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之林氏长兄 >

第92部分

红楼之林氏长兄-第92部分

小说: 红楼之林氏长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都且不能叫师娘娘亲呢,先生不让我叫他父亲。”林沫一口带过去,随口吩咐聆歌,“去叫人看看太太同姑娘起来了没有,姑娘那儿就说不急,叫闻歌伺候她吃了燕窝来也宜得,太太要是没起身也别吵着她,特别是拦着崔嬷嬷叫她不要催太太,她惯常不乐意起早的。”

林白氏不用礼佛,不需要早起念经,家事也时常放手给媳妇做,所以过得甚是清闲,也时常起晚些,因而还免了小辈们每日里头的请安,倒是黛玉每日里叫丫头打听着她起身的时辰过去请安,林沫若是要急着去户部没赶得上,下了值也是要过去请安的。他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不听话,先生又舍不得打他,于是叫大伯把他带去文宣工那儿,叫他老丈人捆着他好生地揍了一顿的事,忽然失笑,小时候被他们这么教导过,如今回过来帮他们家教女儿,都是因果循环。

于是他站起身来,拉了静娴的手:“要去给父亲同母亲的牌位磕头,早膳可能要晚些,你要不要也吃点什么先垫垫肚子?”

静娴想起孔静瑢先前说的林沫时个温柔体贴的人,忍不住失笑:“大爷何必这么着呢?就跟昨晚似的直截了当不挺好?”又问道,“大爷屋里头的人,我也该见见了罢?”孔静瑢心里是有长孙玉的,这几年也一直抗拒着婚事,但是房里也有几个人了,她自然知道自己的丈夫年纪也不算小了,大家子公子都是有几个的,她也被母亲教导过要大度,只是到底在意,问了一声。

“林家祖训,娶妻十年无子方可纳妾。”林沫似笑非笑,“大奶奶尽管放心好了。我们家的事情比较少。

正说着话,聆歌进来:“大爷,刚刚崔嬷嬷来说,太太已经起了,说是昨晚上就定好了西洋钟等着时辰呢,大爷同大奶奶去请安么?”

林沫知道她定是在那儿服侍着师娘洗漱过才过来的,立刻点头道:“走吧。”拉了静娴就往外走,丫鬟嬷嬷们匆忙跟上,尤其是孔静娴的奶嬷嬷,昨晚儿几乎要被这夫妻两个的气氛吓哭了,又深恐自家姑奶奶受气,忙跟得紧紧的。又忍不住想,姑爷若是还留在山东,姑奶奶定是能压他一头的,如今又封了靖远侯,虽然说不上高攀,但自家姑奶奶确实矮了一头。

林白氏已经在正厅里头备好了香案,小夫妻两个先给林海贾敏磕了头敬了香供了茶,才起身,孔静娴又跪下给林白氏敬茶,林白氏忙扶她起身,将一封红包递到了她手上,她身后的丫鬟喜儿同鹊儿忙替她用盘子接了过来,黛玉本是坐着,立刻起了身,同她相互见过礼,口称“嫂子”。静娴自然也是备下了给她的礼物,紫鹃替姑娘收了。姑嫂二人坐下,林沫惯常是习惯参与女人间的对话的,如今这三个女人一个是他的养母,一个是他的妻子,一个是他的妹妹,他没理由不留下来陪她们说说话,于是问道:“崔嬷嬷,师娘用过早膳没有?”

“回大爷的话,还没有。”崔嬷嬷答道。

“我就坐在这儿呢,你还要问她。”林白氏笑道。

“妹妹呢?今早上的燕窝吃过了没有?”

黛玉笑答道:“早膳倒还没有吃,就是燕窝吃了也半饱了。我如今身子好多了,那东西也吃着没什么用,我倒是想停了呢,王嬷嬷说给了崔嬷嬷听,现在连崔嬷嬷都天天来催着我吃。”

“那东西吃着也没什么坏处,又不是什么多稀罕的东西。”林沫道,“叫人传早膳吧。”随口叮嘱静娴身后的几个大丫鬟,“一会儿府里头的管事、婆子们过来给奶奶请安,咱们家里头是山东菜同江南菜混着吃的,你们奶奶每天想吃什么,去跟厨房里的嬷嬷说一声,自己要吃什么也说,你们月银按原先孔家的来还是林家的规矩来叫你们奶奶说了算。”

几个小丫头千恩万谢,林白氏笑了笑:“不过这么点子事,一定要在吃饭的时候说么?他们不是准了你的假么?你有的是时间和你媳妇说这些东西。还是疑心我同你妹妹会欺负你媳妇不成?”

