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魏文魁 >

第643部分

汉魏文魁-第643部分

小说: 汉魏文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到许都来,向是勋汇报情况。

虽说诸葛亮在信中已经把事情都说得挺清楚啦,但为了稳妥起见,是勋还是亲手又译了一遍码,并且仔细核对,以确证并无误读——估计孔明也知道此乃大事,自家老师定然谨慎以对,所以才特意把蒋干原信附了过来,此人思维之缜密,由此可见一斑。

读完了信,是勋暗掐手指,计算日程,估计吕布这会儿已经到了敦煌了,最多歇兵、整备十天半月,便将出玉门而前指车师后王部。吕布这一走,曹家或许可以不动兵戈,便即接收整个凉州——起码把紧邻益州的陇西、汉阳两郡给拿下来——到时候刘备独木难支,便很难威胁到中原政权啦。时机已然成熟,曹操可以篡汉自立了!

是勋这些天被郗虑催得都有点儿耳朵疼,好不容易熬到这一天,不禁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于是又做两日准备。终于提出申请,要求觐见天子刘协。

刘协这些年绝对的气闷,呆在皇宫里就跟呆在囚室里没太大区别。本不想游手好闲,偏偏无所事事。想从前还能时不时上个朝,摆摆皇帝威风,或者召几名重臣来谈经论政的;可是自打曹操被封为魏公,撇下他跑安邑去了之后,朝臣日益稀少,缺额久久不补。眼瞧着朝会上稀稀拉拉的,实在太丢面子,干脆——非逢年过节。轻易乃不朝也。而且他也没什么臣子可以恳谈啦,忠于炎刘的不是被迫告老,就是被曹操宰了;骑墙派尽量离天子远着点儿,以免被曹操误会;至于华歆、郗虑、是勋等辈。他压根儿就不愿意见。

所以刘协这几年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窝在宫里造人。在原本历史上,曹操献了三女——曹宪、曹节、曹华——给刘协,但在这条时间线上,因为献得早了,故此只有曹宪一人成年,得以入宫,随即正位为后。曹宪倒是并不甚妒,问题她终究是曹操的闺女。坐镇中宫,刘协也不敢将其冷落。却去别搜美色。所以天子的妃妾并不甚多,他大多数时间还是在曹宪宫中安寝的。

刘协有时候也自我安慰啊:曹操汝夺我天下,没关系,我日尔的闺女,也算报仇!结果不到四年时间,就接连造出刘冯、刘懿两个儿子出来——还有一个刘熙,为侧妃所生。

这几日刘协正在琢磨呢,要不要册封长子刘冯为太子啊?那是正经曹后所生,是曹操你的亲外孙,想必你不会反对吧?可是转念再一想,我这天下,迟早要尽数落到曹贼手中,刘冯这个太子,真能有登基为帝的一日吗?说不定哪天蒙难,父子同日遭戮……就曹操那残暴的个性,亲外孙他也未必下不去手杀啊……

越想越觉凄凉,不禁清泪两行,滚滚而落。

旁边儿曹后瞧着奇怪啊,这好好地喝着酒,逗逗儿子,享受天伦之乐,陛下你怎么突然间哭起来了?刘协慨叹道:“因思吾兄也。”想我哥哥刘辩当年,就是为权臣董卓所弑的,如今轮到我当这个皇帝啦,偏又落到了曹操手中——估计我们哥儿俩将来是同样的下场啊!

曹后玲珑心窍,当即就明白了刘协话中所指。她赶紧安慰刘协:“家父岂有废立之意?即昔伏氏谋逆,亦只及其身也,而不涉于陛下。舅甥姻戚之亲,岂有他哉?”

刘协一瞪眼,说皇后你别睁着眼睛说瞎话,你爹心里怎么想的,你不可能完全不了解,就不必要为他撇清,也不必要假装白莲花啦——“但有废朕之日,望皇后念及夫妇之恩,哀恳魏王,使留我父子性命,即为庶人,免死足矣。”

曹后一板面孔,说陛下您求错人了,这臣妾可办不到啊。刘协闻言大怒,揪着曹后的衣襟,就待饱以老拳,却又不敢,只得瞪着眼睛问:“得无欲吾死,汝可再嫁乎?”曹后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家父主意大,从来不听妇人之言——“能使家父改图者,世唯二人哉?”

刘协赶紧问,你说的是哪两个人哪?曹后便道:“前有荀令君,今有是令君,乃可为陛下言之。”刘协一撇嘴,说荀彧的尸骨恐怕早就已经烂掉了,至于是勋——“彼与卿父同党,欲夺我刘氏天下久矣,安肯为说?”

