止廓尔喀向清朝朝贡,廓尔熔因此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

李秉衡记得他在后世读过相关史料,当英国殖民者小股部队入侵廓尔略,被廓尔咯人打败后,廓尔咯人将缴获的英军军备上缴北京,向清廷请功。

但由于语言不同,对于英国这一名称两国翻译的名称不同,廓尔咳人上报时,清廷以为只不过是南部边陲的一斤。本国不知道的小国,只是嘉奖几句。来予重视。

太平天国运动爆时,廓尔略国王曾经上书清政府,提出愿意派兵入中国协助清兵平贼,但清政府未有音信回复。

这个国家在后世成为了许多国家与地区招兵的天堂,这斤小资源绝对不能落入英国人手中,他们才彻底占领廓尔咯没几年,只要抓紧时间渗透,打击亲英派扶植亲中派,早晚要将这块地方夺回来。

历史上廓尔咯尼泊尔、朝鲜、琉球、安南越南、苏禄菲律宾、缅甸、南卓老挝、遣罗泰国是中国皇帝册封的八个属国。

将来不仅要让他们重新成为中华藩属,还要让他们成为中华有力之屏障,世代成为大中华体系中的一员。

“印度阿三灭绝组织”不但在中国各处针对印度人进行暗杀,还在印度境内开始了恐怖袭击,使得印度人陷入了恐慌之中,英国人的愤怒到达了极点。

而缅甸的掸邦,如今已经成为了“印度阿三灭绝组织”的基地与大本营,自从熊克武带兵进入云南后,得到了云南各地的军民帮助,很快的就制定起了一个对英缅殖民军的全盘战略。

数支护矿队南下进入掸邦,帮助那里的先期队伍建立起军事练营。将来从这里出去的掸人武装将会是英国人与印度人最大的对手。

“我们日前有实力吃掉对面的英**队,他们战斗力微薄,但是为了不打草惊蛇,让他们知道我们成建制部队已经到来的消息,暂且先包围他们,放他们的援军进来全歼。到时我们便可以攻占密支那,掉邦那里的压力就可以少上许多。”

“对,中部缅甸就要面对来自我们的压力,他们就可以迅在掸邦展壮大起来。”

张培爵斩钉截铁的说道,这个计划他是支持的,因为如果吃掉这股敌军,那么从密支那而来的援军必定会调头回逃,到时攻打密支那就会多了许多难度,因为本弈要受到道路与运输等限制。

凭他们现在的实力,只能先攻取密支那,威胁整个上缅甸,而掸邦则可以作为放在中缅甸腰部的一根刺。让英国人不敢全力北上。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能够攻下密支那,并且能够牢牢掌握在手中,已经是极限,毕竟仗不是那么好打的,看似简单,其中也有不少风险。

“后勤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我们就先在滇西与英国人好好玩玩,反正他们也玩不出大兵团作战,只是小打小闹而已,我们正好可以练练兵

熊克武老成持垂,并不贪功。而是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英国人与法国人之所以只能逐步的渗透,就是因为交通问题。这同时也难到了熊克武等人,所以他们选择了非常规战法。

这也是他们擅长的,在四”他们侧重于山地与从林作战练,也能适应云南等地的环境与地形。

平时他们的刮练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山地作战适应性刮练。主要练在雨天、雪天、冰雪气候、炎热气候等各种条件下,在各种地形上进行作战行动的适应能力。

山地快机动刮练,也就是徒步越野。

战术灵活性练。山地地形复杂,防御间隙多,需要灵活采用正面攻击、迂回包围、避实击虚、多路攻击、分割围歼、阻击打援等多种战术手段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

山地后勤保障刮练。山地作战后勤保障十分困难,如何利用本建制和其他战斗勤务支援力量为山地作战提供较为持久的后勤支援,最能考验队伍的实力。

熊克武带出来的力毫米迫击炮与!伤毫米榴弹炮都能在山地战中派到大用场,他们是最适合在山地战中使用的火炮。

不过,为了追求这些火力,就不的不增加后勤补给的难度,这也是个弊端。

护矿队也好熊克武的部队也好,尽量利用未被敌方控制的接近路,派出渗透分队渗入敌后方,进行侦察、伏击、夺取隘口、道路控制点等要点,破坏对方交通、切断敌方退路。袭击敌人的岗哨与指挥所、炮兵阵地、后勤补给基地等重要目标。

“一是夺占高地,控制要道,使自己可以居高临下,俯视战场,从而掌握机动的自由。二是实施包围和渗透行动。

山地作战中防御一方通常依托山间通道与山谷附近的高地和要点,构成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因此,在没有足够火力支援的条件下,从正面进攻很难奏效,而以一定的兵力绕过或从间隙穿过对方的防御阵地,在出其不意的方向和地点实施突然打击。则可迫使敌人放弃阵地或退却。”

“对了,从南洋来的专家也快到了,我们运来的东西也都齐备,到时可以直接制造武器使用。”

其实,熊克武所说的不是别的。正是南华非常重视的地雷罢了。目前明了多种玩法,甚至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专门用于研究地雷的各种制造方法。

近现代战争最致命的遗产之一是战争中使用的地雷。在一场战斗结束后,甚至在整个战争划上句号后多年,地雷仍然会不时地制造悲剧。

随着时间流逝,就连当初负责埋地雷的人也忘记了地雷的具体位置。几个年后,这些地雷仍然具有杀伤力,会继续制造损失和人身伤亡。

地雷是一种爆炸装置,在遇到压力或引线触的情况下,会生爆炸。它们通常位于地面上或地面下浅层处。军队使用地雷的目的是通过爆炸或高释放的碎片,使与地雷接触的人或车辆失去行动能力。

作为战斗力还没有经过检验的护矿队与四川川西军队,他们目前最有效的防御武器还是地雷,这玩意不但便宜,将来更加成为一大杀器。

“听说英国人要为负伤的人负责到底,将来由于地雷引的残疾军人将会越来越多,难道他们的仍然要坚持这么一大笔支出?”