“师娘说些什么呢。”林沫笑了笑,“我倒也不知道每天说些什么。日后日子还长得很,家事什么的也一直是师娘同妹妹在管着,本来也就该你们同她说的,我不过就是啰嗦几句。三弟醒了没有呢?”

林澈如今在太医院当差,他出身世家,学艺精良,加之父亲叔伯们名声摆在前头,还有个兄长如今高封一等侯,还真没什么人敢怠慢他,不过岐黄一事,源远博大,十几岁的小孩子,哪怕是从小钻研此道,见过的病人。读过的医术也不多。林澈年纪又小,资历尚浅,林白氏教导得也严,平日里就同新太医一样住在太医院中,随时等着进宫或者被递帖子。因着哥哥的婚事,他也提前了两天告了假,同容嘉一起替大哥挡了不少酒,纵是喝过了醒酒汤也不算太济事。

“他昨日喝得太多了。也是平日里操劳过度,显然是熬了些日子了,就让他今儿个好睡些。叫雅墨一会儿把他的药粥同醒酒汤都端过去吧。”林沫笑了笑,“还有这孩子念了有几天的汤包。”

没有当母亲的不心疼自己的儿子,何况是最小的儿子,林白氏笑道:“没有这样的道理,哪有叫哥嫂等着,做小弟的一味胡睡的道理。”

静娴忙说不介意,林沫同黛玉两个又一起劝,好容易叫崔嬷嬷不去催三爷起身。

一时又有丫鬟们捧了早膳送上来,几色点心倒没什么,难得的是几样清粥,盛在翡翠碗里头,花香四溢,掩盖过里头轻微的药味儿去。林家素来注重养身,早上是不喝肉粥的,因为静娴初来乍到,怕她喝不惯,黛玉叫厨房准备了鸡丝粥同黄豆浆等,一并端了上来。静娴忙起身执箸,要服侍林白氏用膳。

“且坐着吧,我们家里不兴这个,不过是一家子凑一起热热闹闹吃个早饭。”林白氏推她坐下,她仍是替婶娘夹了两筷子生煎,又给黛玉端了一碗山药粥才敢坐下。

到底是孔家的嫡女,万世师表的招牌不是白打,大奶奶其余的不说,这规矩实在是一打一的。

倒是林家这里,林澈且睡着,不曾来给嫂子见礼,像是失了礼数似的。

林沫心想,事情或许没有那么糟糕,他也许得了一个·····虽然有些任性但是大规矩上应该是正正好的、还算说得过去的媳妇。

“明儿个是要回门了吧。”林白氏笑问道,“沫儿的礼数不甚周到,都是我们打小惯的,若是明儿个他在公主府上有什么失礼之处,就请你多替他说说话,回来告诉我就是了。”

静娴忙道不敢。

黛玉在一旁看着,叹了一声。

虽然是个极好的嫂子,到底不是一起长大的,还是有些生疏。就像初见三春姐妹时候需要引见时的模样。林沫又不是宝玉那样的调和人物,对比着是颇有尴尬。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事情好多啊,工作要签,学年论文也在赶,今年偏硬件的都要做实物,各种悲催,更新很少,我会努力一点的

 57第57章

静娴回门也没什么好说的;和惠大长公主是林沫最敬佩的女性之一,她也和一切和蔼又慈祥的长辈一样,除了关心孙女和孙女婿的衣食住行外,并没有对小夫妻的私人生活有过分的评价和干涉;倒是孔静瑢提了两句。

林沫并不在意。

他曾经和孔静瑢做了许多年的同窗,一起读着四书五经,是每天早上和散学都会主动打招呼的关系。然而除了打招呼和讨论学问,也不会说多余的话。事实上,能跟林沫说得上话的是年纪更小的容嘉,还有一个姓吴的、有些内向得不肯说话的孩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静瑢是个好后台,但他还没有成为林沫的盟友的资格。一来孔家人低调避仕;二来大长公主的溺爱导致她的孙辈没有一丁点遗传到这位传奇女子的远见和圆滑。林沫喜欢自己的朋友聪明和自知。如果不同时具备这两个优点,那他宁愿自己的朋友忠诚和愚蠢就足够了。

容嘉曾经说过;林沫有本事能让他的朋友自觉地在他面前矮上一头。林沫自豪于这一点,同时又恐惧这一点。他觉得自己的朋友有些多,多得叫他辨别不出好坏来,而其中又像孔家这样被他利用和打算利用他的,有像容明谦这样因为一开始就在一起并且明白是一路人所以相互扶持的,当然,还有像水溶这样互相利用着就莫名其妙地上了同一条船,并且随时准备一脚把对方踹下去的。