曹后说我没想着让姑婿劝说老爹不篡位啊,但他有可能帮你说话,保留下你的性命哪——“既在许都,陛下何不往求之?”

刘协哭丧着脸说不——“吾惧是卿,不欲见也。”他本来对是勋印象挺好,甚至觉得是勋可以作为自己跟曹操之间矛盾的一个缓冲,可是想当年董承作乱,是勋上殿来拿眼神瞪着自己,目光中流露出的是**裸的蔑视甚至是鄙视,可真把小皇帝给吓着啦。打那以后,只要一回想起是勋的这种眼神,他连觉都睡不安稳,就连睡着了也会“鬼压身”,被魇住相当长的时间。

曹后不清楚刘协心中的恐惧,因为虽然见面次数不多,在她印象里是勋挺温文尔雅的一个人啊,又不跟老爹麾下某些武将似的满脸横肉,不知道有啥可怕的呢?于是提醒刘协:“陛下不畏死耶?今唯是令君可活陛下也,何惧之有?”

正在此时,宦者进殿禀报:“尚书令是勋请谒。”

刘协一个哆嗦,当场就把手里的酒杯给摔地上了……(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人臣当言

刘协是真不想见是勋,问题对方主动请谒,却又不得不见。先不提这年月君权还不能彻底压倒臣权,尤其那些元老重臣,但请觐见,皇帝没有合理的托词是不可能拒绝的——不跟后世似的,皇帝能够窝宫里几十年都不上朝,不见臣子。而且就刘协这傀儡的身份,是勋为曹氏亲信,他也不敢随便拒之于殿外哪。

可是终究有些肝儿颤,才闻听是勋请谒,就吓得连酒杯都掉了。

曹后见着了刘协的神情,就表示自己愿意留下,与陛下你同会是令君。刘协一琢磨也好,终究那是曹操的亲闺女儿,是勋就算不卖我面子,也得卖皇后面子吧,有皇后在场,估计他不敢再那般地向我瞪目以对了。

于是让乳母抱走了承欢膝下的幼子刘懿,并且撤除酒席,然后刘协整顿衣冠,始唤是勋入觐。时间不长,是宏辅身着朝服,腰插笏板,疾趋而入,先朝刘协跪拜,又向曹后磕了一个头,然后才直起腰来。

刘协假装微笑以对:“是卿今请觐见,未知有何要事?”他是真不明白是勋究竟来做啥。是勋自从返回许都,做了尚书令以后,一连小半年,除去逢年过节的朝会君臣得以相见,平常也压根儿不往宫里面跑啊,这今天来是想说些什么?国事从来都由曹家班自决,需要问过我吗?

是勋斜了一眼曹后,拱手道:“臣确有要事禀奏天子,然天子果欲使皇后共听耶?”刘协嘴角一哆嗦。赶紧回答:“无伤也。”你就让她跟旁边儿呆着吧,这要把皇后轰走,打算做些什么?我可不敢跟你单独相对啊!

是勋说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说了——“臣闻御史大夫郗公去岁常谒天子,不知所言者何也?”

刘协心说你这是明知故问啊,郗虑找我说些什么,你能不知道吗?你们本来就穿一条裤子,他难道就不会告诉你吗?哦,你是想让我主动开口,说:“乃为禅让事也。”你好就此展开游说——啊呀。这厮原来也是为此事而来的!

不禁转过头去望一眼曹后,得到的是支持和鼓励的眼神。要说刘协这小年轻还是挺重感情的,而曹后家教甚严。性情温淑,自打入宫以后也没有仗着老爹的势力对老公呼来喝去过,所以夫妇二人的感情还算和睦。刘协某次喝多了酒,搂着曹后交欢的时候。就不禁慨叹道:“若卿非曹氏女。则更佳矣。”想不到曹后老实回答:“吾若非曹氏女,恐步伏氏后尘。”吓得刘协当场就萎了……

不过总体而言,曹后待自己还算挺不错,虽然不能奢望她彻底跟娘家脱离关系,在心目中把老公的地位摆得比老爹更高,但若非曹操亲至,她多少还是肯相帮老公,给老公留面子的。这点刘协很清楚。即便当年曹昂还在许都,如今曹德也在。往来之间,曹后貌似都比较偏向于自己——难道哥哥、叔父,还没有眼前这个姑婿来得亲吗?是勋若真敢对自己疾言厉色,曹后必然加以申斥,给自己撑腰啊。

想到这里,胆气陡壮,可是随即又想到——我堂堂男儿、一国之君,竟然要靠女人相帮,却又不禁气馁。脸上阴晴不定,口中只是敷衍:“论经而已,未言何要务也。”我就偏不提那“禅让”二字。