早有聪明的兄弟猜到了这一点。这玩意炸一个能让几个人负伤,的确是一笔大的财政负担。

胡康河谷,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于缅甸最北方,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

据说原来曾有野人出没,因此当地人将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野人让

在熊克武的计划中,这片地方将是英国人的埋骨之处,而适应了工地与丛林恶劣环境的南华军队反而会如鱼得水。

丛林作战的特定环境决定作战人员不可能做到精确瞄准,只能依靠强大、连续的火力来解决战斗。

这就要求半自动步枪的携弹量要大,而且不易过长。

不过在这个时代,半自动步枪已经能够成为英国人在丛林中的致命大杀器,与地雷一起成为英国殖民军队的噩梦。

云南、缅甸与西藏、印度等地烽火四起,让英国人有的去忙活,最为主要的是,英国人面对的是所谓的“印度阿三灭绝组织。与“缅甸独立组织”。

南华在背地里不断的捅刀子不断的搞小动作,并不代表英国人不会。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两脚。

钥日,英国的《泰晤士报》等几家大报社纷纷登出了爪哇岛生了种族灭绝事件的消息,瞬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最近远东与南洋出尽了风头。一系列的事件眼花缭乱,令人应接不暇。不可谓不精彩。

当然,许多国家都想看看大英帝国灰头土脸的样子,对接下来生的事情也抱有极大的兴趣与期待。

第250节 土地与宗教政策

日从英法两国与南华正式建交后,六方会谈便彻底成为葡荀牙无赖外交的表演场所,英国人与法国人在背后煽风点火,犹如泼妇骂街般的不可开交。

不过自从荷兰谈判代表休兹到了坤甸后,三方的谈判开始转向温和。

“这不过是荷兰人表面功夫罢了。又想以软功来磨,遮掩他们正在紧锣密鼓策划中的作战计划,我们可不是满清那般的无知,可以轻易被他们迷惑。”

徐锡麟看的比谁都清楚,洋人这是老一套,万万骗不过老道的南华外交人员。

不过当年休兹确实是对李秉衡等人有恩的,这是无可辩解的事实。如果一味的对他无情,只怕李秉衡自己也过意不去。

休兹自从去年伤心的从坤甸晃了一圈回去后,就再也没有到过远东。只是由于六方会谈迟迟谈不出结果,才再次的踏上了毫无希望的旅途。

他在巴达维亚的时候听说的最多的便是南华占领的爪哇土地上轰轰烈烈的对爪哇族人的大清洗,虽然无法得到全面的信息,但是南华方面毕竟没有能力彻底的封锁消息,总有那么一丝两丝的风声传出。

中部爪哇与东部爪哇被南华的军队占领数月来,一直就没有消停过。此起彼伏的暴乱与镇压交织在一起。

这也是荷兰与葡萄牙下定决心孤注一掷派出远征军的一大原因,南华的力量很大程度上被限制在了如火药桶一般的爪哇上面。

南华将英国在缅甸实行的殖民统治政策非常巧妙的复制了一遍,他们将马来族、巽他族与马都拉族与华人一起建立起对爪哇族人的专政,大规模的清洗爪哇族人。

爪哇族人在爪哇岛上占了近半。如果不加以削弱,那么他们始终是南华在爪哇岛上建立统治的障碍。

马都拉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东北部,面积约方公里。岛中央峰峦叠翠,绵延不断,最高点海拔高度为办米。

马都拉岛与爪哇岛之间有马都拉海峡与细水海峡相隔,马都拉海峡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三、四公里宽。岛集有一座被华侨通称课水的城市,名叫双根纳,是古代马都拉王国的故都。

南华军队攻占这里后在漂水迅建立起由华人与马都拉人共同治理的政权,拉拢马都拉人,将来作为爪哇族人主要竞争对手,压迫爪哇族人的生存空间。

马都拉人属于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族,主要分布在马都拉岛以及爪哇岛东北沿海地区,部分分布在邻近岛屿。

由于马都拉岛贫瘾与落后,所以也有大量的马都拉人在爪哇沿海生息。南华转移了大部分的马都拉人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富饶土地上开始了他们民族的新生。

巽他族是爪哇人口第二的民族,在西爪哇等地分布较广,但是他们只是被利用者,并不能让他们掌握政权,就如遍布南洋的马来族人一样。不过目前,他们也将成为南华手中的一把刀。

爪哇岛以山地丘陵为主,火山众多,山间多宽广盆地,许多盆地为印度尼西亚古代王国祥地,也是达的农耕地带及城镇中心。

北部沿海为冲积平集,多人工港;南岸徒峭,有丘陵。地震、海啸频繁。

气候炎热,西部全年高温多雨,东都有干季。河流众多,岛上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良好,土地垦殖率高达七成。

巽他族人大部分生活在万隆盆的。那里也是达的农业地带,但是马都拉人却是对能够得到富饶的可耕的而激动万分,他们过去一直生活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