他利用孔家的名声为自己在文人中树立威信,也让那些人收起自己的闲言碎语。而孔家也应该明白吧,会来目标明确地求娶自己家的女儿,他、至少他的大伯娘,并不是会甘于在山东一地缩住自己的拳脚的人。毕竟,仅仅是善仁堂的掌柜或者是太医院的太医,并不需要把景宁郡君娶回去供上神坛。

至于莫名其妙的水溶,本来就是个异数,林沫虽然是个喜欢吧一切都计划好的人,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年轻和幼稚,一切事情都不能尽在掌握,但是这并不意外。如果真的生了,除了暗叹自己的运气不知道是好还是太坏,水溶这个不算盟友的但是已经上了船的人,他只能就暂时忍着。

孔家的次子静铭年纪还小,和所有兄长出色和饱受关注的次子一样,他显得有些畏畏缩缩,幸好是大家子出来的 ,待人接物也还算可以。林沫一直想不通,既然觉得孙子孙女不够合心意,为何不把从小养在自己身边的孔静铭培养成心目中的继承人,即便偏心也用不着这样。倒是林白氏提醒他:“不管是谁家,已经确定了长子当家的话,次子太过出色也没什么用。尤其是,明明我比哥哥好那么多,明明我做的会比他更好,就因为我娘生我生的晚这样的理由,会让优秀的孩子走上歪路的。”

这很不公平。

那又怎么样,从来没有人敢说什么是公平的。

他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从孔家回去,坐上马车的时候十分好奇静娴会不会一步三回头,然而她就那么自然地上了马车,甚至没有表现出一丝儿不舍来。林沫承认,他的小妻子不管如何,从表面上来看,冷漠而又克制的。

“不再留一会儿么?“孔静瑢十分希望自己的妹妹再留一会儿,他自己也不明白在期待着什么。他曾经试图和整个世界作对过,但是事实证明,哪怕只有一天,没有家族的支持,早已养尊处优的身体什么都做不到。他投降,而孔静娴,却依旧保存着倔强。

这倔强早晚会害了她。既然已经投降了,,那就认输得彻底一点,不然现实早晚会把人埋到尘埃里去,她的丈夫不像是一个会容忍天真的人。

黛玉带着重新认识一个朋友的心理去接近孔静娴,很显然,这个嫂子十分地合拍。她并不如看上去那么寡言少语,当话题恰好是她喜好的时候,她也会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更奇妙的是,她也对吟诗作对、弹琴说乐的事情颇感兴趣,甚至在黛玉抚琴的时候在院外遥遥地吹了一小段作应和。

紫鹃闻歌几个当然也听到了院外头的笛声,急匆匆地要出去迎接大奶奶,只是却叫她的丫鬟们拦着,“不敢打扰”姑嫂二人简短地合奏。

“姑娘很好。”静娴对紫鹃道,“我从未像今天这么高兴过。”然后她就施施然地走了,身后的鹊儿忙把她准备给黛玉的几分礼物送了过去,一个劲儿地道歉:“我们奶奶兴许是想起来有事”

黛玉微微一笑,并不在意。

紫鹃想起来:“姑娘,您不是说想去荣国府看看琏二奶奶和她新生的小哥儿么?要不要同大奶奶说一声呢?”

“说是一定要说的,不是报信的一来婶娘就置办了给小哥儿的礼了么?我听说嫂嫂也有备下,估摸着两个人都知道了,不过是在算哪个日子?”

闻歌凑近了道:“姑娘,您恕奴婢多嘴一句,这事约莫着太太同大奶奶是要跟您一块儿去的,得我们去跟大奶奶说一声,不能叫大奶奶从太太那儿知道——太太早晚要回济南的,就是三爷,等他在太医院里站稳了脚跟,林家也会给他另外置办个宅子,不然即便是堂兄弟——哪怕比堂兄弟还亲,也会有人瞧不起善仁堂。将来这里当家的怎么说都是大奶奶,正巧鹊儿不是送了点心来?姑娘也叫厨房里准备点吃食,我去给大奶奶送过去,顺便同她说一声,这到底不一样。”

黛玉一想也是,赶忙叫人备了礼,随口道:“我看嫂嫂也不像是拘泥这个的人。”

“大奶奶确实不是,不然也不会痛姑娘合了一曲便心旷神怡事儿也忘了——姑娘也是个脱俗的,这些个事情我们奴婢记着替姑娘说一声也就是了。”

孔静娴几乎觉得战栗了,黛玉的丫鬟刚刚告诉她,荣国府里头的二奶奶生了孩子,她们理应去瞧瞧,兴许老太太会留她们小住几日,问问大奶奶的意思。

刚刚嫁进来的时候,孔静娴就去荣国府给那位老封君请过安,即便林家同贾家的关系并没有那么融洽,但她依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