“原来如此,”是勋心说既然你不肯提,那只好我主动开口啦——干脆,也不兜圈子了,我单刀直入吧——“臣近日收兰台入尚书,乃助孙叔然整理故典,于经义亦颇有所得,特来禀奏陛下也。”突然间一挺腰,提高了声音:“乃知禅让……”

“是卿过矣,”曹后及时打断了是勋的话头,“此非人臣所当言者也。”

当然啦,曹操也是人臣,要是曹操来跟刘协提禅让之事,曹后断然不敢插嘴;郗虑也是人臣,郗虑几回来见刘协谈禅让,曹后都在屏风后面听着,但非天子所命共坐,所以也不方便主动露面,加以申斥。可如今皇帝多可怜啊,要扯着我给他当靠山,姑婿又向来温和,瞧上去比郗虑好说话多了,那我不妨堵他一堵吧。

曹后也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她打小就眼见耳闻老爹如何英雄出色,南征北战,挟君称霸啦,内心深处,老爹就是永远的偶像,将来自己嫁人也要嫁个老爹一般勇壮的男子。只可惜这年月没有自由恋爱一说,婚姻还须父母之命,老爹非要把自己送入宫中,与天子为后,自己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在曹后的潜意识里,其实天子若非自家老爹来当,跟普通庶民也没啥两样嘛。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嫁了这个姓刘的,那就得多为丈夫考虑啦。当然,前提是这种考虑有没有意义——先不说自己本就觉得老爹该当皇帝,就算没有这一层念想,以时势而论,老公这皇帝也肯定当不长久啊,自身一妇人耳,难道还敢螳臂挡车吗?别一个弄不好,保不住老公,还把儿子给折进去……我可不想当伏寿第二!

所以说,老爹欺负老公是必然的,我也拦不住,别的人么……即便以姑婿之亲,你也别想当着我面给我老公下不来台啊!

曹后这么一拦,倒大出是勋意料之外。他瞅瞅曹后,又望望刘协——明白了,原来你让老婆留下,是给你撑腰来着,瞧你这皇帝当的……不,你特么还算是男人吗?

可是要以为曹后可以拦住是勋,那又扯淡了。这年月的士人受环境影响,加上出身后便耳濡目染,天然对上位者有一种敬畏之心,就算不把傀儡皇帝放在眼中,对于魏王之女,理论上也该战战兢兢、恭敬以对吧。只是是勋特殊,他来自于两千年后。对这些封建权威向来没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尊重——我畏的是曹家的权势,还真不是曹操本人,至于你一小姑娘家家的。枯居深宫,没什么见识,能够拦得住我吗?

当下淡然一笑:“臣与天子言者,国事也,经义也,亦非皇后所可置喙者也。”

随即转向刘协:“既陛下听妇人而不听大臣,臣请告退。”

刘协心说告退好。你赶紧的走吧!可是曹后却不能让是勋走,且不说她还希望是勋能够帮忙劝说曹操,留下老公一条小命呢。这“听妇人而不听大臣”的传言一散布出去,刘协本来就不怎么高大的形象瞬间又要萎缩啊——老爹要是抓着这个把柄,真可能起意废立天子!

倘若老公直接把天子之位拱手让给老爹,尚可有一线生机。要是先被废掉。换个姓刘的来当皇帝,结局就很难预料啦——刘贺被废为海昏侯后忧愤而死,那还算是不错的,你再想想刘协他老哥刘辩的下场……

曹后不算太机灵,但多少比刘协聪明点儿,闻言赶紧直起腰来朝是勋一揖:“吾妄言耳,令君勿罪。若言国事,吾当避座。若论经义,且容吾共听。”

是勋暗中撇嘴。心说刘协你找这靠山可不怎么靠谱啊……赶紧向皇后还礼:“今臣所言,经义也,不涉实务,皇后可安坐。”曹后心说不谈实际事务那就好办,你们先论经吧,我得找个机会诱使皇帝开口,向你求恳活命。

刘协无奈之下,只得询问是勋:“是卿欲论何经义也?”

是勋心说我一口气把主题点明了吧,省得再有别人插嘴——堂上不仅仅皇帝、皇后,可还有宦官和太史哪,刘协身边的人,说不定就跟曹家不一条心,真要冒死跳出来堵我几句,我气势就泄啦,言语就零碎啦,还怎么说服刘协呢?于是加快语速,高声说道:“臣查故典,乃疑所谓禅让,实无其事也!”

刘协听了这话,不禁愣住了——是宏辅你是什么意思?前阵子郗虑总跑来跟我说禅让,一边提曹操如何如何有德、有功,合治天下,一边说禅让唯圣人可为之,希望朕仿效故圣之行,是大德也。本来以为是勋也要这么说的,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